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物人工肝构建及临床应用14例次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用聚砜膜纤维管构建的新型生物人工肝是否能有效支持肝脏功能。方法应用两步胶原酶法分离猪肝细胞 ,构建聚砜膜中空纤维管生物反应器 ,细胞数量 1× 10 10 个 ,与非生物人工肝同期或非同期使用 ,对 12例患者治疗 14例次 ,每次支持时间为 6h ,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并检测血氨、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肝功能指标。结果 应用生物人工肝治疗后血氨、凝血酶原时间和总胆红素均明显改善 ,治疗 2d后血氨仍为 (10 6± 131) μmol/L ,与治疗前相比较 [(172± 187)μmol/L]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治疗后 1个月 ,同期生物人工肝治疗组死亡 1例 ,非同期生物人工肝治疗组死亡 2例 ,患者总存活率 75 % (9/12 )。结论 我们构建的新型生物人工肝可支持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肝功能 ,同期生物人工肝治疗可能优于非同期生物人工肝。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ulminanthepaticfailure,FHF)十分常见,病死率高达70%~80%,其救治是亟待解决的难题〔1〕。由于此类患者发生肝细胞坏死及功能衰竭,依靠病因治疗及一般的内科支持治疗多不能代替肝细胞特异性功能,因此长...  相似文献   

3.
4.
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生物反应器的建立及体外转流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由微载体培养的L-02人肝细胞和中空纤维舱构成的生物反应器的生物效能。方法 采用微载体培养高浓度L-02人肝细胞,同时使用中空纤维型生物反应器和血泵等共同构成生物人工肝系统。在体外转流试验中观察循环液中游离胆红素、葡萄糖、白蛋白、谷草转氨酶浓度的变化以及实验对肝细胞的影响等。结果 L-02肝细胞能很好地粘附于cytodex 3微载体上形成微载体诱导的肝细胞聚集体;移入生物反应器内进行体外循环,4h后可见循环液中游离胆红素和葡萄糖浓度显著降低,分别为27.1μmmol/L和1.75mmol/L;白蛋白含量明显增加,为15.21mg/L;肝细胞仍有较高活力达75%。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生物反应器作为生物人工肝系统的核心组件具备一定的生物合成和解毒代谢功能,为进一步建立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组合型生物人工肝集非生物人工肝的解毒和生物人工肝的合成。代谢和转化等作用于一体。代表了人工肝的发展方向。现国内外多个中心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现就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应用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新型组合式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犬的作用.方法 D-氨基半乳糖给药构建犬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实验分组:组合式生物人工肝治疗组(n=8);生物人工肝治疗组(n=8);非生物人工肝治疗组(n=8);对照组(n=8).观察和检测所有犬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及生存率,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组合式生物人工肝具有良好的解毒及合成功能.4组犬的生存率分别是87.5%、62.5%、50.0%、37.5%,仅组合式生物人工肝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合式生物人工肝对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生物人工肝     
人工肝的系统研究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由于方法学的限制,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低谷徘徊状态,疗效欠佳。直至以采用培养肝细胞为材料的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的出现才再次掀起了该领域的研究热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新型多层平板型生物人工肝(BAL)体外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有38例肝功能衰竭患者接受了新型多层平板型BAL治疗共计48例次,每次治疗时间为4h,于治疗前,治疗中,以及治疗后1、3、7和14d,抽取患者外周血监测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等生化指标,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以判定BAL的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血浆及反应器中IgG、IgM及补体CH50的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 DNA、猪特异性细胞色素B(SsCytB)基因序列及逆转录酶的活性等,以评估BAL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大部分患者接受BAL治疗后感觉良好,精神状态、临床症状、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缓解或明显改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38例患者中,临床治愈9例,好转25例,治愈好转率为89.5%(34/38),治疗无效4例;有7例患者经BAL治疗后病情好转,顺利等到供肝接受了肝移植.治疗期间,患者血浆IgG、IgM和CH50水平均未出现明显变化,仅补体CH50在治疗1h时出现一过性下降,随后很快恢复正常水平;反应器内未检测出IgG,仅治疗4h时检出极少量IgG,治疗4h内均未检测出IgM.各时间点患者PBMC均未检测到PERV DNA,且患者血浆中均未检测到猪特异性SsCytB基因序列和逆转录酶活性.结论 新型多层平板型BAL体外支持系统对肝功能衰竭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其在患者等待供肝期间也可作为良好的过渡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原位肝移值是目前治疗暴发性肝衰竭(FHF)的有效方法[1]。然而,由于供体缺乏及保存供体时间的限制,10%~30%的病人在等待移植的过程中即死亡[2]。另外,由于经济和技术的原因,常规用整个肝脏移植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迫切需要一个人工肝支持系统(artlflclalliversupportsystems.AIS)来维持FHF病人的生命。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NBALSS)通常只能清除血液中的毒素,不能显著提高FHF病人的存活率‘”。近年来,细胞生物学、组织培养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生物人工肝(BALSS)的研究开辟了道路。本文就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评价闭合型双循环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CBC-BALSS)在治疗犬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过程中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建立犬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门腔分流联合胆总管离断),采用CBC-BALSS进行支持治疗。20只模型犬分为两组CBC-BALSS治疗组(n=11);无肝细胞CBC-BALSS对照组(n=9)。治疗时限6h。检测实验犬血氨、生化全套、凝血因子(FactorⅦ)、支/芳氨基酸(BCAA/AAA)、单乙基甘氨酸二甲苯胺(monoethylglycinexylidide,MEGX)和细胞循环路生化全套、肝细胞密度和数量。结果CBC-BALSS细胞回路细胞悬液总体积200ml,肝细胞的总数1×1010个、密度5×107/ml、活率98%左右。治疗中16只犬的生命体征平稳,在治疗30min内均出现一过性低血压;2只转流开始15min出现过敏反应;1只转流中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1只因穿刺部位出血死亡。模型治疗前血氨、ALT、TBil/DBil、白蛋白、FactorⅦ和BCAA/AAA分别达150mmol/L、400U/L、80/55mmol/L、35g/L、20%和1.6;CBC-BALSS治疗6h后,血氨、TBil/DBil下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LT存在下降趋势且在第6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蛋白、FactorⅦ和BCAA/AAA在所有时段、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1h和2h,MEG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MEGX比对照组提前2h达最高点。治疗15~30min后,双循环路压力至115mmHg趋于平稳,且在±5mmHg波动。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细胞循环路ALT显著性升高;组间细胞循环路TBil/DBil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各时间点均显著性升高;白蛋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BC-BALSS治疗犬急性肝功能衰竭过程中,安全、有效、稳定且代谢支持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体外生物人工肝对无肝模型犬的支持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悬浮高密度大量培养的肝细胞与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及由血液透析仪改装的辅助循环装置共同构成一种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EBLSS),对无肝模型犬进行人工肝支持实验,以期推动我国生物人工肝的研究,为肝衰竭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一、材料与方法1.EBLS...  相似文献   

12.
生物人工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人工肝李铎孙家邦肝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中10%的患者死于急性肝功能衰竭。这些患者若在其肝细胞再生到足以支持肝功能前有暂时的人工肝支持,将得以存活。随着肝脏移植技术的提高,许多肝病患者在行肝移植前等待供体时也需要人工肝支持。另外若有理想的人工肝支...  相似文献   

13.
生物人工肝现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肝已发展到组织性生物人工肝的形式。其中包括肝细胞移植的体内型和由人工合成材料及生物材料(肝细胞)结合而成的体外形,后者具备更充分,完备的肝功能,其效果优于传递的人工肝,已可为肝功能衰竭病人提供肝功能辅助。  相似文献   

14.
体外生物人工肝系统对暴发性肝衰竭兔的支持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培养肝细胞用于生物人工肝及其作为肝移植辅助支持手段的可能性。方法以培养人肝细胞和中空纤维反应器为主要材料构成体外生物人工肝系统,对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暴发性肝衰竭(FHF)免进行人工肝支持实验。结果尽管两组实验动物的存活时间没有明显差异,但支持治疗组兔的血清转氨酶、总胆红素和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肝组织病理检查见肝细胞坏死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实验所用肝细胞保持较好的活力和贴壁能力。结论所用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已发挥出培养肝细胞的生物作用,能够部分代偿FHF兔的肝脏功能。【关键词】##4人工肝;;支持;;暴发性肝衰竭;;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生物人工肝 (BAL )系统治疗急性肝衰竭 (ALF )的效果及其与内毒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门腔分流及胆总管结扎切断术建立犬ALF模型。 10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 ,即BAL治疗组和对照组 (未行BAL治疗组 )。BAL每次循环 5h。检测两组建模前 ,以及循环前后的血清内毒素、谷丙转氨酶 (ALT )和总胆红素 (TB)。结果 治疗组建模前、循环前和循环后血清内毒素分别为 0 .2 84EU /ml ,0 .5 2 6EU /ml ,0 .416EU /ml ;循环前血清内毒素较建模前明显升高 (P <0 .0 5 ) ,循环后又明显降低 (P <0 .0 5 ) ;对照组循环前血清内毒素显著高于建模前 (P <0 .0 5 ) ,循环前后血清内毒素无明显变化 (P >0 .0 5 )。治疗组循环后血清ALT和TB较循环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对照组循环前后ALT和TB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BAL治疗能降低ALF犬血清内毒素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简便、安全和稳定的闭合型双循环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 (closedbi -circulat ingbioartificialliversupportsystem ,CBC -BALSS)。方法 采用改良两步原位胶原酶灌注法分离猪肝细胞。利用肝细胞、细胞池和BiolivA3A生物反应器构建CBC -BALSS ,进行 8次闭合循环实验 ,监测双循环路压力 ,肝细胞密度和活率、生化全套和MEGX。结果 闭合循环过程中 ,双循环路压力于 30min后趋于平稳至 (10 5± 5 )mmHg。循环中肝细胞总数、活率和密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细胞循环路ALT、LDH、TB、DB和ALB在各时间点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TB和DB显著性升高。结论 在闭合循环实验中 ,肝细胞活率和功能良好 ,双循环路压力平稳 ,生物膜通透性好。我们构建的CBC -BALSS安全、稳定、有效 ,可用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生物人工肝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衰竭病人即使进行综合内科治疗,病死率仍高达70%-80%。肝脏移植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但由于供肝相应短缺,病人等待肝脏移植的时间逐渐延长。美国2004年仅有20%等待肝脏移植的病人接受了肝脏移植。如何应用暂时的支持手段,维持病人的生命,以待肝细胞再生或等到合适的供肝,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一系列体外的机械或生物装置,担负起暂时辅助或代替严重病变的肝脏功能,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生物活性物质,从而使肝细胞得以再生直至自体肝脏恢复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的治疗方法。非生物人工肝包括血浆置换、血液和(或)血浆灌流、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等。非生物人工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根据病情选择各种方法单用或联合应用、个体化治疗后有效地提高了肝衰竭的疗效。肝脏功能十分复杂,为更有效地代替肝脏的功能,将生物成分引入人工肝的治疗,即为生物人工肝(BAL)。  相似文献   

18.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代谢器官 ,具有生物合成、生物转化及生物降解等复杂的功能 ,急性肝功能衰竭及肝脏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等终末性肝病的预后甚差[1] 。生物人工肝辅助支持系统 (BAL )辅助治疗使患者渡过危险期或使患肝完全再生是终末性肝脏疾患最理想治疗手段[2 ] 。生物反应器 (BRC )是BAL核心成分 ,患者血浆在体外通过附着大量有代谢活性肝细胞的网状结构的BRC进行循环 ,以给肝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代谢支持。目前急性肝衰的确切病因及其主要并发症 肝性脑病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BRC所必须具有的功能不十分明了 ,维持BRC内肝细胞正…  相似文献   

19.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士红  宫立众 《护理学杂志》2002,17(10):798-799
人工肝(artificial liver)是为病人提供肝脏功能支持的人工器官装置,对肝功能衰竭(下称肝衰竭)病人起暂时支持治疗作用,因此,又称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人工肝支持系统有望成为肝衰竭理想的支持治疗手段,为病人肝移植前等待供肝或过渡至肝细胞再生而创造条件,成为肝衰竭治疗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生物人工肝 (BAL )系统 ,并评价其体外功能。方法 采用原位胶原酶循环灌注法分离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肝细胞。 1× 10 1 0 肝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经限制贴壁、旋转培养形成肝细胞球体后 ,注入BIOLIVA3A中空纤维管生物反应器的细胞环路 ,构建新型BAL系统。观察循环 6h内细胞环路中肝细胞总数和活率变化 ,并检测循环的细胞悬液和RPMI164 0培养基中ALT ,TBI和ALB的变化及进行利多卡因代谢试验。结果 循环 6h内肝细胞总数和活率无明显变化 ;新型BAL系统具有较强的清 (白 )蛋白合成和利多卡因代谢能力。结论 该新型BAL系统具有一定的肝支持作用 ,可望用于肝衰竭的治疗和为过渡到肝移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