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滑涩互施,由来已久。早在清初,叶天士即将其称为古法,而被广泛深入地应用于临床。至近代,经中医药界几代人的孜孜努力,更赋予了新的理念和内涵。笔者爰用此法,体会良深,兹举治验数则如下。  相似文献   

2.
孙虹 《吉林中医药》2005,25(7):52-52
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能治疗气血精津滑脱散失之证的方剂,统称为固涩剂。固涩剂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散者收之”及《伤寒明理论》“涩可固脱”的原则而立法,但由于病因之异、病位之不同和病证表现有别,其治疗方法及药物配伍也有不同。本文仅就方剂教材中所选固涩剂的配伍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4.
弦、滑、细、涩脉象的脉搏信号识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诊是医生用手指按脉,探查脉象,以了解病情,辨识病证的中医诊断方法。传统医学对于脉诊,尤其是寸口诊脉极为重视,理论系统,经验丰富。脉诊全凭医生手指感觉,主观性较强,另一方面,切脉技术较难掌握,往往需要5~8年,这使脉诊的传承和推广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因此,人们迫切希望能将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应用到中医脉诊中,实现中医脉诊的客观化、信息化、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医传统认为,腹泻初起使用固涩药,有闭门留寇之弊,因而历代医家视固涩药为腹泻初起的治疗禁例,而仅仅局限于久泻滑脱不禁之用。如明代医家李梃说:“凡泻……必滑脱不禁,然后用药涩之。”(《医学入门》)本人不完全同意此说,常以利湿药为主,酌配  相似文献   

6.
论传统文化对中医证理论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是古人在无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基于外现的相关生命现象,从整体上把握人体内外各部的联系,对收集的各种病象进行逻辑推理而产生的一种整体功能关系失调的病理模型。其始终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深厚底蕴,蕴含着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天文、农学等多学科知识,呈现出一种极其复杂的文化生态,因此其形成必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思维方式的熏染。  相似文献   

7.
中药归经理论蕴含着前人对经络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其影响不言而喻.当今归经研究对经络理论的忽视一定程度上造成其研究方向的偏移,正确认识经络理论在归经理论中的应用是研究药物归经的必要途径,文章就经络理论在药物归经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提出运用系统性概念及经络环型模式研究药物归经理论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春 《家庭中医药》2004,11(4):46-46
痛风是一种与遗传、代谢和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条件的极大改善,痛风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其中以壮年、老年男子居多。痛风的发病和人体血中尿酸浓度密切相关。由于体内代谢酶的缺乏,合成和分解代谢发生紊乱,使嘌  相似文献   

9.
基于药物分析的学科特点,探讨实验教学案例在药物分析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其内容涉及实验案例的建设与选择、理论教学中引入实验案例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讨论等方面.通过实验教学案例与理论知识的有效结合,使得学生更易于进入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对所设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从中医角度探讨固涩方抗肿瘤活性的机理。实验通过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TUNEL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透射电镜观察,Dot blot检测Bcl-2和P53基因蛋白表达和裸鼠肝癌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固涩方剂治疗干预实验,研究固涩方煎剂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观察固涩方煎剂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发生的情况,并从凋亡基因调控等多角度阐明其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①固涩方煎剂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生冀有明显的杀伤抑制作用;②固涩方煎剂从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研究均表明能够显著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发生;③固涩方煎剂对裸鼠移植性肝癌从大体观和病理学研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④固涩方煎剂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与调控Bcl-2和P53基因的表达有关。中医根据阴阳理论探讨机理。固涩方是临床自拟处方。  相似文献   

11.
中西药物相互作用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别从中、西药物本身特点及药动学、药效学方面对中西药物相互作用进行探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中西药物间存在配伍上和药理学上的相互协同、相互制约;合用可能增加或减少不良反应,甚至发生毒性反应。中西药物合用时,应了解组方中各种药物化学成分的性质及药理作用,进行最佳的合并应用,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以达到提高疗效、安全无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1980年以来,苏联对90余种中药进行了详细的化学、药理研究,从中发现了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及新化合物。发表研究论文约138篇。本文予以简介,供各地药学工作者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辨证论治技能的培养,是中医学教育的重点问题之一,而辨证是中医诊断的核心。虽然有多种辨证方法,但六经辨证依然是最简洁、最容易上手的辨证方法。本研究以六经辨证为纲,从六经病特征开始,融汇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融汇伤寒温病理论,一步一步启发中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使中医学生易于掌握,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14.
论述伏邪理论的源流,已经从外感温热病扩展到内伤杂病领域;外感伏邪的治疗要注重扶正开表透邪的原则;肾病患者的发病具有伏邪致病的特点,可从伏邪理论论治,为肾病的治疗开启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药临床疗效的肯定和中药药效学的发展,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中药药动学研究是阐明中药作用机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中药与西药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中药药物成分复杂,作用靶点多,其动力学研究相对而言有较大的困难。近年来,药动学领域新理论、新方法的出现使中药药动学尤其是中药有效成分的药动学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综述近几年中药有效成分药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中药是独特的药学系统,有三个子系统:药物学子系统包括“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等中药传统理论;药效学子系统有“升降浮沉”等理论;隶属人体生命功能的子系统有“药物归经”。本文讨论了本草学术系统呈三元结构性。  相似文献   

17.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最重要的学术特征,四性为其核心内容,是指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四性"自古就用于指导临床用药,依据辨证论治,病证结合理论针对性地选方用药。如今西医占据医疗实践活动的主导地位,其治疗方式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尤其是抗肿瘤药物的选择大多根据以往用药经验,具有极大的盲目性。那么借助四性理论对抗肿瘤药物进行寒热划分,运用中医理念,实现"西为中用",可以充分发挥精准治疗优势。本文通过分析"四性"的起源、发展,认识古人"四性"的判定思维,探析四性理论指导抗肿瘤药物中的精准运用。  相似文献   

18.
酒精性滑脉模型的建立及其心血管生理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酒精性滑脉模型的建立方法、实用性及其形成的心血管生理学基础。方法:①令受试者饮用61度白酒100ml左右,经中医师诊脉确认为滑脉后,分别采用NX-6型脉动信息采集系统及Magnetom Avanto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桡动脉压力波记录及心脏、桡动脉(寸口处)扫描,观察其桡动脉脉搏波、桡动脉形态及心功能改变。②家兔用浓度为40%酒精8ml/kg灌胃,经中医师诊脉确认为滑脉后,采用NX-3型脉动信息采集系统记录其颈动脉压力波。结果:与脉滑变前相比:①人酒精性滑脉模型受试者的搏出量、心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及左心室流出道流速增大;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左心室容积减小;外周血管扩张,轴心位移幅度增大;桡动脉脉搏波符合典型滑脉波形特征。②家兔酒精性滑脉模型:颈动脉压力脉搏波变化规律与人酒精性滑脉模型者桡动脉脉搏波完全一致。结论:适量使用酒精时,其扩血管和强心作用符合中医理论关于滑脉形成原理的论述,造模效果好,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9.
分形理论所探讨的是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的自相似原则问题。鉴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之间的整体与部分关系与分形理论的相似性,来探讨二者在思维方面的相似。文章一方面总结了中国传统象思维在事物现象层面上注重时间性、整体性及动态性的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对中医藏象理论及中医辨证的象思维分析,探讨了分形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象思维与中医思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抗癌中药临证选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癌中药临证选择的总的指导原则是“双符合理论” ,即所用中药在宏观上符合传统中医药理论 ,在微观上符合现代医学理论和现代中药药理学。在抗癌中药的具体临床应用上要注重分型论治、分类选药。应根据中医理论对恶性肿瘤的一些症状进行预防性治疗。由于中药对机体作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临证更方应根据“双符合理论” ,全面考虑所用中药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功效主治和使用宜忌等多方面因素。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 ,保护脾胃功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