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4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利用他汀(辛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对照组仅施与阿司匹林,经治疗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84.2%)。结论他汀类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 r-PA)与阿昔单抗联合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小板活化及止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的38例AM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半剂量r-PA+阿昔单抗组(联合治疗组,n=20)、全剂量r-PA组(r-PA治疗组,n=18),对比观察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及可溶性血小板选择细胞的相互作用和活化标记的膜黏附分子( CD41、CD42b、CD40、CD40L)水平。另选取28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48 h的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显著低于r-PA治疗组(P<0.05);治疗3 h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CD41和CD42b阳性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百分比、CD40阳性粒细胞百分比和CD40L阳性单核细胞百分比均较r-PA治疗组显著减少( P<0.01,P<0.05)。结论:半剂量r-PA与阿昔单抗联合溶栓治疗AMI,有利于血小板活化,与r-PA单药治疗相比,联合治疗可显著减少血小板-单核细胞及部分血小板-粒细胞聚集,有助于减少单核细胞活化状态,对单核细胞-内皮黏附有积极作用,还可减少急性局部炎性过程以及降低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与内皮下膜的黏附。  相似文献   

3.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双联抗血小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39例溶栓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溶栓再通率提高,心力衰竭并发症减少,住院天数缩短。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降低病死率,降低心力衰竭等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孟旭辉  刘龙发 《肿瘤药学》2021,11(6):724-731
目的 研究阿昔替尼单药或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舒尼替尼治疗失败的伴肝转移肾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26例肾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3例接受阿昔替尼单药口服治疗,观察组13例接受阿昔替尼口服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他汀类药物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单双号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  相似文献   

6.
研究提示,阿昔单抗与噻氯匹定联合应用可持续抑制血小板,疗效非常显著。 针对46例心肌梗死病人的研究中,病人随机接受阿昔单抗和(或)瑞替普酶,行支架置入术的病人同时使用噻氯匹定。在12小时的灌注中,阿昔单抗口服后的10分钟,对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抑制作用最强,24 小时后,作用减弱,用药48小时时,血小板凝聚作用恢复正常。 未见瑞替普酶对上述阿昔单抗与血小板结合及血小板凝聚过程的影响;但联合使用噻氯匹定后,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可延长至24小时,并可持续至治疗后。阿昔单抗与噻氯匹定的联合应用@傅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酯注射液,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水平及NDS评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法,选取98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情况、NDS评分.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凝集情况,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凝集情况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NDS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酯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能有效的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水平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对于病情的控制较为迅速,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作为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黄维惠  代继东 《医药导报》2007,26(6):624-625
[摘要]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于发病72 h后口服氯吡格雷75 mg·d 1,对照组于发病72 h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 1,其余治疗两组均相同,均连续治疗14 d。结果两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血浆黏度、凝血因子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优于阿司匹林,值得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1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52例。对照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联合组应用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水平、内膜中层厚度(IMT)及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NIHSS评分(8.73±3.46)分低于对照组的(14.02±4.21)分, Barthel指数(72.72±7.53)分高于对照组的(54.86±6.33)分(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TG(1.21±0.34)mmol/L、TC(2.70±0.22)mmol/L、LDL-C(1.57±0.38)mmol/L低于对照组的(1.59±0.52)、(3.63±0.58)、(2.12±0.49)mmol/L, HDL-C(1.86±0.72)mmol/L高于对照组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拜阿司匹林片)、和(或)抗凝(法安明)、和(或)降脂(辛伐他汀)和(或)溶栓(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同时观察血清死亡蛋白激酶1(death-associatedproteinkinasel,DAPKI)含量的变化,进一步探讨NMDA受体和死亡蛋白激酶(DAPKI)在脑梗死的相互作用,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发病在72h以内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11例、常规治疗组56例,并选择我科因后循环缺血住院患者46例做为对照组。溶栓组除了给予rt—PA溶栓外,与常规治疗组均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和(或)抗凝(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和(或)降脂(辛伐他汀片20mgqN)及活血化瘀(奥扎格雷钠40mgqd)、清除自由基(依迭拉奉30mgbid)等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等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0d后患者的血清死亡蛋白激酶1(DAPK1)含量的变化,以及肝功能、血小板、凝血机制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进一步探讨NMDA受体和死亡蛋白激酶1(DAPK1)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溶栓组及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死亡蛋白激酶1(DAPK1)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治疗10天后溶栓组及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死亡蛋白激酶1(DAPKl)含量均降低,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0.05),溶栓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降低(P〈0.05),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肝功能、血小板、凝血功能、血脂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死亡蛋白激酶1(DAPK1)通过与NMDA受体的NR2B亚型结合激活神经细胞死亡通路,激发神经细胞死亡,形成卒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所有患者均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作为治疗指导依据,对照组行拜阿司匹林常规治疗,观察组行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个体化治疗,随访1个月和6个月,观察两组新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1个月,观察组患者未发生新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及脑血管病死亡情况,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5.26%、5.26%、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新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0.00%、出血事件2.63%均低于对照组10.53%、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血管病死亡0.00%与对照组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行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具有较高价值,可发现患者实际代谢情况,作为调整用药剂量的可靠依据,保证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脑苷肌肽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以抽签法的方式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参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行脑苷肌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以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收并确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通过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通过给予阿司匹林以及辛伐他汀同时治疗,治疗后8周,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将结果进行对比。一年以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长期病情。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与缓解,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00%,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一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再发性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生率为16.0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36.00%,差异显著(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卒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3例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入院后给予他汀类药物,对照组不给予,其余治疗完全同治疗组。观察两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结果他汀治疗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除了常规用于降血脂治疗,还可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15.
肖移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407-1408
目的 对比分析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与传统西医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方法 选取9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舒血宁治疗,对照组给予乙酰谷酰胺注射液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资料、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状态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状态评分改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血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其疗效确切,并且在神经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改善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西医治疗,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度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陶杨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183-3185
目的 评价重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符合人选标准的7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接受rt-PA溶栓治疗,联合治疗组在rt-PA溶栓治疗的同时加用亚低温治疗.神经功能缺失状态由欧洲卒中量表(ESS)评价. 结果 发病6 h内给予溶栓治疗的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溶栓后3 d的E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发病6~12 h给予溶栓治疗的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溶栓后24 h的E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 rt-PA联合亚低温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用溶栓治疗,联合治疗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临床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246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126例,采取常规治疗加巴曲酶降纤抗凝治疗;常规治疗组120例,采用基础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3、5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判断,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联合应用巴曲酶降纤抗凝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无溶栓时间窗限制、应用方便,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HIE患儿68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神经节苷脂组、高压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神经节苷脂组和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神经节苷脂或高压氧舱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神经节苷脂和高压氧舱联合治疗。比较各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885,P<0.05),神经节苷脂组和高压氧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略有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各治疗组患儿在治疗10 d和20 d的NBN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 d:t=9.451,P<0.05;20 d:t=12.83,P<0.05),且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单用神经节苷脂和高压氧舱组(10 d:t=3.755,P<0.05;20 d:t=3.533,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和高压氧舱两者联合用于HIE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是临床治疗HIE的理想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训练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氧代谢及血供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阆中市人民医院七里院区2016年11月—2018年8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缺血预适应训练。两组均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O2ER)、动脉内氧含量(CaO2)、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SjvO2、O2ER、C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12个月观察组SjvO2高于对照组,O2ER、Ca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颈内动脉、椎动脉PSV、RI、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12个月观察组椎动脉、颈内动脉PSV高于对照组,RI、P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训练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氧代谢及血供状态,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