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目的 了解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 调查2004年6月-2005年12月,无菌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的41例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40例对照组比较,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性别、麻醉方式等无相关性,与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史有关.结论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史等,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无关,因此,提倡无菌手术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可考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调查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监测普外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手术患者3776例,以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结果 在3776例普外科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95例,感染率为2.52%,占外科系统手术切口感染的70.00%.结论 通过手术室感染控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病区管理、缩短住院时间、规范操作技术、彻底冲洗伤口、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及术后切口的观察和护理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心脏外科收治的215例心脏手术患者,对可能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心脏外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为16.28%(35/2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手术时间5 h、接台手术、术前住院时间7 d、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较高。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接台手术、术前住院时间、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患基础疾病是心脏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应针对手术时间等可控因素采取防控措施,减少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1年12月在医院手术室手术的2699例患者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间安排、急诊/择期、手术次数、术中抗菌药物应用,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评价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危险因素.结果 2699例患者中24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0.89%;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间安排、急诊/择期、手术次数、术中抗菌药物应用等与感染相关;对单因素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基础疾病、未使用抗菌药物、急诊手术间、急诊手术为危险因素.结论 为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应提高手术室环境洁净度、手术人员的手的无菌程度、熟练程度、手术质量,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普外科无菌手术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医院行普外科手术患者116例,分析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术后切口感染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调查116例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58例,感染率为50.00%;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手术季节、病房条件、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等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有关;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BMI高、手术时间长、多人病房、操作者资历低、切口类型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普外科患者术后感染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术前调整患者体质量指数、缩短备皮至手术时间、改善病房条件、提高手术操作者业务水平,可有效降低普外科无菌手术术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导致急诊科重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800例重症患者,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感染部位、住院时间、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等,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11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4.25%,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7.37%;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1周、有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广泛使用、病变部位较多及患有基础疾病为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应减少对患者的侵入性操作,控制基础疾病,诊治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理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好病房环境的消毒工作等。  相似文献   

7.
熊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2):4727-4728,4695
目的分析重症肝炎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方法设计统一表格,对190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医院感染部位、病原菌、病死率、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免疫抑制剂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结果医院感染率为21.3%,医院感染死亡率为55.3%,感染部位主要为腹腔占46.3%,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占21.6%;从血、痰、尿、粪及腹水取样细菌学培养检查中,共培养分离出病原菌39株,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占23.1%,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18.0%;患者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和抗菌药物的应用与医院感染呈正相关。结论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及抗菌药物应用时间,是重型肝炎患者易并发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重型肝炎患者的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本院普外科无菌手术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院普外科术后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共获得病历718例.结果 全部抽取在本院普外科病房进行手术治疗的7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0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术后感染率为4.18%.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年龄、切口缝合类型、肥胖、抗生素应用情况、手术时间是普外科无菌手术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病人身体情况、手术操作情况、抗生素应用情况是普外科无菌手术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术后加强老年、患有基础疾病患者的护理,同时规范手术操作以及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普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开颅手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减少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 000例开颅手术患者,对开颅手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1 000例开颅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50例,感染率为15.00%;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及泌尿系统,分别占42.00%、30.67%及25.33%;住院时间>20d、有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有吸烟及糖尿病史的患者,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0.00%、17.06%、17.58%、15.23%及1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吸烟史及糖尿病史均是开颅手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对开颅手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危险因素进行避免,从而减少医院感染,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预防与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普外科1 207例腹部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1 207例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81例,感染率为6.71%;原发基础疾病、切口类型、手术性质、年龄、手术时间长、营养状况、术前吸烟、住院时间长及术后未早进食时间等均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及化脓坏疽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率最高,分别为16.67%及9.1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腹股沟疝修补术无切口感染。结论增强预防意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纠正营养不良、术后早期进食、避免术后剧烈咳嗽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等是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惠 《中国校医》2013,27(9):688-690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手术室护理对策,降低骨科手术感染率。方法对本院2009)2010年收治的3634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导致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009)2010年共发生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20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55%。其中,2009年为0.61%,2010年为0.50%;在20例切口感染中手术时间>2 h的为13例,1~2 h的为5例,<1h的2例,其构成比依次为65.0%、25.0%、10.0%。结论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类型、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是否接台手术等手术室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严格无菌操作,以减少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加强护理管理,降低感染.方法 对医院骨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住的骨科手术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26例患者共发生手术切口J感染18例,切口感染率为1.94%,462例骨科急诊手术患者中,伤口感染15例,感染率为3.25%,464例择期手术患者中,感染3例,感染率为0.65%;切口感染的原因与环境质量、手术时间、伤口污染情况、术前住院天数、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等因素有关.结论 针对各个环节的各种因素,做好骨科手术患者术前预防和术后护理,能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普通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治疗与预防措施.结果 2915例普通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03例,感染率6.96%,其中高龄、急症手术、Ⅱ、Ⅲ类手术切口、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更易发生切口感染.结论 年龄、手术种类、切口类型、合并基础疾病是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临床工作中需针对性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切口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4.
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普外科切口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60例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设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科室、同住院期间无切口感染普外科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10个变量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P<0.05),以切口感染为应变量,其他统计量作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logistic分析筛选出5个主要危险因素:手术时间长、体重指数高、备皮至手术时间长、Ⅱ类手术、多人病房;其OR值分别为3.62、3.12、2.98、2.54、2.48.结论 普外科切口感染因素复杂,通过控制手术时间保持手术室空气净化度、缩短备皮至手术时间、加强Ⅱ类手术管理,实施健康教育,以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手术部位感染在手术中的危险因素,为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手术室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原因提出建立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控机制,加强组织管理与培训,重视医护人员手与患者术前皮肤消毒,加强手术室的无菌操作及环境管理等措施.结果 医院2009-2011年无1例手术感染发生,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Ⅰ类切口的感染率控制为0.结论 做好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控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手段,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治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的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631例,按照切口感染与否,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医疗差异,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探讨防治切口感染的措施.结果 经比较切口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医疗差异,年龄、肥胖、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例次、合并糖尿病、不问内置物、病房环境、责任护士年资、术后住院时间等因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最高,占48.8%,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26.8%.结论 临床在对患者行骨科无菌手术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因素、医院感染控制规范管理、环境因素等,尽量降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针对医院开展妇科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方法 对医院2009年2月-2011年4月52例妇科患者术后所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参照无切口感染患者对比可能存在的感染因素.结果 2300例妇科开腹手术患者中,52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3%;患者的体质量、手术时间、饮食情况、病房环境、基础疾病、抗菌药物应用及缝合医师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医护工作者应正确指导患者的饮食搭配,严格控制手术期患者住房环境,尽力缩短患者手术的时间,医师在围手术期间合理的预防用药是预防发生切口感染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年8月-2011年9月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患者有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基础疾病,长时间的手术是引起术后感染主要因素,而患者的一般情况、癌症的临床分期、手术方式与术后感染无明显关系.结论 术前准备工作、手术室空气质量、室温、无菌操作规程及手术时间的长短、术后切口的管理均是影响术后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外科复合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措施。方法对血管外科2009年3月-2010年12月行复合手术患者相关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826例血管外科复合手术患者均无手术部位感染。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环境,严格无菌操作,医护密切协作是减少术后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目标性监测研究,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研究的方法,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对普通外科所有手术患者切口情况进行观察,并于手术后1个月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1 589例次手术患者中,155例次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感染率为9.75%;不同手术类别相同危险指数的手术以剖腹探查手术和结肠手术感染发生最高;有56例患者在出院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随访感染占总感染例数的36.13%,随访感染以Ⅰ、Ⅱ类手术为主;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值异常、急诊手术、失血、切口类型、引流为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危险指数越高,切口污染越严重,SSI发生率就越高;加强手术患者出院后的追踪随访,有助于了解SSI的真实情况;普外科SSI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目标性监测,才能有效降低S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