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295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在预防乙肝宫内感染的作用效果。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分娩,随访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乙肝病毒(HBV-DNA)阳性母亲及新生儿295例,按照孕期内注射HBIG前后母亲血HBV-DNA含量的变化分为三组:HBV-DNA升高组(55例);HBV-DNA下降组(227例);HBV-DNA转阴组(13例)。观察3组新生儿免疫失败情况:结果 HBV-DNA含量升高组占19%,新生儿免疫失败15例,注射HBIG母亲血HBV-DNA转阴组及HBV-DNA含量下降组占81%。无新生儿免疫失败病例。结论孕妇在孕期20周后肌内注射HBIG对提高乙肝母婴阻断率具有一定的效果,并可通过孕妇注射HBIG后HBV-DNA的含量变化,筛查HBV母婴传播的高危人群,制定阻断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急性发作的鉴别指标。方法将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急性发作住院患者各12例分为急性乙肝组和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组。2组入院时均检查生化和肝炎病毒等指标,并在组间进行比较。结果①急性乙肝组患者入院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205.4±453.2)IU/L、总胆红素(TBIL)(122.4±76.1)μmol/L明显高于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组患者ALT(387.4±321.2)IU/L、TBIL(32.4±40.1)μmol/L,P〈0.05。②当ALT首次降至400IU/L以内时,急性乙肝组血清中HBV-DNA定量11例已转阴,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组无1例转阴,③慢性乙肝急性发作患者血清中HBV-DNA定量值明显高于急性乙肝组患者(p〈0.05)。④急性乙肝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9例已转阴;而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组无1例转阴;急性乙肝组乙肝e抗原(HBeAg)均已转阴,为HBeAg(-)/HBeAb(+);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组HBeAg虽有数值变化,但变化幅度小,没有发生HBeAg/HBeAb转换的。结论入院时血清中HBV-DNA定量已经转阴或ALT〉1000IU/L及ALT降至〈400IU/L以下时,HBV-DNA定量转阴或HBsAg转阴或已经发生HBeAg/HBeAb转换的两种情况诊断为急性乙肝的可能性大。对于慢性乙肝急性发作患者必须抓住时机给予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3.
杨翠丽  焦瑞芬  王斯 《河北医药》2009,31(4):431-432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预防乙肝宫内感染的作用效果,探讨孕期是否应用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37年4月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乙肝母婴阻断产科产前检查、分娩、随访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乙肝病毒(HBV-DNA)阳性母亲及新生儿99例,根据孕期肌内注射HBIG前后母血HBV-DNA含量变化程度分组:HBV—DNA转阴组(5例);HBV—DNA含量下降组(76例)(不合转阴组);HBV—DNA含量升高组(18例),观察3组新生儿免疫失败情况。结果孕期肌内注射HBIG后母血HBV-DNA转阴组及HBV-DNA含量下降组占82%,2组均无新生儿免疫失败病例:HBV-DNA含量升高组占18%,新生儿免疫失败5例。结论孕20周后肌内注射HBIG对提高乙肝母婴阻断率是有效的,观察肌内注射HBIG后孕妇静脉血HBV—DNA含量的变化可以预测HBV母婴传播的高危人群;母亲血HBV.DNA〈10^3拷贝/ml,孕期可不注射HBIG,新生儿出生后接受乙肝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即可;母亲血HBV-DNA〉10^3拷贝/ml,孕期宜注射HBIG预防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8):1120-1123
目的:观察薄芝糖肽和胸腺五肽分别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A组患者给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假单胞菌)500万IU皮下注射,qod;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加用薄芝糖肽注射液4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ivgtt,qd;C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胸腺五肽2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ivgtt,qd。3组患者均治疗24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4、8、12、24周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Ag血清转换率(以下简称"HBeAg转换率")、HBV-DNA阴转率、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HBV-DNA下降量,治疗24周时的HBsAg阴转率,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8、12周,3组患者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HBsAg下降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B组和C组患者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A组,C组患者HBV-DNA下降量显著大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12周,B组和C组患者HBV-DNA阴转率和HBV-DNA下降量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3组患者ALT复常率、HBeAg转换率、HBsAg下降量及HBsAg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和HBV-DNA下降量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芝糖肽和胸腺五肽分别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抑制病毒增殖作用,且在ALT复常率、HBeAg转换率、HBsAg下降量及HBsAg阴转率方面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在慢性重型乙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68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血浆置换),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不良反应率、肝功能改善情况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阴转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及HBV-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置换能有效改善慢性重型乙肝患者的肝功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HBeAg阴性慢性乙肝初治抗病毒策略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翔  胡佳 《医药导报》2010,29(11):1456-1458
目的对比5种抗病毒药物初治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疗效,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肝初治抗病毒策略。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150例,随机分为5组各30例,分别给予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治疗,比较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乙肝病毒DNA(HBV DNA)阴转率、HBsAg转阴例数及耐药例数。结果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sAg转阴数及耐药数方面,5组效果各有特点。结论对于初治HBeAg阴性慢性乙肝,替比夫定、恩替卡韦疗效均较好,均可作为临床一线选择。对于HBV DNA载量较低的患者,则可首选阿德福韦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肝移植患者术后乙肝免疫球蛋白 ( HBIG)滴度 ,根据所测 HBIG滴度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微粒子酶免疫法 ( MEIA )测定 HBIG血清谷浓度。结果 :应用 MEIA 测定 HBIG滴度日内精密度为 3.36 %± 1.37% ,日间精密度为 4 .2 0 %± 0 .6 2 % ,回收率为 10 5 .33%± 1.85 %。当给予肝移植患者 HBIG、拉米夫定、他克莫司 ( FK5 0 6 )等药品时 ,HBIG的血清谷浓度与剂量之间存在正相相关。为有效预防术后乙肝复发 ,术后 7d HBIG滴度 >5 0 0 IU/L,8~ 90 d>2 5 0 IU/L,以后保持在 10 0 IU/L以上。结论 :MEIA 法测定 HBIG滴度快速、准确。对于肝移植患者 ,监测 HBIG的血清谷浓度可有效地指导临床给药 ,预防乙肝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乙肝标志阳性的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在预防乙肝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HBsAg和(或)HBeAg阳性的孕妇分成两组,治疗组(用药组)和对照组(未用药组),用ELASA检测孕妇HBV血清标志物和新生儿的血清HBsAg。结果用药组7%(3/42)新生儿HBsAg检出率明显低于未用药组37%(14/38),并且用药组的孕妇用药后HbsAg滴度及HBV-DNA水平较用药前明显下降。结论对乙肝标志阳性的孕妇于孕晚期给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表明干预性治疗可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张加功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6):1015-1016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6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对照组31例仅用拉米夫定,疗程6~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LT、HBeAg及HBV-DNA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ALT复常率,HBeAg以及HBV-DNA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HBV-DNA阴转后复阳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不同剂型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因乙型肝炎相关肝病行肝移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于术中及术后分别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肌内注射(肌注组)或静脉注射(静脉组)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于术中(无肝期)4000U,术后1~6d 2000U/d、第2~4周2 000 U/周、第2~6个月2 000 U/月.术后6个月后2组患者的用药剂量根据滴度水平调整,调整标准为术后6~12个月HBsAb滴度≥200 U/L;术后1年以上HBsAb滴度100~200 U/L.观察肝移植术后早期HBsAg阴转及获得的HBsAb滴度,以及随访6个月、1年、随访终点时总体乙肝复发率.结果:肝移植术后第l天~第4天静脉组HBs'Ag阴转率高于肌注组(P<0.05),术后1周时2组HBsAg全部阴转,2组患者术后均未见乙肝复发.随访期间患者死亡原因与乙肝复发无关.结论: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均是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4种抗病毒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济学效果,寻找经济、有效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3例分为拉米夫定(LVD)组64例、阿德福韦酯(ADV)组64例、恩替卡韦(ETV)组63例和替比夫定(TBV)组62例,分别统计4组患者用药48周时的HBV-DNA阴转、HBeAg阴转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情况,统计用药金额,并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在HBV-DNA阴转率方面,TBV组与ET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LVD组和ADV组(P<0.05);在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HBV-DNA阴转率为效果指标采用成本-效果分析,LVD组、ADV组、ETV组、TBV组的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10721、12527、15851、10090,TBV组的C/E均低于其他3组;每增加1例HBV-DNA阴转患者,ADV组、ETV组、TBV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ΔC/ΔE)分别为31128、23132、9092,TBV组的ΔC/ΔE远低于ADV组和ETV组。以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为效果指标采用最小成本分析,LVD组、ADV组、ETV组、TBV组的成本分别为5189、6652、13077、7971元,LVD组的成本均低于其他3组。结论: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较为经济、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复方苦参注射液佐治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α-2β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治疗组110例,其中对照组皮下注射α-2β干扰素300 IU,1日1次,15 d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3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日1次,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后的ALT复常率、HBeAg及HBV-DNA阴转率,治疗组为90.0%、67.3%、69.1%,对照组为74.0%、38.0%、40.0%;随访1年的ALT复常率、HBeAg及HBV-DNA阴转率,治疗组为86.4%、65.5%、65.5%,对照组为70.0%、36.0%、38.0%,免疫功能测定指标有显著增加,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α-2β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其能使人体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多角度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水平与乙肝病毒(HBV).DNA载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为HBsAg定量结果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有肝病理活检,同时检测HBsAg定量与HBV—DNA的182例慢性乙肝患者临床资料。从3个角度分组分析各组HBsAg水平与HBV—DNA载量的线性关系:依据182例患者HBV.DNA载量结果(0.000~5.745)的分布规律,分为低载量组(0.000-1.915)、中载量组(〉1.915~3.830)和高载量组(〉3.830~5.745),即相当于原始结果的0~104、〉104~106、〉106-108U/mL;依据乙肝e抗原(HBeAg)结果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依据纤维化病变的程度分为无明显纤维化组(S0-S1期)、明显纤维化组(S2-S3期)和早期肝硬化组(s4期)。结果HBV.DNA低、中、高载量组间HBsAg水平差异比较:总体水平以及HBV.DNA高载量组与低、中载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DNA低、中载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载量与HBsAg水平的线性关系:总体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448,P〈O.01];HBV—DNA低、中栽量或HBeAg阴性时,二者均无相关性(P〉0.05);HBV.DNA高载量、HBeAg阳性及肝纤维化病变各组二者呈高到低度负相关(r=-0.553、-0.635、-0.459,P〈O.01);随肝纤维化病变程度的进展,二者相关性下降(r=-0.535、-0.459、-0.218,P〈O.05),HBeAg阳性时的相关性最高(r=-0.635,P〈O.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HBsAg水平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但不能直接反映HBV复制的状态.实际工作中对HBsAg定量结果应依据病程和HBeAg等相关检查进行分析和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为患者停药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肝病门诊就诊的确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100例,与患者沟通后,将患者按照就诊意愿,分为联合使用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的治疗组以及单纯使用拉米夫定的对照组,2组各50例,疗程均为1年。观察治疗后24、48周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恢复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eAg)以及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耐药率、治疗费用。结果:拉米夫定和干扰素联合治疗24周,患者ALT恢复率为96%(48/50),高于对照纽的68%(34/5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和干扰素联合治疗24、48周,患者HBeAg转阴率分别为66%(33/50)、64%(32/50),对照组分别为8%(4/50)、12%(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和干扰素联合治疗48周,患者HBV-DNA转阴率为96%(48/50),高于对照组的72%(36/5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耐药率为44%(20/50),治疗成本为5712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38/50)和11328元,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拉米夫定,临床上采用该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指导患者门诊停药。  相似文献   

15.
陈露  曹永彤  殷奖悠  金燕萍 《安徽医药》2013,17(12):2061-2062
目的 探讨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乳汁中乙肝病毒检测结果,探究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 从2009年10月到2012年6月期间来该院进行产前检查为HBsAg阳性的孕妇中选取110例,其中HBsAg阳性、HBeAg阴性者为单阳,有55例作为对照组,HBsAg阳性且HBeAg阳性者为双阳,有55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静脉血及产后乳汁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检测,对比记录两组产妇乳汁中检出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HBV-DNA阳性的比例,比较血清HBV-DNA检出情况与乳汁HBV-DNA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产妇乳汁中检出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HBV-DNA阳性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血清中HBV-DNA载量检测〈1×106者乳汁中HBV-DNA检出量为0,产妇血清中HBV-DNA载量检测〉1×106者乳汁中HBV-DNA检出率高.结论 孕妇产检HBV-DNA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后乳汁中HBV-DNA的检出率高,要根据静脉血中HBV-DNA载量参考是否选择母乳喂养,HBV-DNA载量小于1×106copies·mL-1的产妇选择母乳喂养相对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替比夫定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5月在杭州六院妇产科分娩的HBsAg、HBeAg双阳性且HBV DNA≥10~5拷贝/mL的孕妇48例,22例孕妇于孕28周开始服用替比夫定600 mg,1次/d,分娩后停药为治疗组,26例孕妇未用药为对照组。两组孕妇于孕28周用药前、分娩前及产后1月行肝功能、血清HBV标记物及HBV DNA定量检测。新生儿出生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和乙肝疫苗10μg。结果:治疗组22例新生儿出生时2例HBsAg阳性(〉0.05 IU/mL),且HBV DNA均〈10~3拷贝/mL;对照组26例新生儿出生时10例HBsAg阳性,其中HBV DNA阳性4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宫内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分娩时HBsAg、HBeAg均未转阴,治疗组孕妇HBV DNA水平分娩前明显下降,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及新生儿未发现不良反应,产后1月治疗组HBV DNA回到治疗前水平。结论:HBV感染孕妇孕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可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廖华  朱琳燕 《中国药房》2014,(32):3010-301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4例HBV携带妊娠期妇女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妊娠期妇女于产前3个月给予HBIG 200U,肌肉注射,1次/月+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肌肉注射乙肝疫苗1次;观察组妊娠期妇女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妊娠第28周开始给予拉米夫定100 mg,口服,qd,至胎儿分娩后30 d。观察两组妊娠期妇女妊娠中期及临产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HBV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新生儿HBV标志物(HBVM)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妊娠期妇女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期妇女妊娠中期、临产前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期妇女妊娠前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期妇女妊娠中期、临产前HBV-DNA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妊娠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HBV表面抗原(HBsAg)、HBV表面抗体(HBsAb)、HBV e抗原(HBeAg)、HBV e抗体(HBeAb)、HBV核心抗体(HBcAb)阳性者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期妇女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拉米夫定联合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较单用HBIG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V—M)与HBV—DNA水平的关系,分析HBV—DNA与乙肝5项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的门诊和住院患者血清502份,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和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59份HBV—DNA阳性。其中123份1.3.5阳性(大三阳)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92.48%;113份1.4,5阳性(小三阳)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48.09%;12份1.5m性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40.00%;11份1.3.4.5阳性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78.57%,大三阳的阳性率与PCR—DNA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V—M与HBV—DNA两者之间互有联系但又有不同、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多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对于临床判断其传染性及治疗效果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妇在孕期接受HB IG注射后,其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情况,以评价HB 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448例HB sA g(+)孕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即HB IG组),该组孕妇分别在孕32、36和40周时肌注HB IG 200IU;另一组为对照组,孕期未注射HB IG。两组孕妇所生新生儿在分娩时均取外周血测HB sA g和HBV-DNA,同时两组新生儿生后均进行乙肝的主被动免疫。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5.3%,对照组宫内感染率为14.5%(χ2=10.675,P<0.01)。结论:HB sA g(+)孕妇孕期注射HB IG能有效减少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分娩后不同停药时间对妊娠妇女的影响,寻求最佳停药时间。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1月本院门诊检查并住院分娩的HBsAg/HBeAg双阳性且HBV DNA≥105拷贝.mL?1,ALT、AST正常的孕妇120例,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妊娠28周开始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1,再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分娩后停药,B组30例分娩后4周停药,C组30例分娩后6周停药,对照组D组30例不用药。4组均于孕26~28周和分娩前检测ALT,AST,HBV-M,HBV-DNA定量。A,B,C组停药后(D组为产后)1月、3月、6月检测产妇ALT,AST,HBV-M,HBV-DNA。新生儿出生断脐后立即检测静脉血HBV-M,HBV-DNA定量,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和乙肝疫苗10?g,乙肝疫苗0,1,6方案接种。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HBV-DNA定量在分娩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检测ALT、AST的总体阳性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停药后1月HBV-DNA定量均回复至治疗前水平,HBsAg均>250 IU.mL?1,HBeAg均未转阴。治疗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分别为6.74%(6/89)和31%(9/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用于妊娠晚期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安全有效,高病毒载量乙肝携带的孕妇分娩后即可停药,停药后需定期检查肝功能及HBV-DNA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