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达到2% ,据统计,我国已确诊的糖尿病病人达 4000万,并以每年100万的速度递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多发生在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病人在胰岛素治疗突然中断或减量时,或在急性感染、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外伤或手术等情况发生时,体内糖代谢紊乱加重,脂肪分解加速,酮体生成增加,超过了利用,导致酮体在血液内堆积,使血酮体增加,产生酮症酸中毒.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云鸿 《新医学》2006,37(6):403-404,409
1引言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为常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引起昏迷,导致死亡,是临床内科急症之一.当1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治疗中断或剂量不足,体内有效胰岛素严重缺乏时,或2型糖尿病病人遭受各种应激,例如感染、饮食不当、外伤、手术、妊娠和分娩、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情况时,升血糖激素不适当升高,使原已功能不全的胰岛B细胞逐渐衰竭,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导致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脂肪动员和分解加快,体内的有机酸和酮体聚积,当酮体生成量增多超过机体利用量,血中酮体堆积时,称为"酮血症",尿酮体排出增多称为"酮尿症",临床上统称为"酮症",当糖尿病病人因有机酸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此时除血糖增高,血、尿酮体强阳性外,还应包括血pH值下降,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小于13.5mmol/L,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昏迷,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急性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多见于1型或2型重症糖尿病患者.是由于胰岛素的严重不足,脂肪酸燃烧产生大量的酸性酮体代谢产物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病人血D-3-羟丁酸与尿酮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糖尿病时血D-3-羟丁酸与尿酮体定性测定的关系。方法 观察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无酮症患者4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9例以及健康体检者60例的血D-3-羟丁酸、尿酮体的变化;1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D-3-羟丁酸、尿酮体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无酮症组D-3-羟丁酸阳性率与酮体阳性率有显著差异,糖尿病无酮症组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D-3-羟丁酸水平有很显著差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在治疗前D-3-羟丁酸水平明显升高,而尿酮体的升高幅度低于D-3-羟丁酸,治疗后D-3-羟丁酸水平开始直线下降,而尿酮体却在明显升高后降低。结论 D-3-羟丁酸是糖尿病的重要监测指标,可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提供早期诊断,可避免治疗过程中单纯测定尿酮体给人造成的误导,可对治疗效果提供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1型糖尿病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例1型糖尿病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误诊为急性胰腺炎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误诊率30.4%.7例因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就诊,入院后查血淀粉酶、脂肪酶、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均升高,误诊为急性胰腺炎.予相应治疗病情改善不明显,经血糖、尿酮体测定及血气分析明确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转入内分泌科,进一步查C肽、糖化血红蛋白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补充诊断1型糖尿病,予补液、胰岛素及纠正酸中毒等治疗后均病情缓解出院.结论 对出现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的患者应常规进行血糖和尿酮体测定,避免漏诊1型糖尿病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相似文献   

6.
妊娠合并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 (diabeticketoaci dosis,DKA)是一种可危及母儿生命的产科严重合并症。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加重 ,出现脂肪分解加速 ,产生酮体 ,酮体在血中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称为酮症酸中毒。Ⅰ型糖尿病患者孕期比Ⅱ型糖尿病或妊娠期糖尿病 (gestationaldiabeticmellitus ,GDM)者更易发生DKA。糖尿病孕妇并发酮症酸中毒时母儿死亡率剧增。尽管经过积极正确处理 ,目前DKA孕妇死亡率已明显下降 ,但孕妇发生DKA后胎儿死亡率高达 50 %。妊娠期DKA在临…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作为常见病与多发病在我国有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常见的多为1型和2型糖尿病。国内对糖尿病分型的实验室指标主要是血C肽和胰岛素测定。目前相关文献[1-3]多把酮体检测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及判断预后,1,5-脱水葡糖醇检测主要用于糖尿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在一定诱因下,糖尿病加重时,机体产生大量的酮体,酮体超过外周组织利用的量时,则造成血中酮体升高或尿中酮体出现,称酮症。若代谢紊乱则进一步加剧,血酮体浓度继续升高,超过体内酸碱平衡调节能力,则血pH下降,造成酮症酸中毒。严重者出现昏迷[1]。早期酮症常仅有多饮、多食、疲倦,当酸中毒时,病情恶化,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伴有头痛、嗜睡,呼吸深大,呼气中有烂苹果味。因此早期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对挽救母婴生命,促进疾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现就1例…  相似文献   

9.
对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根据血糖情况调节胰岛素用量,观察血糖和酮症酸中毒纠正情况.结果本组患者血糖及酮体控制理想,减少了患者多次针刺的痛苦.提示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过程中加强血糖监测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对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根据血糖情况调节胰岛素用量,观察血糖和酮症酸中毒纠正情况。结果本组患者血糖及酮体控制理想,减少了患者多次针刺的痛苦。提示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过程中加强血糖监测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特点是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时,脂肪分解加速,大量脂肪酸经β氧化产生大量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血清酮体超过正常水平时称为酮血症.尿酮体排出增多称为尿酮.临床上统称为酮症[1].  相似文献   

12.
董晓芬 《全科护理》2014,12(9):812-813
[目的]探讨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护理要点。[方法]对12例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急救过程进行有效的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及时心理护理、饮食及运动指导。[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并配合护理干预,病人血糖控制良好,酮体转阴后未再反复。[结论]加强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β-羟丁酸测定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检测96例糖尿病非酮症患者(糖尿病非酮症组)、2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60例正常体检人员(正常组)血清中的β-羟丁酸、空腹血糖(FBG)及尿酮体,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血β-羟丁酸(1.75±1.77)mmol/L、FBG(14.27±5.1mmol/L、尿酮体阳性率85.7%;糖尿病非酮症组血β-羟丁酸(0.275±0.34)mmol/L、FBG(11.34±3.65)mmol/L、尿酮体阴性;正常组血β-羟丁酸(0.16±0.09)mmol/L、FBG(4.69±0.36)mmol/L、尿酮阴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血β-羟丁酸、FBG、尿酮体与糖尿病非酮症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β-羟丁酸有助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其敏感性高于尿酮体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儿童Ⅰ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2012年7月收治住院40例诊断为Ⅰ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将其随机分成胰岛素泵组和对照组各20例。胰岛素泵组应用美敦力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对照组予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监测患儿2周后血糖降至预定水平、3d后尿酮体消失、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胰岛素泵组患儿的血糖控制水平好,酮体消退早,酸中毒纠正后无反复,低血糖发生率低(P〈0.05)。结论:耐心细致的护理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儿童Ⅰ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效果优于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  相似文献   

15.
以酮症起病的成人糖尿病30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翠颜  林健才 《临床荟萃》2007,22(2):117-118
糖尿病酮症是由绝对或相对的胰岛素缺乏,导致酮体产生所致。自发糖尿病酮症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被认为是速发1型糖尿病的基本特征。但临床上常常能见到以糖尿病酮症起病的成人患者,目前对其分型比较困难。我们对30例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自2000年1月至2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β-羟丁酸与酮体粉剂半定量法检测间关系及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36例糖尿病无酮症(NDK)患者、3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51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血清β-羟丁酸、血清酮体粉剂半定量法检测,并观察1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治疗前、治疗中血清β-羟丁酸、酮体粉剂半定量法检测值的变化。结果 DKA组与NDK组、DKA组与健康对照组、NDK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β-羟丁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DKA组与NDK组、DKA组与健康对照组的酮体粉剂法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NDK组与健康对照组酮体粉剂法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K组血清β-羟丁酸阳性率明显高于酮体粉剂法阳性率(P0.01);DKA组在治疗前血清β-羟丁酸明显升高,酮体粉剂法结果升高幅度低于血清β-羟丁酸;治疗中血清β-羟丁酸水平开始直线下降,酮体粉剂法值却在明显升高后降低。结论血清β-羟丁酸检测比血清酮体粉剂半定量法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诊断、病情监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糖变化,探讨其化疗的安全性.方法:对60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恶性肿瘤患者,依据肿瘤部位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化疗前、中、后进行血糖监测、干预和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累计完成286个化疗周期,化疗后第1天血糖较化疗前显著升高,后逐渐下降,化疗后7 d血糖已降至化疗前水平.4例患者化疗期问出现血酮体升高、尿酮体阳性,经调整胰岛素用量后血糖逐渐下降,顺利完成化疗.结论: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后血糖可升高,有效控制血糖其化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使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和分解加速,大量脂肪酸在肝脏产生酮体,导致血清酮体积聚,超过机体的处理能力,引起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性,54岁,1997年10月8日入院。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成双,左侧明显,不伴头痛、头晕及呕吐,无明显多尿、多饮、多食、消瘦。2天前来我院眼科门诊检查发现“双眼视网膜病,左眼外直肌不全麻痹”,考虑糖尿病,遂查空腹血糖达11.4mmol/L,尿糖((?)),酮体((?)),在急诊室治疗,酮体阴转后收入病房。入院查BP 25/15kPa(188/112mmHg),心肺腹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双眼视力均为1.0,左眼向外侧运动轻度受限;双眼底视网膜可见散在出血及灰色渗出团块,左眼较重;眼底荧光造影示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前期)。血糖11.6mmol/L,尿糖((?)),酮体((?))。诊断:①Ⅱ型糖尿病并酮症、外展神经  相似文献   

20.
任建功 《临床荟萃》2004,19(11):608-608
患儿,女.4岁.2岁时因口渴、多饮、多尿、昏迷.在当地医院住院,查血糖31.2mmol/L.尿糖( ).尿酮体( ),诊断为“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应用普通胰岛素降糖、大剂量补液及其他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酮体转阴,此后长期控制饮食.常规使用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商品名:诺和灵R、诺和灵30R)等治疗,患儿再无明显口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