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索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证候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确定本病的中医证候标准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设5个调查点对6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及证候指标调查。结果:6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居于前5位的中医证型依次是:风寒阻络27.7%、气滞血瘀21.8%、肝肾不足14.7%、痰湿阻滞10.3%、气血亏虚9.8%;次为痰瘀交阻、湿热蕴阻、脾肾亏虚、气虚寒凝;男女患者之比为1∶1.90,以女性患者居多;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型患者的平均年龄居高,显著高于其他证型患者;气滞血瘀、肝肾不足型患者的平均病程较长,分居第一、二位,并且显著长于其他证型患者;脑力劳动者和大专及以上高学历人员居多,分别占73.5%和75.2%,分别显著高于体力劳动者和中专及以下低学历层次人员。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风寒阻络、气滞血瘀、肝肾不足、痰湿阻滞、气血亏虚证型常见。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128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出现频次前10位的证型分别为肝肾亏虚、湿热痹阻、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寒湿痹阻、寒热错杂、瘀血阻络、气血两虚、肾阳虚衰型.结论:肝肾亏虚、湿热痹阻、寒湿痹阻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3.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风寒劳累,肝肾亏虚,痰湿阻络,气血亏损,气滞血瘀致头目眩晕,筋骨失养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颈椎病中医分型可分为风寒湿型、痰湿阻络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等五型。现将笔者按上述标准纳入的100例颈椎病人的X线、CT、MRI特征相关性进行对比、总结,以求对颈椎病中医辨证论治提出更多的影像学依据,为临床选择影像学检查提供参考选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中医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方法:对761例大骨节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运用非参数多个样本比较的K-W秩和检验和Rx2表线性趋势卡方检验的统计方法调查大骨节病不同性别、体重、年龄、病程及临床分度方面的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结果:在761例大骨节病患者中,脾肾阳虚、寒湿阻络型157例(占20.63%),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214例(占28.12%),痰瘀互结型390例(占51.25%),以痰瘀互结型最多,脾肾阳虚、寒湿阻络型最少;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和痰瘀互结型患者随着年龄、病程的延长及临床分度的加重,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脾肾阳虚、寒湿阻络型患者随着年龄、病程的延长及临床分度的加重,其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不同中医证型的变化不取决于性别的不同及体重的变化。结论:大骨节病3个证型的分布与性别、体重的关系不大,但与年龄、病程及临床分度密切相关。其中脾肾阳虚、寒湿阻络型大骨节病患者年龄偏小、病程偏短、临床分度偏轻;而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及痰瘀互结型的患者年龄偏大、病程偏长、临床分度偏重。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证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证型特点,并反推其病机特点。方法:对12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的证型进行分类整理与统计分析。结果:基本证型和复合证型各有15种;30种证型中占比例较高的前5种依次是: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肝肾亏虚并寒湿阻络证,寒湿阻络证,气滞血瘀肝肾亏虚证。所统计的4种证类按占比例高低排列依次是:肝肾亏虚证类,气滞血瘀证类,风寒湿热证类,气血亏虚证类。结论:气滞血瘀证(或证类)与肝肾亏虚证(或证类)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两种最常见的证型(或证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是肝肾亏虚,气滞血瘀以及风寒湿热阻络,其核心是经气不利。  相似文献   

6.
潘笑  张胜友 《光明中医》2023,(5):852-855
腰痛具有病因复杂、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中医由于其独特且系统的理论体系,如经脉及辨证论治等理论体系,使得中医在诊治该病上具有独到之处。目前临床中将腰痛分为7大证型:肝肾亏虚型、脾肾阳虚型、气血两虚型、湿热痹阻型、寒湿痹阻型、气滞血瘀型及痰瘀互结型,其中又以肝肾亏虚型及寒湿痹阻型在临床中多见。张胜友老师在临床诊疗寒湿腰痛中取得较好疗效,认为在临床中患者常多见肝肾亏虚与风寒湿侵袭兼并致病,在治法上强调滋补肝肾,散寒除湿,活血化瘀,临床诊疗中善用独活寄生汤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炎症指标及高频超声影像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依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膝骨关节炎患者辨证分为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虚弱证5个证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高频超声影像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20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湿热痹阻证71例,肝肾亏虚证60例,寒湿痹阻证31例,痰瘀痹阻证28例,气血虚弱证17例。湿热痹阻证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4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的红细胞沉降率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4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较肝肾亏虚证滑膜血流信号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滑膜增生评分较其他4个证型高(P<0.05)。寒湿痹阻证和湿热痹阻证患者较肝肾亏虚证和气血亏虚证患者关节积液阳性率及超声影像改变更多。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以湿热痹阻证和肝肾亏虚证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8.
查纬民认为颈椎病的发病与虚瘀密切相关,瘀则不通而痛,虚则不荣而痛,二者皆可成痹。并根据临证经验,将致瘀痹者分为寒湿痹阻、湿热痹阻、气滞血瘀及痰湿阻滞,致虚痹者分为脾肾两虚、气血亏虚及肝肾阴虚,据此分别确立了"散寒除湿,祛风通络""清热通络,祛风除湿""行气散瘀,活血通络""化痰除湿,蠲痹通络""补肾健脾,益精壮骨""益气养血,和营通络""培补肝肾,舒筋止痛"的治疗大法,同时注重颈椎病的早期预防和功能性锻炼,收效颇丰。  相似文献   

9.
关于骨痹的辨治,吴生元导师归结为寒湿痹阻、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痰湿痹阻4型证治,但调理营卫气血和温运法的运用,是吴师在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两大特色。  相似文献   

10.
辨证论治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湿阻-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气滞血瘀-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痰湿阻络-化痰除湿通络,肝肾不足-滋养肝肾、活血通络,气血虚弱-补养气血,舒筋通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为深入探讨其病因病机和高血压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2013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北京市东城区38个社区卫生中心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6例,充分收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各证型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气血亏虚证>痰湿壅盛证>瘀血阻络证>阴阳两虚证>肾精不足证。各证型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证型患者间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痰湿壅盛证的总胆固醇、尿酸水平高于其他证型,其中与阴虚阳亢证、气血亏虚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痰湿壅盛证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证型,其中与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气血亏虚证、瘀血阻络证、阴阳两虚证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火上炎证的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其他证型,其中与阴虚阳亢证、气血亏虚证、阴阳两虚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瘀血阻络证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高,其中与阴虚阳亢证、肝炎上炎证、气血亏虚证、痰湿壅盛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阴虚阳亢证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重最高;各证型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普遍高于正常水平;痰湿壅盛证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程度高于其他证型,且血尿酸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syndromes in male infertility using computer-based analyses.METHODS: Latent class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TCM syndrome data from 813 patients with male infertility and establish a latent tree model.RESULTS: A latent tree model with a 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 score of-11 263 was created.This model reveal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sic TCM syndromes in patients with male infertility were kidney Yang deficiency, kidney Qi deficiency,spleen Yang deficiency, liver Qi stagnation,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and dump-heat; moreover,most patients with male infertility had complex syndromes(spleen-kidney Yang deficiency and liver Qi stagnation) rather than simple single syndromes.CONCLUSION: The hidden tree model analysis revealed the objective and quantitative complex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CM symptoms of male infertility, and obtained the quantification and objective evidence of TCM syndromes in male infertility.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证候要素及单证分布规律,为中医治疗乳腺癌奠定基础。方法:收集709例乳腺癌患者的四诊信息,保留出现率≥10%的四诊信息,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由2名中医肿瘤专业主任医师对公因子辨证,作为乳腺癌的证候要素。结果:经因子分析提取出19个证候要素,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为7个:肝、脾、肾、心、络、肺、胃;病性类证候要素为12个:气滞、热、血瘀、湿、气虚、湿热、痰热、阴虚、阳虚、精亏、血虚、风湿。相对应的单证有21个:湿邪困脾、肝气郁滞、肝热、血瘀、风湿阻络、痰热阻肺、胃热、心火亢盛、湿热、脾气虚、肝阴虚、肾阴虚、肾精亏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肾虚(可能为肾阴阳精气虚)、肾阳虚、心血虚、肝血虚。结论:乳腺癌的发病与肝气郁滞直接相关,在肝气郁滞的基础上发展为肝热、血瘀、痰湿阻滞、进而损伤肝肾阴阳精血,同时肝木克土则产生脾虚、胃热等证。所以治疗乳腺癌总以疏肝解郁为基本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的中医证素特点,初步揭示晚期胃癌的中医病理特性。方法采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观察126例晚期胃癌患者的症状、体征,分析各个证素的频数分布及证素积分。结果晚期胃癌的病位证素主要为:胃、脾、肝、肾、胆、肺、大肠、小肠、胞宫、心、脑(神)、膀胱,其中胃、脾、肝和肾所占比例均>50%。晚期胃癌患者病位证素积分中,脾与胃证素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肝、肾、肺、胆、大肠、小肠证素与脾(t值依次为5.053、4.815、4.465、3.938、4.730、4.278)、胃(t值依次为7.126、6.699、5.679、5.484、6.255、5.604)证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血虚、气滞、血瘀、邪毒、痰、湿、阴虚、气逆、热、食积、水停、阳虚,其中气滞、血瘀、邪毒、痰、湿、阴虚、气逆、热、食积、水停、阳虚病性证素与气虚(t值依次为3.338、4.664、5.998、6.046、6.024、6.116、6.225、5.889、5.727、5.767、4.718)、血虚(t值依次为2.021、3.402、4.540、4.625、4.688、4.892、5.025、4.843、4.738、4.792、3.936)病性证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晚期胃癌中医病位证素主要集中在脾、胃、肝和肾,病性证素主要有气虚、血虚,但气滞、血瘀、邪毒、痰、湿、阴虚、气逆、热、食积、水停、阳虚也是不可忽视的病性证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30例和对照组100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Gensini积分来分析胸痹患者各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结果:冠心病组中以气虚、血瘀、阴虚、痰湿、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对照组中以气虚、阴虚、心虚及脾虚为主要证候。冠心病组不同组别中低积分组以气虚、血瘀、阴虚、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而高积分组中以气虚、血瘀、阴虚、痰湿、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其中血瘀、痰湿、阳虚及肾虚证候明显多于低积分组。结论:冠心病心绞痛中具有气虚、血瘀证候的病人比例最高,气虚血瘀型是冠心病心绞痛中医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16.
探讨阳虚络痹与痛风发病的关系。认为阳虚经络痹阻是痛风的重要病机:阳虚失于温煦,则寒湿内盛;阳虚温运无力,则痰瘀互结;阳虚湿瘀内生,郁久则易化热。对于阳虚所致的痛风,其发病之本是脾肾阳虚,标实则为湿、痰、瘀痹阻经络,治疗时应以温阳通络为原则。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7.
张莹  李庆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3):1369-1370,137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证候要素,为ACS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315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基础,运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的方法,探索ACS的证候要素及其靶位特征。结果中医症状部分共提取16个公因子,根据文献研究以及专家组建议,将16个公因子归属为8个证候要素。本虚证候要素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气虚>阳虚>阴虚,标实证候要素出现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痰饮>气滞>寒凝>热蕴。结论 ACS的证候要素是痰饮、血瘀、阳虚、气虚、气滞、寒凝、热蕴、阴虚;病性为本虚标实,病位在心,病变脏腑涉及肺、脾、肝、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常见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为建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奠定基础.方法 从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和国内外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PubMed中检索1949-2016年有关文献,共纳入文献257篇,提取文献题目、作者、证型名称及相应症状,建立Excel数据库.对文献中呈现的原始证型及规范后的证型进行归类统计,计算频次、频率.将频率大于2.00%的规范后证型作为高频证型,建立Access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每一高频证型对应症状的频次、频率.结合临床实际合并含义相近的症状,得出合并后的频次、频率.结果 PCOS高频证型主要有痰湿证、肾虚证、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肝郁肾虚证、肝郁化火证、血瘀证、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脾虚痰湿证、肝郁证、肝郁气滞证等,并总结了高频证型的相应症状,分析了PCOS中医证候研究现状.结论 PCOS病性复杂,以实证为主,虚证次之;病位主要集中在肾、肝、脾;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主要有痰湿、瘀血.目前关于PCOS的中医证候研究还需进一步改进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AECOPD呼吸衰竭临床病例症状、体征等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得出该病证素、证候的分布,并分析其证候与胃肠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以选用的症状、体征辨证素表,症状、体征对证素贡献度(权值)表为基准,计算症状、体征对相关证素的贡献度,根据标准选用达到或超过20的证素,得出常见证素;根据证素组合证候规律及临床实际组合证候,确定AECOPD呼吸衰竭临床常见证候,进一步分析中医证候与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等。结果:1)AECOPD呼吸衰竭病位证素以肺出现频率最高(100%),其次为脾(81.32%)、心(72.29%)、肾(71.08%)等;虚性病性证素气虚出现频率最高(92.17%),其次为阳虚(72.29%)、阴虚(58.43%)等;实性病性证素痰出现频率最高(100%)、热(48.8%)、饮(48.19%)、血瘀(47.59%)等。AECOPD呼吸衰竭的主要证候为肺脾气虚痰浊阻肺证(21.69%),肺肾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证(16.27%),肺脾肾阳虚痰饮停肺证(15.06%)等。2)AECOPD呼吸衰竭中医证候间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脾肾不足痰蒙神窍证发生率最高(100%),且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整体偏高(9.7±3.3),病情严重。结论:AECOPD呼吸衰竭的证素以痰、气虚、阳虚、阴虚、热、饮、血瘀等为主,期间常互相联合,易侵袭肺、脾、心、肾等脏,主要证候表现为肺脾气虚痰浊阻肺证,肺肾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证,肺脾肾阳虚痰饮停肺证等,其各证候间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服用中药治疗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289例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采用自制证候信息采集表采集四诊信息并进行辨证分型。结果:术后第1天,证候按构成比大小排列依次为:气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脾虚血瘀证、脾虚湿瘀证、气滞血瘀证、气血亏虚证。术后第4天,证候按构成比大小排列依次为:气虚血瘀证、脾虚血瘀证、脾虚湿瘀证、肾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气滞血瘀证。术后第7天,证候按构成比大小排列依次为:气虚血瘀证、脾虚血瘀证、脾虚湿瘀证、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结论: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候主要有气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血亏虚证,早期证候以虚为主,逐渐演变为虚中夹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