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胃溃疡的超声检查(附6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66例胃溃疡的超声检查结果。其病灶总检出率77.3%(51/66),漏诊率21.2%(14/66),假阳性1.5%(1/66)。胃溃疡的典型超声图象是:大小深浅不同的胃壁凹陷和凹陷基底部及周围胃壁增厚呈低回声;而凹陷表面呈强回声。超声对胃溃疡的性质只能根据其大小形态及周围组织脏器有无浸润转移:淋巴结有无增大为临床提供参考。浅表溃疡、胃体部溃疡超声检查易漏诊;胃内及周围肠管的气体、肥胖体型、残胃等可影响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服胃窗显影剂后超声诊断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口服胃窗显影剂后行超声检查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痛变30例怠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诊断胃癌2例,复合溃疡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胃溃疡3例中1例病理确诊为胃癌,胃下垂6例,慢性胃窦炎十二指肠球炎11例,陈旧性溃疡十二指肠球变形1例,未见异常3例.诊断准确率86.7%.结论:口服胃窗显影剂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超声图像清晰,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怎样读X线片     
【病历简介】患者男性,54岁。上腹部间歇性疼痛反复发作十年余,近几天疼痛加重。【X线检查】食道、胃正常。十二指肠球部轻度变形,球前壁见一直径0.5厘米圆形龛影,边缘较光滑,并见粘膜皱襞向龛影集中(见图1,图中箭头所指病变为龛影)。【X线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手术所见】十二指肠球前壁见直径0.5厘米龛影,球腔轻度变形,并与肝右叶轻度粘连。【病理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解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消化道常见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评估超声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且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患者68例,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超声直接、间接征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患者,超声检出溃疡穿孔16例,腹腔积液42例,膈下游离气体15例,漏诊16例,误诊6例。结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超声声像图具有特征性,可以作为重要辅助检查,为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对急腹症-胃肠道穿孔患者诊断符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急腹症-胃肠道穿孔患者34例,1例行MSCT增强扫描,33例行X线平片、MSCT平扫。对比X线平片、MSCT诊断符合率。结果:MSCT诊断符合率100%(34/34)高于X线平片78.79%(26/33)(P0.05);34例患者,均由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所致,诊断部位:十二指肠球部前壁18例(52.94%),胃窦前壁7例(20.59%),胃小弯前壁9例(26.47%);MSCT影像学特征:腹腔内存在游离气体影(新月形、小气泡状),11例(32.35%)脏器组织间隙内存在小气泡影(包括肝门区),8例(23.53%)肝十二指肠韧带区,15例(44.12%)肝前间隙内游离气体,均存在局限性、广泛性分布的腹腔积液,穿孔部位:十二指肠腹膜后段穿孔6例(17.65%),十二指肠球、胃部穿孔18例(52.94%),空回肠穿孔10例(29.41%)。结论:与X线平片相比,MSCT可更早诊断胃肠道穿孔,且符合率较高,为病因、定位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充盈超声造影在十二指肠疾病定性诊断中的效能及其漏误诊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陆良县中医医院1992年12月—2023年1月收治的220例病理确诊的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胃肠超声造影及胃镜检查。分析不同检测方式诊断十二指肠疾病的符合率。结果:220例患者中,超声检查诊断出211例,漏诊9例,误诊1例。十二指肠溃疡的超声诊断与胃镜检查的符合率为95.15%,主要漏诊原因为小型或浅表溃疡。十二指肠炎症的符合率为94.12%,漏诊多因病变小,黏膜改变不显著。十二指肠梗阻诊断的符合率为100.00%。对于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超声与胃镜的符合率为83.33%,1例误诊由良恶性特征相似和造影剂分布不均引起。整体而言,超声在诊断各类十二指肠疾病方面与胃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充盈超声造影是一种高效且安全的十二指肠疾病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用线阵式(B型)超声检查十二指肠137例,计正常者36例,溃疡44例,炎症37例,瘢痕15例,肿瘤5例。结果表明正常与疾病的十二指肠壁厚度变异是显著的,肿瘤与其他病变肠壁厚度变异亦显著。117例同时作了纤维胃镜检查,39例作了钡餐检查,肿瘤与溃疡符合率极高。其中21例同时作了B超、胃镜、钡餐检查,结果均符合。故认为B超可为诊断十二指肠疾病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
12例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的胃镜检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是指十二指肠球部以后的溃疡,即从第一环形皱襞开始至十二指肠空肠曲部所发生的溃疡。十二指肠球后溃疡胃镜检查易漏诊。本文总结我院近5年中经纤维胃镜检出的12例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的临床表现和内镜特点,供基层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恶性淋巴瘤1例分析如下。男,50岁。200909中旬开始间断性上腹部隐痛,2009—09—24门诊胃镜:十二指肠球腔变形,前壁见一直径约1.2cm类圆形深凹陷溃疡,底部覆黄苔及陈旧性血痂,边缘尚规整,周围黏膜充血水肿,镜检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门诊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10d余,效果欠佳,患者上腹部疼痛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0.
超声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超声首诊的87例消化性溃疡和8例疑诊为溃疡型胃癌的资料均与胃镜或手术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胃溃疡的符合率为88,7%。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符合率为87.8%,超声疑诊的8例溃疡型胃癌经病理证实5例为溃疡型胃癌,3例为慢性胃溃疡。结论超声对消化性溃疡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较大胃溃疡需作胃镜和病理组织活检与胃癌鉴别。对浅表性小溃疡,超声诊断有困难。  相似文献   

11.
B超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B超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提高B超诊断消化性溃疡的准确率。方法:将超声首诊的53例消化性溃疡和5例疑诊为溃疡型癌的资料全部与胃镜、部分与手术病理检查作了对照分析。结果:B超诊断胃溃疡的符合率为86%。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符合率为88%。超声疑诊的5例溃疡型癌经病理证实3例为溃疡型癌,2例为慢性胃溃疡。结论:超声可以检出一定大小和深度的活动期溃疡。胃粘膜和粘膜下层回声向溃疡边缘集中是超声诊断胃溃疡的特征性表现,有别于胃癌。较大的胃溃疡需依赖胃镜和病理组织活检与胃癌鉴别。对于浅表性溃疡,超声诊断有困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增强超声造影检查在腹部体检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我院有消化道症状的体检者。口服胃超声造影行胃、十二指肠球部超声检查。观察胃各部管腔充盈情况,仔细观察黏膜有无中断、胃壁有无增厚或肿块以及胃壁蠕动等,对发现的异常图像回放分析。以病理组织诊断为金标准。结果胃超声造影1 885例,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114例。符合率分别为:胃息肉93.86%,慢性活动性胃炎94.74%,溃疡性病变、胃间质瘤、胃癌等的符合率98.25%。对胃良恶性疾病的诊断,超声与胃镜的吻合度较高(χ~2=63.670,K=0.806,P=0.000),对胃黏膜下层疾病的检出率优于胃镜(χ~2=6.050,P=0.014)。结论胃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较高,与胃镜结合可提高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检出率。对胃黏膜下病变,胃肠超声造影检出率优于胃镜。胃肠超声在健康体检人群的初筛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造影对儿童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意义。方法该院462例上消化道疾病的患儿口服超声造影剂,观察其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等各部位形态及层次结构,分析异常回声区。超声造影诊断消化性溃疡的93例患儿,比较其胃镜检查结果。结果以胃镜检查结果作对照,胃肠超声造影对儿童胃十二指肠溃疡诊断的符合率为93.54%,2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在儿童胃十二指肠溃疡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是对胃镜检查的良好补充,可作为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一种筛查方法而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十二指肠球部穿孔常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引起,发病急,患者常突然发生上腹部剧烈疼痛,迅速扩展至全腹,有致命危险,需紧急处理。传统诊断方法是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史,结合x线透视腹腔发现游离气体诊断。近年来,超声检查成为临床急腹症的一项常规检查方法。本研究分析14例超声提示或手术确诊的十二指肠球部穿孔病例,探讨超声对十二指肠球部穿孔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超声显像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诊断安徽省五河县人民医院秦胜亚,陈维士,王素云,孙如刚本文对临床初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2例的超声诊断结果与X线和内窥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本组男24例,女8例,年龄27~56岁。对临床初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首先进行超声...  相似文献   

16.
超声显像诊断消化性溃疡42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消化性溃疡的成像原理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服用胃肠造影剂,再用超声显像观察胃、十二指肠的形态、胃肠壁结构的变化。结果超声诊断胃溃疡的符合率87.5%(21/24),不符合率12.5%(3/24),其中2例胃恶性溃疡超声未明确良恶性的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符合率83.3%(15/18),不符合率16.7%(3/18)。结论超声诊断消化性溃疡有实用价值,尤其对浆膜层及其周围组织可同时进行诊断,与内镜联合应用,可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超声造影检查在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96年2月—97年2月门诊体检中有上腹部疼痛不适主诉者接受胃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同期胃镜病理检查结果作以对照。结果 胃超声造影检查各类胃炎7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39例;胃癌5例。其图像表现具一定规律性,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结论 胃超声造影检查对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静态三维超声影像诊断技术*刘庆春①巫峰陈赞雄本文应用静态三维超声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定性、定位进行系统研究,旨在探索出一种无创、准确的检查方法。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所有病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共180例,男120例,女60例...  相似文献   

19.
十二指肠球白点征演变为溃疡1例云南省昭通地区医院(657000)孙银生,张泽俊患者男,24岁。因反复上腹疼痛、返酸5年拟诊消化性溃疡。首次胃镜检查见胃窦呈疣状胃炎改变;十二指肠球部粘膜红白相间,前壁见散在分布黄白色类圆形微凹陷7个,直径1~3mm,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疾病与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方法 采用花环法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及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对103例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组)和75例十二脂肠球部溃疡患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及30名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进行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结果 正常对照组、慢性胃炎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RBCC3bRR分别为(20.83±5.16)%、(16.26±5.17)%、(13.65±5.19)%,RBCICR分别为(7.63±4.09)%、(10.59±4.45)%、(10.04±4.13)%.2项指标慢性胃炎组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t分别为4.963、6.070,P均<0.01),RBCICR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t分别为3.262、3.456,P<0.05或P<0.01).HP阴性慢性胃炎与HP阴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阳性慢性胃炎与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分别比较RBCC3hRR和RBCI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阳性RBCC3bRR明显低于HP阴性者(P<0.05或P<0.01),RBCICR明显高于HiP阴性者(P均<0.01),HP根除后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RBCC3bRR,分别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RBCICR分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 HP感染、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均可降低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