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医院肠杆菌科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对2010-2012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送检的872份标本中检出的肠杆菌科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医院两年内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的872份标本分离检出细菌442株,其中肠杆菌科细菌162株,占36.65%;占前3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菌属,分别占 25.93%、20.37%、19.75%;未发现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的菌株;阿米卡星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菌属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100.0%、96.9%;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分别为42.9%、51.5%,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较高.结论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仍是恶性肿瘤医院感染肠杆菌科细菌的重要菌株,耐药性较强,临床应按照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LSI推荐的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双纸片协同试验和确证试验检测细菌ESBLs。结果医院分离的138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为65.2%;44株克雷伯菌属,产ESBLs率为54.5%,耐药表型结果显示,产ESBLs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结论产ESBLs是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0年度全国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按照监测方案要求,收集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根据CLSI 2010标准,判断敏感性,用Whonet 5.6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2010年度全国6大地区129所医院参加了监测,共收集肠杆菌科细菌105 782株,分离量居前3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肠杆菌,分别占44.7%、28.5%及9.2%;敏感性最高的抗菌药物为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对绝大多数细菌的耐药率均<10.0%;另外除志贺菌对美罗堵南耐药率为8.8%外,其余各菌种对美罗培南耐药率均<5.0%;头孢噻肟不敏感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多高于敏感株.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对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仍然是活性最高的药物,但已经出现耐药菌株,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分离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5年3月-2008年12月临床分离的所有肠杆菌科细菌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法,按照美国NCCLS规定标准进行判断.结果 380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154株,肺炎克雷伯菌143株,阴沟肠杆菌38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占100.0%,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占100.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分别为89.0%、76.0%;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仅为2.63%,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0. 结论 3种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都呈上升趋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加强医院病原菌耐药性的连续监测尤为重要,目前,亚胺培南仍是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最有效的抗菌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Mohnarin2010年度报告:华东地区细菌耐药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2010年华东地区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或自动化仪器法对2010年华东地区15所医院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10年标准判定药敏结果,并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5所医院共分离细菌42 6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9 202株,占68.4%,革兰阳性菌13 385株,占31.4%,厌氧菌72株,占0.2%;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据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首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8.7%、49.0%和31.4%;葡萄球菌属中MRSA和MRSCN的检出率分别为49.9%和74.1%;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敏感率91.8%~99.5%,除沙雷菌属和奇异变形菌外,对其他β-内酰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80.0%;铜绿假单胞菌除阿米卡星外对各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75.0%,而不动杆菌属除对阿米卡星、米诺环素外,对其他各种抗菌药物敏感率均<50.0%;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有0.7%~4.6%的耐药率.结论 华东地区细菌耐药性严重,除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MRSA等,应密切关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住院患者连续分离的、不重复的肠杆菌科细菌1 764株,以2012年CLSI纸片扩散法为判断标准,采用WHONET 5.5软件对分离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各种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肠杆菌科细菌1764株,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1 043株占59.13%、肺炎克雷伯菌396株占22.45%;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率最高(>90.00%),但是存在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株,除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性高于肺炎克雷伯菌外,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大部分药物的敏感性差异不大。结论碳青霉烯类依然是医院对肠杆菌抗菌活性最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11年华东地区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或自动化仪器法对2011年华东地区14所医院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11年标准判定药敏结果,并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4所医院共分离细菌40 89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8 288株占69.2%,革兰阳性菌12 611株占30.8%,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据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首位;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6.7%、43.3%和47.8%,葡萄球菌属中MRSA和MRSCN的检出率分别为50.6%和72.0%;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敏感率均>90.0%,阿米卡星对所有肠杆菌科细菌、头孢吡肟对沙雷菌属和柠檬酸菌属以及奇异变形菌的敏感率均>80.0%;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仍<30.0%,除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外对各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80.0%,而不动杆菌属除对阿米卡星、米诺环素外,对其他各种抗菌药物敏感率均<50.0%,其中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达60.0%,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而对万古霉素分别有1.6%和3.4%的耐药率.结论 华东地区细菌耐药性严重,除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MRSA等,应密切关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  相似文献   

8.
Mohnarin2011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监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掌握我国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方法 监测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全国49所医院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细菌敏感性测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临床微生物测定方法,以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49所医院按照监测方案共获得临床分离118 868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4 208株占28.8%,包括:葡萄球菌属20 894株,肠球菌属7977株和链球菌属4058株;革兰阴性菌84 660株占71.2%,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分别为21 780、15 097、13 928株和12 16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检出率分别为50.5%、82.6%及87.3%;在肠球菌属中屎肠球菌分离率已超过粪肠球菌,对糖肽类药物的耐药率基本与去年监测相似;对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为85.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71.2%和50.3%,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但与2010年相比略有下降;非发酵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较高,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进一步增加.结论 我国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较为严重,特别是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多药耐药非发酵菌等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头孢哌酮/舒巴坦作用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2月医院临床分离的1280株肠杆菌科细菌进行头孢哌酮/舒巴坦药物敏感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临床分离的1280株肠杆菌科细菌中,主要为埃希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菌属、沙雷菌属,分别占60.2%、13.2%、12.0%、6.5%;埃希菌属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6.5%,克雷伯菌为14.8%,变形菌属为1.9%,肠杆菌属为13.0%,沙雷菌属为4.8%,柠檬酸杆菌属为17.4%,摩氏摩根菌及沙门菌属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医院中重度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院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该院2005年1月-2012年6月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肠杆菌科细菌5 538株,标本来源前3位依次为:尿液(35.63%,1 973株),呼吸道(32.38%,1 793株),伤口分泌物、引流液及脓液(10.88%,603株);居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49.41%,2 736株)、肺炎克雷伯菌(25.30%,1 401株)、阴沟肠杆菌(6.37%,353株)、奇异变形杆菌(4.24%,235株)和沙门菌属(4.17%,231株)。绝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2%;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肠杆菌科细菌仍保持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10%。痰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血和尿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均P<0.05)。结论该院肠杆菌科细菌主要分离自尿和呼吸道标本;对各类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碳青霉烯类药物仍是肠杆菌科细菌最敏感的抗菌药物,但已出现碳青霉烯耐药株,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细菌对抗菌素的敏感性与耐药性表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方法 用基于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和通用探针的qPCR检测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基因组DNA,绘制生长曲线以确定细菌显著生长的最短培养时间。计算细菌在含和不含抗菌素的M-H肉汤中的相对生长率,以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的药敏结果为金标准,对细菌相对生长率进行ROC曲线分析,确定区分细菌对抗菌素敏感与耐药的相对生长率分界值。用20株肠杆菌科细菌和10株革兰阳性球菌临床分离菌株验证方法的可靠性。结果 细菌显著生长的最短培养时间为3小时。区分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素敏感与耐药的相对生长率分界值分别为0.44、0.40和0.48本方法检测30株大肠埃希菌对3种抗菌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的准确度分别为98.4%和100.0%,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3种抗菌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的准确度均为100.0%,3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3种抗菌素敏感性和耐药性的准确度分别为60.0%和64.0%。20株肠杆菌科细菌和10株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素的敏感性与耐药性结果的总准确度分别为92.7%和93.3%。结论 本方法能快速准确为临床提供肠杆菌科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素的敏感性与耐药性表型,但对非发酵菌药敏结果的准确性不能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2.
3种常见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变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本地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的感染现状和耐药性变迁,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用K-B法作体外耐药监测。结果3种常见肠杆菌科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居首位,大肠埃希菌次之;5年中,3种菌对12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检出率由2000年16.5%上升到2004年32.4%,呈现上升趋势。结论临床应加强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ECO)临床分离株的流行现状、耐药性及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为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诊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结晶紫半定量方法检测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果 医院ECO检出前3位病区分别为普外病区、肾脏病区和呼吸病区;检出前3位标本分别为痰、尿和血液;466株ECO临床分离菌株中,产ESBLs菌株297株占63.73%,非产ESBLs菌株169株占36.27%;对>3类抗菌药物耐药ECO 357株占76.61%,其中,产ESBLs菌株287株占61.59%,耐药率最高的为氨苄西林,其次为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60.0%;已出现耐亚胺培南ECO;对于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单酰胺类抗菌药物,与非产ESBLs菌株相比,产ESBLs菌株的MIC值与耐药率显著升高;而对头霉素类、呋喃类、含酶抑制剂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产ESBLs组与非产ESBL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0%的ECO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生物被膜形成量以中量为主,不同标本来源的菌株之间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院ECO产ESBLs比例高,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呈现多药耐药的特征,医院应加强产ESBLs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感染控制,避免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ECO)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ECO培养,采用K-B法对180株ECO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测采用双纸片扩散法.结果 180株ECO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0%,检出产ESBLs ECO 71株,检出率为39.4%,产ESBLs ECO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 ECO,但产ESBLs ECO对头孢西丁、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敏感,尤其是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100.0%.结论 ECO已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尤其是产ESBLs ECO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所以临床中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医院胆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胆汁培养与菌种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按K-B法进行.结果 胆汁标本细菌阳性分离率为60.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9.0%;革兰阳性球菌占31.0%;药敏试验表明,除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以外,155株病原菌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显示了较为严重的耐药性.结论 胆道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临床应按照药敏结果针对性用药.  相似文献   

16.
Mohnarin2010年度报告:非ICU住院患者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2010年全国非ICU住院患者中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纸片法、MIC法或E-test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依据CLSI 2010年标准,使用WHONET5.4软件对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Mohnarin)所属59所三级甲等医院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上报数据中非ICU住院患者分离的菌株进行分析.结果 非ICU住院患者中共分离到细菌47 203株(按患者首次分离株进行统计),其中革兰阴性菌株33 110株占70.1%,革兰阳性菌14 093株占29.9%,前5位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7.8%、11.3%、10.7%、9.4%、8.5%;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头孢西丁菌株分别占48.9%和64.2%,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株,对替考拉宁出现少量耐药株;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别有0.6%和2.3%对万古霉素耐药,0.4%和1.2%对替考拉宁耐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68.6%和41.9%,各种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及含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25.0%,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明显,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高于往年监测数据;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喹诺酮类、米诺环素的耐药率<25.0%.结论 我国住院非ICU患者细菌以肠杆菌科、非发酵菌、葡萄球菌属为主,MRSA、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非发酵菌以及对喹诺酮耐药肠杆菌科十分突出,且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66株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培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166株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的检出居首位,占39.8%,铜绿假单胞菌居第2位,占13.9%,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第3位,占13.3%;所有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临床医师必须按照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遏制细菌耐药性快速增长的不良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3335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进行培养,采用美国MicroScan WalkAway 40型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并做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335份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659株,分离率为49.7%,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423株占85.8%,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31.1%、43.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革兰阳性球菌218株占13.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最敏感;真菌18株占1.1%.结论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菌种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存在很大差异,临床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应加强病原菌的检测,根据药敏结果科学选择,提高治疗效果,延缓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大肠埃希菌中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果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远高于非产酶菌株;产ESBLs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88.0%;而非产ESBLs菌株对哌拉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分别为68.0%、70.0%、22.0%;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西丁有较高的敏感率(>73.1%),而非产ESBLs菌株对上述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84.0%;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出率为34.2%;产酶菌株对大多数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表现为耐药,包括β-内酰胺类和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结论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在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已较为普遍,且产酶菌株多为多药耐药菌株,临床应重视此类菌株的出现,加强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对2503例临床分离细菌的药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常见临床分离菌株的药敏状况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方法使用VITEK AMS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对住院和门急诊患者分离阳性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使用WHONET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G-杆菌1703株,35属62种;G 球菌800株,5属28种,共计40属90种;G-杆菌对亚胺培南仍较为敏感;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占41%、肺炎克雷伯菌占35%。结论分离的G-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主要是产ESBLs,而非发酵菌则为多重耐药,由此产生的细菌感染首选碳青酶烯类亚胺培南,对于非发酵菌则结合具体临床药敏试验结果联合用药,万古霉素仍是治疗葡萄球菌属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