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熊其兰 《现代养生》2014,(2):175-175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胰岛素注射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2组患者胰岛素注射知识掌握的达标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注射知识掌握达标率为92.1%,对照组为81.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7%,对照组为79%,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胰岛素注射护理中应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胰岛素注射知识掌握的达标率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口服降糖药不能良好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加用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或加用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比较这两种方案的疗效和低血糖的风险。方法40例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简称甘精组)和预混胰岛素组(诺和灵30R,简称预混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在原有的口服降糖药不变的基础上,甘精组每晚10时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预混组每日早晚餐前分别注射诺和灵30R预混胰岛素。根据空腹血糖(FBG)的水平,每周调整胰岛素剂量,以FBG小于5.6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6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BG在4周和16周都明显下降,但甘精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预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16周时也明显的下降,甘精组的下降幅度稍优于预混组,但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达终点时预混组的胰岛素用量明显大于甘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预混组(甘精组3例,15%;预混组9例,45%),x^2=4.285,P〈0.05。结论单用口服降糖药不能较好控制血糖时,加用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或加用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均能达到明显的降糖效果。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相比,降低FBG的效果更好,低血糖的发生率低,胰岛素的用骨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口服降糖药不能良好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加用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或加用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比较这两种方案的疗效和低血糖的风险.方法 40例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简称甘精组)和预混胰岛素组(诺和灵30R,简称预混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在原有的口服降糖药不变的基础上,甘精组每晚10时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预混组每日早晚餐前分别注射诺和灵30R预混胰岛素.根据空腹血糖(FBG)的水平,每周调整胰岛素剂量,以FBG小于5.6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6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BG在4周和16周都明显下降,但甘精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预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16周时也明显的下降,甘精组的下降幅度稍优于预混组,但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达终点时预混组的胰岛素用量明显大于甘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预混组(甘精组3例,15%;预混组9例,45%),x2=4.285,P<0.05.结论单用口服降糖药不能较好控制血糖时,加用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或加用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均能达到明显的降糖效果.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相比,降低FBG的效果更好,低血糖的发生率低,胰岛素的用量少.  相似文献   

4.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军 《工企医刊》2014,27(6):1081-1082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PG、PPG、Hb A1c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FPG、PP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性;观察组治疗后的Hb A1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经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低血糖发生率及日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可以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还可以降低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几率,减少胰岛素用量,且每日一次皮下注射,更易为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初发2型糖尿病(T2DM)临床特点及胰岛素强化后疗效异同.方法 将68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50岁组(中年组)33例,51~70岁组(老年组)35例.分别测量血压、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糖化血红蛋白、口服100 g馒头后测量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及餐后2 h胰岛素、空腹及餐后2 hC肽,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对上述患者同时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胰岛素泵)强化降血糖治疗,血糖控制平稳后,统计血糖达标时间.结果 与中年组比较,老年组WHR、收缩压明显较高(P<0.01),而BMI、葡萄糖刺激2h后的胰岛素、HDL-C明显较低(P<0.05).老年组有较高的IRI(P<0.01)和较低的ISI(P<0.05).中年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8.3±2.8)d比(10.2±3.0)d](P<0.05),血糖下降幅度更明显.结论 随着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的增高,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缺陷加重.发病时年龄较小的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后血糖达标更快.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和饮食相关,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在糖尿病的发病中,90%为2型糖尿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型糖尿病人呈明显上升,并趋年轻化。本院自1995~2003年,对50例空腹血糖>13·0mmol/L的2型糖尿病人应用胰岛素早期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空腹血糖>13·0mmol/L的2型糖尿病人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均按1985年WHO糖尿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年龄24~50岁,病程3月~2年。1·2治疗方法50例2型糖尿病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选用正规胰岛素(速…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时,注射技术尤为重要。不规范的注射不仅直接影响了血糖控制,还会给临床治疗和患者的自我管理带来新的风险。正确掌握胰岛素注射的相关规范,才可以有效发挥胰岛素的作用,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奉新县人民医院2012-10/2013-10门诊及住院5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实验组患者予以口服降糖药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口服降糖药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 C)水平以及两组患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实验组(5.1±0.4)mmol/L低于对照组(7.9±0.8)mmol/L、餐后2 h血糖实验组(8.1±2.2)mmol/L低于对照组(12.5±2.1)mmol/L、胰岛素使用剂量实验组(15.1±3.1)IU/d低于对照组(31.2±3.6)IU/d,治疗效果表明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266 5,t=7.517 3,t=17.609 3;P值均<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采用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可对患者血糖实现良好控制,且胰岛素用量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就早期胰岛素强化资料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展开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1月-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主要以口服降糖药物为主,观察组患者施以胰岛素强化治疗,并在治疗前利用胰岛素释放实验对两组患者在空腹、进食100g馒头后2h全血、毛细血管以及血浆在糖尿病、空腹血糖损害中的数值进行检验,患者接受两周的治疗后,比较其血糖和C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中,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效果明显要比口服降糖药物的疗效要高,能解除高糖毒性,使胰岛B细胞功能尽快恢复,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0.
胡田颖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9):1422-1423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8月- 2012年3月因2型糖尿病就诊于渭南市中心医院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胰岛素每日4次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变化,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平均空腹血糖为(6.6±2.3) mmol/L,平均餐后2h血糖为(9.6±3.3)mmol/L,平均随机血糖为(9.4±4.2)m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胰岛素用量为(0.52±0.13)U/kg·d,低血糖发生率为1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胰岛素泵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减少了应用胰岛素的总剂量,降低了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伏格列波糖对门诊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采用地特胰岛素联合伏格列波糖,对照组采用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50R;16周后,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波动程度、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体重、血脂变化。结果两组均可有效地控制血糖、HbA1c(P〈0.01),组间降低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血糖波动程度、低血糖发生率、体重增加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脂均较治疗前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伏格列波糖可安全、有效、平稳地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及体重增加较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维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5月确诊2型糖尿病并需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维格列汀组(甘精胰岛素10~25 U/d,维格列汀50 mg,2次/d)和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组(甘精胰岛素10~25 U/d,阿卡波糖100 mg,3次/d),每组25例。治疗6个月,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剂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胰岛素用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餐后2 h血糖(2 h PG)、Hb A1c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甘精胰岛素+维格列汀组空腹血糖(FPG)下降更明显、胰岛素用量减少(P0.05);体质量指数(BMI)及低血糖发生次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格列汀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更有利于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同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细胞因子与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分析细胞因子与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清各细胞因子浓度,并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FINS)及空腹C肽(FCP)水平,分析其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组血清细胞因子的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P〈0.05);胰岛素抵抗组的IL-6、TNF—α升高与非胰岛素抵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与细胞因子的增高密切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细胞因子的过度激活,并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细胞因子在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In the LAPTOP trial,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once-daily insulin glargine + oral antidiabetic agents glimepiride and metformin (BOT) was compared to twice-daily premixed insulin (CT). BOT was safer and more effective than CT. Cost analysis of both regimens were compared over a 1-year period.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erman statutory health insurance. Costs per patient per year were on average €236 lower for BOT than for CT therapy. Economic advantage for BOT was robust to variation of expenses within a range of at least ±20%. Insulin utilisation and prices were the major cost drivers, followed by costs associated with 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levels. Cost analysis of the LAPTOP trial suggest that BOT is more cost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CT.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控制高血糖状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在初诊和口服降糖药效果差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应用胰岛素泵控制高血糖状态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初诊的T2DM患者(NDM组)和64例口服降糖药效果差的T2DM患者(ODM组),两组血糖水平、体重指数(BMI)、年龄、性别构成等均匹配,均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结果(1)NDM组的血糖达标时间(GT)、胰岛素最大剂量均低于ODM组,P均<0.05。(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NDM组中影响GT的主要因素为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影响胰岛素最大剂量的因素是糖化血红蛋白、BMI;而在ODM组中影响GT的主要因素为年龄、FBG、病程,影响胰岛素最大剂量的因素是治疗前FBG和餐后2h血糖、病程。结论初诊的T2DM患者可能较口服降糖药效果差的T2DM患者对胰岛素泵降糖效果更满意。影响两组患者GT及胰岛素用量的因素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并分析采用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方法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高血糖状态的疗效以及剂量。方法216例血糖控制差的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疗程8d,不合用其他口服降糖药,观察达到满意血糖控制(FPG〈7mmol/L,2hPG〈10mmol/L)的天数以及胰岛素泵的基础量和餐前大剂量,并分析与上述指标相关的因素。结果血糖达满意控制的平均天数为(5.4±1.8)d,日基础量为(0.23±0.07)U/kg,早餐前大剂量为(0.12±0.05)U/kg,午餐前大剂量为(0.14±0.06)U/kg,晚餐前大剂量为(0.14±0.06)U/kg,在血糖满意控制后,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发生低血糖症(0.04±0.21)次/人,生化低血糖(0.07±0.25)次/人,低血糖反应(0.96±1.18)次/人。结论经过胰岛素泵的强化治疗,T2DM的高血糖状态可在5—6d得以纠正。经多元回归分析,影响达目标血糖时间的因素为FPG和年龄,影响胰岛素用量的因素为糖尿病的病程、治疗前FPG和2hPG。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有元糖尿病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强化降糖的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按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分为两组(有家族史组和无家族史组),均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C肽、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均能明显下降,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糖达标时151胰岛素用量有家族史组[(40.7±7.1)U]要高于无家族史组[(32.9±6.3)U],治疗后1个月HOMA-IRI有家族史组(2.14±1.20)高于无家族史组(1.78±1.06),P〈0.05。结论有无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时在胰岛素用量及胰岛素抵抗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综合评价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常规疗法治疗的差别.方法 在万方、CNKI、维普数据库中检索2000-2010年发表的中文相关文献,主要入选标准包括:①随机对照试验(RCT);②试验组阿托伐他汀(10mg/d),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③疗程为3~12周;④评价指标包括LDL-C、HDL....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甘舒霖30R早晚餐前皮下注射,对照组予格列美脲+二甲双胍口服,观察12周,比较两组患者5个时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反应、痰菌阴转情况和肺结核病灶X线变化。结果:低血糖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痰菌阴转率治疗组(95%)显著高于对照组(72.2%)(P〈0.05),病灶吸收情况治疗组(83.3%)显著好于对照组(53.3%)(P〈0.01),空洞闭合治疗组(84.6%)显著好于对照组(54.5%)(P〈0.01)。结论: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在控制血糖、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情况均优于口服降糖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