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历摘要例1,女性,55岁。右下腹包块伴隐痛一月。检查:全身情况好,右下腹触及约4×3cm 质地硬韧、活动差、轻触痛的忡块。结肠镜检见升结肠内侧隆起,粘膜光滑软。病理检查为“肠粘膜慢性炎症“。术中见升结肠系膜处有一约12×8×7cm~3肿物,灰黄色,呈结节融合样增厚,压迫升结肠,与腹膜后脏器轻度粘连。疑为升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后随访2年,良好。  相似文献   

2.
患儿女性,2月,四川达县人。因左耳垂下发现包块1月入院。查体:左耳垂下可见5×4×3cm~3包块,局部皮肤无红肿,包块质韧,可推动,表面较光滑,未闻及血管杂音。穿刺抽出少许血性液体。局麻下行包块切除术,术中发现包块有腮腺组织。临床诊断:腮腺混合瘤。 病理检查(病检号 88079):肿块约3×2×2cm~3,椭圆形,表面呈结节状,尚光滑,切面呈分叶状,彼此分隔不全,有一共同包  相似文献   

3.
李晶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6):756-756
患者女, 26岁,因产后 3个月发现下腹部包块 10天入院.体查: T 37. 2℃, P 86次 /分, BP 130/80 mmHg,心肺无异常,中下腹部明显膨隆,并可扪及一直径约 25 cm大小的包块,质中等,边界清,活动度不明显,无压痛,腹部 B超提示中下腹腔内探及一约 25 cm× 23 cm大小的低回声包块,妇产检查排除妇科肿块.诊断:腹腔包块原因待查.择期行剖腹探查及包块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包块呈球形,约 25 cm× 20 cm大小,呈囊性感,包膜完整,位于升结肠系膜上,将包块完整摘除,切开囊壁,见囊腔液为淡黄色,病理报告:肠系膜单纯囊肿.  相似文献   

4.
平滑肌瘤多发生于皮肤及皮下组织,发生于皮肤以外者十分少见,降结肠平滑肌瘤实属少见,报告如下。患者男,17岁,农民。于1个月前出现暗红色大便,反复出现,逐渐加重至鲜血便,伴有腹胀.半月前偶然发现左中下腹有一鸡蛋大小包块.病后无恶心呕吐,无腹泻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包块无增大或缩小.体检:体温36.8℃,脉搏85次/分,血压12/8Kpa,慢性贫血病容,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未触及.左中腹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7×5×4cm,质地中等,活动,表面光滑,稍有压痛.无血管杂音,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卫、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X 线检查:提示近脾曲下方约10cm处降结肠有充盈缺损,尖端显杯口状,考虑结肠套叠.B 超检查:提示左下腹有实质性肿块,与肠道可能有关.入院诊断:腹部包块原因:左半结肠肠套叠.术中见降结肠近脾曲约10cm 处有一包块,切除部分降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44岁。于1988年2月无诱因出现尿频及下腹坠胀感,后发现下腹部包块。经B 超、CT 检查证实包块为囊性,约10×10×8 cm~3,位于膀胱直肠窝,与膀胱后壁紧密相连,与直肠及其它器官无粘连。拟诊断脐尿管囊肿可能。于1988年4月30日收住院。体检:Bpl34/90,T36.2℃,明显消瘦,双肾区及双输尿管行程无压痛,下腹正中可触及一儿头大小的囊性包块,无压痛。胸透、EKG、肝肾功能、电解质,三大常规检查皆正常。于5月13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包块呈球形,表面光滑,囊壁薄,与膀胱后壁紧密相连,与直肠及其它器官无粘连。探查肝,脾及腹腔其余部位均无类似包块。由于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15岁.无月经来潮,周期性腹痛2~3个月,症状逐渐加重.体格检查:肛门指诊:盆腔内子宫发育小,大小约4 cm×3 cm,其下方可触及囊性包块,大小约8 cm×6 cm,压痛(+).子宫右侧可触及一囊性包块,大小约5 cm×4 cm,压痛(+),不活动.超声所见:盆腔内子宫前位,大小4.5 cm×3.8 cm,宫腔分离,内见不规则暗区,范围2.5 cm×1.7 cm,沿宫颈下方可见7.7 cm×7.0 cm无回声包块,内见点状回声.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患者女,48岁。间断腹痛1年余,因肠梗阻一周于2005-07-03由外院转入。既往偶有便秘。入院后体检:腹平软,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可见一长约4cm陈旧性手术切口瘢痕。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稍弱。腹平片见有残留钡剂,升结肠及横结肠高度扩张,结肠袋消失,结肠最粗处直径约10cm,并在脾曲处见结肠狭窄,降结肠中段以下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不全肠梗阻。于入院后第2天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盲肠、升结肠及横结肠明显扩张,肠腔直径10cm,肠壁水肿,无蠕动,降结肠近脾曲处肠壁僵硬,约3cm…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15岁.主因发现下腰部局部包块15年,于2007年10月21日人院.包块初始仅为蚕豆大小,渐增至鸭蛋大小,无任何不适主诉.查体:自主体位,正常步态,腰椎曲度正常,活动无明显受限.L3水平局部包块形成,约5 cm×5cm大小,质软,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分界,活动度可,局部皮温不高,有轻压痛,按压时双下肢无明显放射痛.  相似文献   

9.
曹友红 《河北医药》2012,34(11):1757-1757
患者,女,42岁.因上腹隐痛15 d,发现右下腹包块5 d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平软,右下腹扪及一5.0 cm×6.0 cm×6.5 cm大小包块,境界清,活动度可,质硬,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双腿伸直抬高使腹肌呈紧张状态时肿块不能再扪及.B超示:右下腹部肠壁增厚(占位待排),右下腹部淋巴结增大;CT示:升结肠壁不规则增厚,考虑占位病灶,腹膜后肿大淋巴结;肠镜示回盲部上方升结肠段克罗恩病可能大;肠镜病理示:(升结肠)浅表黏膜急慢性炎及大片坏死组织.  相似文献   

10.
我院在1983年5月,曾收治1例结肠巨大粪石病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61岁,于1983年5月16日入院。患者三年前开始出现间歇性排便困难,重时大便细似香烟状,并伴有腹胀。近三个月来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阵发性腹痛,在左下腹部能摸到包块,多次口服泻剂效果不佳。查体;左下腹部能扪及约10×10cm大小的包块,质硬,固定,无明显压痛。肛门指诊发现相当于前列腺水平,可触及一个固定硬性肿块。X线检查:①腹部平片:盆腔内有一个10×12cm,边缘光滑,密度不均的致密阴影;②结肠低张力双重对比造影:乙状结肠明显扩张,腔内有较大的致密阴影,透视下阴影能上下移动7cm左右。于1983年5月27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开腹探查术。术中发现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有硬块,切开肠壁见一12×10×9cm大小的巨大粪石,重约600克。  相似文献   

11.
1病历摘要患者女,29岁,西藏那曲县人。主诉右下腹渐增性包块15天住院。查体:腹软,腹式呼吸存在,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未扪及,右下腹可扪及一包块,大小约7×9cm,边界清,活动度可,余腹无明显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肾区无叩击痛。腹部B超提示肝、双肾、附件、子宫未见明显异常,餐后胆囊,右腹部囊性包块(约6.7×8.6cm,无回声,边界清,包膜完整)。入院诊断为腹腔包块性质待查(考虑腹腔包虫)。经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后于2011年11月30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78岁。颈部包块1年伴吞咽不适、声音改变1月余入院。近来自觉包块逐渐增大,且有吞咽不适、声音嘶哑现象。PE:颈部不对称,气管轻度右偏,颈前饱满感,甲状腺Ⅱ度肿大,左侧可触及大小约4cm×4cm、右侧可触及约大小3cm×3cm界不清包块,随吞咽上下移动,质硬,结节感,无压痛,活动度差,两侧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局部未闻及血管杂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27岁,因"左手腕部包块术后伤口不愈合,反复溃烂出血半年"于2005年04月15日入住我院整形外科(住院号102770).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其左手腕部有一个大小约1.0 cm×1.0 cm大小无痛性包块,椭圆形,局部无明显隆起,活动度差,就诊于我省某医院,予以手术切除.局部组织活检提示为"结节性筋膜炎"(患者自述,但未见该院病理报告及病理切片),术后半年内伤口一直不愈合,反复破溃出血,伴疼痛,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自行在小诊所换药治疗,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入院时查体:一般情况好,左手腕部尺侧见大小约3.5 cm×4.5 cm破溃区,局部有新鲜出血与陈旧性血块,新鲜肉芽及衰老肉芽相间,触痛明显且触之易出血,腕关节于尺偏约15°固定活动障碍,破溃区域周围组织红肿,无明显压痛.余无特殊.既往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14.
沈绍阳 《淮海医药》1998,16(2):F003-F003
患者,男,28岁。因发现有上腹肿块伴疼痛3年,于1992年11月10日入院。该肿块于右季助部,约6cm×5cm×4cm大小,活动度不佳,压痛(+)。疼痛呈不规则钝痛,不向其它部位放射,入院后B超检查,示右季助下距腹壁23~35mm处有一32mm×58mm×79mm低回声包块,外形尚规则,边界清晰。该壁回声稍增强,与肝脏无关。提示右上腹均质性肿块(来自升结肠)。X线钡剂灌肠示:①结肠无器质性病变。②腹部包块与肠腔无关。经抗炎治疗后症状无改善,肿块无缩小。住院后第3周在连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上腹肿块探查术。术中在腹膜外未发现肿块,仅发现右11肋尖外翻,致腹部肌肉向外凸起。遂将右11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35岁。右下腹无痛性包块半年,腹泻便秘交替两月,于1983年8月15日住院。即患阑尾炎、颈淋巴结核。右下腹5×3×3cm、质中等、稍活动、无触痛肿块。血沉正常。胸片两肺门散在钙斑。钡灌肠示盲肠及升结肠近端显现不规则狭窄,结肠袋消失,升结肠粘膜结构消失。术前诊断回盲部结  相似文献   

16.
谭平洋 《贵州医药》2003,27(7):585-585
患儿男性,12岁,因腹痛1周,加重3天入院。在儿科治疗期间每天解暗红色稀便4~5次。体查于右下腹阑尾区扪及活动性包块。B超示右下腹混合性包块。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外周血象、出凝血时间正常。结肠镜检查中肠腔时有暗红色血液流出,插镜至回盲部,见人鞭虫一条及息肉样新生物,约3cm×3cm×3cm大小,表面渗出性出血,呈圆球状,基底不清。未活检,未见正常回盲瓣形态及阑尾开口,余所见结肠无异常。肠镜诊断:回盲部结肠息肉。转外科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回盲部浆膜轻度发黑,扪及包块样团块,予回肠末端及升结肠近端切除后缝合两残端。术后检视切除标本,未发现结肠息肉,仅见回盲瓣较正常增大。病理检查示回盲瓣脱垂并肠出血。术后按常规治疗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7.
例一、女,25岁。因腹胀、腹痛反复发作9月余入院。体检:营养差,腹部膨隆,见肠型及逆蠕动波。右下腹偶可触及拳头大小囊性肿物。肠鸣音活跃,可闻及气过水声。腹部平片:小肠管高度扩张,直径达8cm,有多个宽大的液平。钡餐:小肠广泛胀气,回盲部显影不清,钡剂可进入结肠。保守治疗无效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回肠下段高度扩张,管径达8—10cm,肠壁增厚,肠系膜水肿,其内淋巴结肿大。回盲部见一椭圆形约12×7×6cm~3肿块,包膜完整,质软。行回盲部切除,回肠升结肠端端吻合。病理诊断:回盲部肠重复畸形(囊肿型)。术后随访2年8个月,症状无复发。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 ,44岁 (本院职工 )。因“肛门疼痛伴里急后重 ,大便带血 1月余”就诊。以“直肠包块”之诊断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可 ,心肺无异常 ,肝脾未触及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直肠指检 :距肛门约 5cm处触及一包块 ,约 3 5cm× 3 5cm ,质地中等 ,边界清楚 ,有压痛 ,指套带血。临床高度疑癌 ,取肠粘膜组织病检未发现恶性细胞 ,行直肠包块探查术 ,发现包块位于齿状线上方 1 5cm之右后直肠壁 ,呈多个如黄豆大小、高矮不一的结节集中于一块 ,约 3 5cm× 3 5cm大小。术中冰冻切片报告为“良性病变” ,行包块局部切除。病理…  相似文献   

19.
李晶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8):1001-1001
患者女,36岁。因颈部包块 3年,伴咽喉部不适 2月入院。体查:T 36 6℃,P 84次/分,R 18次/分,BP 120/75 mmHg,颈部右侧可扪及一直径约 2 5 cm大小的包块、质硬, 无结节感, 无压痛,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活动。辅查甲状腺B超提示右叶甲状腺增大,并探及约 2 cm×2.3 cm大小低回声包块,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 34岁,因右颈部包块 4+月入院.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无发热及突眼,无精神亢进及抽搐,不伴声嘶及呛咳. 4月来包块疼痛反复发作,曾予以抗炎治疗,包块有所消退.查体:右颈部扪及沿右胸锁乳突肌平行走行的条形包块,大小约 5.0 cm× 1.5 cm大小,随吞咽上下移动、质中,压痛明显,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