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肺纤维化是临床的疑难重症之一,中医药在治疗肺纤维化中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从肺纤维化的病机出发,深入剖析气虚与肺纤维化的关系,证明气虚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肺纤维化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从痰瘀入手,认为痰瘀交错是肺纤维化的基本病机,从而确立化痰祛瘀法为肺纤维化治疗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中医中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浏览和回顾、总结近三年相关文献,论述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医研究进展。结果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等方面,有一定的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要不断挖掘经典,继承创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4.
基于肺纤维化的临床病证特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分析并建立肺纤维化的西医诊断标准与中医诊断标准,总结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的造模诱导剂、造模方式、造模对象、造模机制、模型优缺点。分析其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吻合度,总结发现博来霉素气管内注射法为最常用造模方法且中西医临床吻合度较高,耗时短、模型稳定重复性高、成本低,适用于药物的快速筛选;其次为百草枯腹腔注射法,除吻合度较高外还具有成本低、易成模、造模易操作的优点,与百草枯中毒引起的肺纤维化病因一致,适用于探究百草枯中毒机制的研究和解救药物的研制。现有肺纤维化动物模型与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较高,中医辨证标准不够明确,动物模型没有中医病机的体现。建立与中医病因病机相关、诊断标准更加精准鲜明的肺纤维化中医证型辨证标准是当下之需,加强与中医证型相关的肺纤维化实验研究,是日后努力的方向,期待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肺纤维化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证候信息,并比较肺纤维化虚证证候与肺CT评分、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的关系。方法对所收集的61例患者应用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初步总结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证候信息,并应用秩和检验方法比较肺纤维化各虚证证候与肺CT评分、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的关系。结果聚类分析与经验辨证结果均为肺肾气虚、瘀血内阻是肺纤维化的临床常见证候,肺脾肾虚组、肺肾虚组肺CT评分相对较高,SF-36量表维度中躯体功能得分较低。结论肺肾气虚、瘀血内阻为肺纤维化的临床常见证候,涉及肾虚的证候肺纤维化病变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6.
从痰从瘀论治肺纤维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肺纤维化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从痰瘀入手,认为痰瘀交错是肺纤维化的基本病机,从而确立化痰祛瘀法为肺纤维化治疗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中医药防治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整理、归纳、总结近年来的相关文献,阐述中医药在防治肺纤维化方面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情况。结果:目前临床防治肺纤维化的方法主要有单味中药及提取物的研究、辨证施治、复方研究、经方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论:中医药防治肺纤维化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8.
袁琛  朱振刚 《天津中医药》2021,38(8):1018-1021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恶化的肺部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文章基于三焦理论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机,认为三焦失司是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生、演变、转归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疏利三焦、扶正培元的治疗原则,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9.
周贤梅教授认为特发性肺纤维化属于中医学"肺痹""肺痿"范畴,病机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肺脾肾亏虚,标实为痰、热、瘀痹阻肺络。本病治疗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痰通络为要。在临床中喜用五味子汤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五味子汤出自《圣济总录》,具有益气养阴、止咳平喘、活血化痰之效,可以获得较为明显的临床效果。在临床使用中,要注意根据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分期及症状的轻重进行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肺纤维化的中医病名认识,病因病机特点阐述,临床治疗方法等对肺纤维化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存在的成绩,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利用中医药研究肺纤维化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类进展迅速,预后差,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由于(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具有低免疫原性,多组织分化能力及免疫抑制功能,且来源广泛、培养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故在肺纤维化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西药诱导BMSC治疗肺纤维化疗效明显高于单独BMSC治疗,中药诱导BMSC治疗肺纤维化较少,且中药副作用相对于西药较少,故以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纤维化是一值得探索的方法。BMSC治疗肺纤维化的可能机制:代替坏死或消亡的细胞;减轻炎症反应及胶原沉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杂志》2016,(4):275-277
肺间质纤维化是临床上的疑难重症之一。运用《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的理论,分析了气与肺的密切关系,指出气的病变是肺间质纤维化发展演变的关键,"肺痹"与"肺痿"分别是肺间质纤维化病程进展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并论证了"调气"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重要策略。这为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有利于提高该病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三棱内固定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三棱内固定器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采用摹拟股骨颈骨折三棱内固定器固定的方法 ,对自行设计的三棱内固定器进行了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 ,它能提高固定能力 ,制约钉的滑动和骨折端的旋转 ,减少骨折端的剪切力 ,从而提高了骨折的愈合率和降低股骨头的坏死率。经 30例临床观察骨折愈合率 96 .7% ,功能恢复优良率为 93.3% ,股骨头坏死率为 6 .7%。三棱内固定器利用主钉与固定钉连成一个密闭的钢架固定系统 ,同时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原则将 3枚三角针呈等边三角形排列固定两骨折端 ,固定牢固可靠 ,不易滑脱和旋转 ,是一种良好的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欣  王晨  李波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11):912-915
 目的 研究采用体外BALB/c 3T3细胞光毒性实验评价几种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光毒性。方法 通过比较在光照和非光照条件下,受试物对细胞杀伤的半数抑制浓度,来计算光刺激因子PIF值,并根据PIF值判断受试物有无光毒性。结果 研究表明,酮洛芬PIF>134.4,有光毒性;萘普生PIF>6.69,有光毒性;芬布芬PIF=5.96,有光毒性;布洛芬和吲哚美辛因在光照和非光照条件下,对细胞杀伤率均大于50%,因此无光毒性。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BALB/c 3T3细胞光毒性实验方法有很好的预测性和适用性,与其他方法联合应用来全面评价化合物潜在的光毒性,是该领域研究逐渐发展完善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名,常见有"肺痹"肺痿"等命名。曲妮妮教授认为,肺肾亏虚、肺络痹阻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重视分期治疗,分为急性加重期、慢性迁延期、重症多变期三期,并简要介绍各期分型的治则及药物选择。临床治疗此病应该于辨证论治的同时辨病论治,应用一些现代药理中具有明确逆转肺纤维化的药物或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升陷汤加味治疗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缔组织病常并发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表现为剧烈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伴全身消瘦、乏力。文章提出以升气举陷、培土生金之法,应用升陷汤治疗结缔组织病合并的肺间质纤维化,以扶正固本,升举宗气,使肺脾之气尽快复举。升陷汤诸药合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修复损伤的肺组织,改善微循环,标本兼治,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银杏叶制剂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银杏叶制剂(百路达)对博莱霉素A5所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对博莱霉素A5所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为模型,观察百路达治疗后病理、胶原蛋白、核因子kB活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百路达治疗组肺泡炎、纤维化病变均较博莱霉素模型组减轻(P〈0.05),其胶原蛋白含量较模型组减少(P〈0.01),百路达治疗组1周肺泡巨噬细胞核因子kB(N  相似文献   

18.
胡顺鹏  何英  李志军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767-1768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PGE1)注射液对实验性急性肺间质纤维化大鼠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次性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BLM)的方法复制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待处死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收集灌洗液(BALF)用ELISA方法测定TNF-α水平。结果:血必净联合PGE1明显抑制TNF-α的表达,尤其第7天时与各组比较(P<0.05或0.01)。结论:血必净联合PGE1联合应用能有效抑制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P L Sheng  Q W Xie 《针刺研究》1989,14(4):446-451
This laboratory had reported that acupuncture at "Tan-Zhong" acupoint could stimulate pituitary prolactin (PRL) secretion in both lactating and non-lactating (male, female, ovariectomized estrogen-supplemented) rats. Hu et al had discovered that acupuncture could increase plasma PRL level in women of lactation deficiency. As was known, pituitary PRL secretion was under the control of prolactin inhibitory factor (PIF) and prolactin releasing factor (PRF) released from hypothalamic neurons as well as several central neurotransmitters. In the past decade, many studies in neuroendocrinology revealed that Tubero-infundibular dopamine (TIDA) neurons of hypothalamus play a major modulating role in PRL secretion. 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 dopamine was the major PIF. The central noradrenaline (NE) is also a modulator. It was reported that NE could inhibit PRL secretion, but others obtained opposite result. The GABA has dual actions on PRL secretion: central action is stimulatory, but inhibitory on pituitary directly Using agonist or antagonist of central neurotransmitter as well as its biosynthesis blocker etc., this paper mainly observed the possible role of catecholamine and r-aminobutyric acid in prolactin-elevating effect of acupuncture. This will help further studying on and provide possible central mechanism for the effect of promoting milk yield and elevating PRL secretion by acupuncture.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室曾经报告针刺“膻中”穴可使授乳期大鼠及非泌乳鼠血浆催乳素水平明显升高。已知腺垂体催乳素的分泌受下丘脑释放的神经肽以及若干中枢递质的调控,对针刺引起催乳素分泌增加的效应中可能的中枢机制,特别是与某些神经递质间的关系尚未见有研究报告。本文应用中枢递质激动剂,拮抗剂,生物合成抑制剂等,着重观察了儿茶酚胺及r-氨基丁酸递质系统在针效中的可能作用,发现:电针致非泌乳鼠催乳素分泌增加的中枢机制可能与电针刺激拮抗了下丘脑多巴胺系统活性有密切关系;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在针效中未见有明显作用;r-氨基丁酸递质有可能参与针刺效应,但还需进一步研究。该针刺效应与其它中枢递质(如5-羟色胺,内源性鸦片类物质,组织胺)的关系,目前正在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