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是否优于单用西药疗法。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b、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日期为2010年1月1日-2017年10月30日,筛选为中西医结合治疗IMN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数据采用Stata/SE 12.0软件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共877例IMN患者,试验组464例,对照组413例。Meta分析结果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纯西药组相比:(1)整体有效率(RR=1.301,95%CI:1.205-1.404,P=0.000);(2)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SMD=-1.244,95%CI:-1.425-1.062,P=0.000);(3)治疗后血浆白蛋白(SMD=0.479,95%CI:0.298-0.661,P=0.0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NS)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成人NS的33%[1]。膜性肾病以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和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为特征的,根据病因分为特发和继发两类。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9.89%[2]。目前采用的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未能取得满意疗效,且长期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可引起严重的副反应。中医药在膜性肾病治疗方面有很多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MN的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整理近年来中医药辨证论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相关文献及临床研究,发现特发性膜性肾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补肾、健脾、利湿、活血"为治疗大法,并综合分析了中医名家辨证论治该病的思路与经验,认为将中医辨证与现代学指标相结合,合理运用中医思想与中医药辨证论治理念诊治特发性膜性肾病,可为临床研究的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文献分析的方式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p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登记研究的国际现状,并对IMN登记研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对纳入文献的关键信息如文献发表时间、研究开展地区、承担单位、研究设计、研究目的、样本量等进行梳理,并对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12篇,意大利文文献1篇。IMN登记研究设计以回顾性队列研究为主,研究内容涵盖IMN患病率、无创性诊断、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估、远期预后和并发症等。【结论】 目前IMN登记研究数量较少,研究设计的提升空间较大。未来期望能建立中医药治疗IMN的患者登记平台,以期可规范采集和多角度分析IMN中医临床信息,开展包含证候等中医因素的IMN预后研究,探索中医用药规律和安全性等。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国内文献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情况、质量及相关特点,为此后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遵循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原则,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等数据库全面检索1978—2007年间的相关文献并进行计量学评价分析。结果:共检索出文献212篇,其中RCT文献共有168篇,按照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原则及方法,从研究对象、随机分配方法、对照措施、盲法采用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论:2002—2006五年间报道的RCT文献数量较多,但文献质量仍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6.
基于医案研究探讨中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证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12月治疗IMN中药复方,运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中药复方统计,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挖掘中药复方治疗IMN的证治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54篇、医案75则,其中80.4%来源于期刊文献.IM...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辩证分型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5年09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住院,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15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中医的辩证分型对于特发性膜性肾病(后面可统一用IMN)患者临床症状、病理的影响。结果:研究共入组IMN患者150例,男性87例,女性63例,男女比例为1.38:1。年龄50.0±12.3(18~74)岁,发病至肾活检时间0.5~48个月(中位数4.0个月)。中医证型以脾肾阳虚、气阴两虚居多,其中气阴两虚较脾肾阳虚型患者病程长,尿蛋白量多,肾小球滤过率低,脾肾阳虚组较之气阴两虚组更容易发生高胆固醇血症或高脂血症。结论:IMN的中医辩证分型与临床及病理密切相关,探讨IMN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有助于更好的指导中医辩证分型及提高疗效水平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包括辨证论治、单方及中成药治疗、针灸及其他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但也应看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来证实IMN患者可以单独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建立统一的辨证标准和疗效评价体系。在基础研究方面,中医药治疗IMN的靶点机制有待阐明,以期为中成药开发提供依据。在治疗方式上,中医辨治疾病方式多样,针灸、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作为辅助疗法治疗IMN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膜性肾病(MN),特别是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作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重要原因,目前仍属临床治疗难点。杨洪涛教授长期致力于IMN中医药防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对IMN的中医病机演变与治疗颇有心得,依据病变进展之不同阶段,开展对本虚之脾肾亏虚与标实之风湿瘀毒辨治,灵活应用疏利三焦、祛邪畅络、温肾助阳、善用藤药等治法,临证长于化裁古方经典、施用药对。同时,将西药治疗所致"药毒"之防治纳入IMN中医药治疗整体规划中,减毒增效,临证多能取得较好疗效,为完善与发展IMN的中医药防治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与研究空间。笔者在跟随杨洪涛教授学习的过程中受益良多,特撰文报告,浅述相关学术经验。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中医药治疗性文献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帕金森病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性文献进行科研设计质量的分析,以期对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作出客观的评价。方法按照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DME原则,制订“中医药治疗性文献系统性评价质量及信息采集表”,用其对1979—2000年间的帕金森病中医药“对照试验”文献(15篇)进行评价。结果66.7%(10篇)的文献对随机情况未作任何描述,33.3%(5篇)的文献提及为随机研究,但其随机化分配亦存在问题;没有文献述及退出与失访病例情况,未见文献给出病例筛选记录,样本同质性、结局指标选择、结论推导等重要环节亦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及其可信度。结论帕金森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设计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文中列举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FSGS一例,说明激素联合CTX?配合中医辨证治疗IMN合并FSGS,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刘静  王文萍 《环球中医药》2010,3(2):125-127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癌痛临床试验文献的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医药治疗癌痛的临床试验文献,并参考《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范》的要求,对文献质量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纳入94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存在一些必要信息表述不足如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不清晰,随机方法及盲法应用的缺失,统计方法描述不详细以及不良反应和随访重视不足等问题。结论中医药治疗癌痛临床试验文献质量还不够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芪地固肾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IMN患者141例,根据用药方案分为西药组(西药标准疗法)、中西药结合组(芪地固肾方+西药标准疗法)和中药组(芪地固肾方)3组各47例,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6个月后,中西药结合组和西药组总有效率72.34%、68.09%高于中药组,治疗12个月时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8个月后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总有效率75.76%、78.72%高于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在治疗12个月和18个月后较西药组在提高中医证候疗效、减少中医证候积分上更具优势。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复发率更低,3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芪地固肾方能提高IMN缓解率,在提高中医证候疗效、降低复发率上更具优势,远期疗效可观,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传统医药领域总结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计算机以“中医”“中医药”“化疗后骨髓抑制”“骨髓抑制”等作为关键词,检索近十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通过归纳总结,按照中医理论“理法方药”背景,阐述本病的中医药诊疗进展,以循证医学为指导,总结中医药对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研究现状。结论:中医药手段对抗化疗后骨髓抑制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较少的不良反应,疗效确切,但是临床辨证及具体施药有较大差异;本病临床研究文献缺乏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现有的系统评价结果需要辨证看待,暂不能提供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Ⅰ期膜性肾病的疗效。方法:分析患者资料,采用中药治疗肾病。结果:临床治愈1例。结论:中药治疗Ⅰ期膜性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CONSORT标准评价Jadad评分≥3分的有关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RCT报告质量。方法:按照Cochrane协作网制定的检索策略检索出2013年1月以前的所有有关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应用CONSORT声明和一些中医药评价指标对Jadad评分≥3分的RCT文献的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数据提取和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由2名评价人员独立完成,如有争议通过讨论或由主要研究者解决。结果:共检出480篇文献,只有16篇RCT符合纳入标准。在纳入的16篇RCT中,含诊断标准的有16篇,占100.0%;说明详细用药方案及疗程的有14篇,占87.5%;正确地说明随机分配方法的有11篇,占68.75%;说明统计学方法的有15篇,占93.75%;描述对象纳入期间的有12篇,占75.O%;描述各组基线资料的有14篇,占87.5%;提及退出/失访例教的有5篇,占31.25%;提及不良反应的有9篇,占56.25%;描述中医证型的只有1篇,占6.25%。没有1篇文献提及样本含量的估计、分配方案的隐藏和实施、受试对象流程图,意向性治疗分析和终点指标观察。结论:大部分RCT的方法学及结果部分报告不够详细,建议尽量按照CONSORT标准来报告RCT以提高RCT的报告质量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并总结出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运用中药处方治疗痛风性肾病的文献,筛选并录入中药处方,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痛风性肾病的处方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治疗痛风性肾病处方共166首,涉及中药219味,得出药物用药频次,将支持度设置为24,得出常用药物组合34个,演化出核心组合43个,新处方10首。结论:CNKI中治疗痛风性肾病的处方以健脾益肾、清热祛湿化痰、泄浊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