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EBR/GZR)治疗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治疗继发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收治的69例尿毒症血液透析继发HCV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患者ALB、ALT、GGT、...  相似文献   

2.
103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彤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110-4111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3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记录其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C反应蛋白、首次血液透析前血清肌酐、原发病是否是糖尿病肾病等,并将以上因素数量化,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03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43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1.7%。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体重指数低、贫血、高龄、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住院天数延长,是造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其P值均小于0.05。[结论]低蛋白血症、体重指数低、贫血、高龄、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住院天数延长可能是造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迄今,有关干扰素(IFN)治疗尿毒症患者的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资料尚少。作者报道了一项对伴慢性HCV感染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开放式多中心IFN治疗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某医院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现患率以及影响HCV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7月在该院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74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其感染HCV的危险因素。结果74例患者中,HCV抗体阳性23例,HCV感染率31.08%。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包括血液透析持续时间、输血史、接受透析治疗医院数、每周血液透析次数;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液透析持续时间和接受透析治疗医院数是影响HCV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血液透析持续时间和接受透析治疗医院数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HCV感染的直接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病毒性肝炎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中丙肝病毒(HCV)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本文通过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抗-HCV抗体、HCV-RNA及转氨酶(ALT)水平,从而了解该患者HCV感染状况。研究对象为中日友好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者122例,男75例、女47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长沙地区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控制HCV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就诊于血液透析机构的115例HCV感染患者按1:1匹配的方式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透析治疗持续时间超过3年以上,有低蛋白血症,在3个或以上医疗机构接受过透析治疗的患者,其感染HCV的危险性分别是对照组的14.37倍,8.71倍和3.45倍。结论:患有低蛋白血症、在多个医疗机构进行治疗以及透析治疗持续时间是长沙地区长期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感染HCV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相关血源性疾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99年美国血液透析中心达3483家,慢性血液透析患者达19万人[1];2010年我国开展血液透析的医疗机构亦>3000所(卫生部未公布的数据).由于血液透析的特殊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源性疾病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美国2001年有27.7%的血液透析中心至少有1例血液透析患者有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1];1999年有8.9%的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有些血液透析中心甚至>40.0%.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能有效纠正尿毒症患者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不仅可预防危险并发症的发生,且有利于原发病的治疗.血液透析是一种体外循环,有一定医疗风险,当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机器报警,应及时处理故障,保证患者安全[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发生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相关因素,以降低HCV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5月于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76例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HC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76例2型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发生HCV感染31例,感染率为40.79%;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液透析持续时间、每周血液透析次数、输血史、透析设备破膜、行透析治疗医院数5个因素与行血液透析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发生HCV感染有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液透析持续时间(OR=2.010)、透析设备破膜(OR=2.131)以及行透析治疗医院数(OR=2.980)等均是2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发生HCV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HCV感染率较高,与血液透析持续时间、透析设备破膜及行透析治疗医院数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旨在预防及降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3例、101例次,医院感染率30.29%、例次感染率48.56%,其中多重感染23例;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2.48%,其次为泌尿道、透析导管、胃肠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肾病、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肾病、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是引起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起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5月在雅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及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315例进行研究.收集可能影响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相关因素,根据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将其分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其相关的危险因素,降低丙型肝炎感染率.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巢式PCR检测HCV-RNA,分析HCV感染与输血、透析时间、透析次数及透析医院数的关系.结果 100例患者中HCV感染4例,感染率为4.0%,且感染率随着输血次数、透析次数、透析医院数的增加及透析时间的延长,HCV感染率相应增高(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易感染HCV,反复输血、透析次数多、透析时间长以及接受多所医院透析是其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是引发经血传播疾病的最危险因素之一.由于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低下[1],进行频繁的血液暴露,极易发生病毒性肝炎及其他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2,3].  相似文献   

14.
周围神经病变是尿毒症及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周围神经病变是由感觉丧失、肌肉无力与萎缩、腱反射减退以及血管运动症状,单独地或以任何组合方式形成的综合征.血液透析患者通常表现为典型的不安腿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患者病变呈对称性,下肢受累较上肢明显[1].继发性不安腿综合征患者可见于缺铁性贫血、孕妇或产妇、肾脏疾病后期、风湿性疾病、糖尿病、帕金森病、Ⅱ型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Ⅰ/Ⅱ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及多发性硬化等[2].我们应用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仪来评价左卡尼汀联合维生素B12注射液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双下肢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治疗手段,约有80%以上的尿毒症患者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1].其中动静脉内瘘作为患者的"生命线",由于自身血管条件不佳、反复穿刺及护理不当等多方面原因,易出现血栓、感染、出血和血管瘤等并发症[2],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影响透析效果,使病情恶化.因此,预防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对保护动静脉内瘘的通畅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1月—2010年9月,我院对23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某基层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法检测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的HCV抗体(抗 HCV),同时对患者既往HCV病史、透析时间、输血史、血液透析频率及接受过透析的医院数等进行调查。结果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抗 HCV阳性22例,阳性率40.74%。其中透析时间≤2年者抗 HCV阳性率为7.69%(2/26),>2年者则达71.43%(20/28),显著高于前者(χ2=22.68,P<0.01); 透析频率3次/周的患者抗 HCV阳性率为91.67%(11/12),明显高于透析频率为1~2次/周的患者(26.19%,11/42)(χ2=16.57,P<0.01)。结论该基层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较高,应引起重视。血液透析时间和透析频率是HCV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手段之一[1],自体动静脉内瘘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血液透析永久性血管通路[2].血液透析过程中穿刺针眼渗血不仅造成慢性失血,易加重患者贫血症状,还易造成感染,影响内瘘的使用寿命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疗法的广泛应用,血液透析中心内发生的感染已成为世界性的严重问题[1],然而透析并发的感染又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占透析患者死亡的第2位,死亡率为12%~38%[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联合炎症标志物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亳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82例,将并发感染患者25例作为研究组,无感染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检测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经该模型拟合生成联合预测因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评价各原始指标、炎症标志物及联合预测因子的预测价值,并进行个体值预测。结果 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透析时间、住院天数、糖尿病、血清CRP、PCT、IL-6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年龄、透析时间、住院天数、血清CRP、PCT、IL-6对尿毒症血液透析并发感染的预测AUC值;将原始自变量年龄、透析时间、住院天数、血清CRP、PCT、IL-6拟合生成联合预测因子,其预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最佳临界值为11.07,AUC为0.921,95%CI为0.850~0.992,敏感度为92.00%,特异度为80.70%,明显高于各原始指标、炎症标志物单独预测(P<0.05);在临床实际病例中另外随机抽取1例患者,将各自变量代入概率预测方程得到概率值P=0.464,小于最佳临界值,故在预测准确率为84.15%的条件下,该患者尿毒症血液透析期间可能不会并发感染,且符合临床实际。结论 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联合炎症标志物拟合生成的联合预测因子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具有可靠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优选预测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慢性肾衰血液透析 (HD)患者HBsAg、抗 HCV、抗 HEV感染及重叠感染的情况。 [方法 ]应用酶免疫法 (EIA)和酶联免疫法 (ELISA)分别检测HD患者与对照组血清中HBsAg、抗 HCV、抗HEV IgG。[结果 ] 2 86例HD患者HBsAg、抗 HCV、抗HEV IgG感染率分别是 2 2 0 %、38 1%、 2 9 4% ,并且丙肝与乙肝、戊肝或乙、戊肝之间都有重叠感染 ,其重叠感染率分别为 37 6 %、5 7 8%、1 85 %。HCV阳性者HEV阳性率较高。[结论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HD患者有更高的乙、丙、戊肝感染率及重叠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