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扁鹊是黄帝时人吗?当今许多权威性辞书或医籍,认为扁鹊是“上古时代名医”、“黄帝时代人”。(史记·扁鹊传征义云:“横帝八十一难序)云:‘秦越人与轩辕时扁鹊相类,仍号之为扁鹊”’。因《史记》三家注流行甚广,故此说影响甚大。(按:此说不见裴驷《集解》和司马贞(索隐》)。(汉书·艺文志·方伎略》载有《秦始黄帝扁鹊俞附方广十三卷。东汉应协椒书集解)注曰:“黄帝时医也”。应动此注被颜师古所引。扁鹊与黄帝、俞谢并列,那么《汉书》的作者班固就认为扁鹊是黄帝时人吗?答案是否定的。班固(汉书·艺文志·方伎略》又…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的书名,始见于西汉刘向所编的《七略》中,在此以前未尝见有《黄帝内经》的名称,所以《黄帝内经》可认为是西汉的作品。西汉成帝时国家进行历史上第一次校书工作,待医李柱国是校正方技(医药卫生)一类的书,刘向作《七略》志其事佚,惜《七略》已,而此事难知其详了。东汉班固作《汉书,艺文志》,是根据《七略》删其要而成,汉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书目。其中将医药卫生分医经、经方、神仙房中等四类。前二类是医药卫生的主要书籍。医经分黄帝、扁鹊、白氏三家。黄帝这一家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等书目。后世医家谈《内经》的,多是黄帝这一家。  相似文献   

3.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医经”“经方”所录医籍诸目,殆为医家稽古辨学之要籍。兹备录原文,敷陈管见。“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  相似文献   

4.
《汉书·艺文志》经方类中有《汤液经》三十二卷,《艺文志》的前身《七录》,是刘歆父子撰的。当时有没有《汤液经》的记载?然而《汉书>班氏的记载是肯定的,则前汉已有书。但班氏未署撰人,是否即后世所称商·伊尹,相传伊尹作《汤液》,历史上有此传说,犹如《内经》之托名黄帝,《本草》之  相似文献   

5.
中医图书分类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首创中医图书四分法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它是汉·班固在刘向、刘歆父子<别录>和<七略>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一部官修群书目录.班固十分赞赏"刘向司籍,九流以别",因此他"爰著目录,略续洪烈","删其要以备篇籍",编撰<汉书·艺文志>,以记汉代藏书之盛.  相似文献   

6.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黄帝内经》十八卷”,而未及《素问》之名。《素问》这一书名,首见于后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集》中,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说:“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据此,则《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所载《黄帝内经》之书实赅有《素问》在  相似文献   

7.
正《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的"经方类"载九部著作,其中与本草相关的唯有一部"《神农黄帝食禁》七卷"。"食禁"通常谓禁食、忌食,亦即忌口。难道秦汉以前就有"食禁"专著?有学者认为《汉志》所载乃是"《神农黄帝食药》"。唐人贾公彦在《周礼·天官冢宰》中谓,"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疏中引此书作"《神农黄帝食药》七卷"。清代有两位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孙星衍与周  相似文献   

8.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前言] 本文节选自《汉书》。标题另加。作者东汉时班固。《艺文志》系据刘向父子之《辑录》、《七略》著录而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总序中,概述秦汉以来图书典籍的播迁经历,记载刘向父子奉诏校书概况。《方技略》分医经、经方、神仙、房中四种,课文选录前二种。所列书目,现已大都佚失,但从中可窥知当时医学著述已相当丰富,对学习理论十分重视,并对医生提出了严格要求。 [原文]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  相似文献   

9.
中医临床文献与中医临床文献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中医临床文献涵义界定对中医临床文献涵义的界定应从图书分类学的角度入手。1.1广义的中医临床文献广义的中医临床文献是包括所有与中医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关的文献内容。广义中医临床文献的涵义始于汉代。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援引《七略》对中医文献的分类是4大类。即:医经、经方、房中和神仙。其中,经方有11家,274卷。即:《五脏六腑痹十二病方》30卷、《五脏六腑疝十六病方》40卷、《五脏六腑瘅十二病方》40卷、《风寒热十六病方》26卷、《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23卷、《五脏伤中十一病方》31卷、《客疾五脏狂癫病方》17卷、…  相似文献   

10.
《针灸甲乙经》为魏晋时期著名的医家皇甫谧所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称《黄帝甲乙经》(《隋书·经籍志》)、《黄帝三部针灸经》(《新唐书,艺文志》等),现一般通称《针灸甲乙经》。各书所载卷数不一,今本多取其自序所述的十二卷。今本《针灸甲乙经》全书12卷,128篇,其内容系撷取《素问》、《铖经》(即《灵枢》和《明堂孔穴灸治要》这三部书的有关部分的精华,予以整理重编。卷一至卷六,依次叙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精神魂魄、  相似文献   

11.
从传说中的名医——伏羲、医书之祖——岐伯、敦煌遗书——《灸经图》、武威汉代医简惊世出土及晋朝高秀,洞明医术——皇甫谧5方面入手论述作为针灸发源地之一的甘肃,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第一部经典医籍《黄帝内经》是甘肃庆阳人岐伯所作,之后安定朝那(甘肃平凉地区)皇甫谧历时25年写成《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充分表明了勤劳、智慧的甘肃人民,在历史的发展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为祖国针灸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丰富人类的科学文化宝库做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先秦"自然"精神大体有3种表现:一是以《诗经》为代表的自然审美观;二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自然处世观;三是以荀子为代表的自然天道观。这3种"自然"精神对《内经》的养生观与治疗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顺保教授对《奇经八脉考》中所载腧穴与《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及国家标准进行对比研究,探究奇经八脉腧穴的发展脉络,就《奇经八脉考》中的腧穴进行释疑。《黄帝内经》中的奇经八脉的腧穴仅有腧穴总数或有少数腧穴穴名,《奇经八脉考》终将奇经八脉腧穴补齐,但与今日国标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中医是中国文化中的精髓,而《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典籍,因此《黄帝内经》的翻译在中医文化乃至中国古典文化的对外宣传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文化负载词作为承载中医文化的载体,其翻译对于是否能准确传达中医内涵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关联论的视角下讨论面对不同的读者群体应采用何种翻译方法,以期对中医典籍的对外传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构建了一个以"四时五藏阴阳"(《素问·经脉别论》)为核心的生命巨系统。在此框架中,"五脏应时"是藏象实质内涵的一个基本理论认识,也贯穿于《黄帝内经》诊断治疗观中。溯本求源,"应时"思想与道家渊源甚深,该词不仅首见于《庄子外篇·天运》,而且就道家核心思想"无为"而论,"无为"的结果是"无不为",其外在表现正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其内涵包括应时而为、为而后舍、为之于未兆、为而复归,"应时"思想皆贯穿于其中。不仅如此,庄子的"一龙一蛇,与时俱化"是其重要理念;"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是其养生要旨;而礼义法度也必须"应时而变"。先秦时代的《鹖冠子》对"应时"思想的阐发也别树一帜。其对"圣人""至人""贤人"的判准皆以"应时"为据。故先秦道家对《黄帝内经》"应时"思想有着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中的情志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脏腑的精、气、血、津液失常可影响情志活动,情志活动失常反过来又可影响脏腑精、气、血、津液,导致疾病的发生,应采取移精变气法、情志相胜法、劝说开导法、顺情从欲法、暗示法等情志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归纳总结<黄帝内经>所论温法之要点,发现其主要针对寒邪而施,亦强调借助天地温和之气,以及人体的"自温"施治,而人之性情温和为<黄帝内经>温法的又一特点,提出通过调和情志以使气血温和来防治疾病.  相似文献   

18.
《肘后备急方》是中医古籍中第一部关于急救的方书,书中不仅记载了大量简、便、廉、验的方药,亦对刺络放血疗法在急救中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文对刺络放血工具、部位、出血量及适应症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9.
20.
史荟  孟翔 《吉林中医药》2014,(11):1178-1180
《金匮要略》中提到妊妇不可食山羊肉。但事实上,山羊肉养血,无伤于妊妇,而山羊血活血,有伤于妊妇。并且,书中有羊肉和山羊肉两种名称,二者性味归经却没有明显差异。汉代马王堆帛书中,血字与古代肉的异体字相似,二者极易形近而讹。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肉类是奢侈品,普通人在多数情况下只能食用由动物血制成的食品。所以,与山羊肉相比,山羊血被载入医书中的几率会更高。再考虑到此书成书后适逢战乱,又因年代久远,在传世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纰漏。据此推测,山羊肉可能是山羊血的误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