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真菌感染一直是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随着发病率的逐年增加和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对其致病机制和耐药机制的研究亟待深入。但人们对真菌如何在感染过程中与宿主相互作用,甚至对宿主进行操纵知之甚少。近年来,细胞外囊泡的功能研究成为热点。囊泡内运输的物质除保证其生存必需,可通过激活/抑制宿主细胞免疫应答,或其他作用于宿主细胞影响其内部微环境的方式改变感染进程和结果。该文对真菌细胞外囊泡的分类、形成、功能及其与宿主间相互作用加以综述,以期了解真菌如何利用细胞外囊泡改变宿主的免疫和非免疫反应,从而提高对真菌细胞间通讯的理解,有助于解析真菌与宿主之间相互交流的复杂性,从而针对性开发出对抗真菌感染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病原体入侵机体后,诱导机体进入一种氧化应激状态,吞噬细胞释放大量活性氧介质,当活性氧介质的产生和清除存在不平衡时,会造成细胞氧化损伤.而病原体本身在遇到氧化应激时也表达一些抗氧化物质,来启动抗氧化机制,以降低氧化损伤对其杀伤和破坏.阐述宿主释放的活性氧介质如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等对致病真菌的氧化损伤,以及致病真菌表达抗氧化物质如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抗氧化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进展期白癜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对门诊收集的102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进行HLA-A位点分型,应用ELISPOT实验,采用已知的5条白癜风相关的表位肽段刺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斑点形成细胞数目分析患者外周血中针对特异抗原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确定白癜风患者细胞免疫应答与疾病进展有无相关性。结果 38.24%(39/102)白癜风患者为HLA-A*0201限制性。HLA-A*0201限制性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针对自身表位肽段有高水平的免疫应答。经过有效治疗后,免疫应答有所下降。结论汉族白癜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已知的白癜风自身抗原表位存在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这种免疫应答水平可能与疾病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病原真菌和条件性真菌所致的甲真菌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40年间在易感或免疫受损个体中原发性和条件性真菌感染显著增多。其发病率的增加与艾滋病的流行和医疗技术的重大发展,尤其是器官移植、肿瘤及免疫性疾病新的治疗方法相关。在真菌性疾病中,尽管某些人群更易患甲真菌病,但每一个体均可能患该病。虽然甲真菌病呈慢性经过且并不威胁生命,但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甲真菌病的患病率在许多国家似乎呈上升趋势,范围在3%~15%。尽管临床表现可提示有真菌感染,但保证诊断正确和治疗合理仍依赖实验室检查。尽管酵母和霉菌也可成为单独或混合感染的病原菌,但大多数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14,(4):236-236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真菌学杂志》共同举办的全国首届真菌感染与宿主免疫研讨会定于2014年10月17—19日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会议的目的是通过研讨各种致病真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例如:念珠菌与皮肤黏膜的黏附机制、隐球菌与血脑屏障的相互作用及曲霉和其他致病真菌感染人体机制,进一步揭示各种致病真菌感染的发病机制,促进我国在真菌病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为开发新的治疗手段并提高我国真菌感染诊治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日益增多的真菌生物膜相关感染引起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失败,以及真菌感染的手术治疗加重了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已经成为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该文旨在阐明真菌生物膜(特别是白念珠菌生物膜)的临床重要性,并从多方面阐述真菌生物膜关键的耐药机制,包括生长条件,细胞外基质,外排泵活性,细胞密度,药物靶点的过度表达以及应激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皮肤真菌感染中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各种众所周知的原因,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不断增多,真菌感染率逐年攀升,而大多数关于真菌病的免疫学研究多局限于深部真菌感染。针对不同的皮肤真菌感染,对侵犯皮肤的真菌抗原性和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加以介绍,并解释了脂溢性皮炎和特应性皮炎与真菌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真菌耐药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真菌耐药问题的日益严重 ,对其机制的研究亦日趋深入。现认为真菌耐药机制主要与抗真菌药物作用的靶位点结构和 /或功能的改变 ,药物在细胞内的蓄积减少有关。文中着重介绍上述两条机制的研究进展 ,并探讨克服真菌耐药性的措施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评价E-test检测念珠菌和酵母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白念珠菌ATCC90028为标准质控菌株,用E-test方法与NCCLS M27-A方法同时检测137株临床分离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5种药物敏感性,观察两所测得结果符合率。结果: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MIC和MIC50值小,与M27-A方法测得结果的总符合率均为94.2%;氟康唑、伊曲康唑和酮康唑的MIC和MIC50值最大,出现一定耐药性,总符合率分别为83.0%、74.5%和79.6%。结论:E-test法检测念珠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与NCCLSM27-A参考方法符合率较高,操作简单,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选择一种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方法来检测临床感染的真菌。方法 选取真菌18SrDNA序列中两个片段设计引物,对12种菌株进行PCR扩增,均扩增出长约310bp产物。对一些临床常见细菌扩增均无反应。对酶母相真菌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进行敏感性实验检测。结果 发现二者PCR最小检出量均为菌体数达每个反应体系10^3。本实验过程总耗时36h以内。结论 本实验方法可快速特异性检测一些常见医学真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局部免疫状态,分析局部Th1/Th2的变化。方法采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技术分析CA皮损局部多个细胞因子和抗体变化,并用Real-timeQ-PCR验证部分结果。结果CA皮损局部Th1细胞因子IFN-γ,IL-12,TNF-α较正常包皮明显降低,Th2细胞因子IL-4,IL-10较正常包皮升高,IL-6降低,IL-2,IL-5,IL-13无明显变化;sIgA,IgA,IgG,IgM较正常包皮高。结论CA患者局部Th1/Th2细胞失衡,Th细胞向Th2极化,CA局部处于Th2优势应答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4-2008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与变迁情况,探讨本院深部真菌感染的总体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4-2008年在本院住院诊断为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2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检出真菌的标本来源、菌群分布及菌种变迁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2004-2008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种以白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最高,为51.02%;但白假丝酵母菌的比例由2004年的69.56%下降为2008年的4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1,P=0.023);检出的499株真菌中,痰标本所占的比例最高,平均为33.87%。结论 2004-2008年本院院内深部真菌感染菌群分布已经发生了变迁,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正在取代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 相似文献
15.
沙眼衣原体临床分离株药物敏感性测定及耐药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对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并从基因水平上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将42株经细胞培养法证实有CT感染的临床株进行McCoy细胞培养,传代至感染率达90%以上,收集标本进行药敏试验。分别检测四环素耐药质粒tetM基因;大环内酯类耐药相关的23S核蛋白体RNA基因、核糖体蛋白基因L4,通过产物测序检测基因突变;限制性片段分析(RFLP)检测gyrA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常见的基因点突变。结果药敏MIC(单位均为μg/mL)分别为红霉素0.5~2.0,克拉霉素0.008~0.032,阿奇霉素0.125~0.50,四环素0.157~0.625,多西环素0.063~0.125,米诺环素0.032~0.128,左氧氟沙星0.50~1.00,莫西沙星0.060~0.120,司帕沙星0.064~0.128,其中发现2株红霉素耐药株(MIC值2μg/mL),其23srRNA基因有C2452A,T2611C的突变(大肠杆菌序列编号),红霉素耐药株及敏感株L4基因均发现脯氨酸113(CCG)→亮氨酸(CTG)、脯氨酸156(CCC)→丙氨酸(GCC)两个位点的突变(GenBankNC000117.1),25株临床分离株中检测到tetM基因,未发现gyrA-QRDR基因中Ser83→Ile点突变。结论发现2株红霉素耐药株,未发现其它八种抗菌药的耐药株。克拉霉素显示了较高的体外抗CT活性。C2452A,T2611C的突变导致红霉素低水平耐药,L4基因的点突变可能与红霉素耐药无关。 相似文献
16.
天然免疫分子Toll样受体是一个广泛存在于昆虫、脊椎动物和植物中序列高度保守而古老的家族。它们在天然免疫中可发挥重要的抗感染免疫功能,并与免疫耐受、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以及一些疾病具有相关性。研究Toll样受体在皮肤组织中识别和抵御常见的几种细菌、病毒及真菌过程中的机制,通过对Toll样受体及其整个系统的认识将为防治各种皮肤感染性疾病开辟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一种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的甲真菌病检验方法。方法对341例拟诊甲真菌病的患者分别采用KOH直接镜检法和浸软法进行病损指、趾甲的真菌镜检。取病损指、趾甲末端标本少许放入标本小碗中,加入10%的KOH后加盖浸泡至病甲标本完全浸透软化呈蛋白胨状,取标本放在载玻片上并将标本压平、压薄呈云雾状或毛玻璃状,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检查真菌成分。结果KOH直接镜检法和浸软法的真菌检出率分别为34.90%和100.00%。结论浸软法真菌镜检是一种适合临床的、检出率较高的甲真菌病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淋球菌抗生素耐药谱和质粒图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了解广州地区淋球菌的性素耐药谱和质粒谱。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5种抗生素对89株淋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碱裂解法分析106株菌的质粒衅谱。结果 2株为产β-内酰胺酶菌株(PPNG),3株为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菌株9TRNG0;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62.9%),青霉素次之(59.5%),头孢三嗪和壮观霉素未发现耐药菌株。质粒检出率为90.6%,其中2.6Md隐蔽质粒携带率为85.6%,4.5MdR质粒为67.8%,24.5Md结合质粒为33.8%。质粒谱型以2.6Md+4.5Md和2.6Md+4.5+i24.5Md多见,分别为37.7%和25.4%。结论 表明了广州地区淋球菌抗生素耐药谱和质粒图谱,有助于淋病的治疗和防治。 相似文献
19.
20.
953株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支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液体培养法进行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953例支原体阳性标本中,Uu阳性635例、Mh阳性55例、Uu+Mh合并阳性263例。单独解脲脲原体阳性者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为87%,而单独人型支原体阳性或两者混合感染者对红霉素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4.6%和85.16%。结论:支原体的药物敏感度检测,对于掌握支原体的流行状况和耐药程度,临床选择用药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