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影响因素,提高护理风险防范能力,为保证患者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解放军驻浙3所三级综合性医院的工作满1年的581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90%的护理管理者认为不安全因素是由于护士工作繁杂、违反了制度与简化流程所致;86%的护士认为工作经验缺乏、护理应急能力差是护理意外处理不力的重要因素;80%的护士认为环境和患者的因素至关重要;70%的护士认为药品与设备的规范管理可以降低护理风险.结论 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的意识、强化制度管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综合素质、积极探索预警防范的前馈控制模式、建立和完善护理安全评价体系,是保障住院患者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急诊科护士长的排班技巧与职能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急诊科护理工作繁重、病人病情复杂、随机性强、流动性大的特点 ,护士长在排班上既要考虑人力的均衡 ,又要考虑到工作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如果不能科学地安排护士班次 ,则容易陷入具体纷乱的琐事中丧失整体指挥作用 ,而护士的职能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从而影响护理质量。因此 ,急诊科护士长如何科学地安排护士班次 ,发挥其指挥职能 ,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 ,是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我科从实践中不断改进总结了一套职能化、层次化管理的护士排班方法 ,使急诊抢救成功率由过去的 90 %提高到现在的 98% ,连续 10年无护理差错事故…  相似文献   

3.
急诊科实施护士长晚间工作制的作用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加强急诊科晚间护理管理工作,确保急诊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方法自2003年下半年起到2007年底每天安排1名护士长上中班,从17:00-22:30全面负责急诊科的各项工作。结果实施急诊护士长晚间工作制以来,未发生一例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事故。患者对护士满意度达95%以上,护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达96%。结论急诊科实施护士长晚间工作制,对急诊就诊高峰时段及时解决护患矛盾、合理进行人员调控、确保护理安全,并对护士技能的培养、压力疏导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等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影响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梅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9):1965-1967
急诊护理工作以急、忙、多学科性、感染性、涉法及暴力事件多为特点,我们对影响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及对策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近6年内所有曾在急诊科工作过的和正在急诊科工作的在职护士共62人,19~52岁,平均护龄5.7年。中专学历20人,大专30人,本科12人;职务构成上:护士51人,护士长11人;职称构成上:护士24人,护师、主管护师15人。1.2方法采用整体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学历、职务、职称以及认为影响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发放62份问卷收回62份,进行归纳总结。2结果影响急诊护士身心健康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留职意愿、职业承诺与护士长领导方式的现状及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择广州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3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急诊科护士留职意愿、职业承诺与护士长领导方式现状。结果急诊科护士留职意愿、职业承诺总分分别为(20.19±3.74)分、(76.16±12.13)分,均处于中等水平;急诊科护士长领导方式以变革型方式为主,职业承诺、护士长领导方式与护士留职意愿呈正相关(均P〈0.05);护士急诊工作年限、情感承诺、规范承诺可作为预测急诊科护士留职意愿的主要因素(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共解释护士留职意愿全部变异的38.7%)。结论急诊科护士留职意愿、职业承诺均处于中等水平;急诊科护士长以变革型领导方式为主;急诊护士工作年限、情感承诺、规范承诺是影响急诊护士留职意愿的主要因素。护理管理者应提高护士职业承诺水平,以提升急诊科护士的留职意愿,进而稳定护士队伍,有助于人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急诊科护士的护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能力量表,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100名急诊科的护士。结果:急诊科护士的护理能力得分为(41.87±5.41)分,最高学历、急诊工作时间、技术职称是急诊科护士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培养急诊科护士的护理能力时,应把职称低、工作时间短和学历低的护士作为培训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层级模式在急诊护理的应用价值及效果分析,为急诊救治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急诊科32名护士实施护理层级模式,即“护士长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的管理模式,在急诊救治中实施应用,观察管理实施前后的效果,并比较护理质量与病人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发现急诊科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均要明显优于实施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急诊救治中实行护理层级模式管理,能够有效规范护理工作,保障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急诊输液治疗相关问题的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山东省50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共29项内容。结果:78%医院急诊科设有急诊门诊、抢救室、留观室、输液室、EICU及急诊病房;80%医院的急诊输液患者占急诊总诊治人数91%~100%;80%医院的护理部成立了静脉输液治疗小组,60%参加输液治疗有关培训每年1~2次;90%急诊科未设静脉配置中心、治疗室没有配备生物安全柜;57%急诊科使用的静脉穿刺针为留置针和钢针;50%使用安全型穿刺针,97%的护士认为使用安全型穿刺针时先考虑患者经济承受能力,80%的护士主动使用安全型输液装置,在选择血管通路装置时最先考虑的因素50%是治疗方案,只有1人考虑防针刺伤,87%选择外周静脉-短导管,90%的急诊科配备完善的洗手设备,99%使用利器盒等。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认为改善就诊环境、加强输液安全管理、合理选择血管通路装置、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成立急诊静脉配置中心、制定规范的针刺伤和输液不良事件上报程序能够保证输液治疗时患者和护士的双向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全院护士长和护士对院级护理技能质量管理的认可程度,并收集其对技能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护理技能质量管理。方法自行设计半结构式调查问卷,采用问卷星形式对全院护士长和护士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护士长调查问卷发放102份,回收102份,有效率100%;护士调查问卷发放1129份,回收719份,有效率63.68%。护士长和护士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评价结果不一致,护士长认为61.76%的护士基础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一般,需要接受进一步培训,仅44.78%护士认为自身需要接受进一步培训。80.39%护士长和69.54%护士认为技能组的工作对自身/科室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有促进作用。全体护士长均表示愿意接受技能组的临床检查,并选派护士参加技能组培训;63.28%护士愿意接受临床检查,61.47%护士愿意参加技能组的培训。护士长和护士选择的最佳检查方式是事先通知时间和内容,最佳检查对象应按每个层级进行个别抽查,最佳培训方式均是先培训各科室技能组长,然后由院级技能骨干和科室技能组长相互配合,采取视频教学与工作坊相结合的方式到各科室进行培训。78.43%护士长希望技能组每季度质量检查1次,而护士的选择比较分散。检查方法:78.43%护士长选择情景模拟的检查方法,64.67%护士选择现场操作技能的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反馈方式:45.10%护士长选择护理管理系统录入,43.25%护士选择书面总结检查过程的优点和不足,不在全院公开。76.47%护士长和66.48%护士认为检查结果和个人进阶相关联能够促进个人护理技能的提高。结论护士对自我护理操作技能评价过高,院级技能组质量管理得到普遍认可,技能组质控人员质量评估能力有待提高,检查结果与个人进阶挂钩对提升个人护理操作技能有促进作用,院级技能组年度计划的制定应符合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0.
赵建华  曾洁  王磊 《上海护理》2009,9(3):48-51
目的评估上海市急诊护士适任班培训实施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006年3月-2008年3月参加上海市急诊护士适任班、取得适任证书的护士及其所在医院急诊科护士长、上级护理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持证护士认为:经过培训自己在急救技能实践、教学、管理和职业归属感等方面进步显著,急诊科护士长及上级护理管理人员对急诊适任护士培训结果持肯定态度,认为持证护士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结论开展急诊护士适任班培训对提高急诊护士专科业务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对培养各专科护士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储伟芳  陈紫君 《护理研究》2006,20(13):1192-1194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管理中预防可控性差错的环节,提高护理人员对差错的防范、应对和处理技能。[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从护士长安全管理技能、护士安全防范技能、环境要求、设施设备4个方面,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学历护士对护士长安全管理技能要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护士安全防范技能、科室环境、设施设备的部分内容因学历和职称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临床护理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和规程,只有科学地预测和有效地预防可控性护理差错,才能减少和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从而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2.
护士长在病区管理中的"不和谐"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医疗护理活动中,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对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满足病人需求至关重要。通过对护士长在病区管理中的“不和谐”因素分析,分别找出与科主任、医生、护士以及病人之间的“不和谐”因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充分发挥护士长的协调作用,从而保证各项医疗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安徽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工作现状,为完善专科护士培养制度,加强专科护士使用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经安徽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培训并取得资格的92名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结果:①92名急诊急救专科护士中有6名已离开急救护理岗位,离岗率为5.71%。②22名(34.78%)专科护士担任护士长职务,其中有20名是培训后升为护士长职务的,角色改变率为21.74%。③专科护士在教学方面发挥了较多的作用,但在急救技能、抢救流程、转运模式、各种规范的修订与完善、院外急救知识培训等高级临床实践方面作用发挥得不明显。④护士缺编、护士未分层次使用、职责不明确是影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发挥的主要因素。⑤经培训后,专科护士查阅文献和科研能力提高。⑥100%专科护士认为需要得到管理层支持和经常参加学术会议以促进其核心能力持续养成。结论:发挥专科护士高级临床护理实践作用,科学地使用专科护士,加强专科护士岗位管理,进行资格再认证,真正使专科护士学有所用,是目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深度访谈法,收集15例个案资料,进行现场录音和速记,并运用Colaizzi分析程序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6个主题,分别为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因素、物品因素、环境因素、患者因素、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结论对护理不良事件应进行多因素分析,并采取多种措施,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士层级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急诊科护士分为车班组和门诊输液组,根据各组护士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能力等状况设置岗位层级、岗位系数;绩效考核将绩效工资分为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两部分,岗位工资占50.00%,主要体现岗位和层级;效益工资占50.00%,主要以工作量为基础,考核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护士综合素质等指标。结果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和护士对绩效分配制度的满意度均提高(P<0.01或P<0.05)。结论基层医院急诊科对护理人员实施层级管理与绩效考核可提高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和护士职业成就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科总值班护士长制度对护理质量的控制效果。方法设立总值班护士长,负责内科各个护理单元晚夜班及节假日的护理质量管理,督导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协助科室进行危重患者的抢救并解决各类疑难护理问题,实现护理质量24h无缝隙管理。对总值班护士长制度实施前(2005年)和实施后(2010年)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总值班护士长制度后,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达标率逐年提高,且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90%的标准,实施前后内科护理工作满意度达标率分别为81.25%、97.7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5年来,共协助科室完成125次危重患者抢救,解决102例疑难护理问题。结论总值班护士长能够有效提高特殊时段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对护士长绩效量化考核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提高护士长管理的有效性和改进工作绩效。方法:根据二级甲等医院评审要求和医院管理年活动评价指南,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每季或每半年进行自评和护理部总评,并对每位护士长进行绩效结果面谈。结果:开展护士长绩效考核2年,护士长管理意识增强,基础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差错及病人投诉明显减少,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提高。结论:通过实施护士长量化绩效考核,使护士长管理意识增强,护理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Aim To assess how nurses’ perception of their safety and risk of violence was affected by their work environment and whether this perception correlated with their actual risk. Background The work environment has an impact on nurses’ perception of their risk of violence and this perception affects worker productivity, quality, employee retention, worker satisfaction and their actual safety.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person of 314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es and 143 psychiatric nurses, and assault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injury logs. Results This study found that nurses in the emergency and psychiatric units differed in their perception of violence and safety. The workplace elements that led to a perception of lower risk of violence were not correlated with a lower rate of injury from violent acts. The nurses’ beliefs about the adequacy of security equipment, security guards and the frequency of verbal abuse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perceived safety. Conclusion Sever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nurses’ perception of their risk of violence are not well correlated with their actual risk. Implications for nursing management Managers must address workplace elements that affect nurse perceptions because this has an impact on quality and employee retention. They must also address factors that have an impact on the actual risk of violence because this study show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se may differ from percep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