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密闭的体外循环系统在手术室内保存期限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手术室"干备"密闭的体外循环环路不受细菌污染时限。方法严格无菌条件下连接5套密闭的体外循环环路,存放于万级层流手术室内,分别在连接后即刻、24、48、72、96、120、144、168 h时,于环路的膜式氧合器储血罐心内吸引连接处内侧、静脉总干连接处内侧和膜式氧合器动脉出口内侧,使用无菌棉签取样,同时做手术间的空气细菌培养;所有标本在细菌室做细菌培养,观察其菌落生长情况。结果所有时间点的空气培养均为阴性,5套体外循环管路分别在连接后即刻、24、48、72、96 h时各处标本均未观察到菌落生长,120 h时其中一套体外循环环路的膜肺动脉出口处,取样标本中培养出革兰阳性球菌菌落,144 h和168 h各个标本亦未培养出菌落。结论 "干备"体外循环环路存放于万级层流手术室条件下,3 d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手术室内备皮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入院进行手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术前30min2h,由科室人员在手术室半限制区内备皮间进行术前备皮;对照组患者则在术前1d在病房内备皮,对两组患者备皮后手术消毒前进行采样,并进行细菌培养,比较两组患者皮肤菌落数、手术时间、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术后切口愈合。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使用种类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肤菌落数<10CFU/cm2的试验组有81例、对照组有54例,皮肤菌落数>100CFU/cm2的患者对照组有15例、试验组无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例,感染率为2.22%,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5例,感染率5.56%。结论术前30min2h,由科室人员在手术室半限制区内备皮间进行术前备皮;对照组患者则在术前1d在病房内备皮,对两组患者备皮后手术消毒前进行采样,并进行细菌培养,比较两组患者皮肤菌落数、手术时间、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术后切口愈合。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使用种类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肤菌落数<10CFU/cm2的试验组有81例、对照组有54例,皮肤菌落数>100CFU/cm2的患者对照组有15例、试验组无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例,感染率为2.22%,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5例,感染率5.56%。结论术前30min2h在手术室内备皮有助于减少手术部位皮肤的细菌残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患者在进人手术室内备皮与在病房手术前ld备皮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 调查2010年10月在普外科和妇产科手术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试验组在手术室的半限制区内建立备皮间,由科室人员对手术室的备皮人员进行备皮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人员职责、操作规范等进行专项培训,然后将同期于术前ld在病房备皮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患者备皮后消毒前进行采样,并对琼脂平板细菌的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能分级、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皮肤消毒前,细菌培养阳性率试验组为56.0%、对照组为70.0%;菌落数1~10 CFU/cm2试验组25例、对照组30例,菌落数20~30 CFU/cm2试验组31例、对照组40例,两组菌落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感染率试验组为2.0%、对照组为4.0%,两组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 在手术室备皮距离手术时间<2 h,在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方面优于术前ld在病房常规备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临床体外循环手术的要求.建立了一套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模拟系统。该模拟系统主要由静脉储血腔,可变平衡腔、血液吸引腔、心室吸引腔、阻力阀、压力表以及管路组成。灌注师可利用该系统对预先制定的手术方案进行模拟,预判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状况.并进行相应的紧急处理.提高手术成功率.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辅助下全胸腔镜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动物为14条犬,均分为两组,心脏停跳组(A组),心脏不停跳组(B组);所有动物均在体外循环辅助下采用胸壁打孔全胸腔镜进行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操作。结果两组实验动物均经胸壁打孔全胸腔镜下完成多支冠状动脉的搭桥手术,B组搭桥吻合口漏血和狭窄的发生率(36.7%,24.5%)明显高于A组(14.3%,10.2%),两组血管桥的漏血和狭窄主要发生在血管桥的远端。结论胸壁打孔全胸腔镜下可以完成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操作。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时实施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效果比心脏停跳时较差,这和胸腔镜下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层流手术室连台手术时室内浮游菌污染情况.方法:采用沉降法研究室内微生物含量,"五点法"布局采样,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开始麻醉时采样1次,手术切皮开始后30min再采样1次;对照组连台之间使用清水将手术设备等表面擦拭干净,地面用清水清洁,然后关闭手术间自净≥25min后进行第2台手术,试验组常规清理术后用物,使用清水将手术设备等表面擦拭干净,立即进行第2台手术.结果:两组第一台与第二台术前和术中,相对应的平板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二台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1,P>0.05).结论:层流手术室可以有效维持手术间空气清洁状态,可以直接接台手术,无需间隔自净等待,人员流动及开关门频率与层流手术室空气中浮游菌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6,(3):291-292
目的探讨不同备皮方法在骨科手术术前应用对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拟行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脱毛剂备皮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剃刀备皮法。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备皮时间长于对照组,细菌培养结果、手术切口甲级愈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脱毛剂备皮法较传统剃刀备皮法的备皮时间略长,但备皮后患者术野皮肤菌落少,术后切口恢复效果好,备皮过程中患者不良感受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去氨加压素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使用去氨加压素治疗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157例,分为用药组87例和对照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脑血管栓塞、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的发生情况.结果 用药组术后脑血管栓塞、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分别为1.15%(1/87)、18.39%(16/87)、54.02%(47/87),与对照组的1.43%(1/70)、20.00%(14/70)、52.86%(37/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氨加压素可安全地用于体外循环手术.  相似文献   

9.
冠循环机理的研究对于心脏病的起因、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冠状动脉血流同时受到主动脉血压、心肌收缩、舒张机械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靠性,需要使某些因素处于受控状态。这种体外循环装置可以对冠状动脉直接进行恒压灌流,为冠循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对本装置的详细测试和动物实验的实际应用,进一步证明了其良好性能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实施心脏瓣膜置换直视手术时,主要选择使用深低温循环方式,但该方式存在手术时限短、患者出血量较多并且无法保障安全性等缺点,因此在临床使用时常存在较多限制,而实施体外循环后,可以有效改善该手术质量,提高手术效果。但是在实施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直视手术后,患者的血液有形成分会遭到大量破坏,而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导致术后患者可能再次需要进行开胸止血,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所延长,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会出现提升,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实施有效的血液保护,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就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直视手术实施过程中,采取血液保护研究现状及进展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常规超滤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在体外循环中应用持续超滤,对照组作常规体外循环,不应用超滤.两组分别在转流前、主动脉阻断后、转流结束前抽取患者动脉血液样本,测定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浆胶体渗透压等指标,并进行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量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浆胶体渗透压在转流结束前均有显著提高,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缩短、术后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外循环中采用超滤,可有效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呼吸机的使用时间;提高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提高了血小板计数和血浆蛋白的浓度.  相似文献   

12.
Cardiopulmonary bypass and hypothermia (HCPB) is a procedure commonly used during heart surgery, representing a risk factor for the patient by promoting extensive haemodilution and profound physiological changes. Cefuroxime is used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following heart surgery, and several dose schemes have been suggested for prophylaxis with cefuroxime.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assess, in a comparative manner, the systemic availability of cefuroxime administered intravascularly as a bolus dose of 1.5 g to 17 patients having heart surgery with or without HCPB. Plasma cefuroxime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high-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UV, and the following values, expressed as medians, were obtained for the study group compared with controls: 69.1 vs. 62.7 mg/L (1st h), 35.8 vs. 26.0mg/L (3rd h), 14.6 vs. 8.7 mg/L (6th h, P<0.05), 6.1 vs. 3.0mg/L (9th h, P<0.05) and 2.6 vs. 1.0mg/L (12th h, P<0.05). Despite the differences record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as a consequence of HCPB, low antibiotic concentrations were found as early as 6h post dose for both groups investigated. Thus, the low systemic availability of cefuroxime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 1.5-g dose may not protect against postoperative infections. The data obtained permit us to recommend a change in the dose scheme in order to maintain adequate plasma levels of cefuroxime.  相似文献   

13.
营养支持对体外循环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营养和免疫作用. 方法:将6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n=30).对照组自由进食,试验组在自由进食基础上,额外补充肠内营养3 138 kJ/d,连续7天.检测术前、术后第1、8天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清蛋白(PA)以及术前、术后第1、4、8天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等指标. 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1天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均迅速下降?vP<0.01).术后第4天,试验组CD4 已恢复,D8 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CD4 仍低于术前水平(P<0.05).两组NK细胞活性均低于术前(P<0.01),试验组术后第4天SIL-2R已恢复,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8天,试验组血清蛋白质水平(ALB、TF、P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试验组CD4 /CD8 比值明显高于术前(P<0.05),两组CD4 、CD8 和SIL-2R水平均已恢复至术前水平,K细胞活性均未恢复(P<0.01).对照组感染性并发症率高达13.3%(4/30),试验组无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体外循环术后病人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定量分析研究体外循环(CPB)对小肠微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常温CPB模型,将2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和CPB组,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牛清蛋白及吖啶橙作为示踪剂,分别标记血浆和白细胞,采用活体荧光显微镜技术,于CPB前、CPB 30和60 min、停CPB后60和120 min,观察并定量分析小肠壁小动脉直径、收集静脉红细胞流速、功能毛细血管密度、毛细血管通透性和白细胞附壁情况等。结果:CPB可使肠壁小动脉直径减小,收集静脉血流速度减慢,黏膜和肌层功能毛细血管密度减低,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和大量白细胞附壁,CPB停止后2 h,各项改变达到峰值。结论:CPB可导致明显而持续的小肠微循环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5.
张希  秦新刚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822-1824,182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心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例拟行择期心脏手术的中高危患者(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EuroScore≥4)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U组于麻醉诱导后和CPB开始时分别给予乌司他丁总量(30kU/kg)的1/2,C组于相同时间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术后带管时间、ICU住院时间、心梗发生例数及住院期间死亡例数。于术前、手术结束后8h、1d、3d和5d测定血浆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同时测定动脉血气,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和呼吸指数(RI)。结果 U组患者术后带管时间、ICU住院时间、心梗发生例数及住院期间死亡例数均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8h起U组CK-MB、cTnI、A-aDO2和RI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减轻中高危心脏手术患者CPB术后心肺损伤,改善心肺功能,降低围术期心梗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内直视术围术期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的变化规律及其在术后心肌损伤早期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8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胸外科住院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46例,均CPB下行室缺修补术。分别于术前(T1)、主动脉阻断开放即刻(T2)、开放后30 min(T3)、开放后1 h(T4)、术后6 h(T5)、术后24 h(T6)采集外周动脉血,测定IMA、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分析各指标在围手术期的变化规律。分别分析IMA与cTnI峰值浓度的相关性,以及IMA峰值浓度与主动脉阻断时间(aortic cross-clamp time,ACCT)、体外循环时间(cardiopulmonary bypass time,CPBT)的相关性。结果对照T1,在T2、T3、T4、T5时各指标测定结果均显著增高(P<0.01)。IMA与cTnI呈正相关(r=0.815,P=0.001)。IMA与ACCT、CPB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5、0.652,P=0.001)。结论IMA在CPB心内直视手术后迅速升高,峰值出现早于cTnI,但持续时间较cTnI短,更有利于心肌损伤的早期检测及再发心肌缺血的诊断。IMA与cTnI的峰值浓度呈正相关,提示IMA能较好地反映心肌损伤程度,可用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损伤的早期检测。  相似文献   

17.
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心脏外科2001年1月-2009年6月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1743例成年患者进行分析,根据SSI发生与否将其分为SSI组及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中SSI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心脏直视术后SSI总发病率2.87%,SSI组平均住院时间及30 d再入院率高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心功能NYHA≥Ⅲ级、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冠脉手术、术前血浆白蛋白低、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血液制品的用量、切口缝合方法、二次开胸止血、术后12 h血糖平均值及ICU入住时间与SSI的发生有关(P<0.05或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手术(OR=4.724,P=0.014)、手术时间(OR=1.008,P=0.024)和术后12 h血糖平均值(OR=1.023,P=0.000)是SSI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切口皮下间断缝合(OR=0.326,P=0.002)可减少SSI的发生;27例送检标本共培养出病原菌2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6株,占72.7%,革兰阴性菌6株,占27.3%。结论冠状动脉手术、心脏手术时间长及术后高血糖是体外循环心脏术后SSI发生的危险因素,改进缝合方法可减少S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某医院手术室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现状,找出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泸州某医院手术室12619例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资料,进行病原菌检测和细菌药敏试验,统计手术室MDRO感染发生情况,分析MDRO感染的菌种、科室分布、耐药情况和MDRO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医院手术室患者MDRO感染发生率为2.10%。MDRO感染占比较大的科室是普外科(34.28%)、骨科(23.78%)、泌尿外科(15.22%)。手术室患者MDRO感染中较常见的菌种是鲍曼不动杆菌(46.99%)、金黄色葡萄球菌(19.91%)、铜绿假单胞菌(12.04%)。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完全耐药,对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率超过80.00%,仅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不超过3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完全耐药,对红霉素、氯林可霉素的耐药率超过8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氨苄青霉素完全耐药,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超过80.00%,仅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不超过3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住ICU(OR=5.943)、侵入性操作(OR=2.704)、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OR=2.244)、合并糖尿病(OR=1.955)是医院手术室患者MDRO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泸州某医院手术室患者MDRO感染发生率较高,可能受入住ICU、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合并糖尿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术后中心静脉导管(CVC)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高危因素,为CVC相关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留置CV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感染组34例,未感染组103例;对感染组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CVC感染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7例患者检出病原菌34株,阳性率为24.82%,其中革兰阳性菌17株占50.00%,革兰阴性菌13株占38.24%,真菌4株占11.76%;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00%,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00%,真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为66.67%;感染组置管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股静脉穿刺、有导管接头、三腔导管比例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股静脉穿刺、置双腔导管、置管时间是CVC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体外循环及置管时间过长、股静脉穿刺、双腔置管等容易引发CVC感染,临床应规范操作,预防性使用高敏抗菌药物,减少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