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脑缺血和再灌注后脑组织内皮素-1(ET-1)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及丹参对它的影响,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和再灌注模型,并用地高辛精标记ET-1基因进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缺血组(缺血24h)和再灌注组(缺血1.5h再灌注24h)缺血侧皮层及尾壳核ET-1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健侧相应的脑区(P<0.01,P<0.05),经丹参治疗后缺血或再灌注鼠缺血侧皮层及尾壳核ET-1基因表达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NS)对照组(P<0.05,P<0.01),但仍比健侧脑区显著增高。本实验表明,缺血和再灌注均可诱导脑组织ET-1基因的异常表达,进一步加重缺血和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丹参对缺血诱导的ET-1基因表达有部分抑制作用,这可能是丹参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脑区TNF—α和IL—1β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材料和方法 : 雄性沙鼠 36只 ,体重 5 0~ 80 g ,随机分假手术组、缺血组。采用常规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用10 g/L戊巴比妥钠按每公斤体重 30mg进行麻醉 ,颈正中切口 ,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并用血管夹夹闭 30min时恢复血流。其中缺血组在术中采用电热垫保持颞肌温度 36~37℃ (半导体测温仪 ) ,分别于再灌注 1、3、6、12、2 4h断头(各组n =6 )。假手术组除不夹闭血管外 ,全过程同缺血对照组。分离纹状体、海马、下丘脑按湿重 10 0mg/mL生理盐水比例用电动匀浆器研磨成匀浆 ,30 0 0r/min离心15min ,取上清液 - 70℃保存…  相似文献   

3.
巴曲酶对大鼠大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ET1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采用大鼠急性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巴曲酶对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时内皮素(ET1)基因表达的影响。用中大脑动脉(MCA)线检法大鼠模型,共12只,分为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组(每组各6只),每组又分为巴曲酶组及盐水组(对照组)。缺血组在缺血后24h,再灌注组则在缺血1.5h及再灌注24h后用原位杂交,并采用IBHS图像分析系统研究ET1基因表达。发现巴曲酶组或对照组手术侧大脑皮质及尾壳核ET1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侧(非手术侧)。但是巴曲酶组手术侧的ET1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巴曲酸可使缺血及缺血再灌注ET1基因表达下调。这可能是巴曲酶对缺血再灌注的脑保护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脑缺血和再灌注时脑组织的改变及药物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相似文献   

5.
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c-fos基因表达与丹参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地高辛精标记c-fos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示缺血再灌注鼠栓塞侧皮层及海马c-fos基因表达显著增多,图像分析灰阶值为118.6±5.1,对侧为159.6±3.1(P<0.001)。丹参组栓塞侧皮层及海马c-fos基因表达亦增多,灰阶为135.00±2.05,对侧为167.00±2.00(P<0.001)。丹参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栓塞侧丹参组c-fos基因表达显著低于缺血再灌组(P<0.05),而两组栓塞对侧比较无显著差异。本实验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c-fos基因表达显著增多,丹参能部分抑制缺血后c-fos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中即早基因c-fos和c-jun的表达。结果发现缺血15min时可见到c-fos和c-jun mRNA表达缺血30min时引起轻微左侧局灶脑缺血改变,可诱导左侧局灶脑缺血区c-fos和c-mRNA广泛的表达;缺血90min后,导致大面积局灶脑缺血改变,诱导上述两种基因在同侧缺血区与同侧非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海马中表达。后者有相当轻的缺血症状。再  相似文献   

7.
<正>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3])。积极静脉溶栓是其临床主要治疗方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是目前较为公认的溶栓剂,但时间窗短、颅内出血风险及过敏反应等副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4,5]),且易继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态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时鼠脑纹状体区细胞外液半胱氨酸(Cys)含量变化及丹参的影响,探讨Cys对缺血性神经元的损害作用,方法 应用脑内微透析技术,采用高灵敏度的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手段,动态观察沙土鼠前脑缺血30分钟再灌注120分钟时,纹状体区细胞外液Cys的变化。结果前脑缺血30分钟时,细胞外液Cys浓度迅速升高,达缺血前的18倍。再灌注30、60分钟时,分别为缺血前的5倍和2倍,90分钟时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C)对大鼠发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中白介素-6(IL-6)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C高剂量组、PC低剂量组4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中PC高、低剂量组大鼠术前0.5h和缺血2h时给予PC溶液150mg/kg、75mg/kg,而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分别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再灌注结束后,采用ELISA法测定脑组织中IL-6、ET-1水平。结果 PC高、低剂量组IL-6、ET-1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PC高、低剂量组脑组织中IL-6、ET-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能够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这可能与其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C—fos基因表达与丹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地高辛精标记C-fos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示缺血再灌注鼠栓塞侧和丹参组栓塞侧皮层及海马C-fos基因表达显著增多,但丹参组栓塞侧C-fos基因表达显著低于缺血再灌组(P<0.05),而两组栓塞对侧比较无显著差异。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C-fos基因表达显著增多,丹参能部分抑制缺血后C-fos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bFGF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CAM-1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FGF对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6)、缺血再灌注组(n=16)和bFGF组(n=16)。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h再灌注损伤24h,bFGF组伤后即刻一次性经腹腔注射bFGF(10g/kg),假手术组和损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0.9%的生理盐水。采用干湿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采用伊文思蓝(evansblue,EB)法检测脑毛细血管通透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ICAM-1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脑含水量、脑皮质EB含量及ICAM-1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bFGF组脑含水量、脑皮质EB含量及ICAM-1表达较模型组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ICMA-1表达增加是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形成和缺血性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减少ICAM-1表达和脑组织含水量推测是bFGF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达纳康对ICAM-1的抑制及对NO的保护。方法:选用非开颅线栓法造成大脑中动脉缺血,缺血2h后将插入的线向外拉出1cm,形成再灌注。分别在再灌注12h,24h,48h时间点将大鼠处死。迅速从心脏取血(约1-2分钟)。结果:在不同再灌注时间下,单纯再灌注各组间ICAM-1有显著变化,在相同再灌注时间下,单纯再灌注组ICAM-1明显高于达纳康组,NO显著低于达康组。结论:在再灌注早期ICAM-1有显著的上升,而达纳康药物对ICAM-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利于NO释放的增加,促使血管的扩张,增加了缺血区的供血。即达纳康对血管内皮有保护作用,增加血管张力,减轻了再灌注的又一次损伤。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组织局部过度的炎症反应是造成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过度炎症反应中,已证明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与细胞趋化因子MCP-1的表达有关致炎细胞因子诱导MCP-1表达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我们于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不同时间点NF-κBp65和MCP-1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IL-β及ICAM-1在mRNA的表达变化,以探讨它们在脑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提取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RNA,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测定再灌注不同时间点TNF-α,IL-β及ICAM-1在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缺血侧,TNF-α,IL-β mRNA的表达变化相似,缺血及再灌注后表达增加,并在再灌注4h后达到顶峰,而CAM-1 mRNA在再灌注10h后达到顶峰,三类mRNA水平的升高可以保持到再灌注后3d,在缺血对侧,与假手术组比较,这三类mRNA水平有所增加,但是远低于缺血侧的mRNA水平。结论:TNF-α,IL-β及ICAM-1 mRNA在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的表达变化表明它们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皮层 ICAM-1变化规律。方法:改良 Koizumi法建立 L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RT-PCR和 Dot blotting法分别检测 ICAM-1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变化。结果:缺血皮层 ICAM-1mRNA和 I-CAM-1分别于缺血 2h和再灌注 2h显著升高,再灌注 10和 46h达高峰,持续 1周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ICAM-1在脑缺血再灌注时表达明显上调,介导白细胞和脑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ICAM-1 将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新突破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局部脑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核因子-kB(NF-k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一栓动物模型,分别于损伤后第2、6、12小时取脑组织行冰冻切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kB和TNF-α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大鼠脑组织NF-kB和TNF-α水平在损伤后增加,此二因子的水平变化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NF-kB和TNF-α在脑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增加,它们在脑动脉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可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及脑组织TNF-α动态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及胞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建立大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放免法(RIA)测定血浆及脑匀浆内TNF-α含量。结果:缺血0.5h,再灌注3h血浆及胞匀浆TNF-α开始明显升高,6h后TNF-α水平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24h后血浆及脑匀浆TNF-α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比较再灌注6h、12h、24h后脑匀浆与血浆TNF-α的水平,发现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结论: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有TNF-α的升高,且脑组织内TNF-α含量明显高于血浆内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ICAM-1表达、白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中包括环磷酰胺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按脑缺血2h后再灌注2h、4h、6h、24h又分为4个亚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于脑缺血2h再灌注后2h、4h、6h、24h处死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ICAM-1的表达,HE染色法观察白细胞的浸润程度。结果(1)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缺血坏死区周边ICAM-1的表达及白细胞的浸润增多,并于24h达高峰;环磷酰胺组在相同再灌注时间点的ICAM-1表达及白细胞的浸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ICAM-1的表达与白细胞的浸润呈现正相关性。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的表达上调,介导了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粘附,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环磷酰胺治疗组ICAM-1的表达、白细胞的浸润均少于对照组,说明环磷酰胺有抑制粘附分子表达上调、抑制白细胞浸润的作用,因而具有神经保护的作用,为该治疗应用于临床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枢保护机制.方法参照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同一剂量胰岛素(2IU/kg)对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限点脑组织FOS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和未用药组相比,胰岛素能显著上调缺血侧大脑皮层及基底节区FOS和BCL-2蛋白的表达(P<0.001).结论胰岛素能促进缺血再灌注脑组织FOS和BCL-2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其中枢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神经元型NO合酶(nNOS)是否参与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栓红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观察脑组织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nNOS抑制剂7-硝基吲唑(7-NI)对再灌注期两者的影响。结果缺血30分种NO含量和NOS活性显著升高,缺血3小进两者下降;再灌注30分种NOT和NOS再次升高,而再灌注3小时两者又下降。7-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