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22眼)外伤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眼单纯药物治疗,18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其中3眼同时行眼内异物取出术,1眼术中晶状体摘除术,3眼行硅油充填术,3眼联合巩膜环扎术.15眼手术前后矫正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83.33%),1眼视力没改变(5.56%),2眼视力降低(11.11%).视力>0.5 2眼,0.1~0.5 5眼,<0.1 7眼,眼前指数3眼,无光感1眼.单纯药物治疗的4眼,视力丧失,眼球萎缩. 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22眼)外伤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眼单纯药物治疗,18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其中3眼同时行眼内异物取出术,1眼术中晶状体摘除术,3眼行硅油充填术,3眼联合巩膜环扎术。15眼手术前后矫正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83.33%),1眼视力没改变(5.56%),2眼视力降低(11.11%)。视力〉0.52眼,0.1—0.55眼,〈0.17眼,眼前指数3眼,无光感1眼。单纯药物治疗的4眼,视力丧失,眼球萎缩。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球内异物并发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早期康复及快速康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15例球内异物并发感染性眼内炎患者。本组患者入院时指数视力7.8,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及视力功能水平。患者住院期间接受玻璃体切除术,全部取出眼内异物。入院后采取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均好转出院。出院后3个月来我院复查,结果显示患者指数视力恢复至11.8,视力水平明显提高。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球内异物并发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早期恢复视力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玻璃体切除治疗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20眼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早期(≤1w)行玻璃体切除术或联合晶体摘除术,异物取出术。结果术后获得有效视力(矫正视力≥0.05)的4眼,占20%,术后矫正视力≥0-3的14眼,占70%,眼球萎缩1眼,占5%,术后视网膜脱离1眼,占5%。结论早期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敏感抗生素的应用是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治疗的最佳方案,对挽救患者的视功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具有术后视力恢复明显,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早期玻璃体切割的手术效果。方法分析2003~2009年在我院住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眼内炎的病例12例,并行玻璃体培养加药敏。结果 7例患者视力达到0.3,最好视力达0.5,3例患者视力眼前指数,2例患者视力无光感。全部患者均保留眼球。玻璃体细菌培养微生物检查阳性9例。结论人工晶体术后眼内炎早期行玻璃体切割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对儿童眼内炎患者视功能重建的疗效.方法 对13例(13眼)儿童眼内炎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改变、眼压维持、视网膜改变等情况.结果 13例(13眼)患儿术后均保持了完整的眼球形态,有12例(12眼)患儿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2个级别).结论 儿童眼内炎患者,术后尽早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可获得尽可能多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相关因素,更好地预防与控制玻璃体切除术后感染.方法 对2003-2007年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计施行14 011例(眼)玻璃体切除手术,其中感染性眼内炎7例(眼),感染率为0.047%;7例标本送检,4例培养阳性,病原菌检出率57.0%;革兰阳性球菌占75.0%,>60岁患者占71.4%,6例抗感染治疗有效,预后较好;1例细菌培养为革兰阴性杆菌,为糖尿病患者,经抗感染,再次玻璃体切除治疗无效,行眼内容剜出术.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球菌,术后眼内炎的发生与年龄大及合并全身疾病,机体免疫力低下关系密切,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对保存和挽救视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眼球内异物取出术后并发化脓性眼内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减少眼球内异物取出术后化脓性眼内炎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各种眼球内异物62例(64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8例,女4例,年龄8~46岁,平均23岁;除l例(1眼)采用扁平部巩膜切口,磁铁吸出异物外,其余6l例(63眼)均采用玻璃体切除术。结果 术后共有3眼发生眼内炎(4.69%);l例细菌培养为阳性(33.33%);为革兰阳性杆菌;经玻璃体切除术,气—液交换等对症治疗,炎症得到有效控制,随访l例因眼球萎缩行眼内容物剜除术,另2例最终视力分别为0.02及0.05。结论 眼内异物伤取出术后化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高,预后差,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减少术后化脓性眼内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内眼手术/操作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病率及临床特征,为眼科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7年1月-2019年12月某院行内眼手术/操作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情况。结果 共收集内眼手术/操作后患者36 107例,平均年龄(50.78±19.96)岁;内眼手术类型以白内障手术(52.10%)、高度近视眼可植入式隐形眼镜置入术(ICL,19.67%)、玻璃体切割手术(17.58%)为主。共20例患者发生感染性眼内炎,总发病率为0.06%,其中术后急性眼内炎为14例,迟发型眼内炎6例;不同手术类型感染性眼内炎发病率最低的是ICL(0.01%),最高的是青光眼手术(0.12%)。20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8株,革兰阴性菌3株,真菌1株;20例患者中有12例(60.00%)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18例治愈,治愈率为90.00%。结论 不同类型内眼手术/操作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病率不同,应根据不同手术类型进行感染性眼内炎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眼内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1992~2002年所做眼内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做眼内手术6990例,其中感染性眼内炎6例(眼),感染率为0.086%,6例标本送检.4例培养阳性:病菌检出率66.67%,革兰氏阳性球菌3例占75%。结论 我院眼内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占0.086%.致病菌以G^ 球菌为主要菌属,条件致病菌是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菌群,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控制感染性眼内炎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旨在识别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一种能准确预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院胃肠外科2017年12月—2020年9月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共纳入247例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32例发生腹腔感染,发病率为13.0%。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糖尿病(OR=4.430,95%CI:1.177~16.668,P<0.05)、手术时间≥180 min (OR=5.502,95%CI:1.459~20.752,P<0.05),以及术后发生吻合口瘘(OR=18.171,95%CI:4.756~69.416,P<0.05)、肺部感染(OR=7.689,95%CI:2.143~27.593,P<0.05)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校准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发生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之间一致性较好,Bootstrap法计算出C-index值为0.945,区分度较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45(95%CI:0.871~0.971),决策分析曲线显示价值性高。结论 基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直观预测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手术感染性眼内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 研究与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中心1992~2001年10年间白内障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计施行54822例(眼)白内障手术,其中感染性眼内炎25例(眼),感染率为0.046%,24例标本送检,17例培养阳性,病菌检出率70.83%,革兰阳性球菌占82.35%,>60岁患者占72%,8例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经治疗后92%的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且恢复部分视力。结论 我中心白内障手术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为0.046%,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要菌属,条件致病菌是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菌群。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控制感染性眼内炎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以降低其发生率.方法 针对引起白内障手术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健全严格的器械清洗、消毒制度,严格管理无菌植入物使用,强化手术环境管理及无菌技术制度,强化眼科医师、护士管理制度.结果 通过完善围手术期感染控制流程,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手术感染意识,确保白内障手术的安全,降低了眼内手术感染率;白内障手术2465例,发生化脓性眼内炎1例,眼内炎的发生率为0.04%.结论 白内障围手术期规范细致的管理和操作,是预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治疗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98眼)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时期收治的68例(98眼)非糖尿病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均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以及屈光不正的矫正情况。结果:糖尿病组的98眼中,术后矫正视力0.5以上者有40眼,占40.82%,非糖尿病组98眼中,术后矫正视力0.5以上者45眼,占45.92%,两组患者在术后视力提高程度以及屈光不正的矫正情况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糖尿病组并发症有23眼,占23.47%;非糖尿病组并发症有12例,占12.24%,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所有并发症均经过对症处理,恢复正常,均未影响视力。结论:对于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在术前经过适当饮食控制以及使用降血糖药物,使血糖控制在稳定范围内,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可行的,能够同时治疗白内障及矫正屈光不正,提高患者视力,同时为对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诊治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探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人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屈光度为-7.1~-22.40D的30例(52眼)高度近视的患者行有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人术。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屈光度数、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眼压等,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52例眼均成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屈光度为0.25~1.50D之间,平均值为0.531±0.394D。92.6%患者术后屈光度在预期1.0D以内,有3例6眼术后早期眼压升高,经过积极治疗,3~5d恢复正常。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是高度近视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何荣琴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1):1793-1794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及护理疗效。方法对2008年至2011年收治的24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手术及术前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后的24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均痊愈,术后视力达到0.5~0.7的患者有128例,占53.3%;处于0.8~1.0之间的患者有91例,占37.9%;达到1.1以上的有21例,占8.8%。结论积极做好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有利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手术的成功及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