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中药内服+穴位注射治疗气虚血瘀证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气虚血瘀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给予牵引治疗,观察组5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中药内服+穴位注射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病评价量表评分(CASCS)、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颈项疼痛或压痛、活动障碍、肢体麻木、头晕、神疲乏力及腰膝酸软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IL-1β、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CASCS评分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通络中药内服+穴位注射治疗气虚血瘀证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血液黏稠度,下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小针刀和常规针刺或腰椎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小针刀治疗LDH的可行性。方法:将8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小针刀治疗,5天治疗1次;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或腰椎牵引疗法治疗,隔天治疗1次。2组均治疗20天,比较2组临床疗效、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5%,对照组为7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和TNF-α水平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脱落率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LDH疗效良好,安全可行,其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释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红藤汤中药配方颗粒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6例)采用传统饮片合煎汤保留灌肠,观察组(280例)采用红藤汤中药配方颗粒保留灌肠。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疼痛感觉评分、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7%,对照组为7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积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L-6水平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藤汤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减轻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疼痛,缓解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配合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浆P物质(SP)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采用独活寄生汤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浆SP及TNF-α浓度。结果治疗12 d后,各组患者血浆SP及TNF-α浓度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配合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P及TNF-α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牵引态下针刺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牵引态下同时针刺相应的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非同步牵引状态下针刺相应的夹脊穴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分级指数(PRI)以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0.39%)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16%)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RI、NDI和VAS评分以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引态下针刺夹脊穴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促进炎症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颈夹脊穴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及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AS评分降低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肯定,操作简单,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本院78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穴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穴位治疗,10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清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有效率为82.0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6.215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MPQ评分、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清脾除湿汤治疗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痤疮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服用清脾除湿汤,1剂/d水煎早晚分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每周3次。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皮损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9%,对照组为7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4(I L-4)水平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积分、Qol-acne评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清脾除湿汤治疗湿热型痤疮患者的效果显著且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皮损状况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平补平泻针刺手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通针刺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5%,对照组为6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分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分期辨证论治,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变化情况及药物安全性、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血清TNF-α、IL-6、IL-8水平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评价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分期治疗UC患者,临床疗效与西医治疗相当,可有效改善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明显提高药物安全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桂枝汤联合秋水仙碱治疗风湿郁热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口服秋水仙碱片;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桂枝汤。2组均连续治疗7天,比较2组治疗前后平均症状积分、血尿酸、临床疗效、细胞炎性因子(IL-1β、IL-6、IL-8、TNF-α)水平、免疫功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29%,对照组为74.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症状积分,血尿酸水平,血清IL-1β、IL-6、IL-8、TNF-α水平,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治疗前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42.86%,对照组为31.4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汤联合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和免疫反应水平,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Ⅲ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0例,2组均服用缬沙坦胶囊,观察组加服补肾活血方,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餐前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67%,对照组为59.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2h PBG及Hb A1c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TNF-α及UAE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UAE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α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α及UAER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G、HDL-C、LDL-C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ALT、BUN及SCr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Ⅲ期DN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以减少尿蛋白的排泄,减轻炎症反应,延缓DN的进展,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矩阵针刺联合电温针治疗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O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矩阵针刺联合电温针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VAS及JOA评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观察组为63.64%,对照组为4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矩阵针刺联合电温针治疗OCI临床疗效显著,并可改善体征及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丹栀逍遥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9例)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81例)给予辛伐他汀联合丹栀逍遥散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统计SF-36评分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1%,对照组为7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γ-GT、TC、TG水平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各项得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生理功能和总体健康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6项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6.3%,对照组为7.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丹栀逍遥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改善患者肝功能,减少肝脏脂肪沉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金匮肾气汤联合冬病夏治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金匮肾气汤联合冬病夏治贴敷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的症状总评分、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评分及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等指标,并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症状总评分和ACT评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FVC和FEV1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无不良反应发生,无脱落病例。结论:金匮肾气汤联合冬病夏治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可改善临床症状,能够提升患者的肺功能,且药物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参麦注射液和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方口服治疗,术后14天观察临床疗效和症状积分,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性因子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测检测肱动脉内径。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05%,对照组为65.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嗳气等症状积分,血清IL-6、IL-8、TNF-α等炎症因子,以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参麦注射液、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证候积分,减轻炎症反应,增强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络通脉片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急性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脉络舒通颗粒治疗,治疗组口服清络通脉片治疗,治疗28天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及凝血功能。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 L-6)、纤维蛋白原(FI B)、D二聚体(DD)水平治疗后均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清络通脉片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急性期的临床效果优于脉络舒通颗粒,可能与其降低TNF-α、CRP、I L-6及FI B、DD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十皮饮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卡泊三醇软膏外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十皮饮.治疗12周后,比较2组免疫水平、皮损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84%,对照组为57.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介素4(IL-4)、白介素8(IL-8)、白介素17 (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表达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斑、鳞屑、浸润肥厚、瘙瘁等皮损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皮饮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银屑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机体免疫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凉血消斑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对白介素12(IL-1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2例,2组均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凉血消斑汤治疗。2组均于连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关节肿痛缓解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和消化道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血清IL-12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30/32),对照组为78.13%(25/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肿痛缓解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和消化道症状改善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2水平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消斑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改善IL-12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补肾通督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骨代谢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补肾通督胶囊的药效机制,评价补肾通督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34例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口服雷公藤多甙片治疗,试验组口服补肾通督胶囊治疗。观察患者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骨钙素(BGP)、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PINP、BAP水平低于治疗前,BGP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PINP、BAP水平低于对照组,BG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IFN-γ、TNF-α、IL-1β水平低于治疗前,IL-4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IFN-γ、TNF-α、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IL-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2.54%,对照组为73.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患者治疗4周后外周静脉血白细胞(WBC)下降,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补肾通督胶囊能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PINP、BAP、IFN-γ、TNF-α、IL-1β水平,升高BGP、IL-4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性损伤,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受累关节红肿热痛的症状,效果优于雷公藤多甙片治疗,且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