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医院临床路径实施中的重点管理工作,以提高临床路径实施效果,为医院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DRG)支付改革提供保障。方法 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武汉市某肺科专科医院2019年1-12月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进行分析,筛选出重点指标加强管理,比较管理前后覆盖率、入径率、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费用等临床路径相关指标。使用秩和检验比较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完成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病种(组)权重/分值(relative weight, RW)区间分组之间差异情况。结果 临床路径实施效率影响因素从大到小排序为覆盖率(0.953 4)>入径率(0.948 2)>平均住院天数(0.942 5)>变异完成率(0.805 8)>正常完成率(0.782 8)>变异退出率(0.718 9),经过强化重点工作管理以后,临床路径相关指标覆盖率、入径率和入径完成率均有所提高,平均住院天数有所降低,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完成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RW区间分组≥2的比例逐年提高,平均住院费用处于平稳不增状态。结论 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临床路径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查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入径率及完成率。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我院临床路径的入径率及完成率进行持续改进,寻求最优化的管理方法及措施,并将其制度化管理。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我院的第二季度、第三季度临床路径入径率及完成率逐步提高,二季度、三季度入径率及完成率分别为75%,58.33%和73.68%,100%。结论:PDCA循环在临床路径管理及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法是否可提高临床路径的入径率和完成率.方法:统计某医院2015年消化内科临床路径的入径率和完成率,并分析上述入径率及完成率低的原因.利用PDCA循环法持续改进,观察并对比分析2016~2018年期间医院临床路径入径率和完成率的变化.结果:实施PDCA循环法以来,医院消化内科临床路径流程进一步规范,对比分析显示临床路径的入径率和完成率分别由2015年的66.4%和71.6%上升到2018年的95.6%和91.7%.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有助于提高临床路径的入径率及完成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品管圈进一步改进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方法,评价品管圈对提升临床路径质量作用。方法:根据品管圈管理实施方案,分析临床路径应用的现状,查找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制定提高入径率和完成率具体措施,并进一步评价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医院临床路径入径率和完成率显著提高;同时管理成员的无形成果也得到明显提升。结论: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可改进临床路径管理质量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17,(8):1107-1109
目的探讨实行临床路径指标考核与实施临床路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12月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13个病种作为对照组,2015年1月—12月实施临床路径考核后同样病种作为观察组,对入径率、完成率、临床路径完成人数占出院人数的百分比、平均住院日变化等4项指标的数据进行考核前后指标比较。结果入径率、完成率、覆盖率等指标较考核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日明显下降。结论实行临床路径指标考核与实施临床路径间可相互促进,有利于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运用PDCA原理促进儿科疾病临床路径规范实施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8年1-5月份对急性胃肠炎、发热性惊厥、支气管肺炎3个临床路径病种实施PDCA持续改进,共699例作为观察组;并以2017年7-12月份这3个临床路径病种共624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间各病种的临床路径入径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抗生素使用天数,药品比,按医嘱出院率,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临床路径后,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抗生素使用天数,药品比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临床路径入径率,按医嘱出院率、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 0. 05)。结论运用PDCA原理管理临床路径,通过加强科室管理者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质控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知识的培训,完善路径系统,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等措施,可提高临床路径入径率,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药品比,不断规范医师的诊疗行为,使儿科疾病诊疗过程更规范,提高医疗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某三级皮肤病医院在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成效及问题,为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效率提供依据。方法:某三级皮肤病医院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配套的政策,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持续提升制度建设及信息化。本文从该医院(HIS)信息系统收集201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信息,对该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以来的入径病种数量、入径率、次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的变化及成效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从2014年开展临床路径工作至今,该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的科室数由1个上升至6个,病种数量由3个逐步增加至25个,入径病例数由3例增长至1 334例,入径病例占总出院数比例也由0.72%上升至32.99%;平均住院时间从21.0天逐步下降至7.7天;平均住院费用曲折波动,整体呈下降趋势,处于6 745.8~15 035.1元之间;2019年该医院入径率前10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质量持续提升,初具专科特色。结论:该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开展取得一定成效,需要进一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科学地选择入径病种,推行中医特色,从而提高临床诊治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探索临床路径优化策略。方法:选择2016年收治的572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其中314例为临床路径入径组,其余258例为未入径组,比较优化前后入径组和未入径组的性别、年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等。结果:按DRG分组细化临床路径管理后,住院费用管理较分组前有了较大的提升。结论:本次优化策略证明有效。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院管理》2017,(1):50-52
目的研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临床路径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儿童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改进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10个病种病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持续改进期间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同病种病例作为观察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对比改进前后路径入组率、变异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路径入组率、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而变异率、溢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临床路径管理的持续改进,有效增加了临床路径的入组率,降低了变异率,从而规范了诊疗流程,缩短了疾病的治疗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优化临床路径流程后对脑梗死病人管理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非同期队列研究,将该院脑梗死临床路径实施后第1年和第2年被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分别作为第1组和第2组,统计两组入径病人病例数、平均年龄、药品费用、检查费用、住院天数等。结果第2组病人入径率较第一组病人入径率增加,而其平均药品费用、检查费用、住院天数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较第1组溶栓病例数增加,介入治疗例数也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脑梗死临床路径后并随着临床路径流程的优化,其入径管理工作逐步规范,患者入径率提高,平均住院天数、药品费用、检查费用降低,尤其是溶栓及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突显出脑梗死的临床路径管理在医院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降低药占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的药占比作为参考序列,入径率、变异率、完成率、平均住院日、平均药费、治愈好转率作为比较序列,计算灰色关联系数,根据与药占比关联系数的大小,明确降低药占比的管理重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动态的周期性管理。结果2014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四季度,全院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药占比由管理前45.84±17.27%下降到34.08±19.82%,P=0.041,药占比下降明显,管理效果突出。结论灰色关联分析法能够以量化形式找出与药占比关联密切的指标,突出管理干预重点,保证管理质量,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临床路径对医疗行为的标准化、降低医疗费用、缩短平均住院日有重大意义。该文就临床路径推行的主要措施、实施成效以及推行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为临床路径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管理对医疗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95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7个病种病例作为路径组,将2009年入院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7个病种1284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7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后,组平均住院日、平均术前住院日缩短,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天数和内科抗生素费用比显著降低,其中6个病种的药占比降低,平均住院费用有下降趋势,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临床路径管理能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周转率,规范抗生素使用,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依据临床路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痔进行管理,观察临床路径在确保医疗质量、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作用。方法使用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分为临床路径组和非临床路径组(对照组),观察2组间住院天数、总费用、药占比、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间住院天数、总费用、药占比等有明显差异,满意度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临床路径可强化中药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住院总费用、药占比和住院天数等,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质量控制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临床路径(CP)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与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将CP组与对照组的病种费用、平均住院日、药品比率等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CP组较对照组指标显著下降(P<0.01、P<0.05)。结论临床路径通过降低住院日、规范诊疗行为,有效控制了不合理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路径组30例和非路径组30例,路径组采用制定好的临床路径实施诊疗、护理工作,非路径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诊疗,比较2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药品费、平均检验费、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路径组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药品费、平均检验费明显低于非路径组(P<0.01),对医疗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非路径组(P<0.01)。结论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实施临床路径可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有利于病人主动参与诊疗和护理,促进了病人术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建立基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临床路径,提高医疗质量,控制病种费用。方法依据医改需求、医院管理需求和临床需求,建立临床路径信息系统。结果实现临床路径标准与时程控制、临床路径入组、变更路径、退出路径组及引用临床路径标准套餐的智能化管理。结论智能化临床路径可为医生临床决策提供指导,为医院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某院临床路径管理的3个阶段,分析了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的临床路径系统应用中存在的复杂病种的变异率和退出率高、医护业务分离、路径优化评估复杂等问题,提出了路径多态化管理、定义诊疗包与合并路径、路径医嘱与护理表单联动、路径智能优化等对策,显著提升了路径完成率,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了解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临床路径实施现状,为此临床路径的实施提供反馈。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变异记录表,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资料进行分析,共计117例。结果 117例患者中,正性变异62例,占53.0%;负性变异32例,占27.4%;未变异23例,占19.6%。住院天数平均为(7.35±2.34)d;术前NRS疼痛评分平均为(5.11±1.04)分,术后24 h平均为(1.35±0.96)分;19例发生早期并发症;均为好转或治愈出院;平均住院费用为20 475.72元,其中手术费用占72.2%。变异组间术后疼痛及住院费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临床路径以正性变异为主,有进一步优化和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为进一步推广提供借鉴。方法选择计划性剖宫产,将实施临床路径组作为观察组,与2009年、2010年来实施临床路径的对照组作比较,评价临床路径在提高工作效率、控制医疗成本、规范医疗行为方面的作用。结果实施临床路径后,平均住院日下降,住院费用得到控制,抗生素使用更加规范。结论临床路径可带来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但临床路径的推广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