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为制订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例护士针刺伤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75.0%的针刺伤发生在操作后整理用物、回套针帽、处理废弃物等环节;发生部门以ICU(40.0%)、神经外科(30.0%)为主;95.0%针刺伤人员未戴手套.结论 护士缺乏职业安全防护意识,亟需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健全针刺伤报告与监测体系,并通过制订相关措施降低针刺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3.
4.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刺伤是一种意外伤害 ,可导致患者损伤局部出血[1] ,同时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由此接种到受伤者体内。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2 ] 。 2 0 0 3年英格兰国家稽查办公室等机构报道针头刺伤率占医务人员总意外事件的 17% ,其中 4 1.2 %的护士有过锐器伤害经历[3] ,这与绝大多数穿刺术是由护士执行有关。我国是肝炎的高发区 ,乙肝总感染率高达 6 0 %左右 ,乙肝病毒 (HBV)携带者已有 1 3亿[4 ] ,艾滋病毒 (HIV)的感染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 ,故护士特定的工作性质 ,使护理人员面临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实习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6名实习生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 控制了血液传播,降低了传染率,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实习生的身心健康.结论 针对此问题制定相应对策,从而提高实习生的防护意识,保障自身安全和健康. 相似文献
6.
7.
在2006年对我院462名护理人员进行了一年时间的护理工作考查与分析,对目前护士针刺伤危害和防护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1针刺伤的危害性1.1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其它途径,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过针刺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有资料显示1次被H IV或HCV污染的针刺伤后感染的机会为6%~30%[1]。针刺伤后是否引起感染不但与涉及的病原体密切相关,而且与针头种类… 相似文献
8.
不同静脉留置针对护士造成针刺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对护士造成针刺伤的影响。方法:将2006-03~2007—02的398例年龄在14~82岁之间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2例,使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安全静脉留置针;对照组196例,使用传统静脉留置针。均由ICU工作3a以上的护士进行穿刺;然后统计对患者穿刺过程中造成针刺伤的发生率。结果:安全静脉留置针对护士造成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静脉留置针。结论:选择具有防护作用的医疗器具能有效减少护士的职业性伤害,提高护士的安全及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省急诊科护士针刺伤的现状及原因,以进一步加强职业防护意识与管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南省急诊专科护士及我院急诊科护士共110名进行针刺伤情况调查分析。【结果】46.0%的急诊护士有针刺伤的经历。其中,引起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有:针头/锐器放置不当、处理他人未处理用物、被他人不慎刺伤、因病人躁动被刺伤。急诊护士发生针刺伤最多的职称为护士及护师,发生率为89.1%。急诊护士对于针刺伤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高,针刺伤上报率偏低,为10.9%,上报率低主要原因为医院.没有登记报告制度、护士认为没有必要报告以及针刺伤后不知向谁报告。【结论】在临床实际中,相关预防针刺伤措施仍未完全实施。应在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的基础上落实针刺伤后的处理程序,切实做好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10.
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及其对策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急诊护士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这其中包括处于潜伏期和诊断前的传染病患者,因此针刺伤对急诊护士来说,危害性更大。为此作者对急诊护士针刺伤情况及其应对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进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280名临床护士进行现状调查。结果 59.2%护士1年内发生过针刺伤,22.8%护士在过去一年内发生针刺伤超过3次,而且护龄均小于10年,其中中专学历40人;针刺伤72.6%发生在拔针时,27.4%发生在处置针头时。结论 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与医院的管理和护士的防范意识、专业水平、工作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院241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41名护士中最近6个月发生过针刺伤的185人,占76.8%,主要为注射或抽血后处理注射器的过程中(28.2%)和浸泡前取下针头时(29.6%);操作时不戴手套的124人(51.5%);针刺伤后没有向上级汇报的21 0人,占87.1%;针刺伤后表现为无可奈何的125人(51.9%),感到害怕的96人(39.8%);护士认为领导对针刺伤不重视的169人,占70.1%;伤后能采取较正确的方法处理伤口的仅占44.0%.[结论]护理人员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刺伤后大多数护士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及针刺伤预防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12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护士对针刺伤预防知识及安全操作行为认知程度不高,在过去的6个月内有112人(441次)发生过针刺伤,人均刺伤3.7次。[结论]临床护士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应规范护理操作,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建立健全针刺伤的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院241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41名护士中最近6个月发生过针刺伤的185人,占76.8%,主要为注射或抽血后处理注射器的过程中(28.2%)和浸泡前取下针头时(29.6%);操作时不戴手套的124人(515%);针刺伤后没有向上级汇报的2l0人,占87.1%:针剌伤后表现为无可奈何的125人(51.9%),感到害怕的96人(39.8%);护士认为领导对针剌伤不重视的169人,占70.1%;伤后能采取较正确的方法处理伤口的仅占44.0%。[结论]护理人员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刺伤后大多数护士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5.
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405,自引:7,他引:405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刺伤原因、环节,有关防护的概念及安全操作行为等问题.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对参加全国护理学术会议及北京7家医院部分临床护士共1075名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护士中866人发生过针刺作,发生率80.6%;被调查者年人均刺伤3.5次,其中74.5%被污染针头所刺伤;操作后整理用物特别在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时刺伤率高达36.0%;护士在取静脉血及输液时戴手套率很低,仅7.7%,回套针帽率高达57.0%;在刺伤发生后向上级何等了汇报的仅占10.2%.结论临床护士的防护意识淡漠,针刺伤发生率高.因此,加强"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建立并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是当前职业防护面临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6.
对护士职业性伤害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如下。
1引起护士职业性伤害的原因
1.1受传染性疾病感染的机会增加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增加,门诊就诊人群不再仅限于患有疾病的人群,许多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也进入到医院门诊进行咨询、保健、检查,从而使门诊人流量加大,门诊护士接触各种疾病的机会也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17.
18.
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安全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爱美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80-80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被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并可能产生致命后果,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因而,医务人员应该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并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19.
对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如下。1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原因分析1.1经常接受垂死状态和死亡现象的刺激一个患者的死亡对护士的心理影响比每天处理危重患者产生的心理影响大得多,心理压力的强度远比其发生频率产生的心理影响严重,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士的直接心理压力外,还导致继发影响,它使护士产生一种紧张感,认为自身工作中的很小失误或差错即会导致患者死亡,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更易发生差错事故。 相似文献
20.
护士发生血源性针刺伤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分析肿瘤科护士多次发生血源性针刺伤的原因,以提出预防对策。[方法]抽取2004年2月-2005年2月在我院肿瘤科参加正常轮班的护士39人,按病区分组,对血源性针刺伤情况每周进行登记。[结果]12名护士1年内发生血源性针刺伤超过3次,护龄均小于10年,其中中专学历9人,性格急躁者8人。[结论]护士多次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与医院的管理和护士的防范意识、专业水平、工作经验、性格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