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临床上,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患者出现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因此,维护好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院将双向回血法运用于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回血,明显减少了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寿命,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密闭式回血法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将2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00例采用密闭式回血法,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开放式回血法。观察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皮下出血、血肿,动静脉内瘘感染及闭塞发生率。结果穿刺点渗血、皮下出血、血肿、动静脉内瘘感染、闭塞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应用密闭式回血法,较常规开放式回血法优化了操作过程,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停泵密闭式双向回血法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收治的100例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能规律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使用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观察组采用不停泵密闭式双向回血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密闭式回血法。比较两组操作时间及回血总时间、生理盐水用量、凝血分级情况、回血前后心率及动脉压。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回血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生理盐水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血前两组心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回血前后心率、动脉压与回血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回血后心率、动脉压均轻微高于回血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回血后心率和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停泵密闭式双向回血法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应用优于常规密闭式回血法,可以有效减少操作时间及生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传统单向开放式回血法和改良密闭式回血法和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高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比较。方法:对11例维持透析的动静脉内瘘高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患者依次采用传统单向开放式回血法和改良密闭式回血法进行透析结束的回血。分别比较两组回血方法的手套沾血率、渗血率、循环血路暴露于空气率、循环血路动脉端脱落率、内瘘血管闭塞率。结果:两种回血方法在内瘘血管闭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密闭式回血法在与开放式回血法在手套沾血率、渗血率、循环血路暴露于空气率,循环血路动脉端脱落率的比较均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密闭式回血法操作安全简便,科学有效,对患者的身体及内瘘血管无影响,减少了因反复分离连接循环血路引起的感染风险及血液丢失,解决了患者因内瘘压力高无法进行密闭式回血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及闭塞的护理预防经验.方法 对32例经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加强预防护理,规范内瘘穿刺技术,设置合适脱水量,透析后正确回血和止血,观察动静脉内瘘狭窄情况并进行早期处理,指导患者进行内瘘日常维护.结果 观察期间4例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经内瘘修补术后应用良好;其余28例患者内瘘功能正常,透析效果较满意.结论 护理预防可降低动静脉内瘘狭窄及闭塞的发生概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自然寿命的延长和现代医疗科技的发展,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逐年增多,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拥有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的基本条件.自体动静脉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最重要的血管通路.正确的穿刺方法可有效降低内瘘使用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内瘘失功,不仅可以提高透析质量,更能有效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目的:探讨扣眼法和绳梯法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为选择更安全有效的穿刺方法提供依据,进而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升透析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从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中调取48例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扣眼穿刺组和绳梯穿刺组,每组24例,采用不同穿刺方法一年后调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内瘘使用的主要并发症为血栓、血管瘤、血管狭窄等,本次调取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均为内瘘穿刺.结论:动静脉内瘘使用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绳梯穿刺法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明显低于扣眼穿刺法,延长血管使用寿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动静脉内瘘不同部位静脉穿刺回血重复循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内瘘四种不同部位的静脉穿刺回血监测重复再循环的比较,以提高透析质量及内瘘的保护。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对照的方法,对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分别距离动脉针6cm,11cm,15cm及动静脉吻合瘘以外的静脉行静脉穿刺回血,每人每种部位观察10次,共观察800人次,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对四种部位再循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距动脉穿刺针15cm处及动静脉吻合瘘以外行静脉回血发生血液再循环率(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6cm,11cm针距比较(P<0.01)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选择距离动脉针15cm处行静脉穿刺回血或行动静脉吻合瘘以外的静脉回血,无血液重复循环发生并可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式冲洗法与不停泵回血法对血液透析管路冲洗效果及透析器使用状况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20年3月—2021年5月收治的84例接受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观察.将采用透析器冲洗、密闭回血法的42例患者设为A组,将采用改良式冲洗法、不停泵回血法的42例患者设为B组.对比两种患者血液透析管路的凝血程度和透析器使用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停泵回血法在无肝素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例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依次采用密闭式回血法(对照组)及不停泵回血法(实验组)回血,每种方法为期1周。比较2种方法回血时间、回输0.9%氯化钠注射液量、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状况。结果:实验组回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回输0.9%氯化钠注射液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程度均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不停泵回血法能缩短回血时间,减少回输0.9%氯化钠注射液量,降低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的危险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回血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与动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导管组与内瘘组。结果导管组的使用时间短于内瘘组,且血流速度低于内瘘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内瘘组P0.05。结论动脉内瘘仍然是血液透析患者的首要选择,在患者无法进行内瘘的情况下,应选择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但在临床护理中要提高置管护理质量,减少感染率,增加留置导管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理念在内瘘闭塞后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内瘘闭塞后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护理成功率为75.00%,观察组护理成功率为9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肿胀及疼痛、皮下渗血、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理念在内瘘闭塞后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应用改良连续缝合加褥式缝合血管进行血液透析内瘘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需行血液透析患者男55例,女65例,年龄24岁~75岁,行前臂标准位桡动脉头静脉侧端改良连续缝合加褥式缝合内瘘术,通过临床及超声随访验证。结果:手术成功率达99%,内瘘长期有效率达98.2%。结论:应用改良连续缝合加褥式缝合血管行内瘘术能够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每周透析2到3次,需建立动静脉瘘,透析时引血端穿刺方向常规为离心方向,即内瘘针针头斜面与血流相对,以保证有效血液透析血流量。为寻求更方便顺手的穿刺方法,我们将动静脉瘘引血端穿刺方向改变为向心方向,即与回血端穿刺方向一致,并将两种穿刺方向的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桡动脉头静脉端侧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手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桡动脉头静脉端侧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术21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临床应用62例62次桡动脉头静脉端侧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术,2例因头静脉口径细小术后内瘘通血量不足,未能使用,1例术后内瘘闭塞后失去随访,59例使用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3个月~4年。结论动脉头静脉端侧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手术吻合成功率高,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特点及要求,总结内瘘护理经验,以提高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的质量.方法 对79例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内瘘应用良好70例,内瘘狭窄6例,血管栓塞3例,内瘘使用最长者4年,最短用4次后堵塞(2例).结论 动静脉内痿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只有加强对内瘘的护理,才能提高血透治疗的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无肝素血液透析结束时选择适宜的回血方法,可减少凝血并发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方法:2008年4~12月对100例行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分别采用连续回血法(50例)、间断回血法(50例),对两种回血法血液透析结束后透析器和透析管道凝血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连续回血法血液透析结束后透析器和透析管道凝血明显减少。结论:连续回血法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凝血并发症少、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有效回血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从1988~1992年10月,对41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采取直接穿刺表浅动脉及其形成的动脉瘤和前臂浅静脉回血建立动、静脉血管通路进行慢性血液透析(CHD)3051例次,收到与“人造内瘘”完全一样的效果,并且更为简便、安全、有效,没有严重并发症,为慢性血液透析找到一条较理想的新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难穿刺内瘘中钝针扣眼穿刺方法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我院20例难穿刺内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10例。对照组采取锐针绳梯穿刺法,观察组采取钝针扣眼穿刺法。通过比对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点渗血率、穿刺点感染率、疼痛评分及内瘘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管条件差的情况下,采用钝针扣眼穿刺能有效地保护其血管,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改良式冲洗法与不停泵回血法对血液透析管路冲洗效果及患者体外循环凝血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的64例血液透析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改良式冲洗法与不停泵回血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管路冲洗效果及患者体外循环凝血情况。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残余微小气泡评分、较大不溶性微粒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34.37%显著低于对照组59.37%(P<0.05)。结论 采用改良式冲洗法与不停泵回血法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可提高管路清洗效果,降低体外循环凝血风险,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方法在血液透析患者患者难穿刺内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难穿刺内瘘患者1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6月后11例患者实施钝针扣眼穿刺,设为观察组,将其与6月前实施普通穿刺时的情况进行比较,对照其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穿刺按压时间、穿刺后的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管条件差的情况下,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能对其血管进行有效保护,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