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台湾作家余光中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我的四个假想敌》。文中说,他有四个女儿,他很爱她们。在她们都还很小的时候,他就在害怕有朝一日失去她们。失去她们的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她们一个个地恋爱了、结婚了。于是,他想象中的四个要追求他的四个女儿的男孩子,就成了他的四个假想的敌人。 相似文献
3.
5.
6.
许多家庭的亲子关系是倒置的.面对“孩子化父母”,儿女应学会说“不”。
父亲和母亲,是两个伟大的词汇。因为,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照料者.也是孩子人格的基石。
但是,有许多家庭.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是倒置的。父母控制不住随心所欲的“孩子”,孩子则善于为父母考虑、特别有自制力的“父母”。[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儿女同父母的“舞步”李晓白,西茹○我感觉家庭就如同一个小舞台,每个人的角色都是固定的。最初,子女被父母分派了某种角色;反过来,子女扮演的角色又强化了父母原来扮演的角色。●如果是在一个不健康的家庭关系中,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作用还会陷入不可摆脱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读者》杂志在几年前登过一篇文章说,父母是将儿女与死亡隔开的一道墙,父母不在了,儿女就要面对死亡了。这段话给了我心灵莫大的震撼,特别是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对这段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父母也越来越担心牵挂了,特别害怕哪一天没有爸妈可以叫了。 相似文献
9.
10.
11.
父母年迈更需儿女关怀岁月无情的将皱纹一道道刻上父母的额头,记录着曾经为儿女付出的种种艰辛。父母年纪大了,却总闲不下来。母亲每天忙东忙西,洗洗涮涮,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但有时总会用手揉揉膝盖;父亲虽然退休了,还是 相似文献
12.
子女长大成人,越来越独立;父母心中也会因为子女的独立而产生越来越强的孤独感。互相关爱,积极沟通并非说说而已,还要看行动。为此,《药物与人》杂志倡议—— 相似文献
13.
最近在做一个课题,是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为此做了大量的测试和访谈。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总体心理素质是好的、健康的。可是在这同时,在主流的背后,有一种现象让我有一种深深被刺痛的感觉,那就是有少部分学生的“抑郁”。 相似文献
14.
律师同志:我是一个远郊农民。今年56岁。我与妻子生育二男一女,他们均已成家立业,分灶另炊。由于我患有严重的风湿病,早几年就不能下地干活了。去年6月,我妻子心脏病突发,不治身亡,离我而去。从此,我失去了生活来源。现在,我唯一的指望就只有依靠儿女们了。可当我找儿女们要生活费时,二儿子竞以我不到60岁、还不具备赡养条件为由而拒不给付生活费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20.
“上课不专心听讲,讲悄悄话,做小动作;边做作业边玩,磨磨蹭蹭;做事情总是有始无终……”我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看到不少父母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以致学习成绩欠佳而苦恼,并四处寻找纠正的良策。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应该了解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以便尽早消除这些原因。运动不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患有以注意缺陷为主要表现的“儿童多动症”患儿,多数都有“感觉统合功能失调”的毛病。所谓“感觉统合功能失调”,是指大脑不能将来自身体各部的感觉信息进行充分的加工整理。因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