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取象比类方法是中医学最基本最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具体应用就是传统的四诊方法。中医现代化对四诊信息客观化的要求虽然可以实现,但是仍有弊端。直接获取人的整体生命信息是中医现代化更好的选择,是对中医取象比类方法的现代化。具体做法是,以指纹图谱对中医的气血取象并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动态模型。中医取象比类方法现代化,突破了中医现代化发展的瓶颈,是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
中医研究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回顾中医研究的历程也可谓坎坎坷坷,喜喜忧忧。总体上看,最主要的成绩在于人们对中医学的评价还充满希望,最值得深思的是中医学科的发展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本文根据我们十几年中医信息学研究的实践,谈谈中医研究的新思路,这是以“...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加上西方民族的好奇心理,不同国家不同族裔的文化便能够在这里争先发扬。中国传统医学,特别是针灸能够在加州如此迅速地大规模发展,并且形成全美国最庞大的中医针灸队伍,最完整的中医针灸立法获得通过均得益于此。笔者旅居美国加州30余年,目睹并参与了绝大部分的发扬中国传统医学、提高执业中医师的专业素质,建立中医专业队伍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4.
中医生存与发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长期以来中医从属于西医的状况和学术界“西化”中医的思潮,在分析了我国医疗卫生投入不高而人口期望平均寿命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中医药学有可能发展成为我国最具独创优势的知识经济产业之一,“中西医并重”可望成为人类医学发展的大趋势。强调中医界不能摆脱“证明性研究”思路的束缚,走出“中医西医化”的误区,中医学术仍可能丢。  相似文献   

5.
中医的生命在临床,历代名医医案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经验。中医医案不仅是中医理论的有力验证,也是中医理论不断发展的摇篮。近哲章太炎先生指出:“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清代医家周学海也曾断言:“宋以后医书,唯医案最好看,不似注释古书之多穿凿也。每部医案中,必有一生最得力处,潜心研究,最能汲取众家之所长。”  相似文献   

6.
中医医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中医医案的发展源流及各个历史时期中医医案发展的特色,以及现代研究中医医案的主要方法学,并介绍了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主要是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领域尤其是中医医案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百年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西医学借助现代科技飞跃式地发展,而中医自身的发展却举步维艰。大众对中医药的认识普遍不足,尤其是青少年普遍缺乏对中医的正确认识。中医甚至面临着不被理解可能被抛弃的危险,这与宣传工作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向大众,尤其是向青少年介绍中医,宣传中医,让人们正确认识中医,认可中医,选择中医,重树人们对中医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8.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中医教学是传承中医文化的重要途径。为提高中医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中医人才,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体会,从案例教学法、注重临床实践、培养科研思维、加强教师素质、加强综合考核和在中医教学中推行循证医学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旨在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寻找更积极有效的中医教学方法,更好地促进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继承整理中医学术经验培养造就更高层次中医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铁涛 《中医药学刊》2002,20(3):262-264
从历史的回顾,展望将来,中医事业如何发展,中医学术如何发展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医学的前途。指出:必须把中医教育搞好,注意如何有利于培养出在中医方面真正具有水平的人才,此外还应大办中等中医药专业培训,培养中医药各专科人才,在探讨中医学术如何发展时,认为首先,必须以马列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其次,发展中医辨证施治,运用中医的综合疗法,再次,继承与发展,第四,与自然科学(包括西医学)的结合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是一门以认识和解决人体的健康和疾病问题为主的古代科学,由于时代科学水平和文化环境的限制,中医学没有形成以医学实验为主导的实践基础,但是并不能以此为据否认中医学的科学性实质。中医学虽然没有建立起实验医学的体系,却把实践的根基牢牢地扎在了中医临床经验的土壤中,中医临床经验不仅体现着医学实验的基本特征,而且是最直接、最可靠的医学实验,它为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最客观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