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目的:评价我院2010-2012年抗肿瘤药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采用销售金额排序、用药频度(DDDs)排序等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抗肿瘤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抗肿瘤药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他类抗肿瘤药销售金额连续3年列第1位;紫杉醇、多西他赛作为临床一线抗肿瘤药,其2011年和2012年的销售金额均位于前3位。DDDs排序靠前的主要是铂类、中成药类抗肿瘤药及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结论:我院抗肿瘤药临床应用情况基本符合目前我国恶性肿瘤药治疗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2.
周虹  ;蔡文杰  ;林志强 《中国药房》2014,(46):4325-4328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的使用情况及趋势。方法:结合我院肿瘤分类构成情况,采用用药频度(DDDs)和金额排序法对2011-2013年我院抗肿瘤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各年度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构成排序均居前3位。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抗代谢药和其他抗肿瘤药各年度销售金额均居前3位,约占总销售金额的80%;多西他赛、紫杉醇销售金额连续3年均居前3位;各年度DDDs排序前3位均为卡培他滨、替吉奥、氟尿嘧啶。结论:我院抗肿瘤用药倾向于抗代谢药,而紫杉烷类、铂类应用也较多,但分子靶向药品种少、市场份额小。  相似文献   

3.
刘德彪  龙锐  王正林 《中国药房》2011,(18):1648-1651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抗肿瘤药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对重庆地区2007-2009年20家医院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2008年较2007年增长31.8%,2009年较2008年增长37.6%。DDDs除2008年植物类抗肿瘤药略有下降外,其余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成药的DDDs连续3年排第1位,其销售金额2007、2009年均排在第1位,2008年排在第2位。结论:副作用低、价廉的中成药占据了重庆地区抗肿瘤药的较大市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06—2007年的药品出入库数据,采用各药总金额与DDDs排序方法,进行活血化瘀药用药情况分析。结果:我院活血化瘀类中成药销售总金额呈上升趋势,日均费用金额略有下降,复方丹参滴丸销售金额与DDDs排序连续2年都居首位。结论:虽然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品种越来越多,但我院应用基本合理,尤以疗效确切、价格合理的药品得到医患双方的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中成药的使用现状,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医院医疗信息平台调查2009-2011年我院中成药数据,并采用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1年我院中成药销售金额和DDDs呈平稳上升趋势。结论:我院中成药应用基本合理,因其疗效确切,在临床应用中占有较大份额,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规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分析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集我院药库2009-2011年中药注射剂相关信息,采用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日均费用(DDC)和排序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9-2011年中药注射剂的年销售金额分别是1160.40、1526.93、1692.73万元,2010年增幅31.59%,2011年增幅10.86%。3年内,中药注射剂年销售金额占当年全部中成药总销售金额的份额维持在30%左右,抗肿瘤药年销售金额增幅最大,接近8%。消癌平注射液年销售金额3年均排名第1,分别是212.34、296.33、369.34万元。DDDs较大的主要是活血类中药注射剂;而抗肿瘤药则相反。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总体较合理,但抗肿瘤类需要适当控制使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5,(29):4048-4051
目的:为抗肿瘤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重庆地区34家医院2011-2013年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2012年较2011年增长23.74%,2013年较2012年增长36.89%。DDDs除烷化剂抗肿瘤药连续3年略有下降外,其余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成药的DDDs和销售金额连续3年列第1位。结论:重庆地区医院抗肿瘤药应用现状基本符合我国当前的药品总体消耗趋势,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的中成药占据了重庆地区抗肿瘤药的较大市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积水潭医院治风剂类中成药用药情况,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以及中药房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我院2007--2009年治风剂类中成药销售量和销售金额,采用药品用药频率(DDDs)排序分析法,计算DDDs和DUI,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风剂类中成药年销售金额、年DDDs总值呈逐年上升。结论:我院治风剂类中成药应用基本合理,医药体制进一步深化,患者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7—2011年卫生部北京医院调节血脂药利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对2007—2011年我院使用的口服调节血脂药的销售金额排序、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及分类排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口服调节血脂药销售金额、DDDs均呈逐年上升趋势。5年来他汀类调节血脂药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一直居第1位,占我院调节血脂药的主导地位,烟酸及其衍生物、贝丁酸类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分别居第2、3位,其他各类药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我院口服调节血脂药的应用情况与国内总体用药情况基本相符,也符合目前调节血脂药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10.
2008~2009年我院中成药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中成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08~2009年我院中成药的销售量和销售金额,采用药品用药频度(DDDs)排序分析方法计算药品用药频度。结果:2008~2009年我院中成药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两年销售金额排序居前2位的均是理血剂和骨伤科用药。六味地黄丸(水蜜丸)、银杏叶软胶囊、感冒清热颗粒、金水宝胶囊、复方丹参滴丸5个品种在2008~2009年的DDDs排序中一直稳居前10位。结论:我院中成药使用基本合理,中成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老年骨关节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中成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09—2011年我院中成药的用量和销售金额,对其年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限定日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1年我院中成药用量呈上升趋势,DDDs同步性较好。结论:我院中成药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2.
郭玉霞  张磊  齐伟  吴志恒 《中国药房》2012,(23):2187-2189
目的:评价我院抗肿瘤口服中成药的使用现状,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抗肿瘤口服中成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C)、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排序和分析。结果:我院2008-2011年抗肿瘤口服中成药品种基本固定,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疗效确切、价格适中的中成药DDDs、DDC、DUI排序靠前。结论:我院抗肿瘤中成药的应用基本合理,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疗效和经济两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中成药的药物利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取我院2005~2009年中成药的年消耗金额和用量,对年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5~2009年中成药的消耗金额呈上升趋势,排序前15位药品的消耗金额过于集中,对中成药总消耗状况有重要影响;注射剂型增加趋势更明显,且其金额与DDDs的排序比值均小于1。结论:价廉且疗效确切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药品监管中应重视DDDs排序,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骨伤科口服中成药在我院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提高药品管理水平、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我院2007~2009年骨伤科口服中成药销售量和销售金额,采用药品用药频率(DDDs)排序分析法,计算DDDs、日用药金额、药物利用指数(DUI),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伤科口服中成药销售金额逐年上升,DDDs同步性较好。结论:我院骨伤科口服中成药应用基本合理,疗效确切、价格合理的品种在临床使用中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抗感染药的应用状况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数据库,对2008—2011年我院抗感染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1年我院抗感染药销售金额占全院药品总销售金额比例基本稳定;2008—2010年,大环内酯类居系统用抗感染药销售金额排序首位;2008—2011年,外用抗真菌药居外用抗感染药销售金额排序首位;2009—2011年,复方咪康唑软膏居抗感染药销售金额排序首位。大环内酯类连续4年居DDDs排序首位,其中罗红霉素居系统用抗感染药DDDs排序首位。结论:抗感染药在我院的使用基本符合皮肤科感染的治疗特点,大环内酯类和抗真菌药分别在临床系统用、外用抗感染药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促进基本药物在临床的合理使用。方法:从我院信息管理(HIS)系统中调取2011-2012年住院患者的药品使用数据,对其中的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结果:2011-2012年,我院住院患者使用的基本药物金额分别占全院住院患者用药总金额的15.74%和14.56%。使用金额排序前10位的基本药物类别中,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和消化系统用药连续两年均排名靠前。而基本药物品种排名中,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类以氯化钠注射液为首,中成药类以红花黄色素注射液为首。DDDs排名靠前的化学药品类基本药物有维生素C、多烯磷脂酰胆碱、非洛地平缓释片等,但其DDC较低;而中成药类基本药物中,红花黄色素注射液的DDDs和DDC均排在首位。结论:基本药物在我院住院患者中的使用总体符合云南省的要求,但其应用水平尤其是中成药类基本药物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孙桂君  贾丹 《中国药房》2010,(47):4499-4501
目的:评价我院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的应用情况与发展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我院2006~2009年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的用药金额和各品种的用药金额、所占比例及用药频度(DDDs),计算销售金额序号与DDDs序号的比值并进行排序分析。结果:我院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4年来用药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逐年增长,销售金额排序前4位的药品为紫杉醇、多西他赛、长春瑞宾和伊立替康,DDDs排序前5位的药品为紫杉醇、多西他赛、依托泊苷、长春瑞宾和羟喜树碱,销售金额序号与DDDs序号的比值在0.20~3.50之间。结论:紫杉醇类在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中销售金额和DDDs均占有重要的地位,显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使用心血管类中成药的应用情况,并比较门诊相关科室使用该类药物的差异。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07~2008年门诊应用心血管类中成药的数据,采用药品销售金额与DDDs排序方法,进行用药情况分析。结果:我院门诊心血管类中成药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两年间DDDs排序前10位的药品顺序波动不大,但不同科室间药品DDDs排序差异明显。结论:我院心血管类中成药的应用基本合理,但不同科室间对该类中成药的使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苏娜  徐珽  唐尧 《中国药房》2011,(18):1651-1654
目的:评价成都地区17家医院2007-2009年抗肿瘤药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方法,对成都地区17家医院2007-2009年抗肿瘤用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医院抗肿瘤药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各类抗肿瘤药销售金额排序和DDDs排序靠前的主要是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等。结论: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尤其是紫杉醇类药在抗肿瘤药中销售金额和DDDs均占重要地位,显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