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急诊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09年10月在安化县东坪镇卫生院神外科急诊手术治疗的30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并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均在24 h内行急诊手术,着重术前准备,预防颅内再出血,注重术后防治脑血管痉挛和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护理。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和良好护理,按GOS评分,术后恢复良好20例,轻度残废8例,重度残废1例,死亡1例。结论积极的术前准备及术前术后有效的护理干预使得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急诊手术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恢复等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A指导下开展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65例急诊人院并进行早期手术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按GOS评分:恢复良好(5分)51例;中度残废,但生活自理(4分)6例;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3分)2例;植物生存(2分)4例;死亡(1分)2例。结论(1)3D=CTA是一种可靠、无创的快速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方法,能为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手术治疗提供详实的影像学资料,满足在急诊状况下开颅夹闭手术所需。(2)早期手术能降低再出血风险,有利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3)CTA指导下开展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手术治疗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急诊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急诊手术患者的治愈率、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06年10月在我科急诊手术治疗的64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并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64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均在24 h内行急诊手术,着重术前准备,预防颅内再出血,注重术后防治脑血管痉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按GOS评分,术后恢复良好38例,轻度残废12例,重度残废10例,死亡4例. [结论]积极的术前准备及术前术后有效的护理干预使得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急诊手术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恢复等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共纳入4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患者(研究组),同期随机抽取行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未破裂再出血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组年龄≥50岁、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破裂次数≥2次、合并脑血管痉挛、术后抗凝治疗、术后血压波动≥30mm Hg(l mm Hg=0.133 kPa)、假性动脉瘤、致命栓塞及大部分栓塞[81.0%(34/42)、76.2%( 32/42)、66.7%( 28/42)、76.2%(32/42)、81.0%( 34/42)、76.2%( 32/42)、66.7%( 28/42)、66.7%( 28/42)、66.7%( 28/42)]与对照组[57.5%( 23/40)、50.0%(20/40)、37.5%( 15/40)、50.0% (20/40)、57.5% (23/40)、47.5% (19/40)、37.5%( 15/40)、37.5% (15/40)、37.5%(15/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50岁、高血压病史、破裂次数≥2次、合并脑血管痉挛、术后抗凝治疗、术后血压波动≥30 mm Hg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50岁、高血压病史、破裂次数≥2次、合并脑血管痉挛、术后抗凝治疗、术后血压波动≥30 mm Hg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该类人群的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降低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发生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Hunt-Hess分级IV、V级患者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时机、效果及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后Hunt.Hess分级IV、V级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Hunt.Hess分级IV级16例,Hunt-Hess分级V级5例,21例患者均急诊行血管内栓塞术,术后均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3周内清醒12例,不同程度残留神经功能障碍。3个月内清醒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5例。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后Hunt-Hess分级IV、V级患者早期急诊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创伤小、术后能预防脑血管痉挛、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李燕  高小平 《中国医师杂志》2010,13(11):348-351
目的 了解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位置分布情况,并探讨相关动脉瘤位置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21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起源于前交通动脉(AcoA)的动脉瘤为80个,大脑前动脉(ACA)的10个,颈内动脉(ICA)的61个,大脑中动脉(MCA)的46个,椎基底动脉(VBA)的15个.不考虑年龄,AcoA瘤多出现在男性,ICA瘤多发生在女性.血管痉挛和再出血发生率和动脉瘤位置无关.脑积水的发生率在VBA、AcoA、ICA动脉瘤患者中相对高,在MCA动脉瘤患者中相对低.临床预后最好的是MCA动脉瘤,其次是ACA动脉瘤,而这些结果 和入院Hunt-Hess分级相一致.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起源于前交通动脉的多见,临床特征依动脉瘤位置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机理、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对幕下赢肿大于10ml,幕上血肿大于30Ⅱu且中线移位明显者48例施行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伤后6个月GOS评估法判定其疗效:良好(5分)10例,中残(4分)16例,重残(3分)7例,植物生存(2分)6例,死亡(1分)9例,预后较好(良好、中残)占54.17%,预后较差或差(重残、植物生存、死亡)占45.83%。14例血肿较小、中线移位不明显者行非手术治疗,伤后6个月GOS评分:良好(5分)6例,中残(4分)4例,重残(3分)2例,植物生存(2分)l例,死亡(1分)1例。结论:对于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早期诊断能对其治疗起到一定作用,而动态CT监测是对其进行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分析破裂脑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经验及效果.方法 2007年8月至2012年12月对27例破裂脑动脉瘤患者在发病后72 h内明确诊断,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颈.结果 共计发现31个脑动脉瘤,单发24例,多发3例,夹闭动脉瘤30个,包裹1个.术后存活21例,随访时间1~24(4.1 ±1.8)个月,恢复正常工作16例;无法恢复正常工作、生活基本自理2例;需他人照顾3例;死亡6例.结论 通过解剖外侧裂蛛网膜,早期显微手术绝大多数破裂脑动脉瘤均可获满意手术空间,早期手术可有效防止脑动脉瘤再次破裂,生存质量多获良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析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造成破裂风险的相关因素并进行护理干预探讨.方法 将68例确诊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入院期间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分别观察患者住院期间情绪变化情况、排泄情况及动脉瘤破裂及术后再次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动脉瘤破裂及术后再次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5.9%患者恢复良好,对照组14.7%,2组差异显著.结论 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破裂风险及术后再次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小儿生理解剖、病理、免疫等有其各自特点,其疾病发生的部位、性质、发生率以及临床表现特点与成人有所差异,因而治疗同成人有相异之处,现将我科收治的26例治疗结果回顾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16例,女10例,7岁以下11例,7~14岁15例。坠落伤12例,打击伤5例,跌伤5例,车祸4例。 血肿部位:硬膜外血肿19例,7岁以上15例,硬膜下血肿7例,7岁以下4例,均为3岁以下。幕上血肿22例,幕下血肿4例,多发血肿2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28例。结果按Pool手术入路者2例,翼点入路6例;25例行动脉瘤颈夹闭术,其中有7例行动脉瘤包裹术,2例行单纯包裹术,1例行载瘤动脉阻断术;随访2个月~3年,良好者20例,中度残废者5例,重度残废者2例,死亡1例。结论积极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裴克欣 《药物与人》2014,(10):73-7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颅内血肿的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颅内血肿其分布有一定规律,在CT上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论:通过CT检查,根据不同脑沟、脑池及脑内血肿的特征性分布及形态改变,发现潜在动脉瘤的部位,可初步对动脉瘤破裂出血进行定性诊断,大致提示潜在动脉瘤的存在及部位,对指导进一步检查、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28例。结果按Pool手术入路者2例,翼点入路6例;25例行动脉瘤颈夹闭术,其中有7例行动脉瘤包裹术,2例行单纯包裹术,1例行载瘤动脉阻断术;随访2个月~3年,良好者20例,中度残废者5例,重度残废者2例,死亡1例。结论积极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共3854例)后发生支架内血栓患者(25例)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及治疗情况.结果 25例支架内血栓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25例(100%),多支血管病变22例(88%),合并大量吸烟史14例(56%),高脂血症13例(52%),高血压病11例(44%),糖尿病11例(44%).血栓靶血管累及左前降支16例,血栓靶血管为小血管(直径:<2.5 mm)11例,长病变(>20 mm)15例.18例患者经介入干预后血流达TIMI 3级;7例血流达TIMI 1-2级.25例患者均存活出院.结论 支架内血栓形成多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大量吸烟、前降支病变、小血管(直径<2.5mm)、长病变(>20 mm)、抗血小板治疗不充分等.急诊尽早再次介入治疗是治疗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脑内血肿约占头部损伤的2%,但因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已引起神经外科医生的高度重视。CT脑扫描在神经外科临床已广泛应用,对急性外伤性脑出血多能及时诊断。在治疗上,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指征国内外报导甚多,但目前仍不够明确。我院1982年以来共收治急性外伤性脑内血肿69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所致颅内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颅脑损伤所致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部位包括颈内动脉海绵窦段6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4例,颈内动脉床突旁段3例,大脑中动脉M1段2例,大脑前动脉A2段4例.介入栓塞使用的栓塞器材包括:弹簧圈、带纤毛铂金游离弹簧、LEO支架、Neuroform、Enterprise支架、覆膜支架等.分别采用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覆膜支架置入介入栓塞治疗,开颅切除载瘤动脉,塑形及动脉瘤包裹方法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 12个月,2例死亡,1例植物生存,2例术后偏瘫,其余14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颅脑损伤所致假性动脉瘤有其自身的病理特点,需进行深入认识,而血管内介入栓塞和/或开颅手术尤其血管内介入治疗此类动脉瘤是其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神经外科疾病的发病位置特殊,在手术成功后的恢复过程,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颅内破裂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对该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手术时机和最佳术式选择,较少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2-3].因此,本研究对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接受手术夹闭治疗的208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进行调查,旨在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生活质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电解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患者病例资料,术前Hunt-Hess分级:I级1 Ⅱ级11例,Ⅲ级11例,Ⅳ级2例.均在发病3 d内行电解武可脱性徽弹簧圈(GDC)栓塞治疗. [结果]完全栓塞23例(88.5%),大部栓塞3例(11.5%).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15例,Ⅱ级7例,Ⅲ-Ⅳ级2例,Ⅴ级1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3~24月. [结论]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拴塞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安全、有效、微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