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80例患者分期分型,同时进行中医辨证。结果单证的发生率:气虚证60.0%、阴虚证56.3%、血瘀证63.8%、痰湿证75.0%和火热证86.3%;证候组合形式以三证最多,证候组合形态最常见的为痰热瘀证;活动期血瘀证高于稳定期,而气虚证和阴虚证则低于稳定期;重型组阴虚证明显高于轻型组。.结论本病基本证候为火热证、痰湿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且与病情分期分型有一定相关性,辨证时多为复合证。  相似文献   

2.
3.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中医辨证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组主要累及横纹肌,呈慢性非化脓性炎症改变伴肌无力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以肌肉酸痛、麻木不仁、四肢沉重、甚至肌肉萎缩为其特征。前者仅有肌肉病变而无皮肤损害,后者常具有特征性皮肤表现。本病较为少见,女性发病多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2。据欧美国家报道,在16岁以下儿童中患病率为1.9/106。本病在祖国医学中没有相应的病名,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类似于“痿证”、“痹证”等范畴。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中医湿毒辨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痹痿证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在祖国医学中没有相应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机,其早期类似痹症,后期类似痿症.<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  相似文献   

5.
皮肌炎(Deymatomyositis,DM)与多发性肌炎(Polymysitis,PM)均为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主要累及横纹肌,表现为肌无力、肌痛和肌萎缩,有皮肤损害者称皮肌炎,无皮肤损害者称多发性肌炎。病理特征为不规则的肌肉坏死、再生和表皮细胞浸润,实验室检查特点为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及多种转氨酶增高,肌电图显示或多或少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6.
皮肌炎(Deymatomyositis,DM)与多发性肌炎(Polymysi-tis,PM)均为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主要累及横纹肌,表现为肌无力、肌痛和肌萎缩,有皮肤损害者称皮肌炎,无皮肤损害者称多发性肌炎[1].病理特征为不规则的肌肉坏死、再生和表皮细胞浸润,实验室检查特点为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及多种转氨酶增高,肌电图显示或多或少的特征性表现.DM与PM的确切发病机制不明,是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中最少见的一种,年发病率约为5/1 000 000.发病年龄多为5-15岁和45-60岁,男女之比为1:2[2].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接触患者密切,可为医生提供病情的动态变化,对诊断和治疗起重要作用.我院2002年2月-2006年12月收治13例DM与PM患者.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对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的证治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56例PM、DM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体征、辨证分型、治疗用药情况进行回顾归纳分析。结果:PM、DM以四肢无力、肌肉疼痛、肌力下降、纳差、皮肤皮疹、神倦、眠差等脾虚症候多见。辨证分型PM以湿热浸淫,虚实夹杂及脾胃虚弱,痰瘀阻络型为主;DM以气阴两虚,湿热型居多。用药频数健脾益气药最多,但两者侧重不同。PM除健脾益气药外,较多为祛湿药,DM则清热养阴药使用较多。结论:脾气亏虚,湿热内蕴可视作PM的基本证型。刘氏五妙散的组方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对46例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同时进行中医辩证,并设2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PM和DM患者中医单证中气虚证29例(63.0%)、用虚证28例(60.9%)、血瘀证33例(71.7%)、痰证40例(87.0%)和热证45例(97.8%)。各种兼夹证中最常见为痰热瘀证。各证型IgG、IgA水平增高,C3水平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阴虚证、痰证、热证和血瘀证IgG与气虚证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M和DM患者中医单证发生率依次为热证→痰证→瘀证→气虚证→阴虚证,最常见的兼夹证为痰热瘀证,气虚证IgG明显低于其他证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清肌酶谱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辨证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Maddin诊断标准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20例作临床研究,78例病例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对所有病例按中医证型分组(另选30例作正常对照组).同时测定CPK、LDH、AST,观察各指标与证型的关系。结果:热毒型组患者血清AST、LDH、CPK高于寒湿型组、正常对照组,热毒型组、寒湿型组血清AST、LDH、CPK高于虚损型组,寒湿型组血清AST、LDH、CPK高于正常对照组.虚损型组血清LDH高于正常对照组,AST、CPK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肌酶谱与PM/DM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PM/DM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的证候分布相关因素。方法:研究患者的中医证型、主要舌脉与类风湿因子、关节肿痛、关节畸形之间的关系。结果:寒湿痹阻以舌淡或淡红多见,分别为60.0%与33.0%;湿热痹阻以舌红多见(71.9%);肾气虚寒以舌淡多见(69.0%);肝肾阴虚以舌淡红或红多见,分别为52.6%与36.8%;痰瘀痹阻以淡瘀舌或青舌多见,分别为38.1%与23.8%。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舌象多表现为所感邪气的性质及体质差异的征象。寒湿痹阻以苔白、白腻或薄白多见,分别为36.0%、19.0%与19.0%;湿热痹阻以苔黄腻多见(25.0%),肾气虚寒以苔白多见(48.3%),肝肾阴虚以苔白多见(31.6%),痰瘀痹阻以苔白多见(47.6%)。提示本病患者的舌苔与其所感邪气性质有关。寒湿痹阻以脉细弦、细滑及沉细多见,分别为29.0%、13.0%与13.0%;湿热痹阻以脉细弦、脉细多见,分别为21.9%与18.8%;肾气虚寒以脉细弦及脉细多见,均为24.1%;肝肾阴虚以脉细弦多见(31.6%);痰瘀痹阻以脉沉细多见(47.6%)。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舌脉象主症与中医痹证虚实夹杂的证候特征相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0—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关于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相关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中医证候及用药信息,进行统一规范化处理后,建立乳腺癌中医治疗数据库,对其临床证候类型及用药情况进行相关频次分析。结果:纳入的45篇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文献中,中医证型主要为肝郁型、痰瘀毒热型、气血两虚型、冲任失调型、气阴两虚型,所占比例依次为48.4%、18.8%、15.6%、14.1%、3.1%;中药治疗乳腺癌的高频药物中归肝经的药物频率达33.3%。结论:在中医药辅助治疗乳腺癌的过程中从肝论治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正>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肾、眼底、血管等靶器官病理性改变,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和周围血管疾病等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人们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文献及名医医案,探讨DCM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数据库、PubMed等国内外大型数据库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治疗DCM的文献及名医医案,并查阅河南中医药大学及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内有关DCM诊治纸质材料,提取文献...  相似文献   

14.
饶媛 《中医杂志》2002,43(6):471-472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弥漫性炎性疾病,目前多认为与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紊乱及血管病变有关。临床表现为对称性四肢近端肌肉、颈肌、咽部肌肉的无力、疼痛、压痛或萎缩,皮肌炎还常同时伴有皮肤损害。目前西医常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本病,虽有一定的疗效,但药物剂量不易掌握,病情易于反复,且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副作用明显。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近20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便秘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及数据分析,总结小儿便秘的证型分布特点及中医药治疗小儿便秘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收集1996-2016年间已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小儿便秘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小儿便秘中医证型中气机郁滞型1598例、气虚不运型1070例、乳食积滞型906例、燥热内结型604例、津亏肠燥型543例、其他型477例。小儿便秘用药,以理气药使用频次最多,占比29.5%,其次分别为润下药19.6%、补气药17.3%、补阴药16.7%、消食药8.2%、其他6.1%、清热药2.6%。结论通过对小儿便秘证型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的总结,临床上治疗应以补气养阴、理气消食、润下通便为主,并结合相关临床症状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16.
贾越博  刘林  白光  唐旭东 《世界中医药》2022,(15):2121-2126+2134
目的:总结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用药经验,分析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住院治疗患者数据,根据其临床症状进行分型,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运用Cytoscape软件绘制进行复杂网络药物分析图,归纳总结胃食管反流病的常用药、常用药对、用药规律。结果:最终纳入的204例患者中,中医证型中证频数最多的为肝胃不和证,且与肝、脾、肺、胃、肾、心密切相关。在肝胃不和证型的用药规律分析中,治疗药物多以甘、苦味为主。温药、寒药在治疗上使用频次相当,无明显偏向性。治疗的核心处方包括18味中药。结论:肝胃不和证型是胃食管反流病中分布最多的证型,核心处方主要由柴胡疏肝散、二陈汤、四君子汤等方剂加减变化组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整理分析维吾尔医辨证施治白癜风的证候分类及维吾尔药用药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整理分析方法,收集整理新疆5家维吾尔医医院10年内维吾尔医药治疗白癜风的临床住院病历,整理分析白癜风的维吾尔医证候分类与治疗原则、方法、方药及其用药情况,挖掘维吾尔医辨证施治白癜风的证候分类及用药规律。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异常黏液质型白癜风病历362例,其中无味黏液质173例(47.79%),石灰样黏液质46例(12.71%),酸味黏液质43例(11.88%),甜味黏液质40例(11.05%),涩味黏液质36例(9.94%),咸味黏液质24例(6.63%)。采用成熟及清除疗法,内服药物疗法,外用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等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论:白癜风的维吾尔医证候分类及用药规律符合临床辨证实际,为其维吾尔医辨证施治的规范化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整理分析湿疹的维吾尔医证候分类及其用药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整理分析方法,收集新疆6家维吾尔医医院5年内维吾尔医药治疗湿疹的临床住院病历,整理分析湿疹的维吾尔医证候分类及其治疗原则、方法、方药及其用药情况,探索湿疹的维吾尔医辨证施治方法及其规律。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疹住院病历621例,其中异常黏液质型患者327例(52.7%),异常胆液质为239例(38.5%),异常血液质33例(5.3%)和异常黑胆质型患者22例(3.6%)。采用成熟或调理及清除疗法,内服药物疗法,外用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等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痊愈61例(9.8%),显效484例(77.9%),有效60例(9.7%),无效16例(2.6%)。结论:湿疹的维吾尔医证候分类及用药规律符合临床辨证实际,为其维吾尔医辨证施治的规范化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学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来自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消化慢性胃炎患者480例。进行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中医证候胃黏膜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研究45例,确诊为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中医证候表现为脾胃虚弱证、脾虚痰湿证、脾胃湿热证。每组症候患者数均为15例。正常对照组15例。对三组进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胃泌素(Gas)检测以及CD4和CD8的检测。[结果]脾虚痰湿证组与脾胃虚弱证组相比较.胃黏膜胃泌素Gas含量呈上升趋势。与脾胃虚弱证组相比较.脾虚痰湿证组CGRP含量和脾胃湿热证组胃黏膜Gas含量均有明显升高:与脾胃虚弱证组相比.脾虚痰湿证组和脾胃湿热证组每个视野内的胃黏膜CD4阳性细胞面积明显增大,脾虚痰湿证组和脾胃湿热证组相比较.每个视野内的胃黏膜CD4阳性细胞面积没有明显差异,每个视野内胃黏膜CD4阳性细胞面积。三组证候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T淋巴细胞免疫、胃黏膜神经内分泌在慢性胃炎以及慢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候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证候具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