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辩证奇闻>评注》一书,系今人施洪耀医师编著。该书立论清深,内有奇方,诸多疑难之应,用之无不灵验。全书条理清晰,归为八卷,并附临证医案一百零八则,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伍和实用价位的医学著作,  相似文献   

2.
钱乙是北宋时期最享盛名的小儿医,其学术远取《内经》、《难经》及仲景之学,近及《太平圣惠方》等宋代名方名著,专业儿科四十余年,学术造诣精湛。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后由其弟子阎孝忠(又名季忠)整理成《小儿药证直诀》三卷传世。该书在小儿常见病的辨证施治和遣方用药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所著《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后扩充成《针灸大成》。其中《胜玉歌》、《治症总要》和《杨氏医案》三篇,记载杨氏的用穴经验和临证实例。本文结合杨氏的学术理论,从“执要驭繁”、“以奇辅正”和“随证变通”三方面进行探讨,以见杨氏的理法方穴自成体系,足资参考。  相似文献   

4.
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所著《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后扩充成《针灸大成》。其中《胜玉歌》,《治症总要》和《杨氏医案》三篇,记载杨氏的用穴经验和临证实例。本文结合杨氏的学术理论,从“执要驭繁”,“以奇辅正”和“随证变通”三方面进行探讨,以见杨氏的理法方穴自成体系,足资参考。  相似文献   

5.
经典巡礼张锡纯是近代的著名医学家,一生著作很多,以《医学衷中参西录》为代表作,该书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为医学之渊源,既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又突出理、法、方、药之根本,能触类旁通,于古人言外之旨别有心得。在辨证论治、遣方用药上注重实践、讲求实效。对妇科疾病的治疗具有特色的经验,颇能指导临床。书中所举的诸多方剂运用临证,颇有效验。以下就其在妇科疾病的部分诊治特色方面作一浅显探讨。1治症积重虚实,扶正祛邪并重对于症积之病因,张锡纯认为:“女子症瘕多因产后恶露未净,凝结于冲任之中,而流走之新…  相似文献   

6.
潘智敏教授系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临证30余年,学验俱丰,其在治疗积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经验。潘智敏教授在继承前人积证学说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地域特点和长期的临床经验,拓展了积证的范畴,提出了现代积证的病因病机特点,总结了新五积说,研制了治疗各种积证的基本方:五积方。并运用五积方加减治疗各种积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太史医案初编》是清代旴江名医黄宫绣的一部医案著作。该书立足于中医的理论特点及临床特色,体现了黄氏独特的辨证思路和临证经验。本文以《太史医案初编》中几则有关血证的医案进行研究,主要对黄氏辨治血证的理法方药特色进行初步探析,以窥其主要学术思想特色,挖掘旴江医学学术价值,为临床血证辨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儿科临证50讲》 ,是朱锦善教授积30年医疗教学经验与研究心得撰写而成的一部力作 ,共40余万字。纵览全书 ,条分缕析 ,说理透彻 ,论证精详 ,用药独到 ,辨证融合辨病 ,理论联系实际 ,无论是学术探讨 ,还是临证治疗 ,均以临床实际为准绳 ,撷取古今儿科学术精华和医疗经验 ,融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与心得体会。诚如我国著名中医儿科学家江育仁教授在为该书所作的序中所言 :“是一本难得的融汇古今 ,指导临床 ,既有较高学术价值 ,又实用性很强的儿科专著。”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临证论治” ,讲述当前…  相似文献   

9.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临证经验栏目将重点介绍国医大师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精华与学术特色,对其临  相似文献   

10.
对甘肃最具影响的医家之一刘一明先生传略及其辑录的五部医学著作《眼科启蒙》《经验奇方》《经验杂方》《杂疫证治》《痧胀全书》做了概括性论述。  相似文献   

11.
介绍家藏明代儿科专著《幼科百效全书》,该书为明代著名医学家龚居中所著,是儿科按摩推拿学方面的早期著作,上卷论述儿科疾病诊断辨证要点,介绍推拿穴位与疗法;中卷阐述儿科 疾病的辨证治疗,下卷详列方剂,并附临床验方与验案,由于国内仅见《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记录,上海图书馆藏有《幼科百效全书》崇祯刻本,因此该书具有珍贵的学术与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2.
赵瑞站  叶素川 《河南中医》2010,30(4):346-348
通过对明代医家缪希雍临证治疗内伤杂病用药组方的用药范围、药性构成、功能构成等进行分析,知其治疗内伤杂病的遣药组方特点为:求真务实,养阴为先;重视脾胃,见解独特;甘寒清润,颇具特色;杂病养阴,多化裁于集灵方。  相似文献   

13.
张仲景为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其原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所载方剂法度严谨,用药精当,被称为仲景方,亦推崇为“经方”。从仲景方的源流发展出发,结合著名方剂学家李飞教授在仲景方临证研究上的经验,探讨以仲景方临床应用及研究为核心的中医临证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金匮要略》皆从《伤寒杂病论》分化而来,故二书所用之剂量具有一致性。从宋代林亿等校订之后,原书记载之方药剂量一直流传至今。医家们在临床运用时应如何考量原书所定方药之剂量,则一直有广泛争议。但是,近年来却兴起一种趋势,主张运用仲景方应该依据原书所定之剂量。若如此,在当今临床上就会出现运用大剂量,甚至超大剂量的现象。本文从历代有关剂量折算的不同认识,及方药剂量与临床疗效关系等方面,对有关方药剂量展开一些讨论。提出了中医临床疗效之关键并非只在方药剂量上,运用仲景方用量宜多宜少之关键在于"善测病情"。须知"毒药治病",用之得宜则为治病之药,用之失宜则为害人之毒。若不在识病断证上下功夫以明方药治病之理,而独以剂量之大者为要,病者可能反受其害。  相似文献   

15.
升降散由蝉蜕、僵蚕、姜黄、大黄组成,黄酒及蜂蜜调和,作为温病名方,其组成首载于明代张鹤腾所著的《伤暑全书》中,后清代医家杨粟山将其载于《伤寒瘟疫条辩》中,列为治疗“温病郁热内伏”十五方之总方。后世医家潜心研究,将其灵活加减,广泛应用于各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本文将对升降散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以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桂枝汤为仲景《伤寒论》之代表方,体现其辨证论治思想之精髓,其类方为《伤寒论》中最多的一组类方,在全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以图形的方式表述桂枝汤的组方及桂枝汤类方的组方规律,对仲景组方思想进行探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张仲景的类方组方思想来指导临床的组方用药和辨证加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数据分析明《大河外科》中医药治疗外科疮疡疾病用药思路。方法:将明代名医王拳所撰《大河外科》中医药治疗外科疮疡疾病的方剂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其用药思路。结果:整理治疗外科疮疡疾病中药方剂72首,涉及中药161种,总用药次数为574次。结论: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甘草、防风、川芎、当归、乳香、轻粉、桔梗、白芷、雄黄、赤芍药等;药类以解表药、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拔毒生肌药等为主。  相似文献   

18.
徐玥瑾  万迎新 《世界中医药》2014,9(11):1509-1511
清燥救肺汤源于清代名医喻嘉言的《医门法律》,具有清宣燥热,养阴益气之功,是治疗秋燥致病的名方。本方专为燥邪伤肺而设,因本方配伍精当,临床疗效确切显著。针对因燥邪所致的肺系疾病,如咳嗽变异性哮喘、不明原因肺内结节、放射性肺炎等,采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合方研究     
一个方剂虽能治疗数种病症,但若遇到病情较为复杂,而治疗功效范围不能涵盖全部时,只能扩充药味来解决。由于新方不易创立,便可考虑于此方剂上同时加入另一个或数个适合方剂,来扩展疗效,因为既有之方剂是经过多代医者临床实践后肯定其疗效而留下的,故采取方剂与方剂相加,成为便捷又易掌握疗效之方法。方证使用者常以单一方剂作为最基本单位,爰引类比推理法,透过已有之方证对应来而产生合方,即依循辨证论治法则,对应复杂病症所采取一种动态调整。多个关键主证系决定合方主要依据,而方与方相合可产生累加、协同、相反相成,甚至新的功效。由于古方历经多年临床验证,医者若能活用既有方剂,将能拥有更多的论治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余听鸿是清末孟河派内外科名医,《诊余集》为其生平临证施治验案之记录,反映了余听鸿丰富的临证经验.书中记载妇产科病案19个,主要为胎前病、产后病及少量妇科杂病.文章对书中记载的妇产科医案加以深入研究和归纳总结,认为余听鸿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处方用药有以下5个特点:①谨守仲景法,活用仲景方;②多种疗法联合应用,用药剂型灵活搭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