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讨论普通外科肿瘤病人术后康复阶段手术病灶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相关易感因素,为临床护理及术后康复治疗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该院普通外科于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582例作为本研究样本,将所有患者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分组依据为是否发现术后感染。结果研究对象582例手术治疗肿瘤的患者中,有56例发生术后感染,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9.6%。结论切口类型ASA分级以及治疗前白蛋白水平是SSI的单独易感因素,针对上述众多易感条件要尽早给予有效、合理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肿瘤患者术后S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及其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神经外科2009年1月-2010年6月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医院感染患者的基本入院情况、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及易感因素.结果 3 454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156例,感染率为4.52%( 156/3 454);感染例次数为192例次,感染例次率为5.56%(192/3 454);医院感染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分别为(108 083.37±68 180.47)元、(50.37±43.48)d,均明显高于普通患者的(22 307.79±16 390.74)元、(13.94±10.8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31、15.64,P<0.01);其感染部位中,手术部位、下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例次率分别为2.43%(84/3 454)、2.06%(71/3 454)及0.49%(17/3 454);易感因素中,颅内置管、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分别占55.77%(87/156)、65.38% (102/156)和94.23%(147/156);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4.14%(21/87)、21.84%(19/87)和14.94%(13/87).结论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部位以手术部位为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具有多种易感因素和危险因素,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后腹腔感染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1月进行治疗的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微创手术组(A组)55例,传统开腹手术组(B组)43例,将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及感染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中各感染因素为手术时间长占42.7%、胆漏占28.6%、残余结石占21.4%、胆道自身炎症占7.14%;B组中各感染因素为手术时间长、胆漏、残余结石、胆道自身炎症各占25.0%;A组感染率为25.5%,B组为9.3%,A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胆道(胆总管结石)手术易引起腹腔感染,临床工作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连续纳入120例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相关病史,并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根据手术部位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1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术中及术后输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手术时间(2.0±1.2)h,未感染组手术时间(1.2±0.6)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延长、糖尿病史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对糖尿病患者要积极给予降糖治疗措施,同时尽可能的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并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与骨折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以了解BMI在术后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894例接受骨科急性手术治疗的非糖尿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BMI水平分为A组(BMI< 18.5)123例,B组(BMI 18.5~24.9)349例,C组(BMI 25~29.9)321例,D组(BMI 30~39.9)70例,E组(BMI≥40)31例,分别观察各组术后30 d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随着BMI的增加,患者手术时间从A组(3.6±2.2)h到E组的(8.4±3.1)h、术后住院天数从A组(13.2±10.2)d到E组的(28.3±15.7)d及手术后创口轻度感染的概率从9.8%到35.4%,重度感染从0~33.3%,均显著增加(P<0.05),并且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R=0.977,P<0.0l).结论 BMI可能是骨折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原因之一,建议重点监测高BMI指数的患者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5年7月-2011年12月在浙江省舟山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51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感染组57例,非感染组462例;病原菌鉴定采用ATB细菌鉴定仪,相关因素分析先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7例患者发生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11.0%,共检出66株病原菌,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2株占48.5%、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占13.6%、表皮葡萄球菌7株占10.6%;经单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腹腔镜手术、手术持续时间、术后造瘘等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是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腹腔镜手术则是独立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是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根据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旨在分析颈椎后路手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23例采用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结果 233例患者中有13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5.58%;平均年龄对照组为(55.51±3.12)岁、感染组为(60.00±4.97)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感染组的体重指数分别为24.87±3.81和33.33±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的手术时间为(172.65±28.75)min,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9.96±15.80)min(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65.81±32.51)ml和(270.00±23.8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椎后路手术术后感染与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有关,体重指数越大、手术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医院普外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其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临床病例资料540例,统计分析产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540例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中共有68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12.6%;主要以结、直肠和阑尾部位手术为主,其次为胆囊、乳房和胃等脏器部位的手术,分别占所有手术部位感染的35.3%、20.6%、13.2%、10.3%和7.4%;单因素x2检验显示年龄>50岁,手术时间>120min,Ⅱ、Ⅲ类手术切口,手术切口长度>10cm,术中输血,恶性病变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术后感染率(P<0.05).结论 普外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以结、直肠和阑尾部位手术为主,其次为胆囊、乳房和胃等脏器部位的手术;年龄、手术时间、切口分类、切口长度、术中输血情况和病变性质是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围手术期医院感染322例分析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目的 了解我院的围手术期医院感染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00年和2001年围手术期医院感染322例,并对易感因素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率1.7%,死亡18例(5.6%);易感疾病中以恶性肿瘤最高(33.0%);术前使用广谱抗生素占97.8%;术前留置尿管占88.2%;气管插管全麻占81.6%;手术时间≥4h占42.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常见(38.3%);感染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和真菌最常见,分别占16.3%和13.8%,耐药菌占66.4%;22例肝移植手术医院感染率45.5%,明显高于其他手术,死亡2例(9.1%)。结论 术前使用广谱抗生素、术前留置尿管、全身麻醉、手术时间长和住院时间长为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普通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医院普通外科43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主要的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因素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性,采集可疑切口感染患者相关标本进行病原学培养及药敏分析,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30例患者中有21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4.9%;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1.4%,其次为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19.0%、9.6%,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手术切口类型、手术的时间、肥胖、围术期贫血、营养不良、术前毛发剔除以及手术时机等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对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的认识与管理,并且采取预防性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普通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治疗与预防措施.结果 2915例普通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03例,感染率6.96%,其中高龄、急症手术、Ⅱ、Ⅲ类手术切口、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更易发生切口感染.结论 年龄、手术种类、切口类型、合并基础疾病是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临床工作中需针对性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切口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引起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08年1月-2010年12月阑尾手术患者1580例为研究对象,将阑尾手术切口感染者分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未发生切口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阑尾手术患者合并切口感染5.69%,单因素分析12个因素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P<0.05),行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危险因素为:BMI高、合并其他疾病、手术时间长、阑尾化脓坏疽穿孔、阑尾逆行切除,OR值分别为3.23、3.10、2.98、2.76、2.62.结论 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危险因素实施相应措施,预防和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监测普外科2009年1-12月手术患者2436例,以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结果 2436例普外科手术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82例,感染率为3.37%;患者个体状况、合并基础疾病、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急诊手术、术前感染、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无菌观念不强等均是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手术室感染控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缩短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规范操作技术、彻底冲洗伤口、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及术后切口的观察,可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部位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王惠 《中国校医》2013,27(9):688-690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手术室护理对策,降低骨科手术感染率。方法对本院2009)2010年收治的3634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导致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009)2010年共发生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20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55%。其中,2009年为0.61%,2010年为0.50%;在20例切口感染中手术时间>2 h的为13例,1~2 h的为5例,<1h的2例,其构成比依次为65.0%、25.0%、10.0%。结论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类型、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是否接台手术等手术室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严格无菌操作,以减少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6月217例经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统计感染率和病原菌特征,采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共有26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11.98%;检出革兰阴性菌20株占76.92%,革兰阳性菌6株占23.08%,分布最多的两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占34.61%,铜绿假单胞菌占19.23%;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的Dukes分期、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和手术类别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和肿瘤类别无关.结论 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率较高,在临床上应引起重视,根据其相关感染因素,开展合理有效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治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的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631例,按照切口感染与否,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医疗差异,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探讨防治切口感染的措施.结果 经比较切口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医疗差异,年龄、肥胖、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例次、合并糖尿病、不问内置物、病房环境、责任护士年资、术后住院时间等因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最高,占48.8%,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26.8%.结论 临床在对患者行骨科无菌手术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因素、医院感染控制规范管理、环境因素等,尽量降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目标性监测研究,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研究的方法,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对普通外科所有手术患者切口情况进行观察,并于手术后1个月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1 589例次手术患者中,155例次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感染率为9.75%;不同手术类别相同危险指数的手术以剖腹探查手术和结肠手术感染发生最高;有56例患者在出院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随访感染占总感染例数的36.13%,随访感染以Ⅰ、Ⅱ类手术为主;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值异常、急诊手术、失血、切口类型、引流为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危险指数越高,切口污染越严重,SSI发生率就越高;加强手术患者出院后的追踪随访,有助于了解SSI的真实情况;普外科SSI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目标性监测,才能有效降低S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心脏外科收治的215例心脏手术患者,对可能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心脏外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为16.28%(35/2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手术时间5 h、接台手术、术前住院时间7 d、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较高。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接台手术、术前住院时间、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患基础疾病是心脏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应针对手术时间等可控因素采取防控措施,减少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2010年北京地区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数据,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部位感染率及危险因素,并间接评价手术部位感染导致的经济损失.方法 该研究数据来自北京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2010年1-12月对北京地区的39所医院的71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SPSS 12.0软件对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且采用MannWhitney检验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住院日的差异.结果 714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SSI发生率为2.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医院级别、手术后进入ICU、糖尿病以及手术前住院日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感染组(中位数31.0 d)与未感染组(中位数16.9 d)的住院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地区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与欧美国家的类似;手术部位感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对SSI进行目标性监测有助于降低医疗体制所承受的巨大经济损失;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综合,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肿瘤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医院2006年7月-2011年6月116例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6例外科肿瘤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切口感染14例,占12.1%,与年龄、并发慢性疾病、糖尿病、乳腺手术置管时间、引流量、肥胖有关,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外科肿瘤手术前,充分预测患者的感染概率,对具备各高危感染因素的患者应加强围术期的控制,将预防、监测和控制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部位的感染率,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