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术部位感染在手术中的危险因素,为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手术室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原因提出建立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控机制,加强组织管理与培训,重视医护人员手与患者术前皮肤消毒,加强手术室的无菌操作及环境管理等措施.结果 医院2009-2011年无1例手术感染发生,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Ⅰ类切口的感染率控制为0.结论 做好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控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手段,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感染控制策略.方法 重视外科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增强围手术期患者管理等措施.结果 对术前、术中、术后3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可有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是控制感染的关键,做好手术部位监控工作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患者的SSI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年共监测手术患者889例,发生SSI 10例,感染率为1.12%。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手术危险指数、基础疾病、术前给药情况4个变量是SSI高危因素。结论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SSI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S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的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手术部位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7种外科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状况进行监测研究。结果发生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共24例,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9%,其中Ⅰ类手术感染率为11.9%,Ⅱ类手术感染率为2.8%,Ⅲ类手术感染率为14.3%;颅脑手术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7.8%,位居第1;感染部位分泌物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结论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与年龄、性别、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有无植入物、是否引流及麻醉方式有关,其中有无植入物、住院天数、年龄、手术时间这4个因素与医院感染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5.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术后并发症之一,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感染的发生机理及危险因素,可以有重点地进行医院感染监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对病人和社会产生巨大的益处。本文重点就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诊断标准、发展历史和现状、发病机理及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正确认识手术室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加强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协同医院感染科及相关科室对2009年发生的SSI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SSI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结果 2009年SSI感染率为1.3%(37/2 837),2010年降至0.7%(20/2 943)。结论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针对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改进措施,对降低SSI的发生有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是脊柱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感染发病率增高,治疗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患者预后效果不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某教学医院患者进行脊柱手术后发生SSI的现状与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2014年6月26日-11月30日该院所有脊柱手术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颁布的指南作为SSI的诊断依据,通过床旁调查与出院后的检查发现SSI病例,使用标准化的数据收集脊柱手术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资料。结果2014年6月26日-11月30日共监测192例脊柱手术患者,其中7例(3.6%)发生了SSI。通过双变量分析的方法发现切口类型(污染/感染切口)、外科引流、输血与增加SSI风险的密切相关。在192例脊柱手术患者中,120例(62.5%)给予静脉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周期为2.2 (1~9)d,139例(72.4%)使用中成药。结论该研究有助于了解该教学医院脊柱手术后患者SSI发病率,亦为今后进行脊柱手术后患者发生SSI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全院各手术科室住院进行手术的3 8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 887例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85%。手术时间≥120 min的感染率为1.51%,与手术时间<120 min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类型级别越高,手术部位感染率越高,各组间两两比较除Ⅱ类和Ⅲ类间无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住院时间≥3 d的感染率1.73%,高于<3 d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备皮时间≥1 d的感染率为1.71%,高于术前当天备皮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用抗生素时间≥120 min的感染率为1.87%,高于<120 min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医师的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前住院时间、正确的术野皮肤准备、加强手术后患者的医护管理、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术卫生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一直是临床防控及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关于手术部位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则是防控措施制定的依据与前提.不同时间段的感染情况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此方面的不定期调查极为必要.本研究就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及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现场干预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目标性监测的作用,降低SSI发生率。方法采用干预性研究方法,对6种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及相关因素进行了目标性监测,对危险因素进行现场干预。结果共监测手术患者519例,SSI发生率为1.9%;手术部位感染与年龄、保温措施、ASA评分、住院天数、是否引流有关(P<0.05);其中保温措施、外科引流与手术部位感染有显著关系(P<0.01);经过现场干预,直肠、结肠手术及胆囊、胆管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下降至7.1%及6.3%,单纯胆囊切除术下降至1.6%;甲状腺切除术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00.0%降至<30.0%。结论术中低体温、引流、住院天数等是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目标性监测中现场干预是控制这些高危因素的强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普通外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探讨防止手术部位感染的方法.方法 将医院普通外科于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行手术治疗的4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部位感染与否,分为手术部位感染组和正常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治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普通外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并探讨针对性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对策.结果 462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手术部位感染43例,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9.3%;感染组和正常组年龄>60岁分别占51.2%、22.2%;肥胖分别占74.4%、27.4%;合并糖尿病分别占74.4%、16.7%;急诊手术分别占67.4%、16%;污染类手术分别占60.4%、21.2%;手术时间分别为(5.3±2.1)、(3.0±2.7)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4±3.6)、(8.2±4.1)d,频繁过量应用抗菌药物等,均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在对普通外科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因素、治疗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感染措施,以降低患者术后手术部位的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控制对策,达到有效控制手术感染的目的.方法 选择2011年1-12月入住医院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患者2864例,收集基线资料并观察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分析影响手术感染的因素,并提出相应控制对策.结果 在2864例手术患者中,有212例发生了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7.40%.其中手术切口浅部组织感染率4.36%,手术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率11.59%,器官/腔隙感染率7.41%;NNIS(风险分级)0级手术感染率4.92%、1级手术感染率5.77%、2级手术感染率17.24%、3级手术感染率36.84%,风险指数越高,手术感染率越高(P<0.01),在相同风险指数的手术中,切口深部组织的感染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60岁,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后感染率明显增高(P<0.01),急症手术、不规范的围手术期用药、手术前住院时间≥7d、手术持续时间≥2h者手术感染的风险增高(P<0.01),是否全麻手术,与术后感染无明显相关.结论 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可减少手术部位感染;加强外科医师手术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手术感染的监测分析反馈等有助于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Deep sternal wound infection is the major infectious complic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associated with a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 and a longer hospital stay. The most common causative pathogen involved is Staphylococcus spp. The management of post sternotomy mediastinitis associates surgical revision and antimicrobial therapy with bactericidal activity in blood, soft tissues, and the sternum. The pre-, per-, and postoperative prevention strategies associate controlling the patient's risk factors (diabetes, obesity,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preparing the patient's skin (body hair, preoperative showering, operating site antiseptic treatment),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environmental control of the operating room and medical devices, indications and adequacy of surgical techniques. Recently published scientific data prove the significant impact of decolonization in patients carrying nasal Staphylococcus aureus, on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rate, after cardiac surgery.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因素,为制定SSI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3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乳腺癌术后SSI发生率,并对其常见的临床、病理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乳腺癌术后SSI发生率为3.65%(23/630),金黄色葡萄球菌是SSI的主要病原菌(14/20)。单因素分析显示:化疗相关粒细胞减少症、糖尿病、引流管留置时间为乳腺癌术后SSI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化疗相关粒细胞减少症、引流管留置时间是乳腺癌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化疗相关粒细胞减少症、引流管留置时间是乳腺癌术后SSI发生的主要因素,必须采取相对应的综合性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乳腺癌术后S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186份病历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以及手术类型、住院时间、是否发生感染等可能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的因素;采用x2检验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术前合并恶性肿瘤、其他慢性感染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高,分别为33.3%、28.5%和20.0%;患者年龄、备皮时间、异体输血、术后引流及住院时间是影响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合并恶性肿瘤、其他慢性感染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术后更易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临床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加强护理的配合以避免或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结肠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为SSI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研究胃结肠手术后SSI的发生,采用SPSS 10.0软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如术前住院日、血糖、外周血血浆白蛋白、术前发热、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方式、ASA评分、内镜使用、失血量、术后引流管放置天数、入住ICU等25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02例胃结肠手术后SSI发生率为6.17%,其中住院期间感染24例,感染率为77.4%,出院后随访感染7例,感染率为22.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异常(P=0.002)、手术持续时间长(P=0.000)、内镜使用(P=0.032)是SS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胃结肠SSI是多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开展目标性监测加强对临床干预可促使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降低S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临床中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从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对2010年1-12月的20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0例手术患者有112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5.6%;患者年龄>60岁、住院时间>7 d、伴有其他疾病、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肥胖、手术时间>2 h、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及术前不合理备皮等均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其感染率分别为6.7%、9.0%、8.8%、16.4%、7.6%、10.9%、9.8%及8.7%.结论 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地预防和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