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对综合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为开展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某综合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100例,设为急诊组;选取非急诊科护理人员100例,设为非急诊组;选取非医务工作者100例,设为健康组;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结果:非急诊组和健康组的SCL-90、SDS和SAS评分等均明显低于急诊组(P0.05),其中急诊组SCL-90评分最高(P0.05),健康组的SCL-90、SDS和SAS评分最低(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抑郁、焦虑等情况较严重;非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非护理人员,提示急诊科和非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影响了生活和身体健康,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灾后护理中护士应对方式与交流恐惧状况及其相关性,并提出对策,为提高该群体心理健康水平、构建灾难心理护理体系提供参考。方法:抽取甘肃省9所医院中承担灾后护理任务的护士132名,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交流恐惧自陈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交流恐惧低度者占2.3%,中度者占64.4%,高度者占33.3%;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均高于健康人群常模,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与高度交流恐惧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积极应对与中度交流恐惧无相关性,消极应对与中度交流恐惧呈正相关。结论:承担灾后护理任务的护士交流恐惧程度与消极应对方式关系密切,在特殊环境下,加强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监测,建立主动、系统、科学的应对体系,是亟待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急症监护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78例急诊监护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急诊监护室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信任度。结果:观察组通过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症监护室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在急诊诊疗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对患者的抢救、治疗与康复有着积极意义,有助于提高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我院重症医学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分析。方法:在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管理中采用分组分层级管理,分组排班、培训和考核,评价重症医学科在实施分组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前后科室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与实施分组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之前相比,实施这种护理管理模式之后的重症医学科的护理人员负性情绪明显降低、科室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也较之前有所提高。结论:实施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管理效益,对于科室的护理人员心理状况有很好的正性作用,可以提高重症医学科的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并给出相应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杭州市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的100名护士进行SCL-90问卷调查,并结合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分析,在SCL-90问卷中,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满分450分。结果:相比于国内常模,选取的杭州市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护士的焦虑、抑郁情况极为明显(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应该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降低护士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的心理状况,针对性提出管理对策。方法:选取精神科全体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成立管理小组,于2017年1月进行心理状况调查,针对结果制定对策,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精神科护士心理状况调查表》,评价护理管理制度调整前后护士的心理状况,比较护理管理制度调整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精神科护士在睡眠障碍、疲乏感、人际关系、情绪波动、家庭幸福感的评分与实施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护理安全评分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了解精神科护士的心理状况,采取针对性管理对策,能够有效改善护士的心理健康,减少工作压力造成的影响,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医院急诊科应用全面流程管理前后的急诊护理效果。结果:实施全面流程管理前后,患者急诊登记时间、留院观察登记时间、患者服务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中应用全面流程管理,能够缩短患者急诊所需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如何在现有护理人员的情况下,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来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感,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取浙江省恩泽医疗集团台州医院儿科48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改善排班方式,对实施前后的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质量等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情绪衰竭、情感疏离及低个人成就感等职业倦怠水平的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实施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方面的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施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在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操作、护理文书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现有护理人员的情况下,通过改进原有的排班模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显著降低了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改善了其心理健康状况,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配偶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相关的原因,为临床护理人员促进患者配偶身心健康,提高患者及其配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确诊为乳腺癌并行根治术的140例住院患者配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SCL-90),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结论:乳腺癌患者配偶的心理状况差,在治疗护理乳腺癌患者同时,需关注其配偶的身心健康,便于采取针对性地情感支持及心理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家庭支持,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院高风险科室(ICU、产房、急诊科、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产生焦虑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方法将我院72名护士分为2组:观察组26名为高风险科室护士,对照组46名为普通科室护士,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分别对2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分值(STAI)高于对照组,焦虑程度重于对照组;护士压力源表显示,高风险科室护士在超负荷的工作量、工作环境与性质、管理及人际关系、晋级晋职的竞争、继续教育与新技术学习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不足等方面压力更大。结论对高风险科室护理人员应提供有效的社会与家庭支持、心理保健服务,同时护士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及时调整心态,重视自我维护和取得管理者的支持,从而降低焦虑的发生率,提高高风险科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陈岩 《中医临床研究》2011,3(3):113-113
培养和完善急诊护士的健康心理素质,必须保持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注重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加强心理素质的敏感性训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急诊患者的心理状况,观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况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焦虑、抑郁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缓和、消除患者心理障碍,提高急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管理者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区4所综合性医院32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我区4所综合性医院32名急诊科护士SCL-90各症状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护理管理者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以期在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下更大程度的提高护理质量,更优质的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各级医院中医护理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使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甘肃省不同地区的15家医院的56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中医护理特色、影响中医护理开展的因素、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形式、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中医护理培训方式、中医护理培训存在问题及促进中医护理工作开展的措施等8项内容。结果:本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61份,收回557份,无效问卷14份,最终有543份调查问卷纳入研究。中医护理特色主要体现在治未病、养生保健(85.63%)及辨证施护(71.45%)方面;影响中医护理开展的因素主要为中医知识缺乏(81.03%)、护理人力不足(52.30%)、缺乏积极性(47.70%);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主要有艾灸(81.03%),拔火罐(76.24%)、穴位按摩(71.45%)、穴位贴敷(66.67%)、刮痧(47.70%);健康教育形式主要为教育宣传栏(85.64%)、发放宣传资料(76.24%)、示范式教育(47.70%);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主要为中医护理知识不扎实(85.64%)、患者对疾病理解存在差异(66.67%)、科室发展不均衡(47.70%);培训方式主要有业务学习(90.42%)、西学中(47.70%)、三基考核(42.91%);中医护理教育培训存在问题主要有师资不足(71.09%)、教材缺乏(61.89%)、学习积极性低(57.09%);促进中医护理工作开展的措施主要有建立护理培训计划(90.42%)、规范熟练中医操作(85.64%)、增加护理人力(76.24%)、提供必要的设备(71.09%)、增加经济投入(66.67%)。结论:目前在二三级医院均开展中医护理工作,开展项目较多,但是在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下广东省护士的心理压力与睡眠状况的关系,为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知觉压力量表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416名广东省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广东省护士的心理压力总分为24.23±7.6分,睡眠状况总分为23.64±6.49分;广东省护士的心理压力与睡眠状况得分之间呈正相关(r=0.552,P<0.01);广东省护士的心理压力得分可以正向预测睡眠状况得分(t=13.467,P<0.001)。结论:广东省护士的心理压力和睡眠状况关系密切,心理压力越大,睡眠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甘肃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素养水平。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全省8个县区2136名15~69岁常住人口开展问卷调查。结果:甘肃省城乡居民具备基本医疗素养的总体水平为5.3%。城乡居民、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人群间具备基本医疗素养的比例不同,城市居民为7.6%,农村居民为3.9%,城市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34岁年龄组最高,为7.4%,55~64岁年龄组最低,为3.9%;具备基本医疗素养的比例随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升高。结论:甘肃省城乡居民具备基本医疗素养的总体水平偏低,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基本医疗素养水平,是高效利用医疗资源、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对儿科病区的小患者为了减轻其心理伤害,加强护患交流,大多数医院提倡家长陪护制度。在多年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笔者体会到,儿科的心理护理不仅应针对患儿自己,亦应针对他们的亲属,以人性化的服务使患儿家属安心陪护,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即在对患儿进行入院评估的同时对其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也进行评估,然后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症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交接班方式对提升急诊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方法:对急诊科护理人员交接班方式进行调整,将各岗位正在执行的传统交接班方式转变为新型交接班方式,即增加了病区各岗位大交班及床边随机理论抽问、操作抽考演示及情景模拟、联想等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急诊专科理论、专业技能、应急处理能力3方面的考评,并进行医生和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评价更新的交接班方式对提升急诊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结果:专科理论、专科技能、应急能力评分在交接班方式改变后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接班改变前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率为58.0%,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率为69.0%;交接班方式改变后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率为78.0%,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率为83.0%。医生及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率交接班改变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更新的交接班方式,能有效提高护士急救护理核心能力,对护理服务质量提高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甘肃省临床护士职业认同感与离职意愿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为稳定护理队伍提供对策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认同感量表和离职意愿问卷,对甘肃省一、二、三级医院共1 672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职业认同感和离职意愿水平均较高;离职意愿受年龄、医院级别、用工性质、职称、职务的影响;职业认同感得分与离职意愿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有关部门应注意加强护士待遇和改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用工形式,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减少护理人员的压力源,增强职业认同感,提高工作满意度,降低护士离职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甘肃省脑卒中患者对负性情绪是否影响肢体功能以及心理治疗的认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甘肃省10家不同级别的省市县级医院神经内、外科2010年收治的脑卒中住院患者1 100例进行调查。结果:负性情绪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占69.80%,脑卒中后心理治疗的需要占76.99%。结论:负性情绪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影响,并且非常需要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