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调查与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控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为预防与控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以骨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入院并进行无菌手术的13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两组在平均年龄、平均术前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378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45例,感染率为3.27%;男性患者切口感染率为3.54%,女性患者感染率2.4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例切口感染患者的平均年龄、平均术前住院天数及平均手术持续时间分别为(59.8±9.6)岁、(10.9±2.3)d、(6.2±1.4)h,均高于非感染组的(44.3±4.5)岁、(5.2±1.1)d、(2.3±0.6)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腰髋部及下肢行无菌手术的患者切口感染率为3.94%,颈肩部及上肢切口感染率为1.6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骨科无菌手术后切口感染的菌种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属,分别占31.1%、26.7%、17.8%.结论 重视易感人群、提高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意识、提高手术操作者技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4 106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结果有119例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为0.49%,手术切口感染部位以股骨、胫、腓骨、脊柱为主,分别占31.93%、19.33%、17.65%;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69.79%。结论分析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对感染源的监测,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护易感人群是防止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及耐药性,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为降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800例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类型、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800例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30例,感染率为3.75%;共分离出病原菌3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0株占30.31%,革兰阴性菌22株占66.66%,真菌1株占3.03%,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氨曲南的耐药率较低,耐药率均<5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的耐药率均为0;年龄>60岁、手术时间>3h、接台手术、Ⅲ类切口、植入物、伴有糖尿病是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种类较多,感染率较高,耐药性及感染危险因素复杂,应针对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控制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目的 了解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 调查2004年6月-2005年12月,无菌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的41例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40例对照组比较,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性别、麻醉方式等无相关性,与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史有关.结论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史等,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无关,因此,提倡无菌手术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可考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引起骨科无菌手术(OAS)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OAS患者100例,根据感染情况分成研究组(50例,发生感染)和对照组(50例,未发生感染),分析造成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发生感染主要与患者年龄、BMI指数、手术时间、急诊手术、下肢手术、合并糖尿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其危险因素,为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7月医院骨科无菌手术患者69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统计,同时检测与比较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对其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92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35例,感染率为5.06%;共检出4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对头孢曲松及氨苄西林的耐药率相对较高;年龄较高、BMI值较高、手术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长、并发基础疾病情况及手术部位为四肢者是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性较高,年龄、BMI值、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情况及手术部位均是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切口感染的关系,以期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1 984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984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56例,切口感染率2.82%;其中≥60、3060、<30岁的感染率分别为4.88%、1.88%、1.72%;手术时间≥2、<2h的感染率分别为3.67%、1.53%;合并基础疾病、无基础疾病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4.95%、1.59%;Ⅲ、Ⅱ、Ⅰ类切口的感染率分别为5.16%、2.13%、1.00%;住院时间≥20d、<20d的感染率分别为3.46%、1.6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类型是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应根据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回顾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减少术后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同期医院感染报表.结果共有骨科手术患者5429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166例,感染率为3.06%,其中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率为2.67%、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感染率为1.83%、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率为4.12%、截肢术后感染率为19.20%、囊肿摘除术后感染率为2.27%、其他骨科手术后感染率为3.21%;2007-2011年度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率分别为4.03%、3.79%、3.15%、2.58%、2.01%,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患者年龄、低蛋白血症、中重度贫血、急诊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切口类型、术前住院时间是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起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医院骨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虽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仍然要根据引起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以期进一步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其危险因素,为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7月医院骨科无菌手术患者69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统计,同时检测与比较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对其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92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35例,感染率为5.06%;共检出4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对头孢曲松及氨苄西林的耐药率相对较高;年龄较高、BMI值较高、手术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长、并发基础疾病情况及手术部位为四肢者是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性较高,年龄、BMI值、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情况及手术部位均是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近两年来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分析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分析结果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 骨科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围术期用药等有关,而与患者的手术类型无关,在切口感染的患者中,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感染其他细菌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许多因素会导致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的采取,是控制切口感染的有力措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调查96例骨科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11年12月骨科4623例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感染发生率及与感染发生相关的患者个人基本资料、治疗及其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为2.08%,其中手术时间≥3h的感染发生率为3.03%,高于<3 h者;急诊手术的感染发生率为4.28%,高于择期手术;Ⅲ类切口为3.06%,高于Ⅰ、Ⅱ类;下肢骨折为2.70%,高于上肢骨折;住院时间≥2周为3.27%,高于<2周者;年龄>60岁者为2.94%,高于≤60岁者;并发基础疾病≥3种者为8.00%,高于<3种者;术前合并其他感染者为7.02%,高于无感染者;抗菌药物应用种类较多者为6.43%,高于其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6例骨科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与个人基本资料、治疗及其他情况有关,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普通外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探讨防止手术部位感染的方法.方法 将医院普通外科于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行手术治疗的4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部位感染与否,分为手术部位感染组和正常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治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普通外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并探讨针对性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对策.结果 462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手术部位感染43例,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9.3%;感染组和正常组年龄>60岁分别占51.2%、22.2%;肥胖分别占74.4%、27.4%;合并糖尿病分别占74.4%、16.7%;急诊手术分别占67.4%、16%;污染类手术分别占60.4%、21.2%;手术时间分别为(5.3±2.1)、(3.0±2.7)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4±3.6)、(8.2±4.1)d,频繁过量应用抗菌药物等,均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在对普通外科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因素、治疗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感染措施,以降低患者术后手术部位的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王惠 《中国校医》2013,27(9):688-690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手术室护理对策,降低骨科手术感染率。方法对本院2009)2010年收治的3634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导致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009)2010年共发生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20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55%。其中,2009年为0.61%,2010年为0.50%;在20例切口感染中手术时间>2 h的为13例,1~2 h的为5例,<1h的2例,其构成比依次为65.0%、25.0%、10.0%。结论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类型、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是否接台手术等手术室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严格无菌操作,以减少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田秋芬  左伟 《职业与健康》2014,(14):2046-2048
目的分析增加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风险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探讨相应的管理控制(管控)措施,以更加有效防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4月兴隆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 473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感染与否分为感染组(135例)及非感染组(1 338例),对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总结针对性管控措施。结果该组1 473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院内感染135例,感染率为9.16%;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60岁)、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肿瘤、联合使用抗生素、使用激素、化疗药物、侵入性操作均与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及抗生素联合使用为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消化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各因素采用必要合理的管控措施,可有效降低消化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科诊疗过程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对2012年前超声科诊疗的患者及其感染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感染危险因素制定超声科预防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并于2012年4月起正式施行;选择2011年4月-2012年3月超声科诊疗的38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2年4月-2013年3月的40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措施实施后对超声科医疗机械、设备和工作人员双手等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7例,感染率为12.21%,观察组无感染病例;控制措施实施后环境微生物监测的细菌菌落数,空气中为(128.63±4.20)CFU/m3,设备表面为(3.86±0.72)CFU/cm2,工作人员手为(2.38±0.40)CFU/cm2;医疗器械消毒的合格率为100.0%。结论加强预防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实施,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医院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院住院病区的13 749例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3 749例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共241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75%。男性、年龄≥70岁、手术输血和住院时间>10天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OR>1);而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Ⅰ类切口手术和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是其保护因素(P<0.05,OR<1)。结论 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开颅手术清洁切口感染的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回顾性地调查了我科近5年331例清洁切口开颅手术,其中31例发生切口感染。总感染率为9.4%。在本文分析统计的11项危险因素中,术后脑室外引流、手术持续时间超过5小时以及患者年龄大于60岁,这三项因素均可明显增加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再次手术、术前过早备皮和术前待床日超过7天是导致伤口感染率增高的可能因素。术中暴露副鼻窦等其余5项因素与伤口感染的发生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科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27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327例患者中,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56.27%,其次为消化道感染,占18.96%,泌尿道、皮肤切口、血液感染分别占8.87%、5.20%、4.89%;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年龄、住院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泌尿道插管、气管插管、抗肿瘤治疗、恶性肿瘤、腹腔穿刺引流、使用呼吸机、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抗真菌药物的使用、白细胞数和基础疾病等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住院时间、泌尿道插管、气管插管、恶性肿瘤、白细胞数和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的使用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显著关联.结论 医院感染与患者高龄、住院时间长等多因素有关,必须加强对易感因素的预防和控制,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对某医院1992年7月~1993年9月期间住院的外科病人术后切口感染及其危险因素进行了前瞻性监测研究,共监测外科住院病人4298例,其中153例手术病人发生术后切口感染,2635例手术病人未发生任何部位的医院感染。应用成组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切口分类、术前预防应用抗生素、暴露于ICU、导尿、动、静脉插管、术中使用呼吸机、手术时间、引流和术后切口感染有显著的联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了5个互相独立的与术后切口感染有显著联系的因素,它们是术前预防应用抗生素、引流切口分类、手术时间≥2小时、暴露于ICU,但术前预防应用抗生素与术后切口、感染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