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一梅 《医疗装备》2011,24(10):29-30
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最常见的医院感染,是衡量外科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如何有效处理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各类感染因素?本文将介绍影响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部位感染的有关问题。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对1187例肝胆手术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较为仔细地分析,运用SPSS12.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1187例肝胆手术病患出现手术部位的感染现象63例,其感染率一般可达到5.31%,对此,其中的器官腔隙4例占6.35%,切口深部组织8例占12.70%,而切口浅部组织51例占有80.95%。从其中分离出革兰阳性菌12株,革兰阴性菌15株,分别占有44.44%和55.56%,其中的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较多,占有14.81%、而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检出最多,占有25.93%,并未从中未分离出有关的真菌;有关手术部位感染的较为独立的危险因素有开腹手术、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引流时间、有无合并糖尿病以及年龄等(P<0.05)。结论:肝胆外科病患手术部位感染很多因素都有关系,因此,应当将病患术前术后病情评估进行加强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还要提高手术操作水平,从而使手术相关部位的感染的概率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4.
肝胆手术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危险因素,为制定SSI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研究肝胆手术SSI的发生情况,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术前住院日、有无糖尿病、外周血血浆清蛋白、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方式、ASA评分、切口方向、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天数及有无术后并发症等24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肝胆手术SSI发生率为11.74%(35/298),其中住院期问感染24例(68.57%),出院后随访发现感染11例(31.4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出现脂肪液化和切口裂开等并发症、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后引流天数是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胆手术SSI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S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手术部位感染现状、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方法通过对我院2011年手术部位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检索、阅读有关手术部位感染相关文献,分析与归纳相关内容。结果 2011年我院手术部位感染总发病率为1.46%,其中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为0.20%,Ⅱ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为0.54%,Ⅲ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为0.72%,手术部位感染占医院感染19.49%,位于医院感染的前二位,仅次于呼吸道感染。而且手术部位感染相关的高危因素包括:手术室空气含菌量、医务人员手的带菌状况、手术技巧与手术时间长短、病人自身的健康状况、切口部位、不同术前皮肤准备时间与切口感染的相关性等等。结论通过对我院2011年手术部位感染病例回顾性调查,了解我院手术部位感染现状,并分析原因及对策,增强医务人员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意识,规范医疗行为,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减轻社会、医院、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年1月-2009年12月行结直肠癌择期手术的208例病例,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与发生SSI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大肠埃希菌是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占88.24%;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3.5 h(P=0.001;OR=9.231)、术前空腹血糖>6.1 mmol/L(P=0.032;OR=2.555)、高密度脂蛋白<1.03 mmol/L(P=0.023;OR=2.098)是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而腔镜手术(P=0.011;OR=0.092)则是保护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手术时间、术前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和是否腔镜手术是SSI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全院各手术科室住院进行手术的3 8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 887例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85%。手术时间≥120 min的感染率为1.51%,与手术时间<120 min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类型级别越高,手术部位感染率越高,各组间两两比较除Ⅱ类和Ⅲ类间无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住院时间≥3 d的感染率1.73%,高于<3 d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备皮时间≥1 d的感染率为1.71%,高于术前当天备皮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用抗生素时间≥120 min的感染率为1.87%,高于<120 min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医师的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前住院时间、正确的术野皮肤准备、加强手术后患者的医护管理、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术卫生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5年7月-2011年12月在浙江省舟山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51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感染组57例,非感染组462例;病原菌鉴定采用ATB细菌鉴定仪,相关因素分析先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7例患者发生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11.0%,共检出66株病原菌,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2株占48.5%、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占13.6%、表皮葡萄球菌7株占10.6%;经单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腹腔镜手术、手术持续时间、术后造瘘等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是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腹腔镜手术则是独立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是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根据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术室可诱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讨论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医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0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病例,将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者病例选出,着重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现病史、术前ASA分级、手术室消毒情况、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时机、手术切口愈合、手术操作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手术切口类型等,将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所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用Backward-LR法进行回归分析,获得相关性较大的因素.结果 8000例患者中感染375例,感染率为4.69%;年龄≥50岁较<50岁、普通手术室较洁净手术室、参观人数≥2人较<2人、手术时间>2h较≤2h、Ⅱ、Ⅲ类切口较Ⅰ类切口、切口长度>10 cm较≤10 cm者感染率均高,糖尿病患者感染率较其他并发症感染率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统计分析,年龄、手术室类型、参观人数、手术时间、切口类型与并发症6类因素为高危因素.结论 严格手术室内空气、环境及物品消毒,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施术者业务能力、强化无菌操作理念可有效控制手术部位切口感染,并降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0.
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随着19世纪术前洗手、手消毒、消毒手术器械,到20世纪早期外科医师戴手套成为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等,尽管采取了各种不同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措施,使手术部位感染率有了明显降低,但手术部位感染依然存在,人们也因此从未停止对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感染控制策略.方法 重视外科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增强围手术期患者管理等措施.结果 对术前、术中、术后3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可有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是控制感染的关键,做好手术部位监控工作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监测普外科2009年1-12月手术患者2436例,以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结果 2436例普外科手术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82例,感染率为3.37%;患者个体状况、合并基础疾病、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急诊手术、术前感染、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无菌观念不强等均是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手术室感染控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缩短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规范操作技术、彻底冲洗伤口、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及术后切口的观察,可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部位的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普通外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探讨防止手术部位感染的方法.方法 将医院普通外科于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行手术治疗的4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部位感染与否,分为手术部位感染组和正常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治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普通外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并探讨针对性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对策.结果 462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手术部位感染43例,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9.3%;感染组和正常组年龄>60岁分别占51.2%、22.2%;肥胖分别占74.4%、27.4%;合并糖尿病分别占74.4%、16.7%;急诊手术分别占67.4%、16%;污染类手术分别占60.4%、21.2%;手术时间分别为(5.3±2.1)、(3.0±2.7)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4±3.6)、(8.2±4.1)d,频繁过量应用抗菌药物等,均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在对普通外科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因素、治疗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感染措施,以降低患者术后手术部位的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手术部位感染在手术中的危险因素,为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手术室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原因提出建立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控机制,加强组织管理与培训,重视医护人员手与患者术前皮肤消毒,加强手术室的无菌操作及环境管理等措施.结果 医院2009-2011年无1例手术感染发生,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Ⅰ类切口的感染率控制为0.结论 做好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控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手段,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的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手术部位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7种外科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状况进行监测研究。结果发生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共24例,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9%,其中Ⅰ类手术感染率为11.9%,Ⅱ类手术感染率为2.8%,Ⅲ类手术感染率为14.3%;颅脑手术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7.8%,位居第1;感染部位分泌物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结论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与年龄、性别、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有无植入物、是否引流及麻醉方式有关,其中有无植入物、住院天数、年龄、手术时间这4个因素与医院感染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临床中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从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对2010年1-12月的20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0例手术患者有112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5.6%;患者年龄>60岁、住院时间>7 d、伴有其他疾病、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肥胖、手术时间>2 h、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及术前不合理备皮等均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其感染率分别为6.7%、9.0%、8.8%、16.4%、7.6%、10.9%、9.8%及8.7%.结论 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地预防和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选择2009-2010年妇产科和骨伤科的手术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年共监测手术患者1691例,其中剖宫产手术病例1173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5例,感染率0.30%,以手术创伤较大、有植入物的、手术危险程度较高的关节置换术感染率最高,为2.22%;在所有病例中术后均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结论采用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和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Deep sternal wound infection is the major infectious complic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associated with a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 and a longer hospital stay. The most common causative pathogen involved is Staphylococcus spp. The management of post sternotomy mediastinitis associates surgical revision and antimicrobial therapy with bactericidal activity in blood, soft tissues, and the sternum. The pre-, per-, and postoperative prevention strategies associate controlling the patient's risk factors (diabetes, obesity,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preparing the patient's skin (body hair, preoperative showering, operating site antiseptic treatment),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environmental control of the operating room and medical devices, indications and adequacy of surgical techniques. Recently published scientific data prove the significant impact of decolonization in patients carrying nasal Staphylococcus aureus, on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rate, after cardiac surgery.  相似文献   

19.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术后并发症之一,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感染的发生机理及危险因素,可以有重点地进行医院感染监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对病人和社会产生巨大的益处。本文重点就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诊断标准、发展历史和现状、发病机理及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现场干预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目标性监测的作用,降低SSI发生率。方法采用干预性研究方法,对6种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及相关因素进行了目标性监测,对危险因素进行现场干预。结果共监测手术患者519例,SSI发生率为1.9%;手术部位感染与年龄、保温措施、ASA评分、住院天数、是否引流有关(P<0.05);其中保温措施、外科引流与手术部位感染有显著关系(P<0.01);经过现场干预,直肠、结肠手术及胆囊、胆管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下降至7.1%及6.3%,单纯胆囊切除术下降至1.6%;甲状腺切除术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00.0%降至<30.0%。结论术中低体温、引流、住院天数等是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目标性监测中现场干预是控制这些高危因素的强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