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量自体血回输对患者pH值、电解质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50例择期行脊柱外科手术患者采用京精自体血液回收机3000P型进行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并对患者自体血回输前、回输后15 min抽血检测pH值及血钾、钠、氯,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24h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自体血回输量为(2683±203)ml.术后24h患者PT、血小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10 ±0.53)s比(12.35 ±0.73)s、(175.73±63.45)×109/L比(230.86±85.58)×109/L,P<0.05],自体血回输后15min患者pH值、血氯与自体血回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35±0.03比7.43±0.04、(107.2±5.8)mmol/L比(100.5±6.0) mmol/L,P<0.05];手术前后APTT及自体血回输前后血钠、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量自体血回输存在导致高氯性酸中毒的趋势,也有可能导致血小板明显降低,在临床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时应注意避免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存自体血回输应用于腰椎滑脱手术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因单节段腰椎滑脱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椎体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并输血治疗的患者,其中预存自体血回输的患者40例作为A组,因拒绝术前预存自体血而输注异体血的40例患者作为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血常规观察指标(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及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第1天血常规各观察指标降低,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第7天血常规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滑脱手术患者来说,采用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及异体输血均能有效纠正术中术后失血性贫血,但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能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后患者血常规各观察指标恢复更快,在当前异体血供血困难的前提下,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曹磊  李洁玲  胡万钧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379-3380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回输在腰椎弓根内固定手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50例ASAl~Ⅱ级成年人腰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中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回输(n=25),B组:术中非控制性降压与自体血回输(n=25)。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异体输血量情况。[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异体输血量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中出血量、异体输血量显著少于B组,术后24h两组患者血常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回输在腰椎弓根内固定手术中运用是安全可靠的,能明显减少异体血输入量,在血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术中自体血回输,对脊柱手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等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脊柱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成自体血液回收组(A组)和异体输血组(B组),检测并对比不同时点2组TNF-α、IL-6、IL-10的变化。结果使用异体输血的B组患者输血前TNF-α为(7.16±0.66)ng/ml、输血后1h为(15.78±2.58)ng/ml;IL-6输血前为(52.1±9.9)ng/ml、输血后1h为(73.2±8.1)ng/ml;IL-10输血前为(18.8±6.7)ng/ml、输血后1h为(25.7±12.5)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体输血可减轻TNF-α,IL-6和IL-10的升高程度。结论骨科手术中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可明显减轻TNF-α、IL-6、IL-10等炎症因子表达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彭智  李波  简月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790-5791
目的 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在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47名骨外科手术患者术中行自体血液回输,同时选取40名异体输血的骨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血常规、血清电解质及输血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失血量平均为(1147±364) ml,平均回收血量为(589±264) ml,平均回收量占失血量的(52.40±0.81)%.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血常规指标(RBC、Hb、H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术前及术后血清电解质K+、Na+、C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7名自体血回输患者均未补充输注异体血.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结论 骨外科手术中失血较多,应用自体血液回输能够减少自体血丢失及异体血输入,从而避免异体输血引起的输血反应及感染性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自体血回输对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免疫球蛋白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100例外科手术患者资料,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前者行异体输血,后者行自体回输血,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疗效.结果:对照组术后第1d和7d内IgG、IgM、补体C3、TNF-α指标较术前下降,且两组术后第7d指标较第1d提高(P<0.05).结论:自体回输血对患者免疫功能不具抑制作用,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存式自体输血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50例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为自体输血组,在分娩前3周开始采集自体血,对估计出血量较多者可在分娩前3~7 d进行第2次采血。同期未实施自体输血高危产妇50例为对照组。观察自体血采集及回输过程中母胎变化情况以及产妇血压、心率、呼吸情况。对比分析采血前后、自血回输前后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及血小板(platelets,Plt)等血常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1)自体输血组产妇自体血采集及回输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胎心音采血前[(146±10)次/min]后[(143±9)次/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为9~10分。(2)高危产妇自体血采集前后和自体血回输前后血压、心率、呼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BC、Hb、Hct、Plt等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3)两组出血例数、累计出血量、子宫切除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输血组共回输自体血6 400 m L,异体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操作简单、安全性好,对产后出血高危产妇及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急性高容血液稀释结合术中自体回输联合应用的血液保护效应及其安全性。方法择期骨科矫形大手术病人45例,随机分为3组,急性高容血液稀释结合术中自体血回输组,在全麻后手术前25 min内输入6%贺斯15 ml/kg(组Ⅰ15例),自体回输组(组Ⅱ15例),对照组(组Ⅲ15例)。术中均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当血红蛋白(Hb)<65 g/L时输异体血,分别记录回输血量和输异体血量,连续监测心率(HR)、心电图(ECG)、血压(B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中心静脉压(CVP),于麻醉前、麻醉后30 min及手术结束分别测定常规凝血指标(PT、APTT)。结果急性高容血液稀释组输异体血约100 ml,自体回输组输异体血约400 ml,对照组输异体血约800 ml(P<0.05),急性高容血液稀释组失血量减少约30%,虽有PT、APTT的明显延长,但各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急性高容血液稀释组联合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节约血源的方法,可减少异体血输入,避免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回收式与稀释式自体血回输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的应用。方法 12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均接受剖宫产手术,其中回收式自体血回输组60例(回收组),稀释式自体血回输组60例(稀释组)。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血液指标、脐动脉血p H值、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PLT)、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Hct、Hb、F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PT均于治疗后上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稀释组(P0.05)。结论回收式和稀释式自体血回输均为有效的输血方式,但回收式的灵活性更高,且并发症相对较少,适应指征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回输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意义,评估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将67例外科手术出血量超过600ml的患者分为两组,I组:自体血液回输组(N=36),Ⅱ组:非自体血液回输组(N=31)记录回输的血量、并发症,对术后第1天、第7天的血常规进行观测。结果Ⅰ组术中平均每人自体血回输1815ml,无输血反应及并发症。Ⅰ、Ⅱ两组术后第1天、第7天血常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是外科手术中安全有效补充失血的方法,能明显减少同种异体血输入。自体血液回输对血液成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滤除白细胞自体血回输对围手术期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自体血回输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自体血回收回输,观察组自体血滤除白细胞后再输给患者.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1)、术毕(T2)、术后12 h(T3)、术后36 h(T4)采集中心静脉血标本,采用改良郭峰法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并行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2~T4时血浆IL-6、TNF-α、MDA浓度降低[T2:(17.8±1.6)ng/L比(20.8±1.3) ng/L、(17.4±2.3) ng/L比(23.1±2.1)ng/L、(4.31 ±0.33) nmol/L比(4.64±0.73)nmol/L;T3:(21.2±2.0) ng/L比(24.3 ± 2.4) ng/L、(12.3±2.1) ng/L比(18.6± 1.9) ng/L、(3.97±0.35)nmol/L比(4.43 ±0.64) nmol/L;T4:(22.0 ± 1.3) ng/L比(28.4±1.5) ng/L、(10.6±1.7) ng/L比(14.6±2.2)ng/L、(3.45±0.57) nmol/L比(3.95±0.40) nmol/L],T3~T4时RBC-C3bRR升高[T3:(15.3±1.3)个/100个RBC比(12.8±1.5)个/100个RBC;T4:(15.8 ±1.2)个/100个RBC比(13.0±1.5)个/100个R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RBC-ICR、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滤除白细胞自体血回输有助于改善围手术期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全身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的100例输血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样本容量50例,参照组采纳异体输血,试验组采纳自体输血,对比两组凝血功能指标、pH、电解质、输血量、输血费用、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术后24、72 h的TBIL、APTT、P...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Rh(D)阴性孕妇贮存式自体输血对主要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5月29例符合贮存式自体输血Rh(D)阴性孕妇,观察采血前后及回输前后3 d血液指标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9例Rh(D)阴性孕妇采血前后及回输前后3 d血常规主要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量差别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血液回输时无任何输血不良反应,也未输异体血,回输前后血液指标也基本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对Rh(D)阴性孕妇的血液主要指标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认为贮存式自体输血对Rh(D)阴性孕妇是安全的、有效的输血方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输血对骨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试验方法,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记录患者的输血量、输入血的性质及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选择2008年1-12月医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517例,其中未输血组251例,输异体血187例,输自体血79例;对3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未输血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39%,输异体血组医院感染率为9.63%,输自体血患者医院感染率为3.80%,不同输血方式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进行两两比较后发现,输异体血组医院感染率高于其他两组,未输血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与输自体血患者医院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异体血量各组之间与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自体血量各组之间与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输自体血患者与输异体血患者医院感染发生与输血成分及输血量等有关;在保证患者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输血,对确需输血的患者,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输注自体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回收式输血与异体输血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产妇血流动力学和肝肾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产妇101例,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48例采用自体回收式输血,B组53例采用异体输血,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及肝肾指标。结果输血后,A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SBP、DBP、HR及SpO2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肝肾指标ALT、ALP、BUN及Cr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与异体输血相比,自体回收式输血能更好地维持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产妇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损害其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超低出生体重儿及超早产儿在不同时期进行输血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贫血的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儿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出生体重<1 000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及胎龄<28周的超早产儿,根据首次输血时间分为早期输血组(首次输血时间在出生2周内)和晚期输血组(首次输血时间在出生2周后),分析两组患儿一般情况、产时危险因素、输血前临床特征及输血后并发症等。结果共纳入患儿42例,其中早期输血组19例(45.24%),晚期输血组23例(54.76%)。与晚期输血组相比,早期输血组出生体重更低(t=2.04,P<0.05)、住院时间更长(t=2.05,P<0.05)。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早期输血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率高于晚期输血组(χ~2值分别为4.40、4.50,均P <0.05)。结论超低出生体重儿及超早产儿早期输血与ROP及BPD的发生密切相关,该类患儿应尽量避免早期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液净化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老年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老年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及血液净化,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及血液净化的同时给予法舒地尔注射液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静脉泵入,每12h1次,连用7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量、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γ-谷氨酰转移酶(γ-GTP)、尿α1-微球蛋白(α1-MG)、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并计算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3,5,7d尿量明显多于同期对照组[(38.72±2.68) ml/h比(31.68±2.52) ml/h、(47.24±3.73) ml/h比(40.24±2.52) ml/h、(63.80±2.50) ml/h比(56.60±3.30) ml/h],尿NAG、尿α1-MG、尿γ-GTP、SCr、BUN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尿NAG:(25.05±5.44) U/L比(28.04±5.21) U/L、(24.06±3.43) U/L比(27.23±6.43) U/L、(22.08±3.25) U/L比(26.23±4.41) U/L;尿α1-MG:(24.05±3.65) mg/L比(26.74±6.74) mg/L、(22.98±3.58) mg/L比(25.57±3.58) mg/L、(20.95±3.78) mg/L比(25.48±3.45) mg/L;尿γ-GTP:(8.2±0.4) U/L比(10.8±3.8) U/L、(7.3±0.2) U/L比(10.5±2.5) U/L、(6.5±1.4) U/L比(9.7±2.6) U/L;SCr:(206.52±6.72)μmol/L比(255.16±6.75)μmol/L、(182.98±6.26)μmol/L比(252.23±9.53)μmol/L,(133.25±7.95)μmol/L比(170.75±7.94)μmol/L;BUN:(19.61±3.23) mmol/L比(20.25±3.25) mmol/L、(16.76±2.06) mmol/L比(18.32±4.84) mmol/L、(12.28±2.26) mmol/L比(14.27±4.54) mmol/L],CCr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18.66±3.89) ml/min比(13.28±3.25) ml/min、(27.76±4.36) ml/min比(16.23±4.18) ml/min、(33.79±5.58) ml/min比(22.1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并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确诊的105例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冠心病患者为感染组,并以同期入院治疗的108例普通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不同组别治疗前后的CRP水平.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CRP分别为(1.19±0.75、3.44±0.81、5.56±0.64)mg/L,感染组分别为(6.98±1.54、14.97±3.57、38.77±4.01)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CRP分别为(0.85±0.53、2.11±0.71.4.02±0.51)mg/L,感染组分别为(2.34±1.15、5.61±2.19、8.56±3.18)mg/L,两个组别的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感染组不同血管病变组的CR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个组别的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CRP水平与肺炎衣原体感染冠心病的进展及预后紧密相关,可用于预测肺炎衣原体感染冠心病的进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胆新生儿换血治疗前后红细胞功能的变化,为高胆新生儿合理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祝爱霞红细胞免疫功能测量微量法。结果:换血前后红细胞未洗涤RBC-C3bRR、RBC-ICR比较,P<0.001。差异非常显著;换血前红细胞洗涤与未洗涤RBC-C3bRR、RBC-ICR比较,P<0.001,差异非常显著;换血后红细胞洗涤与未洗涤RBC-C3bRR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RBC-ICR比较,P<0.001,差异非常显著。结论:高胆血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治疗可以增强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新生儿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输血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并对可能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2015年1月—2015年12月,安康市中心医院各临床科室3 127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输血类型、临床特点以及可能导致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 127例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512%(16/3 127),其中过敏反应发生率0.352%(11/3 127)、发热反应发生率0.160%(5/3 127),无溶血反应发生,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前三位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血液成分依次为机采血小板、红细胞悬液以及血浆,发生率分别为0.288%、0.160%和0.064%;且机采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红细胞悬液和血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年龄小于18岁的患者、有输血史患者以及有过敏史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18岁以上的患者、无输血史患者以及无过敏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病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血液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血液病区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输血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输血对年龄18岁、有输血史、有过敏史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应严密监视以防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积极使用白细胞过滤器有利于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