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灏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2):1711-1712
应用固定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Ⅰ分类深覆骀错[牙合]畸形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是纠正深覆[牙合],即打开咬[牙合]的问题,这是整个治疗的重点。打开咬[牙合]的方法有平面导板、摇椅弓等,而笔者采用多用唇弓。咬[牙合]打开后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显示多用唇弓有压低上下前牙@〉0.01)而后牙身高不明显(P〉0.05)作用,适宜[牙合]曲线过大的深覆[牙合]。  相似文献   

2.
打开咬,矫正深覆袷是正畸的难点,也是在矫治中占用时间较长的一部分,我们在临床上通过应用平面导板和斜面导板配合方丝矫正技术,可以缩短矫治时间,迅速打开咬(牙合),对下颌后缩的病人,可以引导下颌向前,建立良好的覆覆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片段弓技术压低上前牙对深覆矫治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5例前牙深覆患者,采用直丝固定矫治器结合改良片段弓技术打开其咬合,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患者矫治前、后前牙深覆的改变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上前牙获得垂直向压入,前牙咬合打开,深覆得到矫治,后牙垂直向及矢状向无明显变化。结论:改良片段弓技术能压低前牙段,同时控制后牙段的伸长,有利于深覆特别是高角、露龈笑或成年深覆患者的矫治;其压低辅弓适宜的初始加载力值为50g左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翼外肌功能亢进与闭锁性深覆的相关性,为治疗翼外肌功能亢进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方法:试验组选取翼外肌功能亢进合并闭锁性深覆的求治患者31例,治疗前设为A组,治疗后为B组,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解除闭锁性深覆,使磨牙调整到中性关系,每日行功能锻炼4次,观察并记录患者翼外肌功能亢进的改善情况。对照组选取翼外肌功能亢进合并闭锁性深覆、拒绝正畸治疗的患者17例,采用封闭疗法,同时配合功能锻炼法。结果:实验组31例翼外肌功能亢进合并闭锁性深覆的求治患者,经过平均19个月的治疗,闭锁性深覆均得以矫治,前牙覆、覆盖关系正常,磨牙关系良好。28例患者翼外肌功能亢进症状消失;3例患者症状减轻。应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对治疗前后的改变量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经治疗后弹响9例消失,8例减弱,在治疗后的6~12个月复查,9例弹响消失的人中有5例出现1~2次反复。结论:翼外肌功能亢进与闭锁性深覆呈正相关性。通过矫治闭锁性深覆,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结合功能锻炼方法治疗,能达到有效的治疗翼外肌功能亢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直丝弓矫治器结合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Multiloop Edgewise Arch Wire,MEAW)和结合平面导板打开成人前牙深覆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分别应用直丝弓矫治器结合MEAW和平面导板各治疗24例骨性I类前牙深覆成人病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咬合打开的时间及治疗前后病例的双侧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的测量值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打开覆的时间:MEAW组(3.89±0.24)月,平面导板组(2.15±0.45)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MEAW组:上、下颌双尖牙与第一磨牙均向远中直立,上、下颌双尖牙伸长,上下前牙唇倾并压低,下颌并未发生明显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平面导板组:上颌牙齿在角度和长度方面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下前牙压低,下颌双尖牙及磨牙伸长,尤以第一磨牙显著,下颌发生顺时针方向旋转。结论:本研究显示直丝弓矫治器结合MEAW技术或结合平面导板均可有效地矫治成人前牙深覆,但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其各自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2×4"矫治器配合活动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前牙反或深覆盖的体会,探讨简单、适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来我科就诊的替牙期前牙反患者21例,前牙深覆盖18例。前牙反采用"2×4"矫治器配合垫式活动矫治器治疗;前牙深覆盖采用"2×4"矫治器配合斜导式活动矫治器治疗。结果:取得预期治疗效果,矫治结束时前牙反患者其前牙反得以解除,前牙有正常的覆、覆盖关系,前牙深覆盖患者其覆、覆盖关系有明显改善,完成时间2.5~6个月。结论:对替牙期前牙反覆较深的或下颌后缩型深覆盖患者采用"2×4"矫治器配合活动矫治器治疗,操作简单、疗程短、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Ni-Ti摇椅弓结合Forsus固定功能矫治器治疗儿童AngleⅡ1类深覆患者,比较分析正畸治疗前和治疗后颅颌面软硬组织的变化及特征。方法: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挑选22例治疗结束的AngleⅡ1类覆II°以上年龄在10.5~13岁的深覆的病例,将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SNA角减小、SNB角增大,下颌骨体和升支长度增加、颌凸角的减小;上下切牙夹角减小、覆变浅;Z角、鼻唇角明显增加,上唇突距、下唇突距、软组织面角明显减小。结论:磨牙伸长的同时有下颌升支的代偿性生长;在生长期引导垂直向生长可有效地改善深覆畸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自制重建器在OSAHS口腔矫治器重建咬中的作用,探索一种操作简便、重建咬效果确切,能精确控制下颌在垂直向、前后向及前牙中线位置,且医患双方都易于接受的OSAHS口腔矫治器重建咬新方法。方法:重建器按照垂直向需打开的距离不同分为大、中、小3个型号,每种型号又按照下颌需前伸的距离不同分3个挡位,每个挡位相距5mm、重建器前端设前牙中线引导位。热凝塑料制作,含氯消毒剂消毒,可重复使用。30例研究对象(男23例,女7例),年龄(24.3±53.8)岁。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按照OSAHS口腔矫治器的重建要求使用传统蜡和自制重建器进行咬重建,随机数字表选择使用传统蜡和自制重建器进行咬重建的先后顺序,主客观指标对自制重建器和传统蜡进行OSAHS口腔矫治器咬重建的临床效果评价。客观评价指标为:秒表记录两种方法进行咬重建全过程所需的时间;主观评价指标为:采用满意度量尺来衡量研究对象对两种咬重建的方法与过程的满意程度。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用自制重建器进行OSAHS口腔矫治器咬重建的时间为(2.11±0.64)min,用传统蜡进行OSAHS口腔矫治器咬重建的时间为(13.85±8.51)mi n,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满意度调查方面,30例研究对象对重建器的满意度分别为8.1±0.62,对传统蜡的满意度分别为2.5±0.81,重建器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蜡,两者差异也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建器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可重复性好,由于其能准确引导患者下颌在垂直向、前后向与前牙中线的精确位置,故使咬重建的过程简单、快捷,效果容易判断,咬重建的一次性成功率高,便于临床建立与实施标准化的技术操作规程及OSAHS口腔矫治器咬重建的医疗质量环节控制与终末控制。医患双方接受度高,适应性好,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曲方丝弓技术在治疗成人前牙重度深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例成人前牙重度深覆患者,使用多曲方丝弓矫治深覆。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U1A—PP平均减小了1.75 mm,L1A—MP平均减小了1.67 mm,U6—PP平均增加了1.53 mm,L6—MP平均增加了1.53 mm,说明多曲方丝弓能压低前牙,升高后牙。结论应用多曲方丝弓技术,能压低前牙,升高后牙,对于成人前牙重度深覆是一种快速、有效整平牙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再定位咬合板治疗深覆伴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5例深覆伴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戴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治疗期限为6个月,治疗完成后随访6个月,行关节常规检查并拍X线片,并行颞下颌关节核磁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23例弹响患者中16例(69.56%)弹响完全消失,2例(8.70%)弹响减轻,总有效率78.24%,11例疼痛患者中6例(54.55%)疼痛消失,3例(28.18%)疼痛明显减轻,总体有效率为82.72%,4例张口受限患者中2例(有效率50.00%)转为正常,1例(有效率25%)即张口度改善大于0.5cm,总体有效率75.00%。结论:再定位咬合板对治疗深覆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打开咬[牙合],矫正深覆[牙合]是正畸的难点,也是在矫治中占用时间较长的一部分,我们在临床上通过应用平面导板和斜面导板配合方丝矫正技术,可以缩短矫治时间,迅速打开咬[牙合],对下颌后缩的病人,可以引导下颌向前,建立良好的覆[牙合]覆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利用微小种植体作为支抗压低前牙改善露龈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9例(男5例,女4例)前牙过长,开唇露齿露龈笑的深覆病例,年龄18.6~28.3岁,平均24.7岁。9例患者前牙区存在II度或III度深覆,5例病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牙列前突。9例患者在佩戴固定戴矫治器后在上、下颌前牙区相应部位植入微小种植体,治疗前后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进行测量对比,观察切牙的变化和改善露龈笑的情况。结果:9例患者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均有不同程度的压低,上颌前牙平均压低3.8mm,下颌切牙平均压低3.0mm,深覆得到有效的治疗,同时露龈笑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2例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牙根吸收。结论:利用微小种植体支抗能有效地治疗前牙过长开唇露齿,达到真正压低前牙解除深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2×4”简化固定矫治器与垫式活动矫治器的矫治效果。方法:本文对20例8至14岁前牙反儿童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矫治方法,对矫治前后X线头颅定位片及模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使用固定矫治器组,即“2×4”技术多用唇弓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垫式活动矫治器组,同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矫治特点,适应证。结论:提出对反覆过大者,用活动矫治器较省时,对反覆盖过大者用固定矫治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探讨方丝弓技术拔牙矫治恒牙期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名前牙深覆盖达到8~11mm且ANB平均为7.4°伴Ⅲ°深覆的恒牙期患者,采用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均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并对所有患者正畸治疗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0例患者治疗后覆盖、覆牙合均达到正常,NA-PA平均减少4.4°,ANB减小2.3°,SNA减小1.9°。下颌Spee氏曲线与上颌补偿曲线明显整平。结论:应用方丝弓矫治技术拔牙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矫治恒牙期骨性安氏II类1分类错,其改善的关键在于上切牙内收前深覆的矫治。  相似文献   

15.
王宝红  周洪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6):1005-1008
目的:探讨片段弓矫治重度深覆牙合患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作用要点。方法:对16例成人重度深覆患者,用片段弓来打开咬合,并对咬合打开前后的硬软组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①戴用片段弓3~6个月(平均4.5月)后,覆牙合达到正常,切牙段出现整体压低,而对支抗后牙几乎无影响,上颌磨牙的角度、垂直距离与上颌切牙的角度均未改变。②压低上切牙时平均每月0.47mm,共压低了2.12mm,6~8周后可看见压低效果。③在观察期内,随着上中切牙的压低,上切牙唇下暴露量减少,上下唇间隙平均减小,并且上唇有下降趋势。结论:片段弓矫治深覆牙合主要依靠上下前牙的整体压低,因此片段弓适用于下颌平面角较大、前牙过长或前牙齿槽突发育过度、上下唇间隙过大、上切牙唇下暴露较多的重度深覆牙合患者。  相似文献   

16.
方丝弓技术加固定平面导板矫治深覆(牙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覆(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其矫治的关键,在于咬(牙合)打开的效果.如何快速而有效的打开咬合成为正畸工作者比较关注的问题.笔者使用方丝弓技术加固定平面导板矫治14例深覆(牙合)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宝红  周洪  邹敏  赵振怀  鲍庆红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8):962-964,i0008
目的:探讨片段弓矫治重度深覆牙合过程中对根尖吸收的作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6名成人高角的重度深覆牙合患者(覆牙合>II度),用片段弓来打开咬合,并在根尖定位片上对咬合打开前后的根尖吸收情况进行观察,用Ridit检验评价治疗前后根尖变化情况。结果:戴用片段弓3~6个月(平均4.5月)后,覆牙合达到正常,压低后虽然牙根呈1级吸收的比率增加(治疗前1级吸收的比率为13%,治疗后为25%),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片段弓矫治深覆牙合时,在合适的力、力点及力作用时间内,对根吸收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雍敏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2):214-214
深覆(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殆畸形,其矫治的关键,在于咬(牙合)打开的效果。如何快速而有效的打开咬合,成为正畸工作者比较关注的问题。笔者使用方丝弓技术加固定平面导板矫治14例深覆殆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传统直丝弓系统治疗轻中度拥挤错畸形的治疗优势,为患者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笔者医院收治的30例轻中度拥挤错畸形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直丝弓系统矫治器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颌牙齿错位、上下颌颊侧区咬关系、覆盖、覆、中线PAR指数,记录两组矫治所需时间,分别于治疗后2h、12h、24h、2d、7d评价两组患者疼痛强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颌牙齿错位、上下颌颊侧区咬关系、覆盖、覆、中线PAR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矫治时间(14.25±1.23)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9.58±0.76)个月(t=12.509,P=0.000);两组患者治疗后24h、2d时疼痛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轻中度拥挤错畸形具有较好效果,且可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舒适性,但所需矫治疗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单纯性和伴功能性下颌后退前牙闭锁性深覆牙合颞下颌关节髁突、关节窝和关节盘的受力情况。方法:利用笔者已建立的前牙闭锁性深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两种工况进行力学加载,以观察不同组织部位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三维有限元分析表明前牙闭锁性深覆斜向加载时颞下颌关节的受力情况与垂直加载时的分布特点基本相似,但应力值增大,变化范围也有所增加。结论:伴功能性下颌后退的前牙闭锁性深覆牙合颞下颌关节应力值增大,变化范围的增加可能是其易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