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乐林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普乐林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60例AMI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溶栓、抗凝治疗方式相同,治疗组另加普乐林(葛根素)注射液500ml/d静脉滴入,10-15日。结果:治疗组胸痛缓解,ST段下移、心肌酶峰值时间提前,血管再通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力衰竭、休克、心梗后心绞痛、再灌注心率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乐林注射液(葛根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促进心梗侧枝循环建立,降低心梗溶栓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冠心病是引发人群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 ,约有 1/2的冠心病患者以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为首发。常规溶栓治疗是用尿激酶或rt-PA外加肝素。此法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 ,我科自 1998年至今采用尿激酶或rt-PA加川芎嗪治疗有较好疗效 ,既提高溶栓的成功率又可避免用肝素而导致严重出血 ,提高成活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8年~ 2 0 0 2年 ,共收治 1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 4例。年龄 60~ 75岁 ,均按《实用内科学》诊断标准诊断。其中间壁心肌梗死 4例 ,前间壁、前壁心肌梗死 5例 ,前壁心肌梗死 5例 ,下壁心…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溶栓是目前恢复急性心肌梗死 ( AMI)再灌注的主要手段 ,但再灌注损伤常使患者溶栓之后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 1 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 ,我院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预防再灌注损伤 ,效果很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 90例 AMI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5例。治疗组男 30例 ,女 1 5例 ;年龄 45~ 75岁 ,平均 ( 60± 1 5 )岁 ;病程 1个月至 1 0年 ,平均 3.5年。心肌梗死部位在前壁 1 8例 ,广泛前壁1 0例 ,前间壁 1 1例 ,下壁 6例。 6小时内溶栓 2 8例 ,6~ 1 2小时 1 7例。对照组男 32例 ,女 1 3例 ;年龄…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2000年10月-2002年10月应用川芎嗪和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明确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后ST段变化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对我院68例AMI患者溶栓后ST段变化及心肌灌注情况进行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腺苷对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行PC I后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AM I患者分为腺苷组和生理盐水组,行PC I时一组冠脉内推注腺苷,一组推注生理盐水,并测定血浆SOD、MDA、CK-MB峰值。结果腺苷组MDA较生理盐水组低(5.01±0.80 vs 6.97±0.86,P<0.05),腺苷组SOD较生理盐水组高(80.70±3.23 vs 61.63±3.49,P<0.05),腺苷组CK-MB峰值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123.6±84.3 vs186.1±92.2,P<0.05)。结论AM I患者行急诊PC I术时冠脉内应用腺苷能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宏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14(8):646-646
参芪扶正注射液是从中药党参黄芪中提取,具有扶正固本、补益心气、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我院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患者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的特点及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5月期间281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接受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静脉溶栓、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治疗,比较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时间、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住院及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接受静脉溶栓、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治疗患者分别为51例、182例、34例、14例,接受再灌注治疗以男性为主,常伴有糖尿病史,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年龄偏小。心肌梗死部位无差异性,发病至入院时间无差异性,入院至再灌注治疗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冠状动脉造影示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补救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冠状动脉搭桥组梗死相关动脉分布、狭窄程度、病变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病变血管数有明显差异(P〈0.001),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有显著性差别(P〈0.001)。住院期间仅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有4例行再次血运重建,四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发生率无差异性,但四组患者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21例患者失访,随访期间四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因支架内再狭窄分别有6例和9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切割球囊+支架植入术。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不同再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应重视对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开展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急症冠状动脉搭桥术。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再次血运重建率高(8.2%),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有望进一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减毒作用。方法乳腺癌术后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统一化疗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23例,化疗前1 d开始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连用10 d;对照组20例单纯化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高(P〈0.01),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降低发生率低(P均〈0.05)、心功能好(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减轻乳腺癌术后化疗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护其心脏功能及骨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晓莉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5,13(2):83-8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及特点。方法对49例29岁~73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39例临床判定再通,再通率79.59%。溶栓治疗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85.41%,加速性自主心律仅发生在再通组,大多是一过性。结论加速性自主心律是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殊类型,可作为判定再通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出现的特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方法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TIMI血流3级。结果再灌注后48例胸痛迅速缓解,2例患者在再灌注后胸痛突然加重;44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40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8例出现一过性ST段抬高。结论冠脉血管再通后绝大部分患者胸痛迅速缓解,且有心律失常发生,一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胸痛加重;一过性低血压也比较常见,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ST段反常性抬高可能是心肌再灌注的指标;溶栓后应进行持续心电和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碟脉灵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梗死面积(MIS)、心肌肌钙蛋白(cTnI、cTnT)的影响.方法 给予大鼠腹腔注射碟脉灵注射液3 d后,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60 min,再灌注120 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然后再立即给药1次.计算MIS,测定血清cTnI、cTnT水平.结果 与再灌注模型组比较,碟脉灵注射液能显著降低血清cTnI、cTnT,明显缩小MIS.结论 碟脉灵注射液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CHF病人随机分为参芪扶正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等常规治疗。参芪扶正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两组均治疗14d,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仪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后参芪扶正组LVEDD和LVESD分别为(55.16±5.07)mm和(42.27±7.39)mm,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60.27±6.41)mm和(50.89±8.31)mm(P<0.01);LVEF为49.25%±8.78%,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40.75%±7.43%(P<0.01)。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明显改善CHF病人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4.
15.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的微循环再灌注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溶栓治疗已被证明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住院死亡率 [1,2 ]。长期以来 ,心外膜血管影像形态学 ,即 TIMI分级一直被认为是评价溶栓疗效的“金指标”。而近年的研究发现 :心外膜血管的开通并不能保证溶栓的最终目标——心肌组织灌注的实现 ,微循环的再灌注作为评价溶栓疗效的新指标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对 AMI溶栓治疗后对微循环的认识 ,微循环阻塞的可能机制 ,客观评价微循环的手段 ,以及改善微循环灌注的措施进行简单综述。1 血管开通率与临床预后自 GISSI- 1[1]与 ISIS- 2 [2 ]试验证实溶栓治疗有效以来 ,持续、完全的… 相似文献
16.
17.
18.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时间对血管再通和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溶栓时间将64例分成≤4h,>4~6h和>6~12h三组,比较血管再通率、再通所需时间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3%,66.2%,49.4%(后者与前二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管再通所需时间与发病至溶栓的时间呈正相关,分别为58.9±32.1min,89.4±28.5min和109.1±30.2min(P<0.05).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绞痛的发生率以基本通畅组为最高(P<0.01),病死率以未通组为最高(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h以内血管再通效果最好,及时有效再灌注有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参芪注射液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肠壁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参芪注射液(SQI)对肠黏膜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取60只Wistar大鼠制作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只,术后均静滴生理盐水0.5ml/(100g.d),观察组加用SQI0.2ml/(100g.d)。分别于造模后24、48、72h采用免疫组化双染色法测定两组小肠黏膜固有层内CD4+、CD3+、CD8+淋巴细胞中p53基因表达。结果观察组48h和72hCD4+、CD3+淋巴细胞中p53基因表达低于对照组。结论SQI对肠损伤免疫屏障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调控肠壁免疫细胞凋亡基因p53表达。 相似文献
20.
溶栓抗凝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发重复再灌注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重复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再通病例 30例 (再通组 ) ,溶栓治疗未再通病例 15例 (非再通组 )。溶栓药物尿激酶 ,每例 15 0万 u溶于生理盐水 10 0 ML ,30分钟内静脉滴入。治疗前后测心肌酶谱 ,两组病例均在溶栓后做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下壁心肌梗死 15例中 8例在首次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后 5 0± 10分钟 ,出现与首次心律失常相似但程度不同的心律失常 ,本组病例多表现为一度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 ,但这一重复心律失常 ,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均较首次再灌注心律失常轻和短。 15例非再通组下壁心梗 9例中有 5例发生 AVB,发生时间与溶栓治疗无关 ,持续时间长。结论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出现首次再灌注心律失常后仍应重视重复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