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Hedgehog(Hh)信号通路对哺乳动物的器官发育、维持成熟组织内环境稳定、慢性炎症的组织修复、癌症的发生等发挥重要作用[1]。有研究[2]证实,与Hh信号通路有关的肿瘤有胃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小细胞肺癌、髓母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子宫颈癌、鳞状细胞癌(SCC)等,该途径的异常和任何分子的突变均与这些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有关。现就Hh信号通路与SCC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在线数据库中下载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相关的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GSE42677和GSE53462,利用Limma包筛选肿瘤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DAVID工具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功能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基因和模块。结果两组芯片数据中共同上调表达基因43个,共同下调表达基因65个,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增殖、皮肤发展、先天免疫反应、Toll样受体、趋化因子、转录调控、氨基酸代谢和p53信号通路;构建了这些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获得cSCC相关前20核心基因,分别为CXCL8、 CCND1、 KIT、 PI3、 SPP1、 PLAU、 GATA3、 PLAUR、 CDKN2A、S100A7、KRT16、CXCL1、DEFB4A、ISG15、KRT2、S100A12、KRT6B、ISG20、OASL和IFI6。结论 cSCC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之间存在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CXCL8、CCND1、KIT、PI3、SPP1、PLAU、GATA3、PLAUR、CDKN2A和S100A7等基因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cSCC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p6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皮肤鳞癌(SSCC)中p63的表达,探讨其在SSCC多阶段发生中与癌增殖、分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研究68例SSCC中p63的表达。结果:在正常上皮、毛滤泡中p63主要表达在具有增生潜能的基底层细胞,分布紊乱.p63在皮肤表皮内肿瘤(SIN)Ⅲ级中明显高于癌旁正常或增生上皮,在SSCC中也显著高于后者,并在癌的不同分化中有显著差异。结论:在SSCC中由免疫组化显示p63过表达的癌细胞常是获得了更具增殖、侵袭和间变能力的细胞类型,p63过表达是判断SSCC增殖和分化的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以期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基础研究提供某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urvivin在3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和20例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Survivin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的关系。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以P<0.05作为显著性界限。结果 Survivin在3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中,33例表达阳性,仅2例阴性表达,阳性率占94.29%,在20例正常皮肤中均为阴性表达。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皮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高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和低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上调,可能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etrin-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ES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40例ESCC及4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Netrin-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ESCC组织中Netrin-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7.5%(19/40),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5.0%(2/40)(χ2=18.660,P<0.001)。ESCC组织中Netrin-1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52.5%(21/40),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5.0%(2/40)(χ2=22.029,P<0.001)。Netrin-1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ESCC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均有关(χ2mRNA=12.420、12.477、9.528、10.566,χ2蛋白=8.878、8.021、8.338、9.950,P均<0.05)。ESCC组织中Netrin-1蛋白与mRNA的表达有关联(rP=0.517,P<0.001)。结论:Netrin-1表达与ESCC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ESCC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明胶酶在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SP法检测10例正常皮肤组织、10例BCC、30例SCC组织石蜡标本中明胶酶的表达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明胶酶的表达在SCC... 相似文献
7.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研究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 (HNSCC)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FHIT)基因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 80例HNSCC及 4 1例正常鳞状上皮标本中FHIT的表达。结果 :HN SCC及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FHI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3.75 % (4 3/80 ) ,10 0 % (4 1/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HNSCC中 ,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FHIT的阳性率分别为 37.1% (13/35 )和 6 6 .7% (30 /4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HNSCC的发生、演进中FHIT起重要作用 ,FHIT的检测有助于HNSCC转移潜能的判定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81岁,左鼻孔下方反复溃疡5 a,加重1 a。皮肤科情况:左鼻孔下方可见约3.0 cm×2.5 cm×0.6 cm的不规则溃疡,向周围呈浸润性生长。皮损组织病理诊断:真皮中上部可见基底样细胞组成的癌巢,基底样癌巢中央及周边可见鳞状细胞癌成分,癌巢中央可见角珠及鳞状涡。诊断:皮肤基底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和鳞状细胞癌皮损组织中HB-EGF mRNA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皮肤组织中,HB-EGF表达于基底层(100.0%),基底上层仅有少量表达(12.5%);在癌旁组织中,HB-EGF不仅位于基底层(100.0%),且在基底上层也有表达(91.7%);在鳞状细胞癌皮损中,全层几乎无HB-EGF的表达(8.3%)。结论:HB-EGF在鳞状细胞癌发病的早期阶段起关键作用,基底层中的HB-EGF对保持这表皮形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86岁,1月前出现脐周胀痛不适,呈阵发性,不放散,并出现排便不规律,无恶心、呕吐,未就诊。1周前患者脐周胀痛不适较前明显加重,偶有排气,有少量稀水样便,色黑,遂于2021年6月19日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近期消瘦明显,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查体:腹部外形稍膨隆,脐周及下腹压痛明显,腹部叩诊呈鼓音,听诊肠鸣音亢进,偶可闻及气过水声。腹部CT提示:升结肠及部分小肠扩张、积气,多发气液平面。腹腔及盆腔少量积液。急诊科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为进一步治疗,以“肠梗阻”收住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胃肠疝外科。胸+上腹部+下腹部+盆腔增强CT提示:支气管炎,肺气肿;结肠肝区肠管不规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mi-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84例)和慢性宫颈炎(20例)组织中Bmi-1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mi-1蛋白及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和58.3%,高于其在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0%和10.0%)(χ2=29.394和15.100,P均<0.001);且Bmi-1蛋白和mRN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χ2=18.088、20.000和16.622、28.476,P均<0.001),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Bmi-1蛋白及mRN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P=0.305,P=0.003)。结论:Bmi-1可能成为判断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可靠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粘素(E-cadherin,E-cad)和β-连环素(β-catenin,β-cat)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检测60例ESCC组织和15例正常食管组织中E-cad和β-cat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E-cad和β-cat在ESCC组织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1.67%(37/60)和66.67%(40/60),高于正常食管组织(0.00%,0.00%)(P<0.01);(2)E-cad和β-cat在中低分化、侵及肌层及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高于高分化、未侵及肌层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3)ESCC中E-cad和β-cat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9,P<0.01)。结论:ESCC中E-cad和β-cat异常表达促进了肿瘤的浸润和发展,可能作为监测肿瘤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ts-1和c-Met在食管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62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31例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62例。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每例食管标本Ets-1 mRNA和c-Met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Ets-1和c-Met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RNA的表达率依次增高,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之间Ets-1 mRNA和c-Met mRNA阳性表达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ts-1mRNA和c-Met mRNA表达率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关系(P均>0.05)。Ets-1 mRNA和c-Met m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Ets-1 mRNA和c-Met mRNA表达率升高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ski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食管鳞癌的发病机制并为其早期诊断及治疗寻找新的因子。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22例正常食管组织,24例上皮内瘤变组织及84例食管鳞癌组织中c-ski mRNA及c-ski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ski mRNA在食管上皮组织,上皮内瘤变组织和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3.6%(3/22),62.5%(15/24),92.9%(78/84),3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ski蛋白在食管上皮组织,上皮内瘤变组织和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是6.67%(6/22),45.8%(11/24),70.2%(59/84),3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ski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TNM分期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均关系不大。结论:c-ski可能是一个潜在的癌基因,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与凋亡检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与凋亡的存在及 2者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 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 ,利用透射电镜、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中的胀亡、凋亡细胞及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胀亡及凋亡细胞 ,凋亡指数 (AI)和胀亡指数 (OI)分别为 (1 .7± 1 .2 )和 (3.2± 1 .9)。与MVD低表达组比较 ,高表达组OI较低 ,而AI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或P <0 .0 0 5 )。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存在凋亡和胀亡两种细胞死亡方式 ,2者的存在及分布与MVD有关。 相似文献
17.
食管鳞癌组织中 CTGF 和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食管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并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49例食管鳞癌和41例癌旁组织手术切除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CTGF和VEGF染色方法为SP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49例食管鳞癌CTGF阳性表达23例(46.9%),VEGF表达阳性率均为39例(79.6%),其评分值分别为2.21±1.14和3.69±1.46,41例癌旁组织CTGF阳性34例(82.9%)和VEGF阳性8例(19.5%),其评分值分别为4.45±1.37和1.12±0.74,癌组织CTGF阳性率及评分明显低于癌旁组织(χ2=5.39,P<0.05;t=24.23,P<0.01),但VEGF则相反(χ2=11.39,P<0.01;t=6.19,P<0.01)。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型T1病例CTGF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型T3病例(P<0.01);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型T1及组织学分级Ⅰ级病例VEGF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型T3及组织学分级Ⅲ级病例(P<0.01);CTGF表达评分与VEGF表达评分呈密切负相关(r=-0.54,P<0.01)。结论:CTGF和VEGF可能是反映食管鳞癌进展、生物学行为、转移发生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胎盘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π)在食管鳞癌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81例食管鳞癌组织和43例正常食管组织Cyclin-D1、TGF-β1、GST-π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食管鳞癌和正常食管组织中Cyclin-D1、TGF-β1和GST-π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者在伴有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1和TGF-β1随食管鳞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其表达增强,但其表达与组织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STπ随着食管鳞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表达减弱。结论:Cyclin-D1、TGF-β1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恶性程度有关,GST-π在诊断早期癌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Cyclin-D1、TGF-β1、GST-π可作为对食管鳞癌的诊断指标,尤其是GST-π对食管鳞癌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VEGF、PCNA在口腔鳞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收集原发性口腔鳞癌病理切片标本34例,癌旁正常组织15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和PCNA在口腔鳞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VEGF与PCNA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两者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VEGF和PCN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检测VEGF和PCNA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对口腔鳞癌的病理分级的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简称舌鳞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1]。MicroRNA(miRNA)对多种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起重要的调控作用[2-3]。近年来,本课题组对部分抑癌相关miRNA,如miR-195/34a/26a/375/29b与舌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调控舌鳞癌细胞增殖、周期、迁移、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研究,现将其主要结果及意义作一综述。
1miRNA异常表达与舌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
肿瘤的原发部位、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等因素均可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对有较高复发率和淋巴结转移倾向的舌鳞癌进行早期预测,并制定有效的治疗计划是提高舌鳞癌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临床常用的TNM分期不能完整体现肿瘤的遗传学和生物学特征,深入研究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机制以及肿瘤标记物,将有助于提高该肿瘤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制定个性化的辅助治疗方案,更有效地判断患者的预后。
miRNA是一种内源性的非蛋白编码RNA,长度22 nt左右,与靶基因mRNA结合后可以抑制其蛋白质翻译或使mRNA降解,进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在细胞的多种生命活动,如增殖、分化、生长、新陈代谢、凋亡及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4]。多项研究表明舌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存在miRNA异常表达谱,提示miRNA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