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临床表现符合DAI的病例MRI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MRI表现为中线未见移位,85.2%病灶较小且为非出血性,脑干和胼胝体损伤灶多见于重度头部损伤患者,本病常伴有其他类型脑部损伤。结论MRI是DAI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外伤病史和临床表现,能对DAI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正>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临床症状重、病死率高、预后差,同时又缺乏特异性体征,儿童DAI病情发展较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CT扫描可直接发现灶状出血及颅骨骨折,难以直接发现非出血性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28例DAI,患者均做了MRI检查,其中17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结果 28例中共发现了126个病灶,其中大脑白质及皮髓质交界区103个,胼胝体10个,基底节区7个,脑干3个,小脑3个。89.7%病灶为非出血性病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CT上难以发现病灶的小脑、脑干、胼胝体等处,MRI均可清晰显示。结论 MRI为DAI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表现,评价CT在DAI诊断中的价值,为治疗DA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行颅脑CT平发,诊断DAI87例,其中车祸致伤68例,高处坠落19例。结果 73例出现弥漫性脑肿胀,含液性腔隙变小或消失,但无中线结构偏移。32例脑质中见到一个或数个点状出血灶,其中大脑半球21例,基底节6例,胼胝体3例,脑干2例,结论脑CT扫描对临床DAI诊断提供影像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和MR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颅脑损伤CT、MRI表现.结果:CT显示4个病灶,MRI显示41个病灶,23例全部经MRI确诊,CT的敏感性仅有MRI的10%.结论:MRI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比CT检查有显著的优越性,MRI可作为DAI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ifus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iury,DA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DAI患者的常规MRI和DWI的资料,分别比较DWI、T1加权像(T1 weightedimaging,TlwI)、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对DAI病灶的检出数目,并分析其分布特点和信号特征。结果DAI病灶主要分布在白质、皮髓交界区、基底节、胼胝体、脑干及小脑等区域。DWI对DAI病灶的检出率最高。与其它序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序列和DWI联合应用为临床DAI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应作为MRI检查DAI的常规和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7.
刘兵 《中国医药指南》2013,(28):104-104
目的探讨CT、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资料完整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20例,分析其CT、MRI表现。结果本组20例患者CT共检出出血性病灶39处,20例MRI共检出出血及非出血病灶64处,且DWI(磁共振弥散)序列全部显示清楚。结论CT扫描对出血性病灶较敏感,MR/对非出血性病灶显示清晰,其中DWI序列是评价弥漫性轴索损伤比较敏感的MRI序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伤和脑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62例DAI病人资料,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62例DAI伤者中66%为交通伤,多次暴力致伤比较常见(61%)。伴脑挫裂伤者44例(71%)。CT/MRI发现出血灶者45例。结论:在弥漫性脑损伤中,DAI是常见弥漫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DAI的致病原因、临床特点、CT征象、GCS评分与预后关系。结果32例DAI患者痊愈10例,轻残11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5例。结论DAI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高。GCS评分对判断DAI患者的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一种在外力作用下颅脑加速运动过程中造成轴索肿胀、断裂以及并行小血管损伤的严重闭合性颅脑损伤,在临床上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神经影像学检查在DAI的临床诊断和伤情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CT和常规MRI检查对DAI病灶的检  相似文献   

11.
实验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胡春洪  生晶  丁乙  陈剑华 《江苏医药》2004,30(7):489-491,i001
目的 建立SD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模型,探讨磁共振波谱(MRS)对DAI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前景。方法 雄性SD大鼠20只,自由落体法复制弥漫性脑轴索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于损伤前及损伤后4h、8h、24h、48h行MRS检查,观察NAA/Cr、Cho/Cr的变化,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打击后24h即可见轴索损伤的病理表现;MRS示轴索损伤后NAA/Cr4h显著下降;8h起逐渐恢复上升,但48h又明显下降;而Cho/Cr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 DAI急性期可能存在短暂可恢复的时间窗。MRS有望为DAI的早期诊断、预后和疗效判断提供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临床高度怀疑或已经确诊为DAI的脑外伤患者,CT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或者损伤灶不位于典型部位,继而进行MRI检查。先行SWI检查后再行常规MR(T2WI、T1WI、DWI或FLAIRT2WI)检查。分析SWI图像特点,比较SWI与常规MR序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SWI对于病灶数目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序列。结论 SWI序列的应用大大提高了DAI病灶的检出率,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结合病理改变,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SCT征象。结果灰白质交界处点状或小片状出血灶52例(82%);胼胝体、脑干、基底节区或三脑室周围灶状出血9例(14%);蛛网膜下腔出血28例(44%)和(或)脑室内出血16例(25%)例;脑肿胀和(或)脑水肿4例(6%);另发现颅骨骨折、颅内积气及鼻窦、乳突积液等。结论MSCT检查准确率较高,是目前急诊检查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的临床及CT影像特点。方法 对43例DA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车祸伤是导致DAI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的主要特征为:伤后出现原发性昏迷,且持续时间较长,预后不良,死亡率及致残率高。DAI的CT影像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于大脑灰白质交界处、基底节内囊区、胼胝体、脑干有单发或多发无占位效应的出血灶,直径小于2cm;可伴有蛛网膜下腔和/或脑室出血、硬膜下出血等。结论 临床检查结合CT影像特征能提高DAI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MR对脑弥漫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DAI 32例,患者均做了CT检查,其中22行CT及MR检查.结果 32例中共发现237个病灶,其中胼胝体12个,脑干3个,基底节区8个,大脑白质211个,小脑半球3个.85.2%病灶为非出血性病灶,T1W低信号,T2W高信号.损伤部位与患者临床预后、GC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为DAI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朱文昱  黄强  兰青 《江苏医药》2006,32(3):217-219
目的比较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与原发性脑干损伤(PBSI)的异同,为正确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和CT/MRI特征,对46例DAI和20例PBSI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结果DAI组中,CT/MRI发现合并脑干损伤12例;PBSI组中,CT/MRI阴性或仅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7例,单纯脑干损伤1例,合并其它部位脑损伤12例。结论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包括合并存在的脑干轴索损伤;PBSI是脑干的原发性损伤,包括原发于脑干的轴索损伤、挫裂伤和血肿。DAI和PBSI存在交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临床诊断,以及综合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DAI病人的致病原因、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56例DAI伤者中预后良好26例,植物状态10例,死亡20例.结论 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综合早期诊治Ⅱ型、Ⅲ型患者是临床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纳洛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比较纳洛酮治疗组和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治疗后意识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起效快,能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弥漫性轴索损伤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观察分析48例DAI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按GOS评分结果,治愈18例,中残12例,重残或植物生存10例,死亡8例。结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脑水肿,采用高压氧及早期应用大剂量纳络酮等综合治疗,是提高DAI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