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T3~T4N0~N3期鼻咽癌单纯放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不同T分期与N分期对局部晚期鼻咽癌单纯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556例T3~T4N0~N3期(1992年福州分期)鼻咽癌初治患者临床资料。全组病例均采用面颈联合野照射技术给予单纯常规放疗。原发灶照射总剂量66~80Gy(6.5~8.0周完成),颈淋巴结转移灶照射总剂量60~70Gy(6~7周完成)。结果 全组病例5年总生存率为66.4%。T3期5年总生存率为69.1%,T4期的为59.0%(P〈0.05);两者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以及无转移生存率均无差别。N0、N1、N2、N3期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0%、66.0%、57.6%、29.4%(P〈0.01),N分期越高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越高。结论 单纯常规放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N分期是影响疗效及预后的主要因素,T分期为次要因素。对不同N分期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进行分层放化疗,对于解决治疗失败的原因——复发与远处转移也许会起到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T3—4N0—1M0期鼻咽癌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61例T3 ̄4N0 ̄1M0期鼻咽癌病人分为单纯放疗、同步放化疗、序贯化放疗分段超分害四组治疗,结果认为此期病人前两种方法优于后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分析T3N0~1M0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单纯放射治疗与同期放化疗两种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初治鼻咽癌患者781例,均有完整鼻咽和颈部MRI资料,且均无远处转移。按照2008中国鼻咽癌分期标准重新分期,82例行单纯放疗或同期放化疗的T3N0~1M0期患者入组,分为单纯放疗(A组)46例,同时期放化疗(B组)36例。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单因素分析显示A组和B组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93.5 %和100 %(P=0.046),5年无瘤生存(DFS)率分别为85.2 %和91.7 %(P=0.498)。N分期是鼻咽癌DFS的影响因素(P=0.026)。分层分析显示:T3N0M0期患者A组和B组5年OS率分别为94.7 %和100 %(P=0.432);T3N1M0期A组和B组5年OS率分别为92.6 %和100 %(P=0.066);T3N1M0期A组和B组5年DFS率分别为73.7 %和89.3 %(P=0.244)。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期放化疗不是 T3N0~1M0期鼻咽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HR=0.019;95 % CI 0~21.793),N分期不是影响T3N0~1M0期鼻咽癌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HR=0.203;95 % CI 0.135~1.231×104)。结论 T3N0M0期患者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疗效无差异, T3N1M0期患者行同期放化疗能否改善生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PF方案新辅助化疗加局部放疗治疗T4N0M0鼻咽癌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单纯放疗与PF方案新辅助化疗+局部放疗T4N0M0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64例T4N0M0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2例行单纯放射治疗(单放组),32例接受PF(DDP+5-Fu)方案新辅助化疗,2个疗程后加放疗(PF组).结果单放组和PF组在半量(36 Gy)时鼻咽病灶有效率(PR+CR)分别为53.1%和68.7%(P>0.05);全量放疗结束时鼻咽病灶有效率(PR+CR)分别为81.2%和93.7%(P>0.05).放疗毒副作用所致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等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PF方案新辅助化疗加局部放疗治疗T4N0M0鼻咽癌较单纯放疗局控率较好,但前者毒副作用较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调强放疗(IMRT)联合化疗在治疗T1-2N1M0期鼻咽癌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8—2016年间浙江省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根治性治疗的T1-2N1M0期鼻咽癌患者34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IMRT,分为单纯放疗组(RT组)和放化疗组(CRT组),后者又分为同步放化疗组(CCRT组)、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组(IC+CCRT组)和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组(CCRT+AC组)。采用Kaplan-Meier法评价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LRFFS)、远处无转移生存率(DMFS)、无进展生存率(PFS)、肿瘤特异生存率(CSS)和总生存率(OS)。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303例存活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91个月(49~138个月)。CRT组∶RT组的5年OS、CSS、PFS、LRFFS、DMFS均相近(93.7%∶93.9%、93.7%∶93.9%、89.0%∶87.7%、93.8%∶92.8%、93.8%∶91.2%,均P>0.05)。T1N1期和T2N1期亚组分析也显示CRT组与RT组的治疗结果均相近(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年龄是OS、PFS、CSS和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随年龄增长与上述结局呈负相关。CCRT组、IC+CCRT组、CCRT+AC组与RT组的治疗结局均未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且上述3种联合治疗方式之间的疗效也相近(均P>0.05)。结论 T1-2N1M0期鼻咽癌患者接受单纯IMRT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预后与联合化疗相当。但未来是否可在T1-2N1M0期人群中取消化疗仍需要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F方案联合放射治疗T3~ 4N0~ 1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76例T3~ 4N0~ 1鼻咽癌分放、化疗组 (综合组 )、单放组 ;综合组联合DDP 30~ 4 0mg、5 -Fu 5 0 0~ 75 0mg同期化疗 ,每周一次 ,共 5~ 7次 ;综合组、对照组均采用后程超分割放疗 ,鼻咽部DT 74~ 80GY。结果 放疗后 6个月 ,综合组、对照组鼻咽肿物全消退率分别为 84 .6 1%、6 2 .16 % (P =0 .0 4 19) ,1、2、3年局控率分别为 10 0 .0 0 %、92 .30 %、74 .35 % ;10 0 .0 0 %、78.37%、5 1.35 %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92 .30 %、84 .6 1%、76 .92 % ;86 .4 8%、6 7.5 6 %、5 4 .0 5 % ;两组 1、2年局控率、生存率无差异 ;3年局控率、生存率综合组均较对照组高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T3~ 4N0~ 1鼻咽癌应以局部控制为主 ,同期低剂量增敏化疗、后程超分割放疗有较好的疗效 ;化疗的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7.
化疗联合放疗治疗T3N0~1M0鼻咽癌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T3N0-1M0鼻咽癌的治疗模式和预后因子。方法:分析2000年1月4日至2001年11月12日127例T3N0-1M0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放疗是否联合化疗分为单纯放疗组(A组)90例,放疗联合化疗组(B组)37例。B组病例中,接受诱导化疗18例,接受诱导+同期化疗5例.同期化疗14例。结果:A、B两组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73.4%,72.3%(P〉0.05);两组5年癌症相关生存率(CSS)分剐为76.4%,72.3%(P〉0.05);A、B两组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65.5%,71.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联合化疗为DFS有利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化疗联合放疗能提高T3N0-1M0鼻咽癌的无瘤生存率.但不能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化疗联合放疗不是T3N0-1M0鼻咽癌的必须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T分期,N分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咽癌临床分期受T和N各种因素的交叉影响,同时也T与N之间的相互匹配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本文采用单因素生存分析及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方法,分别对完成首程放射治疗的鼻咽癌T1,T4N0M133例及早期TN0-3M0203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其中抑癌基因失活和癌基因活化是其发生的重要机制.与鼻咽癌相关的癌基因有Bcl-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环氧合酶-2(COX-2)、潜伏膜蛋白1(LMP-1),抑癌基因有p53、p16、Nm23-H1、PTEN.随着基因研究的深入,除上述基因外,鼻咽癌还与PECAM-1、MMP-9、RECK等基因相关.这些基因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鼻咽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同步放、化疗治疗T2N2M0期鼻咽癌的前瞻性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T2N2M0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70例T2N2M0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A组)和单纯放疗组(B组).两组放疗方法、时间、剂量分割均相同,A组分别于放疗的第1、4和第7周同时给予顺铂(DDP) 5-氟脲嘧啶(5-FU)化疗.结果:放疗剂量至40Gy时,A组鼻咽病灶及颈淋巴结CR PR率分别为74.29%(26/35)和94.29%(33/35),明显高于B组的65.71%(23/35)和77.14%(27/35),P<0.05;5年生存率A组为68.57%(24/35),B组仅40.00%(14/35),有显著差异(P<0.05);远处转移发生率B组较A组高(P<0.01);A组口腔粘膜及白细胞计数的Ⅱ、Ⅲ级不良反应较B组明显.结论:同步放、化疗可明显提高T2N2M0期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及减少远处转移,而白细胞计数及口腔粘膜等不良反应较明显,但大部分患者仍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1.
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与诱导化疗+放疗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与诱导化疗+放疗在T3~4N0~1M0和T1~4N2~3M0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2002-2005年间收治的92分期为Ⅲ、Ⅳa期的40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组和诱导化疗+放疗组,其中对T3~4N0~1M0(197例)和T1~4N2~3M0(203例)期分别进行亚组分析.放疗采用常规分割方案,化疗采用氟尿嘧啶脱氧核苷+卡铂.结果 中位随访3.9年,随访率96.2%.T3~4N0~1M0期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组(104例)和诱导化疗+放疗组(93例)的3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4.0%和85.9%(χ2=0.08,P=0.780)、77.0%和72.0%(χ2=0.44,P=0.510)、89.5%和92.3%(χ2=0.65,P=0.420)、84.9%和77.0%(χ2=1.59,P=0.210);T1~4 N2~3 M0期(97例和106例)的分别为67.4%和82.2%(χ2=3.48,P=0.060)、61.5%和68.0%(χ2=1.86,P=0.170)、86.2%和87.0%(χ2=0.57,P=0.450)、66.2%和75.6%(χ2=2.07,P=0.150).急性毒副反应只有白细胞减少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比诱导化疗+放疗严重,其余相似.结论 采用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方案未能较诱导化疗+放疗进一步提高T3~4N0~1M0、T1~4N2~3M0期鼻咽癌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362例早期鼻咽癌单纯放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早期鼻咽癌患者单纯放疗的长期疗效及不同T与N分期对预后影响.方法 搜集接受单纯放疗的362例早期(T1~T2 N0~1M0期,1992年福州分期)鼻咽癌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70个月,全组病例5年总生存率为85.0%.T1N0、T2N0和T1N1期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6%、91.3%和85.8%(χ2=3.83,P>0.05),T2N1期的(73.1%)比前3个期别明显减低(χ2=30.0,P<0.05),而4个期别的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区域复发生存率均无差异.T1N0、T2N0和T1N1期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4.9%、97.5%和95.6%(χ2=0.53,P>0.05),T2N1期的(81.2%)比前3个期的明显减低(χ2=26.6,P<0.05).结论 单纯常规放疗对T1N0、T2N0和T1N1期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T2N1M0期的疗效明显差于前3个期别,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针对T2N1M0期筛选容易发生远处转移的个体给予放化综合治疗是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超分割放射同期化疗治疗Ⅲ和Ⅳ期鼻咽癌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比较超分割加同期化疗与单纯超分割放射治疗Ⅲ-Ⅳ期鼻咽癌的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方法:15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人超分割加同期化疗组(研究组)和单纯超分割放射治疗组(对照组)。放射治疗方式2个组相同,1.2Gy/次, 2次/d。研究组在放射治疗前、中加用化疗,放射、化疗同期进行。结果:5年总生存率为57.3%,5年无瘤生存率无远地转移生存率均为55.9%。研究组和对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4.0%和50.7%,(x^2=4.26,P=0.037)。研究组有1例鼻咽部复发而对照组有5例鼻咽部复发,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8.7%和93.4%。研究组的急性黏膜反应高于对照组,但能耐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分割放射同期化疗治疗Ⅲ-Ⅳ期鼻咽癌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有所提高,且能耐受。化疗对Ⅳ期的生存率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患者T细胞,巨噬细胞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体内多种免疫效应细胞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APAAP法、斑蝥皮泡法、免疫粘附法及酶免法检测了29 例鼻咽癌患者T细胞亚群、巨噬细胞吞噬率(PR)及吞噬指数(PI)、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血清sIL2R水平,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鼻咽癌组病人CD+3 细胞、CD+4 细胞、CD+4 /CD+8 比值降低、CD+8 细胞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1);鼻咽癌患者PR与P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鼻咽癌组红细胞C3b 受体花环率(C3b RR)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循环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鼻咽癌患者血清sIL2R明显升高。Ⅲ期以上的鼻咽癌患者与Ⅱ期以下组比较上述免疫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 0.01)。鼻咽癌组C3b RR与PR及CD+4 /CD+8 ,PR与CD+4 /CD+8 正相关。sIL2R与C3bRR、PR及CD+4 /CD+8 均显著相关(P< 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多种免疫效应细胞功能下降,并随病情进展,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对鼻咽癌患者多种免疫效应细胞功能的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患者免疫功能的整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有蝶窦、海绵窦侵犯的T4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颅底复发率较高。本研究探讨颅底补量对有蝶窦、海绵窦等侵犯的T4期鼻咽癌患者颅底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从1996年10月至1998年11月,共有12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鼻咽癌、经CT诊断为筛窦、蝶窦或/和海绵窦侵犯的T4期鼻咽癌初治患者在我院住院接受放射治疗,鼻咽剂量为(71.55±3.09)Gy,颈部剂量为(58.95±6.16)Gy。其中27例在放射治疗后接受颅底补量6~10Gy(颅底补量组),93例未进行颅底补量(对照组)。有53例接受诱导化疗1~3疗程,其中对照组41例,颅底补量组12例。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法计算和比较两组生存率和局控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别。对照组1、3、5年颅底控制率分别为93.4%、76.4%、65.1%,颅底补量组分别为100%、91.8%、86.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45)。对照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75.3%、45.2%、31.2%,中位无瘤生存期为30个月,颅底补量组分别为85.2%、59.3%、51.9%,中位无瘤生存期为60个月,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84),对照组与颅底补量组的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3%和7.4%,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514)。结论:颅底放射补量可减少蝶窦、海绵窦等侵犯的T4期鼻咽癌患者的颅底复发,对提高无瘤生存率有一定的益处,此类患者宜给予颅底补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