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的难治因素并观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影响及作用。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45例设为观察组,并随机选择非糖尿病的消化性溃疡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溃疡愈合率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及阴转率。对45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结果。结果观察组溃疡治愈率、Hp感染率及转阴率均差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到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多数以餐后上腹饱胀、胃溃疡多发、溃疡面大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在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45例患者中,仅1例因溃疡加重转入外科治疗,余44例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与单纯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溃疡愈合率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及阴转率相比较,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各项数据均低于非糖尿病患者,在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45例患者中,仅1例因溃疡加重转入外科治疗,余44例均病情好转出院,本研究证明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有无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对78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患者进行葡萄糖呼气试验。结果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阳性率分别为4.3%(2/46)、6.3%(2/32),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健康对照组在基础值及试餐后氢呼气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并未出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只需进行根除H.pylori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比较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16例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实验组)和110例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生部位、最大直径、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根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上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胃溃疡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0.00%vs 36.36%),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1.03%vs 5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消化性溃疡最大直径>10.0 mm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1.90%vs 2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愈合率和H.pylori根除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8.45%vs40.91%、45.33%vs 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6.72%vs 59.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部位主要为胃部,病灶直径较大较深,出血风险更高,临床治疗难度更大,愈合和H.pylori根除效果较单纯消化性溃疡者差.  相似文献   

4.
背景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发病的相关因素,以期能够降低消化性溃疡发病率。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21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189例慢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消化性溃疡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合并有抑郁症、高血压、胆囊结石、反流性食管炎、痛风以及脑血管疾病。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伴随有抑郁症、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H.pylori感染、吸烟以及饮酒是消化性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减少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使用、治疗H.pylori感染、戒烟戒酒以及保持心情愉悦可有效降低消化性溃疡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从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选取符合该次研究条件的48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单纯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选取4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症状和体征,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胃溃疡、复合溃疡的发生率和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溃疡直径大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的发生率较高,而对照组腹痛反酸和嗳气等症状发生率较高。结论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溃疡,应对糖尿病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加强重视,给予有效的胃镜检查,尽早掌握患者的溃疡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者的耐药性。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H.pylori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实验组40例为消化性溃疡合并糖尿病患者,而对照组为单一消化性溃疡患者40例,对H.pylori培养并进行耐药性实验,比较两组患者H.pylori耐药。结果实验组40例株H.pylori培养成功率为90%,高于对照组(培养成功率为72.5%)(P<0.05);实验组21株对克拉霉素耐药,耐药率为52.5%;17株对阿莫西林耐药,耐药率为42.5%;19株对左氧氟沙星耐药,耐药率为47.5%,高于对照组(30%、12.5%、15%)(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组H.pylori耐药率要高于普通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时要加强患者耐药性实验,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药物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由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或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医院2010年3月-2012年7月诊治的15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将其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同一时间段到消化科就诊的234例非消化性溃疡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结果 胃溃疡组感染H.pylori的几率是对照组的2.308倍,十二指肠溃疡组是对照组的8.186倍;胃溃疡组服用NSAIDs的几率是对照组的6.072倍,十二指肠溃疡组是对照组的2.823倍;胃溃疡组同时感染H.pylori和服用NSAIDs的几率是对照组的14.972倍,十二指肠溃疡组是对照组的28.873倍.结论 H.pylori感染同时服用了NSAIDs患者增加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危险性,两种因素同时存在可以起协同作用,增加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5—9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35例作为实验组,并且选取同期治疗的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患者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溃疡的位置。结果实验组患者容易发生复合型溃疡,对照组患者多发生十二指肠溃疡,两组患者均有恶心、反酸、呕吐等症状,实验组患者在食欲下降方面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在患病部位和症状反应等都与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有着差别,在诊断时需要注意区别,从而保证诊断的准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在消化性溃疡及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发病中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于1999年7月至2004年12月选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的80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208例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与同一时期就诊的2061例非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进行NSAIDs服用史的调查和H.pylori感染的检测。结果服用NSAIDs合并H.pylori感染者患胃溃疡的OR值明显高于单纯服用NSAIDs者和单纯H.pylori感染者患胃溃疡的OR值之和;服用NSAIDs合并H.pylori感染的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OR值均低于单纯服用NSAIDs和单纯H.pylori感染的胃溃疡患者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OR值之和;与无溃疡未服NSAIDs者比较,偶尔服药者溃疡出血与短期服药者及长期服药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SAIDs和H.pylori感染在胃溃疡的形成中具有协同作用;在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中无协同作用;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与服用NSAIDs的时间长短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101例H.pylori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P0.05),且患者耐受性佳,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对H.pylori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H.pylori的根除率,并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年间来该院进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90例患者。其中40例患者为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作为研究组;50例患者为单纯消化性溃疡,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根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类患者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差异,而且对于其治疗,不能直接按照单纯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方式进行。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该院近期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溃疡部位、溃疡面积、临床症状表现和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等情况,并对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和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统一的三联疗法,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然后对以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溃疡部位主要以胃部溃疡为主,多数患者溃疡面积直径10 mm,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以胃部溃疡为主,在治疗效果方面,治疗效果为痊愈和有效的比率分别为65.31%和32.65%。以上各项数据结果与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与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患者比较,在溃疡部位、溃疡面积、症状表现等方面比较,结果各异。而且在同样的治疗方法面前,康复效果差于后者,因此需要加强糖尿病患者消化性溃疡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以此为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方法分别选取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72例以及单纯消化性溃疡患者72例,分别设定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征得患者同意后对其进行调查研究。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与出现溃疡的具体部位进行观察与并比较。结果患有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观察组患者在患病率方面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但在十二指肠部位的溃疡上,对照组的溃疡发病率则要高于观察组患者,在上腹痛的发生率上,观察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食欲是否出现减退方面,观察组则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无论在临床表现上还是发病的部位上与未患有糖尿病的单纯消化性溃疡患者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不应按照治疗单纯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经验对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提升该院治疗水平。方法选择该院于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36例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该院收治的36例常规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使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表现、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表现较对照组更为严重,治疗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治疗中较消化性溃疡患者更为复杂困难,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和延长治疗时间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黄连素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110例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55例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接受黄连素辅助治疗,对照组55例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接受奥美拉唑、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对比2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效果,即溃疡愈合情况、Hp根除率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实验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100.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Hp根治率为98.18%,对照组患者Hp根治率为94.55%,2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根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共计存在5.45%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纳差,对照组共计存在20.00%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主要不良反应为口腔金属味、恶心、头晕,实验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黄连素辅助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溃疡面的愈合,提高Hp根除率,同时可以降低患者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对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对消化性溃疡协同致病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胃溃疡40例(A组)、十二指肠溃疡40例(B组),另选消化内科其他就诊非消化性溃疡患者50例作为对照(C组),比较三组NSAIDs使用情况、H.pylori感染率,比较H.pylori(-)/NSAIDs(-)、H.pylori(+)/NSAIDs(+)、H.pylori(-)/NSAIDs(+)、H.pylori(+)/NSAIDs(-)时三组分布例数。结果A组NSAIDs使用率显著高于B、C组(P0.05),B组H.pylori阳性率显著高于A、C组(P0.05)。H.pylori(+)/NSAIDs(+)、H.pylori(-)/NSAIDs(+)时A组占55.6%、50.0%高于另外两组,而H.pylori(+)/NSAIDs(-)时B组占比较高。H.pylori(+)/NSAIDs(+)是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OR值为20.013。结论NSAIDs与H.pylori均为十二指肠溃疡的危险因素,但两者并无协同作用,以H.pylori感染风险更高,而两因素在胃溃疡患者中具有显著协同作用,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0引言胃或十二指肠黏膜的局限性组织缺损,表浅者为糜烂; 深达肌层者为溃疡.组织缺损系由胃酸、胃蛋白酶自我消化所致,故称消化性溃疡.近年发现其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关系密切,故对H pylori(+)者又称H pylori相关性溃疡. 1临床表现及类型起病缓慢,病程迁延,上腹痛具有周期性、节律性等特点,伴反酸嗳气,上腹部有局限性压痛,可有神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艾滋病、肝病和普通人群上中腹不适的患者胃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发生率的异同,以发现H.pylori感染在诱发艾滋病患者和肝病患者消化性溃疡过程中作用的异同。方法艾滋病组患者46例,肝病组患者668例,非艾滋病非肝病普通人群对照组226例,均有上腹不适,行胃镜检查,活检组织分别进行快速尿素酶和Warthin-Starry银染检测H.pylori感染,同时记录内镜下发现的病变。结果肝病患者H.pylori感染率(36.08%)低于艾滋病患者(43.48%)和普通人群对照组(59.73%)(P〈0.05),艾滋病患者H.pylori感染低于普通人群对照组患者(P〈0.05);肝病伴发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45.22%)低于普通人群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80.49%)(P〈0.05),艾滋病伴发消化性溃疡的H.pylori感染率(50.00%)与普通人群无差异(P〉0.05)。结论 H.pylori肝病患者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不像普通人群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密切;而艾滋病患者中H.pylori感染率即使低于普通人群,H.pylori感染仍是促进艾滋病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elicobacter phylori(H.pylori)与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H.pylori阳性患者1 887例和H.pylori阴性患者685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其比值比(OR)和95%CI,以此确定H.pylori感染是否是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的独立因素。结果 10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H.pylori阳性38例,H.pylori阴性62例。364例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患者,H.pylori阳性195例,H.pylori阴性169例。非肝硬化患者消化性溃疡H.pylori阳性1 654例、H.pylori阴性454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OR=0.25,P0.001)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OR=0.52,P0.001)H.pylori感染率较低。结论 H.pylori感染可能不是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200例老年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及20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消化性溃疡患者为对照组,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为实验组,对两组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统计,观察两组老年患者临床特点、HP感染情况及溃疡部位。结果对照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与实验组老年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之间对比的临床特点、HP感染情况及溃疡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现象较为多见,溃疡直径较大,且复合溃疡及胃溃疡发生情况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