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心胃在位置、经脉、功能等生理、病理方面的影响与联系,阐述心胃相关理论。结合名师从心论治脾胃病的临床经验,即从泻心、养心、宁心、化瘀等方面论治脾胃病,进而探讨心与脾胃病的内在关系,探索从心论治脾胃病的理、法、方、药,为临床从心论治脾胃病提供理论基础及思路。  相似文献   

2.
危北海教授学术思想是建立在对脾胃疾患的长期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之上的.他认为脾胃虚证是脾胃病研究的关键所在,脾胃疾病的基本发病机制是脾胃内伤所致.为此,危先生从脾脏本脏及基与他脏的关系方面探讨脾胃虚弱在慢性胃肠病发病机制和诊治中的意义,把脾脏本脏及脾脏与他脏的关系体现在用药上,在临床上注意辨证相结合,并详辨脾阴虚与胃阴虚、胃气虚与脾气虚的不同,注重脾胃病的详辨与详审,作到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3.
介绍李天望教授从"中焦湿热"论治脾胃病的经验.中焦湿热证涉及临床疾病广泛,其中以脾胃病居首,是导致脾胃病日趋高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湿热证病情缠绵、日久迁延,愈后极易反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李教授认为此证有偏湿、偏热、湿热并重之不同,治疗关键在于审证求本,应注意扶正祛邪并举,酌情兼以调肝、活血,随证调整用药,使湿去热化,脾胃功能健运,气机通畅,则诸症自除.  相似文献   

4.
孔令彪 《北京中医》2005,24(2):87-88
危北海教授学术思想是建立在对脾胃疾患的长期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之上的。他认为脾胃虚证是脾胃病研究的关键所在,脾胃疾病的基本发病机制是脾胃内伤所致。为此,危先生从脾脏本脏及其与他脏的关系方面探讨脾胃虚弱在慢性胃肠病发病机制和诊治中的意义,把脾脏本脏及脾脏与他脏的关系体现在用药上,在临床上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详辨脾阴虚与胃阴虚、胃气虚与脾气虚的不同,注重脾胃病的详辨与详审,作到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5.
<正>马有度教授从医60余载,医理精湛,学识宏深,尤其对脾胃病的诊治更显特色,主张"防治养"结合论治脾胃病。现将其"防治养"结合论治脾胃病的临证经验介绍如下。1脾胃病贵在防,全程都要养脾胃同居中焦,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诸病源候论.脾胃诸病候》云"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故脾胃纳运协调,方能化生气血;而脾气主升,胃气主降,升降相因,两者相反相成;《临证指南医案》云"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故也",提示脾胃阴阳当燥湿相  相似文献   

6.
王进虎 《陕西中医》1994,15(7):309-310
根据李东垣的脾胃学说阐述了肺与脾的生理关系,肺之脾胃病的病因病机,在治则上通过调理脾胃往往使肺病得到治愈。提示肺病从脾胃论治是一种求本溯源之法。  相似文献   

7.
姜树民教授为辽宁省名中医,师从李玉奇,周学文两位国医大师,学识渊博,博采众方,具有30年临床经验。总结了姜树民教授从肝论治脾胃病的临证经验,并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蒋筱 《辽宁中医杂志》2011,(7):1357-1358
脾胃功能失常与风证的形成关系密切,从脾胃论治风证,在临床上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因此后世医家论治风多详于肝而略于脾。现代研究表明脾气旺则气机升降有常,气机通而不滞。脾气强则身体健,邪不能伤。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脾健则卫实表固风不能侵袭。此亦符合经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之思想。从脾论治风证为风证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阳痿从脾胃论治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寅 《光明中医》1998,13(4):34-36
阳痿从脾胃论治举隅洪寅浙江中医学院(310009)关键词:阳痿/中医药疗法/健脾和胃阳痿一证,临床大多从肾论治,投补肾壮阳之品。鲜从脾胃立论治疗。笔者在多年男科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阳痿之治疗不能墨守一脏一法,当详察病机,灵活运用。尤其对补肾不效者,从脾...  相似文献   

10.
中医脾胃病包括"胃痞""胃脘痛""泛酸""呕吐""嘈杂"等,李振华、徐景藩、张镜人等当代中医名家认为脾胃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湿热、气滞、瘀热居多;常见病证有脾胃虚弱证、胃阴亏虚证、肝胃不和证、湿热中阻证、胃络瘀滞证等。在治疗时注重气机升降,强调补中益气、益阴生津、疏肝理脾、清热化湿、行气活血等治法的综合运用。当代中医名家的临证思想基本代表了中医药诊治脾胃病的权威,对如何总结与传承中医药诊治脾胃病的中医验方验案指明了方向,并对传承名老中医经验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陈宝贵教授临证50余年,师从张锡纯的关门弟子柳学洙先生,与老师吃住1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又致力于中西汇通学术的传承与创新。尤善治脾胃病,提出了重建脾胃生理功能,创治胃九法,依据脾胃病从肝论治,总结出"调肝五法"以辅助"治胃九法",注重心肝脾胃同治,养心神以安脾胃。在经方加减化裁娴熟,善用对药,喜用风药,重视配伍,疗效显著。本文就上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消渴证治一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消渴证”分三消,即上、中、下消,上消在肺,中消在脾,下消在肾,其病理则均为阴虚火旺,前人对本病治疗一般以滋阴清热为主,从肺脾肾三脏论治。施今墨老先生在医书中提到三消之证多虚,肾藏精主水,为水之本,故其病本则在肾。病本在于肾虚,主张从肾论治。受其启发,结合我多年临床经验,以增液汤合生脉散,再加苍术配玄参,黄芪配山药,从肺、脾、肾三脏入手,尤以脾肾为重点,着重从先后天两方面,以滋养培本论治,屡见奇效。  相似文献   

13.
洪善贻从肝论治脾胃病学术经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刚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12):514-516
洪善贻主任医师从医40年,尤其擅长从肝论治脾胃病,现初步总结其学术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4.
袁兴石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0):852-853
余业医 30余载 ,对脾胃疾病的诊治总结出食荤泄泻 ,疏肝利胆 ,脾胃疾病 ,从心论治 ,慢性肠炎、治以祛风 ,胃病从酸论治 ,胃病注重腹诊 ,胃病验方六则。现介绍如下。1 食荤泄泻疏肝利胆食荤泄泻 ,属脾失运化 ,健脾益气 ,此谓常法。有难治者 ,以疏肝利胆 ,佐以健脾 ,可获全功。食荤泄泻 ,证现稍进油腻之物 ,则大便溏泻 ,便次增多 ,饮食减少 ,腹胀不舒 ,面色萎黄 ,肢倦乏力 ,舌淡苔薄白 ,脉细弱。稍食油腻则泄泻 ,此泄泻与肝胆 ,尤其与胆汁有关。胆汁由肝细胞生成 ,贮存于胆囊 ,当消化时排泄至肠内。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当…  相似文献   

15.
名老中医单兆伟教授临证处方简约,用药轻灵,继承和发扬孟河学派特色,且重视肝脾之间整体关系,善从肝论治脾胃病,调理其气机升降,恢复其运化之职,临床采用柔肝和胃法、疏肝和胃法、抑肝扶脾法等治疗脾胃疾病,效如桴鼓,现整理医案4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16,(7):653-654
正董筠教授,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第五批学术继承人,先后师从俞荣青、徐景藩、周仲英等名医,长期致力于脾胃病的学术及临床研究,临证经验丰富。董老师常告诫我们"临证如临阵,用药如用兵",其深谙医理,精于辨证,在临床辨证过程中常可揆度奇恒,知常而达变,善用变法布阵处方,帅药征病,多药到病除。兹就董老师用附子理中汤为主,从脾胃论治消化系统以外的疼痛验案,撷取3则。1痛热似表却里证,虚阳上浮病不同  相似文献   

17.
《针灸大成》集明以前针灸医学之大成,对脾胃病的诊治独具特色.通过整理、总结及分析《针灸大成》中对脾胃病的论述,从针灸处方取穴、配穴、针刺手法以及论治特色等方面论述《针灸大成》治疗脾胃病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从三个方面论述朱丹溪治脾胃病,即:气血痰郁理论与脾胃病机;经典方剂与脾胃病论治;引申和发挥。  相似文献   

19.
基于脾胃两脏的生理病理特性,张声生教授在脾胃病的治疗中常常体现出对立统一的学术思想,临床疗效显著。现从升降、虚实、寒热、燥湿、阴阳这几个矛盾的统一对立关系来阐述张声生教授辨治脾胃病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20.
脾胃为后天之本,有消化、输布、运化、生化的功能。本脏与他脏联系的病理、病机、病证,从虚从实极为广泛,古谓脾病论治喜“燥”而“恶”湿者,指寒湿困脾而言。但由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劳伤致淤引起的里实热证亦为常见。我在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