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和晚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保护和改善心肌功能,减小心梗范围和心室扩张。  相似文献   

2.
比较尿激酶不同静脉络药方式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作用。41例AMI患者随机一次静脉推注尿激酶(UK)100~150万U(甲组:20例)或半量(50~75万U)静脉推注加半量(50~75万U)静脉滴注(乙组:21例)。于治疗后90分钟行冠状动豚造影观察梗塞相关冠状动脉(IRA)前向血流情况,并记录两组住院期心脏事件、左心室功能及不良反应。两种治疗方式90分钟总IRA再通率为51.2%(21/41)。其中甲组为55%(11/2n);乙组为4入6%(1I/21)(P>0.05)。两组左心室功能差异天显著性。甲、乙两级死于秦衰竭分别1、2例,且住院期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两种方法的出血和低血压不良反应均少见。尿激酶100~150万U两种静脉给药方法治疗AMI对冠状动脉再通车及住院期临床预后的影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4.
左室扩大是AMI后成活率的重要决定因素。AMI后早期心梗节段伸长和变薄(梗塞区空壁膨展)及非梗塞节段肥厚引起左室扩大。而左室扩大又影响了心功能,导致心力衰竭和死亡。动物实验和人体预初试验表明早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开搏通)后,可限制梗塞区室壁膨展和左室慢性进行性扩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使用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5年6月期间267例AMI病人进行随访(平均605天)以确定转归,回顾性分析AMI病人有关病史及治疗措施,进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及卡方分析。结果:阿司匹林(OR=0.46,P<0.05)、ACEI(OR=0.42,P<0.01)与AMI病死率独立相关。未用阿司匹林及ACEI组、单用阿司匹林组、单用ACEI组病死率分别是68.8%、32.5%、35.3%,阿司匹林与ACEI合用组病死率14.8%,与前三组有显著差异(P<0.05~<0.0001)。结论:阿司匹林与ACEI合用更能降低AMI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笥心肌梗塞后,早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治疗,可降低患者死亡率。这可能与减轻左室重构,预防再梗塞发生及防治心肌梗塞后心衰有关。但对病人选择和开始用药时间,目前沿存在争议,有等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和氨氯地平对动脉硬化家兔模型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 动态观察各模型组血胆固醇 ,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测各组动脉硬化面积及光镜、电镜切片的观察。结果 卡托普利和硒 VE可抑制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 ,氨氯地平可抑制胆固醇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卡托普利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AS)作用比氨氯地平强 ,且可抑制 SMC从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化。结论 早期应用转化酶抑制剂和长效钙拮抗剂均可抑制 AS的发生、发展 ,且以转换酶抑制剂效果佳。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导致胎儿或新生儿的高致病率和死亡率。已报告的并发症包括羊水过少、宫内生长迟缓、早产、胎儿和新生儿肾衰竭、骨畸形、肢体挛缩、持续性动脉导管未闭、肺发育不良、呼吸窘迫综合征、长期性低血压和新生儿死亡。因此妊娠被认为是ACEI的绝对禁忌证,并曾提出在疑似生育期妇女不得使用。作者对1980~1997年产前高血压诊所计算机的405例孕妇的产前纪录作了回顾,找出了18例妇女(19次妊娠),在妊娠期服用过ACEI,平均年龄341(21~43)岁。1例在妊娠18周时医生予以停用比索洛尔(bisopro…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AMI)存活者,坚特运动锻炼可增强体质,减轻症状,并可能减少死亡和再次心肌梗塞。鉴于 AMI 后低强度运动(达到最大耗氧量45%以下)时心室颤动危险小于高强度运动(达到最大耗氧量65%以上)时,因而,权衡低强度运动的利弊对决定 AMI 康复期患者的运动疗法有实际意义。研究对象为46例男性 AMI 患者,年龄28~66(中数52)岁。于 AMI 后(中数8周)随机列入高强度(达最大耗氧量65~75%)或低强度运动锻炼(达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九篇专门研究在急性心肌梗塞时经静脉(IVSK)和经冠脉(ICSK)给药的疗效对比的详细资料,试图总结IVSK和ICSK不同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重要性。资料和方法复习九篇研究资料(1983~1985),其中五篇为前瞻性随机抽样,三篇为前瞻性非随机抽样,一篇IVSK与以往曾用ICSK治疗过病例作比较。IVSK组12~121例,ICSK组13~85例。对ICSK和IVSK作如次对比:(1)从症状发作至开始治疗的期限;(2)从治疗开始至血栓溶解的期限;(3)链激酶的剂量;(4)再疏通率;(5)再梗塞率;(6)左室功能改善;(7)酶动力学;(8)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9)死亡率。结果症状发作至开始治疗的期限在IVSK全部病例中症状发作和治疗的间隔时间均较短,其平均间隔时间IVSK和ICSK组分别为199分和240分。治疗开始至血栓溶解的期限在ICSK组中绝  相似文献   

11.
12.
早期静脉给予β阻滞剂和溶栓剂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阻滞剂和溶栓剂治疗急性心梗均安全有效,但以前很少观察它们合用的疗效。本文表明,联合治疗的效果增加,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20例急性心梗患者均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发病均≤6小时(治疗组为开始溶栓时间)。心电图ST段明显上抬,胸痛持续>30分钟,含硝酸甘油无效;年龄≤63岁;无溶栓禁忌症。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治疗组(UK)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非创伤性冠脉再通指标,比较尿激酶快慢速静脉给药治疗的20例和10例不用尿激酶治疗的 AMI 患者出现冠脉再通的机率,并估价再通后的临床意义。结果提示:大剂量尿激酶快速给药方法可提高早期再通率;在 AMI 发病早期少数患者还可出现自发再通;早期再通可使少数患者不出现 Q 波;再通成功可能使患者有较多濒死心肌得到挽救。  相似文献   

15.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症状之一,咳嗽反射是机体防止异物吸入的一种重要的防御反射。但是过度咳嗽则可使呼吸道内感染扩散,咯血或气胸,影响睡眠等。近年来,高血压病发病率日趋增加,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相应增多,此类药物引起副作用中的咳嗽,已为临床医师重视,现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较完整的门诊资料22例,因咳嗽就诊,最后确诊为血管转换酶抑制剂的原因,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1.4岁,…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心绞痛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心绞痛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100083)孙建辉毛节明陈凤荣陈明哲梗塞后早期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较常发生的症状,并对其治疗和预后有直接影响。本文旨在通过245例AMI分析梗塞后早期心绞痛患者的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激素)延迟给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治疗组:激素延迟72h给药治疗AECOPD患者共63例。对照组:明确诊断后即予激素治疗,共65例。观察FEV1、PaO2、PaCO2及呼吸困难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FEV1、PaO2、PaCO2和呼吸困难评分改善更加明显,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延迟72h给药治疗AECOPD患者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正>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国外学者认为,对心肌梗塞后早期无并发症的患者施行此项试验,不仅能判定心功能,且可估价预后、指导治疗、制定安全的活动量及康复计划。本文综述了国外有关文献,旨在介绍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的方法及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AMI)恢复期心率变异性(HRV)的研究表明,AMI的长期生存率与自主神经系统活动有关。本文研究AMI后最初24小时的HRV改变,旨在回答自主神经系统是否在AMI的早期就发生变化,因而影响了临床过程。 方法 研究对象为符合AMI诊断标准并用链激酶治疗的病人81例。在溶栓治疗前开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山东省警官总医院(250002)阚子凤张秀珍于晓燕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早期心绞痛(又称梗塞后心绞痛)是指心肌梗塞发病24小时至28天出现的心绞痛。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梗塞后心绞痛4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