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Meige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多为肝肾不足、精血亏虚、肝风内动。赖新生教授认为,治疗Meige综合征以"通督养神、引气归元"为原则,并加强平肝息风,益气填精,前者取穴以督脉、脑及五脏背俞穴为主,后者取穴以任脉、三阴经及募穴为主,配合其他特定穴、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及针灸补泻手法。治疗以调节五脏六腑神气为主,以治疗任督二脉为关键,打破传统四肢经穴取穴的局限,充分发挥督脉贯脑以通调元气、任脉连肾气及元气为精气之归的治疗效应,并根据辨证论治及患者病情症状,配合祛风通络、补益肝肾的中药方剂治疗,以达到治病求本、扶正祛邪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总结赖新生教授应用通元针法为主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的经验。通元针法是以五脏背俞穴通督养神和腹部任脉及腹募穴为主以引气归元的治疗大法,同时依据病情可配合开四关或五输穴,参以针灸补泻手法。通过病案列举的方法,对赖新生教授运用通元针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男性不育、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总结归纳了通元针法的使用方法。提示通元针法值得在不孕不育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赖新生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导师、中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赖师经过四十余年临床实践和潜心研究,从针灸理、法、方、穴辨证施治的规律中抽提出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的经穴特异性和经络理论,创立了通督养神、引气归元疗法,简称通元疗法。该疗法以任督二脉为调节全身阴阳的关键环节,蕴含赖氏针法处方和针药  相似文献   

4.
元气乃一身之本,通元调治人体元阴元阳是治疗脏腑、经络、营卫等相互关系失调及一切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的核心所在。通元针法的临床运用法则主要有引气归元、通督养神、阳气引领阴气、扶正以祛邪,具有突出任督两脉、统领阴阳而调节脏腑、充分发挥经络治疗效应的特点,极大地扩大了针灸适应症。  相似文献   

5.
探究赖新生教授用通元针法结合中药治疗梅核气的临证经验.赖教授指出本病病因病机为情志失宜,气血失和,肝气易郁,气痰胶结.病理因素以气、痰为主,久则生瘀、化火,甚至导致阴阳虚损.治疗上予通督调神,安养脏腑;引气归元,通调气血,并重视疏导情志,心身同调.附验案一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068-2070
文章旨在介绍赖新生教授所创立"通督养神,引气归元"针法的基本理论观,从经典到临床,从理论到实践,包括了通元针法的阴阳整体观、元气观、调神通元观、临床辨证观和临床取穴观5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吴跃峰  赖新生 《新中医》2017,49(5):140-141
<正>呆病又称痴呆,是一种以记忆和认知功能进行性损害为特征的疾病。中医古籍对本病的专论甚少,其相关症状的描述常混杂见于健忘、善忘、多忘等论述。如《灵枢·天论》"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古代呆病的专论首见于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痴呆证,凡平素无痰,而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疑惑,或以惊恐而渐至痴呆,言辞颠倒,举动不经,或多汗,或善愁,其证则千奇万怪,无所不至。"清代陈士铎、王清任等人也对呆病  相似文献   

8.
介绍李月梅运用通元针法治疗巧克力囊肿合并顽固性不孕的验案1则,认为以督脉及五脏背俞穴为主通督调神,以任脉及三阴经、六腑腹募穴为主引气归元,配合五输穴或特定穴,参以补泻手法,经调胎成,足资效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通元针法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7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通元针法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治疗,连续治疗12周.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评价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  相似文献   

10.
任脉偏歪作为一种临床病理体征,其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其既往的文献及临床研究较少,临床对其运用也相对不足。笔者通过观察临床任脉偏歪的不同病理征象,并通过学习赖新生教授引气归元针法的具体实践过程,发现引气归元针法可提挈阴阳、辨治形气、调整虚实,对于具有任脉偏歪病理表现的疾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根结配穴法是以《灵枢·根结第五》所提出的经脉的“根”、“结”穴做为配穴原则,而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方法。何谓“根结”?根,根本也,脉气所起为根;结,终结也,脉气所归为结。明代张介宾所著《类经》曰:“……下者为根,上者为结。”清代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曰:“根结者,六气合六经之本标也,……根者,经气相合而始生;结者,经气相将而归。”“根结”一词出于《灵枢·根结第五》“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阖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这段经文意思是:邪气侵入经脉,传变多端,如果不明确经脉根结及其与脏腑内外的生理关系,就不能做到正确的治疗,导致被邪气扰乱,三阴三阳的“开”、“合”、“枢”之作用败坏,阴阳相离,精气走失,其症则不可治疗矣。  相似文献   

12.
齐元富教授学贯中西,以西医立竿见影效果为基础,综合采用腹腔引流、腹腔灌注、利尿、补充蛋白等多种方式,短时间内改变患者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小便不利等并发症及急危重症,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机体耐受力。齐元富教授追本溯源,辨证论治,调和阴阳,以中医独特优势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存状态,提高治疗疗效。齐元富教授认为,肿瘤患者多年老体弱,正气已亏,加上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极易产生痰凝、气滞、瘀血等病理产物,聚于腹中,影响脾、胃、肾三脏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肾阳亏虚,气化无力。其常用治法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肿;温补肾阳,助阳化气;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13.
武连仲教授潜心研究针灸经典,注重总结临床经验,熟谙经典,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将"酸、麻、重、胀"四种经典针感丰富为十四种,即:酸、麻、重、胀、痛、凉、热、窜、动、抽。在临床实践中,尤以"窜、动、抽"针感最为有效。窜动抽针感的作用体现在:通经导气,可以疏通肢体局部三阴三阳经经气;通导神气,即引导神的气机到肢体局部。武连仲教授使用"窜、动、抽"针感时强调辨证论治。此外,武连仲教授结合现代神经解剖学知识,认识到具有"窜、动、抽"特点的穴位,大多为神经所过之处,利用腧穴的这种特性治疗多种神经肌肉疾病,效如桴鼓。不论哪种针感的出现,都是得气的表现,如凉感对应清泻,热感对应温补,窜感对应行散,抽感对应紧缩,凉感产生清泻作用,热感产生温补作用,窜感产生行散作用,抽感有紧缩作用,大大丰富了针感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传统中医针刺与西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和万方等中外文数据库,筛选出针刺对照西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评价质量,并应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34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OR=1.15,95%CI(0.69,1.91)]、MMSE量表评分[MD=0.40,95%CI(-2.18,2.97)]、ADL量表评分[MD=0.60,95%CI(-0.54,1.74)]、HDS评分[MD=-0.20,95%CI(-1.19,0.80)]与西药比较相当,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对照西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优势尚不明确,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黄满婷  雷蕾  李海燕  杨策  聂莹  亢力 《中医杂志》2018,(7):565-568,585
目的探索针刺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中隐含的穴位与效应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针刺疗法的动物实验研究文献,提取纳入文献中的相关信息,包括针刺穴位和相应的效应数据即功能评分建立数据库,分别统计功能评分和针刺穴位的频次及二者的共现频次,并对其共现情况进行网络图分析。结果共计纳入文献1635篇,涉及针刺穴位223个,相关功能评分指标164项。出现频次前5位的功能评分指标分别为记忆障碍(417)、学习障碍(399)、疼痛(332)、神经病学表现(263)、神经行为学表现(183),出现频次前5位的针刺穴位分别为百会(580)、足三里(495)、大椎(236)、三阴交(166)、肾俞(153)。对针刺穴位和功能评分进行列间统计,获得两者的相互共现频次,构建二者共现关系网络图,其中功能评分结点度前3位分别为记忆障碍(84)、学习障碍(81)、神经病学表现(79),针刺穴位结点度前3位分别为足三里(81)、百会(51)、三阴交(48)。结论穴位的实验效应与其理论上的基本功效有相通之处,且同一性质的功能指标相关穴位基本一致,不同性质的功能指标相关穴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遍览《伤寒论》《金匮要略》,仲师用针灸时描述都非常简单,如刺某穴,灸某穴,这与其严谨的文风格格不入。《灵枢经》关于腧穴的揣定、针具的选择、体位的选择、进针法、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行针手法、得气、候气、催气、守气、行气、治神与守神、针刺补泻等都有较完备的论述。可以肯定的是,《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这两部著作都不会有针灸的内容。《黄帝内经》《难经》《黄帝明堂经》等著作在仲师之前,仲师采撷其精华为己所用是完全可能的,正是这些著作为仲师的针灸治疗提供了理论指导,若割裂《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等古籍的关系,则仲师的针灸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强调《伤寒杂病论》源自《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而否认与《黄帝内经》等相关,就犯了非此即彼的错误。笔者主张借用《黄帝内经》等古籍的理论去理解《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条文,但也反对牵强附会。  相似文献   

17.
针刺对加皮葛根饮抗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针刺与中药复方加皮葛根饮对早期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针药并举”协同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白酒灌胃加高脂肪饲料法建立早期酒精性肝病(ALD)大鼠模型,观察单纯中药、单纯针刺、针刺与中药合用三种治疗方法对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针刺与加皮葛根饮合用在抑制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减少脂滴在肝细胞的沉积,恢复肝细胞功能等方面均优于单纯中药组及单纯针刺组。结论 “针药并举”协同增效的机理可能与针刺增加药物到达靶器官的有效成分浓度,增加药物与相应受体的接触机会与亲和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肝者,罢极之本"是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医家、学者对"罢极"的诠释虽不尽相同,但大都认为"肝者,罢极之本"是指肝与人体运动及运动时耐受和消除疲劳的能力有关,而肝之所以能够在运动中发挥抗疲劳的作用离不开肝藏血和主疏泄的生理功能。肝藏血、主疏泄的理论实质上反映了中医学对于人体中某些重要生理功能的认识,也是"肝者,罢极之本"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针灸学教育课程设置、针灸医师考核等方面比较中国和日本两国目前针灸教育存在的差异,取长补短,为提升我国高校针灸学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柴桂温胆定志汤联合针灸治疗癫痫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接受治疗的癫痫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服用柴桂温胆定志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和症状积分。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均较低,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桂温胆定志汤联合针灸治疗癫痫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