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空腹血糖正常值由6.1mmol/L下调至5.6mmol/L后增加的空腹血糖受损者代谢紊乱相关因素的特征。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综合科2002-01/2003-12收治的26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分为3组,分别为①血糖正常组131例(空腹血糖<5.6mmol/L)。②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39例(5.6mmol/L≤空腹血糖<6.1mmol/L)。③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组195例(空腹血糖≥6.1mmol/L)。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累及血管支数及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越高,表明病变程度越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犤体质量(kg)/身高(m2)犦。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脂、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水平,色谱分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犤(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22.5犦,根据病史描述评价患者吸烟情况及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冠心病患者265例。①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尿酸、三酰甘油水平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与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组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t=4.659~12.744,χ2=5.345,P<0.05)。②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水平: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组的明显高于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明显低于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t=6.120~12.034,P<0.01)。③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率和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与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组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58.8%,62.8%,40.0%;28.7±8.40,39.6±7.3,41.2±9.0,χ2=5.21,7.56;t=6.30,8.380,P<0.01),而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与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组上述指标基本一致(P>0.05)。④相关分析结果:体质量指数、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以及收缩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总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41,0.51,0.47,0.32,0.30,0.14,P<0.01)。结论:在新的空腹血糖分割点下所增加的空腹血糖受损状态的冠心病患者与血糖正常者相比,具有明显的代谢紊乱特征,作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它们聚集在一起具有乘积效应,最终导致心血管事件。患者的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增加,更证实了这一点。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严重,并且与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患者相似。而多因素分析显示空腹血糖并不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影响因子,这提示可能轻度增高的血糖与其他代谢紊乱共同加速了冠状动脉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运用于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的临床意义及护理特点,通过揭示IFG患者血糖波动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其防治提供线索.方法对12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进行3d的动态血糖监测,同时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与护理.结果 12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均顺利完成监测,并且发现总时间的54.7%±18.6%血糖水平高于7.0mmol/L,血糖高峰期约为三餐后1.2±0.6h.结论动态血糖监测所提供的信息对于血糖波动特征及变化趋势的认识、完善血糖监测手段和协助制定IFG治疗策略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加强护理是动态血糖监测系统顺利完成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方法将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18例为FPG组,糖耐量正常(NGT)者12例为NGT组,比较2组动态血糖谱的平均血糖值、3餐前1 h及3餐后2 h血糖水平、血糖漂移情况。结果IFG组的全天血糖平均值、血糖峰值、3餐前1 h血糖、3餐后2 h血糖均高于NGT组(P〈0.01);IFG组血糖峰值,TPG≥7.8 mmol.L-1、TPG〈2.8 mmol.L-1的时间百分比均高于NGT组,血糖谷值低于NGT组(P〈0.01或P〈0.05)。结论IFG组患者整体血糖水平较NGT组高,血糖基线水平上移,IFG患者漂移幅度较NGT组大。  相似文献   

4.
静息心电图正常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静息心电图正常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征。方法 分析 86例静息心电图正常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冠脉病变情况 ,并与同期 330例静息心电图异常冠心病患者相比较。结果 与静息心电图异常冠心病患者相比 ,静息心电图正常冠心病患者以单支病变多见 [5 2 .3% (4 5 / 86 )对 38.79% (12 8/ 330 ) ,P =0 .0 38],多血管病变较少 [4 7.7% (4 1/ 4 5 )对 6 1.2 1% (2 0 2 / 330 ) ,P =0 .0 4 3],平均冠脉病变支数较少 [(1.6 7± 0 .80 )对 (1.95±0 .85 ) ,P =0 .0 0 6 ],Gensini积分低 [(38.1± 30 .78)对 (5 4 .4 4± 38.79) ,P <0 .0 0 1]。在 4 5例单支病变中 ,以前降支病变多见 [6 6 .6 7% (30 / 4 5 ) ];在 4 1例多血管病变中 ,有 31例 (75 .6 1% )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结论 静息心电图正常冠心病患者以单支血管病变多见 ,冠脉病变不太严重 ;在多血管病变中 ,大部分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  相似文献   

5.
刘赵云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12):2406-2408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院1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56例和晚发冠心病组64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二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血脂水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肥胖情况等.[结果]早发冠心病组中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清总胆固醇,肥胖发生率高于晚发冠心病组;而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低于晚发冠心病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发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且以左前降支(LAD)多见,晚发冠心病组以多支病变为主.[结论]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肥胖均是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单支病变为主,以累及LAD多见.  相似文献   

6.
空腹血糖受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海琳 《临床荟萃》2008,23(16):1208-1210
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IGR)是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在1997年引入的概念,是任何一种类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中间阶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血糖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0例初次发病的AMI患者,入院后即刻检查其静脉血糖水平,待病情稳定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入院血糖水平及有无糖尿病分为3组:糖尿病组(DM组),共53例;无糖尿病血糖正常组(NDNH组),共112例;无糖尿病高血糖组(NDH组),共35例。对3组患者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DM组患者以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多见,与NDNH及ND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左主干病变、支架使用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组与NDH组患者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较高,与NDNH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发AMI患者入院血糖水平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患者血脂成分的改变情况。方法收集23例正常糖耐量(NGT)者和新诊断的44例IFG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测定血脂谱。结果IFG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高于NGT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值明显低于NGT组(P<0.01)。结论新诊断的IFG患者已经存在血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2003-01/2003-10在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60例(合并糖尿病组)。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选择本院同期心内科住院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血压与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相匹配的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60例为不合并糖尿病组。采用Judkins冠状动脉造影法对合并糖尿病组和不合并糖尿病组的患者进行常规多体位照射,观察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范围及程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最终进入结果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和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各60例。①两组的病变血管分布情况相似.但合并糖尿病组右冠状动脉病变例数明显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组(48,37例,χ^2=4.88,P&;lt;0.05)。②合并糖尿病组和未合并糖尿病组患者单支、双支、三支病变例数比较基本相似(10,17,33例;17,15,28例,P&;gt;0.05)。③两组的弥漫性病变血管数量(89/74,χ^2=0.94,P=0.33)以及平均累计支数比较无明显差异【89条,(2.38&;#177;0.85)支;74条,(2.18&;#177;0.76)支,P&;gt;0.05】。④合并糖尿病组和未合并糖尿病组患者在冠状动脉50%。74%狭窄,75%-90%狭窄,9l%狭窄至完全闭塞的血管病变程度的数量比较无明显差异(88,89,45条;71,78,47条,P&;gt;0.05)。结论: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病变,除了在右冠状动脉累及数量有差异外,在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性和范围等方面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中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晶玮  赵敏  杜凤和  徐秀英 《临床荟萃》2007,22(17):1245-1246
近年来,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中年人患冠心病人数的增加,不仅降低了患者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还过早地消耗了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增加了社会成本。因此,探讨中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冠心病的早期防治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40~60岁的中年冠心病  相似文献   

11.
王杰  韦永强 《临床荟萃》2011,26(9):797-798
近10多年来,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心病(CHD)关系的研究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CHD的一个新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观察58例老年CHD患者血浆Hcy水平变化,分析两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包括高龄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影像学特点和临床特征,分析老年冠心病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80例,按年龄不同分为3组:中年组(〈60岁),普通老年组(60岁≤年龄〈75岁),高龄老年组(≥75岁)。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尿酸等生化指标;测量身高、体重;调查既往史;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1975年分类标准评价,冠状动脉的危险因素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①普通与高龄老年组冠状动脉积分较中年组高,高龄老年组最明显(P〈0.01);普通与高龄老年组右冠状动脉(RCA)病变比例均升高,高龄老年组右冠状动脉积分高于普通老年组(P〈0.05)。②普通与高龄老年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中年组明显减低(P〈0.05),高龄老年组比普通老年组更低(P〈0.05)。③年龄、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空腹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病史与冠状动脉积分明显相关。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广泛而严重,且心功能差,高龄老年患者更明显;年龄因素不可控制,因此积极干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心脏的活动同时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是指心脏在发生室性期前收缩(VPCs)后,出现短期心率波动的现象,是自主神经对单发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动脉血压波动作出的反应,与压力反射的敏感性密切相关[1].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预测代谢性疾病的角度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诊断下限从6.1 mmol/L下调至5.6 mmol/L的合理性.方法:比较正常糖代谢组(NGT,FPG< 5.6 mmol/L)、空腹血糖受损组1(IFG1,5.6 mmol/L≤FPG< 6.1 mmol/L)和空腹血糖受损组2(IFG2,6.1 mmol/L≤FPG< 7.0 mmol/L)之间代谢指标及发生代谢性疾病风险的差异.结果:与NGT组相比,IFG两组人群的血压、血脂等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与IFG1组相比,IFG2组仅部分代谢指标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NGT组相比,IFG1与IFG2组发生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均升高(P<0.05),而IFG两组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从疾病早期防控的角度出发,将IFG诊断下限下调为5.6 mmol/L是合理的,应加强对人群空腹血糖的筛查.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造影和冠心病危险因素1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义娟  李永强 《临床荟萃》2003,18(6):347-348
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orteriograph ,CAG)是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方法 ,现就 15 2例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CAG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及危险因素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 2例患者 ,男性 10 4例 ,女性 48例 ,年龄 3 4~ 81岁 ,平均 (5 6± 8.4)岁 ;①冠心病组 111例 :包括心肌梗死组 43例 ,心绞痛组 68例 ,呈现典型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改变。②非冠心病组 41例 :包括心肌病 ,心律失常和心瓣膜病 ,高血压 ,脑梗死。1.2 方法 应用Seldinger技术行右股动脉穿刺 ,…  相似文献   

16.
蓝景生  黄照河  潘兴寿 《临床荟萃》2005,20(15):856-858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临床类型患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I(sICAM-I)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I浓度(sVCAM-I)的变化,以探讨sICAM-I、sVCAM-I与冠状动脉循环时间(CCT)和不同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8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测定冠状动脉循环时间和计算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根据CCT分成两组:<0.50s组39例,>0.50s组48例;再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组:轻度组33例,中度组29例,重度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sICAM-I、sVCAM-I,并与29例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AMI患者sICAM-I及sVcAM-I浓度的平均秩次(87.90vs84.90)高于UAP者(74.70vs71.96);UAP者高于SAP者(54.70vs54.07);SAP者高于对照组(27.65vs32.17);CCT<0.50s组sICAM-I、sVCAM-I的平均秩次(39.64,41.72)低于CCT>0.50s组(47.54,45.85),CCT长的冠心病患者血中sICAM-I及sVCAM-I浓度增高;重度及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组sICAM-I(689.0±192.8μg/L,705.0±157.6μg/L)高于轻度组(586.0±134.4μg/L),sVCAM-I浓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关。结论sICAM-I、sVCAM-I浓度与冠心病危重以及CCT有关,sICAM-I可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血清中sICAM-I、sVCAM-I可反映冠心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循环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空腹血糖受损的下限切点下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家庆 《新医学》2006,37(5):283-285
1引言 2004年7月,中国糖尿病学会专门召开会议,主要讨论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的下限切点要不要从6.1 mmol/L下调到5.6mmol/L的问题.关于这问题的来龙去脉,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2003-01/2003-10在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60例(合并糖尿病组)。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选择本院同期心内科住院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血压与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相匹配的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60例为不合并糖尿病组。采用Judkins冠状动脉造影法对合并糖尿病组和不合并糖尿病组的患者进行常规多体位照射,观察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范围及程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最终进入结果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和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各60例。①两组的病变血管分布情况相似,但合并糖尿病组右冠状动脉病变例数明显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组(48,37例,χ2=4.88,P<0.05)。②合并糖尿病组和未合并糖尿病组患者单支、双支、三支病变例数比较基本相似(10,17,33例;17,15,28例,P>0.05)。③两组的弥漫性病变血管数量(89/74,χ2=0.94,P=0.33)以及平均累计支数比较无明显差异犤89条,(2.38±0.85)支;74条,(2.18±0.76)支,P>0.05犦。④合并糖尿病组和未合并糖尿病组患者在冠状动脉50%~74%狭窄,75%~90%狭窄,91%狭窄至完全闭塞的血管病变程度的数量比较无明显差异(88,89,45条;71,78,47条,P>0.05)。结论: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病变,除了在右冠状动脉累及数量有差异外,在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性和范围等方面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空腹血糖(FBG)、血脂(BL)、尿酸(UA)水平以及白细胞(WBC)计数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血脂、尿酸与白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标本79例(冠心病组),健康体检者标本44例(对照组),测定空腹血糖(FBG)、血脂(BL)、尿酸(UA)、白细胞总数(WBC)以及各类白细胞绝对数。结果冠心病组组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和中性粒细胞(N)计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BG、TC、UA和HDL-C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结论 FBG、TC、UA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而HDL-C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切点调整后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方法:62例健康志愿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16例,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组26例,伴糖耐量异常的空腹血糖受损(CGT)组15例。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PPG)、胰岛素(PINS)、C肽(PCp)。用HOMA指数计算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结果:与NGT纽相比IFG与CGT组的HOMA-IR升高(P<0.05)。各组间HOMAβ无显著差异。结论:空腹血糖受损患者,无论其是否伴有糖耐量异常,均存在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