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外引流、内外引流或胆道内支架治疗。术后对患者的胆红素水平、一般症状等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引流成功,单纯外引流14例、内外引流31例、置入金属支架内引流34例。术后患者一般症状、肝功能血清学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疽的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王兢  魏勤  李红旗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9):1494-1495,1499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中的作用。方法 167例恶性梗阻性黄疽实施了PTCD,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了全程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整体护理的方法。结果全部患者通过整体护理,提高了对介入治疗的理解和认识,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顺利地完成了治疗。结论整体护理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穿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梗阻性黄疸多为肝脏、胆囊、胰腺等肿瘤晚期引起,手术切除率低,大部分只能采用姑息治疗,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IED)是对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目的是减轻黄疸、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满足患者和家属一定的心理需求。2006年1月~2009年5月我院共收治1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在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补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1例术后复发及PTCD失败的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结果:3周后黄疸完全消退为64%(7/11),减轻36%(4/11),随访3、6个月生存率为55%、36%。结论:PTGD可作为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复发及PTCD失败的补救治疗。  相似文献   

5.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DCT)并胆道支架植入一种针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减轻黄疸和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常由胰腺癌、胆囊癌、胆管癌以及转移性肿瘤如胃癌胆道转移等所引起[1].以皮肤、巩膜黄染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加重可引起肝、肾功能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不宜手术或无手术机会的患者实施姑息治疗十分必要.减轻梗阻性黄疸(减黄)是治疗的首要问题[2].目前国内外减黄治疗有手术或介入2种治疗方法[1].本院36例不宜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并胆道内支架植入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稳步发展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稳步发展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翟仁友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不同部位的胆管狭窄或闭塞,而致临床上产生黄疸的一组病例。文献报道,仅不足10%的病例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可去除梗阻原因,且手术创伤较大,术后生存期较短。因此,这是一组临床上较为棘手...  相似文献   

7.
胆道腔内放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研究胆道腔内放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并初步探讨其疗效。方法  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放置胆道支架后接受胆道腔内放射治疗。结果  4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 ,1例完成CT随访的患者瘤体缩小。结论 初步观察表明胆道腔内放射可安全有效地控制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8.
恶性梗阻性黄疸支架再梗阻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支架置入后再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发生胆道内支架再梗阻资料完整的5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分析影响胆道支架再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原发肿瘤类型、肿瘤临床分期、梗阻部位、是否合并感染、支架治疗后是否应用抗肿瘤治疗是影响日日道支架再梗阻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临床分期、梗阻部位、是否合并感染是影响胆道支架再梗阻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 肿瘤临床分期、梗阻部位、是否合并感染是评价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支架再梗阻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9.
梗阻性黄疸的CT诊断(附32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CT对梗阻性黄疸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经超声诊断不满意的梗阻性黄疸患者行CT平扫,增强扫描和梗阻局部薄层扫描。结果 32例梗阻性黄疸病例中,良性梗阻性黄疸23例,误诊2例(胆总管等密度结石及慢性炎性狭窄各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9例中,误诊1例(胆总管癌)。结论 CT对梗阻性黄疸有极高的定位与定性诊断收信人.梗阻平面的判定及梗阻端的征象分析,正确解释梗阻原因,可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来常敏  李桂兰 《西南军医》2009,11(5):1006-1007
恶性梗阻性黄疸被发现时多已为晚期,绝大多数患者己失去了外科根治术的机会,部分病例可行姑息分流旁路术,但外科旁路分流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病死率相当高。目前,介入治疗能达到抑制肿瘤的生长,缩小肿瘤,复通胆管的目的,能有效缓解梗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将64例肿瘤晚期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植入术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15例失去手术机会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放置胆道支架后接受肿瘤局部三维适形放疗。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黄疸、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同时取得8例PR、5例SD的近期肿瘤控制率,并发症主要为肝区疼痛,经对症处理症状缓解,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初步观察表明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微创、有效的优点,而适形放疗可减少支架置入后再狭窄阻塞的可能的特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及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2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均经内窥镜逆行胆道造影(ERCP)和CT及MIR确诊。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45岁,均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置入国产金属内支架10枚,行内外引流5例,外引流5例,采用经皮胆道穿刺技术,在DSA监视下,使用胆道介入全套材料在无菌技术条件下进行胆道穿刺。结果:一次成功80%,二次50%,三次10%。10枚支架在通。100%,5例内外引流,外引流5例,成功率100%,无严重的并发症产生。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联合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肝胆湿热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肝胆湿热型)患者80例,其中实验组40例PTCD术后口服茵陈蒿汤2周,单纯PTCD治疗40例为对照组。观察中医症候、肝功能、免疫指标改善情况,并随访观察12月,统计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结果实验组能明显改善中医症候、KPS评分、肝功能、免疫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1年生存率为28.2%,中位生存时间7.6月。结论茵陈蒿汤联合PTCD能有效改善肝胆湿热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秦红军  熊荣碧 《武警医学》1994,5(6):354-355
恶性梗阻性黄疸22例误诊原因分析武警四川总队医院秦红军,熊荣碧,晏银模,罗伟(乐山614000)恶性梗阻性黄疸(M01)是由于胆囊、胰腺、胆管、Vater壶腹或胆道附近的其它肿瘤致胆道阻塞所引起的黄疸,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很易误诊或漏诊。为提高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PTCD)后植入胆道金属支架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先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再在DSA下经PTCD窦道植入胆道金属支架,将外引流转变为内引流。结果 60例术前血清总胆红素(449.6±189.1)μmol/L,术后1 w与1个月时,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下降到(213.6±43.7)μmol/L与(174.2±51.5)μmol/L(P〈0.05),碱性磷酸酶与丙氨酸转氨酶也下降明显(P〈0.05)。出现并发症27例(45.0%)。结论经皮经肝胆道内置引流术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简便、可重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附23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和介入动脉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 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共植入胆道内支架24枚,其中:原发性肝癌3例,胰腺癌2例,胆管癌14例(肝门胆管癌10例,胆管癌4例),胆囊癌肝门转移2例,转移癌2例。23例患支架植入术后全部行介入动脉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结果 23例采用经皮肝穿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20例一次性植入内支架,另3例胆汁外引流后,再放置金属内支架,全部患黄疸消退均较满意(100%),全组病例1个月、3个月、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23/23),91.30%(21/23),60.87%(14/23),术后早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内支架置入术和介入动脉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方法简单,疗效确切,能提高患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梗阻是指良性或恶性病变所致的梗阻性黄疸,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肝功能衰竭和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外科手术创伤大,且大部分病人失去手术机会.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治疗梗阻性黄疸作为介入放射学的一项新技术,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展以来,我们先后对32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近期并发症的原因及临床表现,总结诊疗经验,降低其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29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接受PTCD患者术后2周内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 58例患者(19.6%)术后出现并发症,包括胆道感染29例、肝动脉出血6例、急性胰腺炎15例、胆心反射6例、肾衰竭1例、再发胆道梗阻2例。其中2例胆道出血患者、3例胆道感染患者及1例肾衰竭患者经治无效死亡,余患者均病情好转。结论 PTCD术后并发症种类较多,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死亡。通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及术后积极处理,可有效防止多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PTCD在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透皮经肝胆造影及引流术(PTCD)对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3例经CT,MRI和超声或活检证实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男性34例,女性29例,年龄68~96岁,平均78.5岁),其中,胆管癌20例,胆囊癌8例,肝癌8例,肝转移瘤10例,以及胰头癌17例,均接受了PTCD,19例又经胆道内支架植入。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PTCD在所有患者中获得了技术成功。介入治疗后,患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诸如黄疸、发热、皮肤瘙痒等均得到有效控制和明显缓解,血清总胆红素(STB)与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本组患者中PTCD引起的并发症有胆道少量出血,发热,肝区疼痛等,但这些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很快消失,未发生与该治疗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PTCD是姑息性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常见问题的处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介入治疗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的治疗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我们总结12年来800余例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病例的经验;详细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研究介入治疗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详细讨论胆管引流方法和胆管支架植入的时机和适应证;提出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抗生素和止血药物的应用等见解;总结止痛剂的术前术后临床应用;对术后胰腺炎的发生和处理方法以及围手术期病死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我们的经验和教训能够对介入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