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个体化手术方案治疗194例(后组),与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主要采用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式治疗144例病人(前组)对照分析,比较其疗效。【结果】前后两组病人的残石率为38.2%和11.6%,术后优良率分别为58.7%和86.2%,后者显著优于前者(P〈0.05)。【结论】采用个体化手术方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超声在肝外胆管结石定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在肝外胆管结石定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以胰头上下为界,应用超声对132例肝外胆管结石进行分段定位诊断,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 结果132例肝外胆管结石全部经手术证实。梗阻型112例,占84.85%(112/132),非梗阻型20例,占15.15%(20/132)。术前超声检出127例,检出率96.21%(127/132),未检出5例,占3.79%(5/132)。术前超声定位127例,术后符合119例,符合率93.70%(119/127);其中术前超声检出肝外胆管上段结石88例,术后诊断79例;胰腺段26例,术后诊断29例;壶腹部13例,术后诊断19例。 结论超声对肝外胆管结石定位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规则性肝段(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31例肝内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规则性肝段(叶)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术中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3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无手术死亡。随访112例10个月至8年,93例(83.0%)症状消失,8侧(7.1%)术后结石残留,7例(6.3%)术后复发,5例(4.5%)胆道反复感染疼痛。【结论】规则性肝段(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安全可靠,可降低残石率、结石复发率,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最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配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方法在腹腔镜下将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总管高位切开至左右肝管汇合部,显露左右肝管的开口,在腹腔镜监视下取石。结果中转开腹1例(1.6%);55例(87.3%)术后仍有残石,需要1—4次胆道镜取石。结石完全清除56例(88.9%)。术后胆漏8例(12.7%),经腹腔引流治愈。51例(80.0%)随访1.5~5.0年,优43例(84.3%),良7例(13.7%),差1例(2.0%)。结论腹腔镜下肝内胆管结石可通过肝总管高位切开的方法较好地显露一、二级胆管,甚至三级胆管,在腹腔镜监视下将结石取出,配合胆道镜可使残余结石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5.
李金  陈涛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1887-1888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在本科接受肝部分切除术治疗的5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4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5例,应激性溃疡出血3例,胆漏3例,胆道出血2例,膈下脓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1%。②8例患者有结石残留,结石残留率为13.8%。③经疗效判定,35侧优秀,16例良好,7例较差,无死亡病例,疗效优良率87.9%。【结论】尽管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有一定的并发症与结石残留,但是该术式的疗效确切,可作为肝内胆管结石的常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左外叶切除术39例,左半肝切除术14例,右前叶切除术5例,右后叶切除术1例,右半肝切除术1例,左肝和右肝叶(段)联合切除术12例。全组附加胆道探查45例(62.6%),胆肠吻合术23例,胆道探查术后常规留置T管。【结果】术后并发症8例(11.1%),无手术死亡。65例(90.1%)随访3个月至7年,优良率92.3%。【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优良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肝切除术治疗右侧肝内胆管结石及伯作用和方法。方法:以右肝部分切除术治疗48例右侧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根据手术的目的,分为两组:(1)根治性肝切除组33例;(2)显露性肝切除组15例,结果:10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因肝断面持续不愈合须再次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全部患者随访4-15年,根据治性切除组和显露性切除组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0.9%和66.7%(P<0.05);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率分别为12.1%和605(P<0.01)。7例胆道残余结石行纤维胆道镜取石,结果5例取尽,2例再次手术,结论:根治性右肝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右侧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的最佳方法,若根治性手术无法进行,可选择显微性肝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合并胆石症5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8):1509-1510
对我院2000~2004年肝硬化合并胆石症54例分析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4例,女20例,年龄35~76(平均52.4)岁。肝硬化的确诊按1984年南宁会议制定的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其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3例,乙醇性肝硬化9例,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8例,其他原因肝硬化4例。按Child分级,肝功能A级18例,B级21例,C级15例。入院后经腹部B超、CT或MRI检查发现:单纯胆囊结石41例,其中包括单个结石、多发结石及泥沙样结石;胆管结石8例,其中肝内胆管结石3例,肝外胆管结石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5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方法,以提高该病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56例行以肝段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围手术期死亡1例(1.8%),其他并发症5例(8.9%):肺部感染1例(1.8%),胆漏3倒(5.4%),膈下脓肿1例(1.8%)。全组随访时间O.5—8.2年,48例无自觉症状(85.7%),3例(5.4%)有胆道感染表现,2例(3.6%)于I或Ⅶ段仍有残余结石,3例(5.4%)于术后2—5年出现结石复发。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应采用肝段(叶)切除联合高位胆管切开取石、肝胆管空肠吻合手术,并配合术中纤维胆道镜及术中B超定位取石,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黄沙  刘初平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7):1083-1085
【目的】探讨肝切除治疗右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手术要领。【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5年9月52例因右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6~35个月,术后效果优良率为81.8%,并发症发生率19%,经胆道造影残石率为9%。【结论】肝切术治疗右肝内胆管结石能取得比较好的临床效果,远期疗效明显。肝的充分显露、肝门阻断带的合理使用、肝切断平面的划定、残肝的正确处理是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切除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改进的间置空肠术处理难治性十二指肠溃疡,使手术简化、安全可靠. 方法在残胃与十二指肠残端之间置一段长18~20 cm的近段空肠袢,与此同时将手术的程序改为Birollthe-Ⅰ式. 结果本组33例恢复顺利,无并发症. 结论此法可应用于所有难治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强化锌奶粉和不同含锌量的饲料对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昆明小鼠36 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 组( 对照组、奶粉组、等量锌组、高锌组) ,分别饲以含强化锌奶粉饲料和不同含锌量的饲料24 周。结果 ①高锌组喂养12 周后血红蛋白(Hb) 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 .05) ,16 周时进一步下降( P< 0.01)。24 周时Hb、RBC、HCT、MCV 均明显下降( P< 0.01),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下降(P<0.05),骨髓幼红细胞增生。血清及肝、肾中锌含量增加但铜含量下降,血清铜蓝蛋白下降。②奶粉组16 周时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24 周时变化与高锌组相似。24 周时等量锌组小鼠肝、肾铜含量轻度降低(P<0 .05) 。结论 高锌摄入可导致贫血,一般情况下,食用强化锌奶粉是安全的,但长期超量食用可干扰造血系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1998-2007年间收治的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4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中,81.9%为3岁以下儿童,异物种类以花生类为最多,占51.4%,89.6%的患儿在全身麻醉下经支气管镜取出异物。结论在全身麻醉下经支气管镜行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Kasai术式在高位胆管损伤修复中的应用(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修复高位胆管损伤的新术式。方法 :自 1995~ 2 0 0 1年 ,修复高位胆管损伤 5例 ,具体步骤 (1)游离损伤的近端胆管 ;(2 )将近端胆管套入空肠 ;(3)行肝门空肠Roux en Y吻合。结果 :5例均获得成功 ,皆无并发症 ,随访观察无 1例胆管狭窄。结论 :手术将损伤的胆管残端游离植进肠腔 ,可以有效地防止因胆肠直接吻合所致的吻合口狭窄 ;有助于避免胆道逆行感染 ;减少直接吻合所发生胆漏的机会 ;技术操作大为简便 ;不需要长期留置胆管支架。  相似文献   

15.
鼻内窥镜手术中避免窥口鼻道复合体粘连和闭塞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中窥口鼻道复合体粘连和闭塞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本科完成的鼻内窥镜手术266例511例,进行随访检查,重点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粘连和闭塞的情况。结果:术后出现术腔粘连124侧,其中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106侧,中鼻甲与下鼻甲粘连65例;发现术腔闭塞62例。结论:窦口鼻道复合体粘连和闭塞的主要原因是钩突切除不完整、过份强调保留病变的中鼻甲和过多地损伤中鼻甲基板以及术后未能在鼻内窥镜下及时清除术腔复发的病变组织。  相似文献   

16.
不同程度失神经支配面瘫预后的实验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损伤程度的面神经和面肌的机能学和组织学改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制造面瘫模型,应用神经电图、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观察。结果压榨面神经5s组的平均神经兴奋传导抑制时间为36.5min;只有髓鞘局部松散,而口轮匝肌次级突触间隙无改变。15s组瞬目反射恢复正常平均需48±16d;大部分髓鞘结构重度松散,少部分轴突空泡化,次级突触间隙面积轻度减少。30s组瞬目反射半年内未恢复;主要表现髓鞘和轴突都变性;次级突触间隙面积显著减少。结论面神经受损伤时间越长预后越不良,应早期行面神经减压术  相似文献   

17.
微波热凝对胆囊粘膜损伤修复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微波热凝对胆囊粘膜损伤后修复的形态学观察,为胆囊息肉的内镜切除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内镜下将自制微波电极对胆囊不同部位的粘膜行不同功率的热凝,定期取标本作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当微波功率在30~50mA,9秒时,胆囊粘膜凝固性坏死,继而以柱状上皮再生修复.胆囊底内镜戳孔处一期缝合后,粘膜愈合良好.结论:合适功率的微波热凝对胆囊粘膜的损伤是可逆的,微波热凝术是安全可靠的.从而进一步证明了经内镜微波胆囊息肉切除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后康复计划的设计与临床初步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后康复计划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行研究、设计的半月板缝合术后康复计划,对60例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采用术后立刻戴支具,术后第一天起按康复计划开始实施术肢康复。术后平均随访46周。结果:1例老年患者术膝屈曲仅达100度,1例患者术后5天自行去支具行走,完全负重,症状复发,其余患者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度正常,恢复原工作。结论:本康复计划各阶段目的明确,简便有效,结合现代支具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近10 a来收治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21例诊治情况作回顾性研究.结果 胆管癌在肝胆管结石患者的发生率为3.3%;术前诊断正确率61.9%;CA199阳性率为76.2%,术前诊断正确率B超为56.3%,CT为67.8%,MRI/MRCP为82.3%,根治性切除肿瘤42.8%,姑息性手术57.2%,根治性切除肿瘤1、2、3a生存率分别为91.3%、71.5%和50.7%;姑息性手术1、2、3a生存率分别为30.3%、18.4%和0.00%.结论 肝胆胆管癌患者中血清CA199升高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对胆管癌的患者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且血清CA199在监测术后复发中也具价值.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根治性手术能明显延长患者寿命,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液离子含量的变化。方法:选择46例合并肺心病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测定其血清、红细胞、白细胞及24h尿K、Na、Ca、Mg离子含量。结果:患者自细胞Ca增高,红细胞Ca、Mg、K及白细胞Mg、血清Mg、Na均显著降低。红细胞Mg与白细胞Mg显著正相关。该组患者尿Ca增多占54%,尿K、Na、Mg减低者分别占92%,65%及32%。结论:COPD患者存在K、Mg缺失,用红细胞Mg评价机体的Mg状态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