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改善骨科病区工作环境,规范物品药品器材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方法:将"五常法"(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理念融入到护士日常行为及护理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并将开展"五常法"列入病区质量控制考核指标.结果:全科护士自觉参与执行"五常法"管理,提高了护士的主人公意识及团队协作精神,提升护理环境品质,保证护理安全,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结论:实施"五常法"是提升护理管理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庞秀英 《药物与人》2014,(12):367-367
目的:五常法在口腔门诊物品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五常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规范、常清洁、常自律,对于口腔门诊物品器械规范化管理. 结果:有效利用仓储空间,保障原材料及时和充足的供应,防止物品过期,减少物资的积压和浪费.结论:实施“五常法”管理库房后,有效地降低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责任意识,保证了物品的质量,减少物品变质、过期、积压和浪费.  相似文献   

3.
曾雪梅  陈媛  陈冰  刘晓宇 《现代保健》2014,(22):140-142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五常法”的原理,制定审核表,对手术室的环境、物品设施及护士的言行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比较实施“五常法”前后手术室管理的质量。结果:实施“五常法”后,物品、器械、仪器和急救物品的准备完好率均明显优于实施前,取物品和补充物品所需时间较实施前也相对减少,手术科室的医务人员及患者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也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五常法”管理,能提高护士的管理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五常法"管理在大、中学校食堂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杭州市大、中学校中管理意识和硬件设施较好的87家食堂推广实施"五常法"管理,并从其中随机抽取36家,对实施"五常法"管理前后的食品原料采购、加工烹调、凉菜制作、餐具工用具消毒、粗加工间水池专用、个人卫生及健康申报制度等根据卫生部<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进行评价.结果 实施"五常法"管理后,"食品原料采购"合格率从36.1%提高到94.4%,"加工烹调"合格率从58.3%提高到91.7%,"凉菜制作"合格率从47.2%提高到97.2%,"餐具工用具消毒"合格率从52.8%提高到86.1%,"粗加工间水池专用"合格率从41.7%提高到80.6%,"个人卫生及健康申报制度"合格率从22.2%提高到83.3%.结论 "五常法"管理是促进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一种管理手段,应作为学校食堂有效防制食物中毒的新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供应室管理中的五常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介绍五常法在供应室管理中的运用和作用.方法科室成立五常法工作小组,将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运用于供应室的环境管理和物品管理.结果提高了工作效率,消除不必要的浪费,创造了整洁、安全的工作环境,供应室连续两年被评为医院的先进科室,成为医院开展五常法的示范点科室.结论五常法是建立和保持质量管理环境的方法,在供应室的环境和物品管理中,它是发现问题的一种手段,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可以促进供应室的管理不断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五常法"在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五常法"在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医用耗材仓库成立"五常法"工作小组,将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运用于医用耗材的管理中.结果:提高医用耗材管理质量及工作效率,保证了临床使用医用耗材的安全,临床科室对医用耗材仓库满意度提高.结论:"五常法"具有简单、实用、合理、高效的管理特点,它在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医用耗材管理质量,从而提升医用耗材仓库工作人员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五常法"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常法是用来维持品质环境的一种管理技术,是对工作现场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1]。这种最初用于日本企业的优质高效的管理方法现已应用于更多领域。本室在2004年开始实施五常管理,取得了初步的成效。1一般情况本院手术室是一所三甲医院的大型综合性手术室,负责全院14个临床手术科室的手术任务,平均每月手术达400例以上,同时还负责门诊的各种平、急诊手术,每日所需各类物品种类多、数量大。同时是多所医学院校的临床实习医院,实习进修人员多,存在工作忙乱,物资浪费大等现象,增加了管理的难度。2方法2.1成立五常小组根…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地节约卫生监督资源,促进企业自律,昆山市卫生监督所推行以"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和常自律"为主体的"五常法"管理模式。作者从推行方法、实施特点和取得成效等方面对"五常法"管理进行详细介绍,并就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手术室及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方法 应用"五常法"原理,对人、物、环境进行规范改进,规范手术室护士的言行、技术、手术物品准备与放置标准等.从形式化→行事化→习惯化推进,形成专科护理准则(标准).结果 器械准备完成率、物品准备完好率、贵重仪器使用管理完好率五常组均高于常规组.结论 "五常法"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五常法"的原理,对手术室的一次性物品、仪器设备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比较实施"五常法"前后手术室管理的质量。结果:实施"五常法"之后,增加了手术室的空间利用率,物品、仪器等的准备完好率明显优于实施前,取用物品和补充物品所需时间比实施前也明显减少,外科医生对手术室的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也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五常法"管理,提高了科室人员的管理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了员工素质、保障了手术室的服务品质,塑造了良好的科室形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策略在手术室护士针刺伤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式,对手术室83名护理人员的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手术室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发生率高达86.74%。运用集束化管理策略,成立手术室针刺伤防护小组,分层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培训,严格落实标准性预防和锐器的规范操作,使用安全医疗器具以及改善针刺伤报告流程。结果运用集束化管理策略后,手术室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由86.74%降到48.75%,标准预防的执行率由59.03%上升到91.25%,针刺伤后主动报告率由15.66%上升到88.75%。结论集束化管理策略在手术室护士针刺伤防护中具有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运用责任制分组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9年1月—12月在我院手术的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主要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50例/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责任制分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应用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7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28例患者作为本研究样本对象。基于时间分组规则,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的64例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管理措施;观察组为2019年7月—2020年7月的6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流程管理。分析比对两组对象手术室感染预防管理指标、术后感染率、手术室样品合格率情况以及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空气培养、物体表面以及手部相关采样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手术室消毒合格率、空气质量合格率、污染物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对象术后感染发生率(3.19%)显著低于对照组(1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质量满意度(98.44%)显著高于对照组(8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手术室管理中应用精细化流程管理措施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手术室感染情况,降低术后感染率,减少手术室样品抽检不合格率,有利于提高手术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降低患者介入手术后感染率,提高介入手术室医疗及护理管理质量.方法 由专人负责每月定期对介入科手术区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空气及使用的消毒液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 2006-2010年共检测标本240份,其中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及使用的消毒液合格率均为100.0%,空气合格率98.3%,总合格率为99.6%.结论 介入科手术治疗室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对介入手术室工作环境定期进行监测,按标准要求落实各项工作责任,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DCA循环联合预防性护理对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预防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2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均分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28例)和研究组(12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而研究组患者予以PDCA循环联合预防性护理干预。采用手术室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标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包括设备管理、护理配合、消毒麻醉、器械准备)。比较相关护理人员风险管理知晓情况(包括风险管理态度、风险管理行为意向、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认识),并观察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4.69%vs15.63%,χ2=8.39,P=0.00);对护理人员风险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显示研究组风险管理态度、风险管理行为意向、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认识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11、53.45、53.31、47.38,P均<0.001);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标准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研究组设备管理、护理配合、消毒麻醉、器械准备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6、39.65、48.29、37.71,P均<0.001)。结论 PDCA循环联合预防性护理不仅有助于护理人员掌握风险管理,还能有效预防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现代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方法:运用现代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比较手术室感染控制前、后手术相关感染发生率和手术医师与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的满意情况。结果:感染控制前、后相比,控制后手术室感染率分别为1.99%、0.59%,感染情况明显少于控制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的满意度分别为63.33%、98.33%,满意情况明显优于控制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的满意度分别为64.84%、97.80%,满意度明显高于控制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发生,且为促进手术患者的康复创造了良好条件,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在改进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次研究搜集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对该院手术室15名护理人员纳为研究对象,并作为实验组(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同期另抽取15名护理人员作为参照组(常规护理管理),观察与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实施管理后护理质量及院内感染发生率情况,并予以分析和总结。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管理后急救药品器械管理、消毒隔离、文件书写及临床护理护理满意度情况,均较参照组更为明显(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管理后手术室感染发生率1例(6.67)%、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1例(6.67)%,均较参照组护理人员管理后手术室感染发生4例(26.67)%、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3例(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一种理想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拓展手术室管理新模式,将电子化智能设备充分运用于手术室日常工作中,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实现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科学化的转变。方法通过运用先进的指纹信息采集系统和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共同搭建手术室监管的综合平台,对于手术室工作实现动态调控及管理。结果该系统促进加强手术室与各手术科室之间的有效合作,改进手术流程,规范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结论提高手术室护士长的管理质量和效率,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实现手术室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评估基层医院洁净手术室建设管理现状,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制定感染控制措施。方法:用沉降法和浮游法对手术室空气样本进行细菌含量检测。结果:沉降法采集洁净手术室空气样本206份,其中手术区合格率为44.7%,周边区合格率为71.8%;普通手术间空气样本168份,合格率为97.6%。浮游法采集洁净手术室空气样本189份,其中手术区合格率52.9%,周边区合格率70.9%;普通手术间空气样本32份,合格率71.8%。结论:基层医院空气样本平均合格率低,建议相关部门制定洁净手术室建设应用管理制度,提高洁净设备使用人员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以工作量为基础计算手术室护士绩效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提取量化数据,根据"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评估系统(RBRVS)"计算手术护士工作量并转换为绩效分值.结果 方案实施后整体工作时间内直接护理时间明显提升,达到总工作时间的73.22%,首台手术准时率从50.97%提高到75.11%(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