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控制手术部位的医院感染,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建立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并予督查,实施目标性监测,干预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发生;手术医师确立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理念,落实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结果通过对医院感染的干预和预防,减少了手术部位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2005-2009年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依次为0.48%、0.36%、0.24%、0.21%、0.19%,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依次为0.51%、0.41%、0.27%、0.22%、0.22%,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依次为1.62%、1.20%、0.99%、0.49%、0.43%。结论多途径加强围术期医院感染管理,是手术安全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的感染因素,更好的预防与控制人工种植牙术后感染.方法 对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的感染因素进行分析,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管理及控制措施.结果 人工种植牙手术各环节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得到规范和提高,控制措施得到落实,有效预防了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结论 严格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的无菌技术操作,确保落实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预防与控制种植牙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老年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开放性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的特点及围手术期的处理原则。方法 对56例老年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的患围手术期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以2型多见,本组53例(94.6%);DM可产生尿潴留等与BPH相似的症状。影响手术指征及预后。本组术后尿潴留未改善3例(5.4%);尿路和切口感染率较高,本组术后尿路感染3例(5.4%)。切口感染4例(7.1%)。结论 围手术期的处理重点是有效控制血糖,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预防和控制感染,术前最好做尿动力学检查。以正确判定手术指征,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总结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高患率,分析其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行外科腹部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5例腹部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51例,感染率7.2%,其中Ⅰ、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6%、7.4%、12.5%;性别、急诊、高血糖、切口类型、切口长度、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密切相关。结论执行严格无菌操作,提高医师的操作技能,开展微创手术及手术切口监护,重视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与控制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感染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2月-2018年3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32 500例,目标性监测围手术期感染患者,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32 500例白内障患者,其中围手术期感染13例,感染率为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史、睑缘或结膜囊感染、手术时间、切口位置、晶体后囊破裂、玻璃体溢出、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操作人员手卫生状况是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白内障围手术期感染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对于易感染高危人群,采取个体化的控制方法,利于降低围手术期感染率,促进患者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院》2017,(3):466-468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作用。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 652例I类切口手术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1-12月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1 218例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采用围手术期集束化护理方案和措施的1 434例为干预组,回顾性分析两组资料,对比两组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7例,感染率为2.22%;干预组发生手术部位感染9例,感染率为0.63%,组间手术部位感染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晓英  金梅  刘沙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1):4865-4866,4875
目的 评估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对清洁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和切口愈合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范管理实施前、后清洁手术切口分级愈合与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清洁手术切口甲级及乙级愈合率、手术部位感染率在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范管理前分别为98.79%、1.21%、0.22%,规范管理后分别为99.30%、0.70%、0.13%,二者均无丙级愈合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与切口愈合在规范管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严格实施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管理对切口愈合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对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与影响因素,为规范围手术期合理用药和临床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1月于神经外科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 052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对所有患者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用药时机、用药品种、用药天数、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对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 052例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90例,感染率为4.39%;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90.74%(1 862/2 052)。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应用频率较多。其中合理用药1 693例,合理用药率为90.92%(1 693/1 862)。术后用药时间延长、急诊手术和术后住院天数延长是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防控措施,加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管理和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有效防控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普外科2010年与2011年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干预效果,为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5月、2011年11月出院的950例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及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010年5月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1.86%,切口感染标本送检率9.09%,切口感染率4.35%;2011年11月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8.96%,标本送检率100.00%,切口感染率1.13%.结论 通过加大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力度,强化培训,加强督查等措施,与2010年相比,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预防用药持续时间减少,切口感染率也趋于下降,联合用药合理性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评价采取干预措施后的控制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按预先设计好的表格内容,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天对医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的乳腺癌、胃及结肠手术的534例患者手术部位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填写表格直至患者出院后30 d.结果 第1阶段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72%,第2阶段感染率为0,其中Ⅰ、Ⅱ类切口感染率为0,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为3.28% (P<0.01);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第2阶段较第1阶段有了明显的规范,麻醉诱导期用药由第1阶段的2.17%提高到第2阶段的82.56%;术后使用抗菌药物<24 h,由第1阶段的6.61%提高到第2阶段的30.23%;术后未使用抗菌药物由第1阶段的1.81%提高到第2阶段的8.14%;单种抗菌药物使用由第1阶段的30.07%提高到第2阶段的44.96%.结论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能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抗菌药物的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有了明显规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感染因素,以利于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手术室完成的380例老年白内障手术,针对其围手术期感染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科学的围手术期感染管理制度及较高的手术人员医院感染意识,有效预防及控制了老年白内障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结论 制定有效的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和措施,严格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无菌操作,是预防及控制白内障手术后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感染控制策略.方法 重视外科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增强围手术期患者管理等措施.结果 对术前、术中、术后3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可有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是控制感染的关键,做好手术部位监控工作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肺、食管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控制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纳入90 2例肺、食管择期手术病人 ,观察切口感染及相关因素 ,并对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式等 15项变量与切口感染的关系 ,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肺、食管手术切口感染率为 3.6 6 %。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后血白细胞计数、手术时间、术式中的多切口手术、失血量、术后诊断为食管上段癌与切口感染相关 (P <0 .0 5 ) ,多因素分析筛选出 3个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术后血白细胞计数、手术时间、多切口手术 (P <0 .0 5 )。结论 肺、食管手术后血白细胞计数、手术时间、采用多切口手术与切口感染有着密切联系 ,手术后血白细胞计数持续升高应注意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日益受到重视。手术部联合信息、质管、院感等部门,共同研发“围术期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指控模块,实现了各环节联动,形成了完整的手术患者“围术期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动态质控链,使临床科室对手术患者围术期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手术过程中药物使用规范率以及满意度均得以提升。该设计革新了手术室传统的管控模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点状、片段式质控方式,进阶为全程动态、线性质控管理,全面提升了手术室质控管理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方法对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目标性监测的同时,分别对2009年5月和2010年5月出院的手术患者893例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 2009年5月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97.93%,切口感染率1.55%;2010年5月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98.61%,切口感染率4.35%。结论普外科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较为严重,亟待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胃癌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 对2008年6月-2010年12月胃癌手术后280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0例胃癌术后患者中,切口感染30例,感染率为10.71%;感染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0.0±4.2)d,未感染者(18.0±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全胃切除手术感染率为20.00%,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感染率为5.29%;年龄>65岁、肥胖、营养差、手术使用电刀、围手术期未应用抗菌药物者切口感染率高(P<0.05),术前吸烟、由助手缝合者切口感染率高(P<0.01).结论 改善患者营养、术前预防抗菌治疗、术后避免剧烈咳嗽、关腹前切口清创、提高手术医师的水平、尽量避免开腹时使用电刀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引起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08年1月-2010年12月阑尾手术患者1580例为研究对象,将阑尾手术切口感染者分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未发生切口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阑尾手术患者合并切口感染5.69%,单因素分析12个因素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P<0.05),行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危险因素为:BMI高、合并其他疾病、手术时间长、阑尾化脓坏疽穿孔、阑尾逆行切除,OR值分别为3.23、3.10、2.98、2.76、2.62.结论 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危险因素实施相应措施,预防和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治疗,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血沉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和椎体骨性融合的时间。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血沉降至正常范围时间、椎体骨性融合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在脊柱结核中的治疗具有疗效高、安全、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医院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院住院病区的13 749例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3 749例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共241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75%。男性、年龄≥70岁、手术输血和住院时间>10天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OR>1);而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Ⅰ类切口手术和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是其保护因素(P<0.05,OR<1)。结论 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进展及干预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药品不合理支出费用及住院天数.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不良反应,必须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从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体种类、来源、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给药的时机、使用的疗程、选择的种类、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及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干预管理等几方面的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