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β-HCG、雌二醇(E2)、孕酮(P)、E2/P比值在早期输卵管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早孕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的早期输卵管妊娠及早期先兆流产各110例、早孕者28例,采用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统计分析上述各例中的血β-HCG、E2、P、E2/P的差异.结果 β-HCG在早孕、早期输卵管妊娠、早期先兆流产各组值分别为(57190.25±42715.98)IU/L,(3701.25±13019.43)IU/L,(28060.37±29417.76)IU/L,3组比较P<0.05.E2在早孕、早期输卵管妊娠、早期先兆流产各组值分别为(5828.54±7509.86)pmol/L,(804.34±927.34)pmol/L,(2799.79±2199.99)pmol/L,3组比较P<0.05.P在早孕、早期输卵管妊娠、早期先兆流产各组值分别为(101.35±40.05)nmol/L,(29.25±34.93)nmol/L,(84.07±40.11)nmol/L,3组比较P<0.05.E2/P在早期输卵管妊娠组和早期先兆流产组的数值为72.00±111.16和34.78±22.62,两者比较JP<0.05.结论 β-HCG、E2、P可作为早孕、早期输卵管妊娠、早期先兆流产的鉴别诊断依据之一;E2/P可作为早期先兆流产与早期输卵管妊娠的鉴别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在胚胎移植(ET)后14d血β-HCG水平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5-2009年间行ET的2169例病例,比较ET后14d生化妊娠、异位妊娠(Ep)、早期流产(Pa)、正常单胎妊娠(P1)、双胎妊娠(P2)各组的血清β-HCG值。结果 (1)生化妊娠、Ep、Pa、P1、P2组的血清β-HCG平均浓度依次为(61.17±48.14)U/L,(182.21±127.27)U/L,(273.51±177.5)U/L,(532.65±241.32)U/L,(861.69±236.36)U/L,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2)生化妊娠,异位妊娠,早期流产,单胎,双胎组血清β-HCG值的主要波动范围分别位于<50U/L,<200U/L,100~500U/L,300~800U/L,>1000U/L。(3)通过ROC曲线分别确定生化妊娠和活胎妊娠、P1和Pa、P1和P2之间的临界点分别为134U/L、375U/L、690U/L。(4)年龄、原发或继发不孕对ET后正常单胎妊娠组血β-HCG值无明显影响;PCOS患者β-HCG值呈最高值,卵巢功能不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β-HC...  相似文献   

3.
血清LIF、TNF-α、E2、P、β-HCG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雌二醇(E2),孕酮(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5年12月至2006年7月间在深圳石岩医院妇科住院的异位妊娠(EP)、先兆流产(TA)和正常宫内妊娠(NIUP)患者各32例,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中LIF、TNF-α、E2、P、β-HCG.结果 EP组与TA组、NIUP组血清LIF[(2.37±2.13)ng/L对(8.83±6.96)ng/L,(8.29±6.70)ng/L],E2[(416.80.4±308.83)pmol/L对(2 186.37.4±722.23)pmol/L,(2 592.89±485.57)pmol/L]及β-HCG[(7 726.60±2 313.52)U/L对(24 077.90±7 536.69)U/L,(35 444.50±34 634.88)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在EP与TA组、NIUP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2.90±6.12)nmol/L,(45.90±12.39)nmol/L,(87.11±12.24)nmol/L,P<0.05)].结论 单次检测血清B-HCG对早期异位妊娠鉴别诊断意义可能不大;TNF-α尚不能作为早期异位妊娠诊断指标;检测LIF、E2、P对早期异位妊娠诊断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联合单次检测血清LIF、E2、P、β-HCG可能为临床早期诊断异位妊娠提供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近5年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特点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90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间质部妊娠组)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选择同期收治的壶腹部妊娠组(120例)及峡部妊娠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间质部妊娠组临床表现以阴道流血、伴或不伴腹痛为主要症状(60例,66.7%),无症状表现者14例(15.6%),出现单纯腹痛者(16例,17.8%),平均停经天数48.9±10.4天,为间质部妊娠组出现症状时,停经时间最短者。间质部妊娠组患者在停经8周内确诊59例(65.6%),8~12周内确诊27例(30.0%),与壶腹部妊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质部妊娠组术前通过B超检查结合血β-HCG检测提示为间质部妊娠者37例(41.1%),血β-HCG在就诊时平均12579±9548U/L,明显高于壶腹部妊娠组(2132±567U/L)及峡部妊娠组(2079±607U/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检测水平及检测手段的提高,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发现及诊断时间并不比其他类型的异位妊娠时间晚,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疑似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检测。方法采用反射免疫法、双抗体机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7疑似早期异位妊娠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进行检测,同时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就VEGF与β-HCG对于疑似早期异位妊娠临床检测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27例疑似早期异位妊娠患儿经诊断:异位妊娠15例,宫内妊娠12例。和宫内妊娠相比,异位妊娠患者血清VEGF明显要高,但β-HCG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VEGF140 ng/L,β-HCG1200 U/L作为异位妊娠诊断标准,VEGF灵敏度明显比β-HCG高。联合二者所获灵敏度明显比单用二者高。结论在早期异位妊娠临床检测和诊断中,联合检测患者VEGF、β-HCG,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便于观察时间的缩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孕酮和β-HCG值的测定对于预测异常妊娠的早早孕阶段患者妊娠结局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疑为异位妊娠患者50例,将其分为异位妊娠组20例,先兆流产组20例,难免流产组10例,对比三组患者血清孕酮和β-HCG值。结果先兆流产组患者的血清孕酮和β-HCG值明显高于异位妊娠组和难免流产组患者,异位妊娠组的血清孕酮和β-HCG值与难免流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孕酮和β-HCG值测定对于预测早早孕阶段异常妊娠患者的妊娠结局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可以作为早期对异常妊娠进行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和B超等其他的辅助检查相结合,在临床的诊治中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报告患者,26岁,已婚,G0P0。因停经56天,下腹痛15天门诊诊断异位妊娠,于2015年5月24日收入我院。停经早期无明显早孕反应,停经33天时就诊我院门诊行妇科B超检查示:子宫及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宫腔内未见孕囊,血β-HCG大于10000U/L,建议10天后复查B超。停经38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隐痛,程度较轻,能忍受,伴少许阴道流血,量少,未予重视,未行  相似文献   

8.
孕酮测定在诊断停经6周内异位妊娠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水平测定在诊断停经6周内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检测71例异位妊娠患者(异位妊娠组)血清孕酮值,并以69例入院安胎成功的宫内早孕且停经6周内的患者(宫内妊娠组)血清孕酮值作为对照.结果:异位妊娠组血清孕酮明显低于宫内妊娠组(P<0.01),取异位妊娠组血清孕酮值第95百分位为截断值,P95=47.6 nmol/L,鉴别诊断停经6周内异位妊娠和宫内妊娠的敏感性94.4%,特异性97.1%.结论:血清孕酮水平对孕6周内异位妊娠与宫内早孕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1 病例报告 患者,25岁,未婚,有性生活史,G2P0.因停经2月余,间断下腹痛1月余,加重9小时于2012年3月22日凌晨5时10分入院.患者平素月经欠规律,14岁初潮,月经周期15~28天,经期3天,末次月经2012年1月3日.停经1月余到当地县医院就诊,查血β-HCG> 7000 U/L,B超检查示:宫内未见孕囊,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异常.此时考虑诊断为异位妊娠,建议入院治疗,患者拒绝.未行特殊处理.故要求定期复查血3-HCG,观察见其血β-HCG值逐渐下降,1月前出现间断下腹痛,偶有少量阴道流血,考虑异位妊娠流产型,继续观察随诊.  相似文献   

10.
氨甲喋呤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6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位妊娠是一种妇科常见病 ,常危及患者的生命。1 982年首次报道[1 ] 用氨甲喋呤 (MTX)治疗间质部妊娠获得成功后 ,MTX治疗异位妊娠在临床广泛应用。随着快速敏感的β -HCG的测定和超声波检查的发展 ,早期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率的提高 ,为早期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提供了基础。现将我院未破裂型异位妊娠 6 7例总结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6 7例异位妊娠患者按下列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停经史、阴道出血史、腹痛。血 β -HCG升高。B超宫腔内未见妊娠囊 ,附件区可见低回声包块 ,其内见液性暗区或妊娠囊 ,囊内见胎芽或胎心搏动。MTX…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分娩方式及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关系,为临床围产期保健和并发症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454例足月妊娠无骨盆异常胎膜早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占同期分娩总数的11.76%,无骨盆异常,其难产率为46.47%,剖宫产率为33.7%,新生儿窒息率10.79%,新生儿肺炎发生率1.54%,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及时终止妊娠,以改善新生儿预后,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评价早产儿视网膜病(ROP)临床特点及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01-01—2009-07-31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7例ROP患儿临床资料、ROP分期、治疗情况及远期预后。结果 1期和2期ROP共64例,6例2期病变达Ⅰ型阈值前病变而采用激光治疗,其他均未进行特殊治疗;除失访和死亡病例外,所有随访病例ROP病变均消退,远期视力不受影响。3期病变15例,其中14例达阈值病变者给予激光或冷凝治疗,1例未达阈值病变者不需要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例患儿中3例术后视力严重受损,仅存在光感,其余8例视力正常。4期和5期ROP共28例,随访的18例患儿中,仅1例手术后保存了正常视力(占5.6%),失明者达12例(占66.7%),其余5例虽保存视力,但视力极差,仅存光感(占27.7%)。结论 ROP防治关键在于预防ROP发生,当出现ROP早期病变时应严格筛查和及时干预,一旦疾病进入晚期,出现视网膜脱离时再治疗,则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3.
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原因及处理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中一个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 2 0 0 0年我院收治的 19例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妊娠结局。结果 :5例 <2 8周者 4例放弃胎儿作引产术 ,1例孕 2 6周及 7例 2 8~ 34周从确诊一个胎儿死亡后继续保胎到存活儿分娩 ,平均延长 6周 ,5例 >34周者确诊后随即行剖宫产 ,此 13例新生儿均存活。另 2例足月但未及时处理 ,活胎死亡。死亡主要原因 :脐带因素 2例、帆状胎盘 3例 ,胎儿畸形 2例 ,原因不明 12例。妊娠并发症比例较高占 6 3.16 %。结论 :孕周 <2 8周者一般作终止妊娠处理 ;妊娠 2 8~ 34周存活的胎儿继续妊娠到孕 34周预后良好 ;对孕 34周以后发现的应及时终止妊娠抢救存活儿  相似文献   

14.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Qian J  Shi Y  Chen X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11):667-669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患者和病量资料。结果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腹胀、腹痛、异常阴道流血和流液。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癌14例,透明细胞癌2例,腺棘癌2例,浆液性腺癌1例,混合性卵巢上皮性癌6例,镜下均可见良性的异位子宫内膜向恶性移行的证据。临床分期为Ⅰ14例,Ⅱ期7例,Ⅲ期3例,Ⅳ期1例。治疗方法均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化学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达77.7%。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确切发生率难以估计,该病的治疗以肿瘤细胞减灭术+化学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5.
胎膜早破1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829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胎膜早破病例162例,胎膜未破病例68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发病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母亲产褥病率两组间无差异.破膜距妊娠结束时间及早产与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关系密切.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治疗方案,以尽可能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Lu Y  Lu P  Jin CL  Lin CK  Wu YY  Sun K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3):169-172
目的探讨我国东北地区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及贝克型肌营养不良症(BMD)患者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类型分布与表型的关系,并用于产前基因诊断。方法采用多重PCR法检测124例来自东北地区的DMD(106例)及BMD(18例)男性患者的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情况,并对30例高危胎儿行产前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检测。结果124例患者中,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检出率为49%(61/124),其中41例(41/61,67%)缺失分布于外显子45—53,13例(13/61,21%)缺失分布于外显子8—19,5例(5/61,8%)在上述两个外显子缺失区内均有缺失,2例(2/61,3%)缺失分布于外显子34和43;缺失型患者中有9例发生整码缺失(为BMD患者),49例发生移码突变(为DMD患者)。30例高危胎儿中,17例为男性胎儿,其中10例为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型,缺失位点与先证者相同;13例为女性胎儿,无一例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结论DMD及BMD患者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主要分布于两个区域,外显子8附近区域可能是东北地区该基因缺失高发区;缺失类型与临床表型有一定的关系,当基因发生整码缺失时,临床表型为BMD,而发生移码突变时,临床表型为DMD。  相似文献   

17.
18.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胎儿淋巴细胞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胎儿淋巴细胞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法,检测20例ICP患者(ICP组)及2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外周血已灭活的淋巴细胞、皮肤组织可溶性抗原、蜕膜组织可溶性抗原的增殖反应情况。结果(1)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已灭活的淋巴细胞混合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2.75±0.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5±0.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蜕膜组织可溶性抗原混合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1.45±0.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7±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皮肤组织可溶性抗原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1.22±0.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6±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淋巴细胞可能是ICP发病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母-胎间免疫失衡是ICP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宫颈评分监测氯菧酚胺诱发排卵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33例无排卵患者应用氯菧酚胺治疗76周期中宫项评分(CS)与BBT、卵泡发育及激素参数的关系。19个周期无排卵反应,CS波动,但宫项粘液透明性状不变。57个周期有排卵反应,其中32周期停药后CS渐进增高,最高宫颈评分MCS≥8,卵泡发育好,LH峰后24h内排卵;22周期MCS<8,LH峰后卵泡不消失,形成LUF,激素测定提示停药后睾酮水平明显升高;另三个周期资料不全。结果提示停药后未见药物在宫颈水平的抗雌素效应;睾酮升高可能干扰CS并导致LUF。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1个新的卵巢恶性肿瘤抗原--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相关的具有环状结构域的蛋白(BARD1)剪切变异体(OV-142)的自身抗体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RT-PCR技术克隆OV-14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构建OV-142的原核表达质粒,表达、纯化OV-142重组融合蛋白;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26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15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4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中OV-142的IgG、IgM型自身抗体的相对含量,并分析自身抗体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成功构建了OV-142的原核表达质粒,并获得了OV-142重组融合蛋白.当联合分析OV-142 IgG型自身抗体与CA125时,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敏感性为71.4%,高于单独分析IgG(41.3%)或CA125(61.1%);特异性为89.1%,高于单独分析IgG(84.2%)或CA125(88.0%);准确性为81.9%,高于单独分析IgG(66.8%)或CA125(77.1%).结论 OV-142是BARD1的1个剪切变异体,其有可能成为卵巢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OV-142抗原的IgG型自身抗体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有可能成为CA125的1个重要的补充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